国际法主权与人权关系思索

时间:2022-04-17 10:22:00

国际法主权与人权关系思索

一、主权与人权的内涵

主权是指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其一切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力,具体表现为国家对内最高权和对外独立权两个方面。所谓“对内最高权”是指国家对其领域内一切人、事、物及对领土外的本国人所享有的统治权力;所谓“对外独立权”,是指国家独立自主处理其内外事务,并排除任何外来侵犯和干涉的权利①。主权是国家固有的根本属性,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了主权就不能称之为国家。主权与国家同时产生,同时消亡。一个国家只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和认可,才能在国际社会上立足,而这种承认其实就是对这个国家享有主权这一事实的承认。人权是指一个人作为人所享有或应享有的基本权利。二战以前,人权问题基本上是被当作纯粹的国内管辖事项来对待的。人权问题广泛引起国际社会关注是二战以来的事情。②人权是权利的最一般形式,是一个人生来就应该享有的一种自然的基本权利。所以人权不是任何主权国家赋予其子民的,而是与生俱来的,任何一个国家没有权利去剥夺或创造人权,它只能尽最大的努力去确认和保护人权。因而人权是就其本质上说是一国的内政问题。

二、主权与人权的关系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主权与人权的关系也变得日益复杂,二者不是完全矛盾对立的,但也不是完全协调统一的。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基于这一关系,人权和主权既有矛盾的一面,又有统一的一面。二者矛盾对立的一面表现在:

首先,国家主权对人权保护的制约。

⑴一个国家参加和制定的人权保护条约,决定了人权保护的内容。一个国家的国民享受何种权利都是取决于其所在的国家。国家参加某一条约或不参加某一条约完全有独立的自主权,所以,一个国家的公民享有人权的广泛程度和具体所享有的人权范围都是由其所在的主权国家来确定的。同时,个人相对于国家来说,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组成要素,只有在国家主权的范围内,只有在国家充分享有主权时,才能够实现人权的真正保护。

⑵各种侵犯人权的问题和纠纷主要是通过一个主权国家的国内法途径解决的。人权从本质上说属于一个国家的内政范畴,因此当一国国民的人权遭受侵犯,不管这种外力来自国内还是国外,对受侵害者的救济与保护基本上是国家主权管辖内的事情。保护本国国民的权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由此可见,人权的实现需依赖国家主权,所以主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人权。

其次,人权对国家主权的制约。

⑴主权国家必须履行国际条约中有关保护人权的国际义务。《联合国宪章》和其他一系列国际条约都为各国政府设定了保护人权的一般性国际法律义务。这就构成了对国家主权的一个重要限制。也就是说,对人权的保护并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国内事务,人权保护已然上升为国际范畴的一部分,因此,人权保护具有国际性。

⑵国家不得违反其缔结或加入的国际人权条约所规定的义务。如果一个国家加入了有关的国际人权条约,便承担了相应的国际法义务,就必须履行的,不能以任何借口来推托。主权与人权除了相互制约的一面,还有协调统一的一面,国家主权是人权的基础和保障。一般来说,个人人权的实现有赖于国家。个人享有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各方面的权利都是主权国家通过国内法的方式予以调整和保护的。

对于一些国际人权公约所确认的人权,主权国家在立法时一般都将其融入国内法中,使其成为该国法律体系的一部分。此外,国家还根据具体国情,在立法、司法、行政等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权的实现。一个国家人权的状况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了一国的民主政治状况,各国都在积极地创造条件,为改善国民的人权状况而努力。如果没有国家主权的庇佑,人权是不可能实现的。历史上无数次的战争就是最好的例子,在战争中,不管政客们出于什么目的,最终受害者还是普通百姓,不管是侵略国还是被侵略国的人民,他们的人权都会受到侵害。所以,没有国家主权,人权将无从谈起,主权是人权最强大的后盾。

三、结语

人权具有国际性,但是并不是说人权的国际保护就可以逾越国家主权的界限,就可以干涉他国内政。不干涉政原则早已成为国际法的一个基本原则,根据这一原则,任何国家不得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的任何内外事务,也不得以任何理由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国。任何打着“人道主义干涉”的旗号对他国主权进行干涉的行为,都是违背国际法的,应该受到国际社会和舆论的谴责。不干涉内政原则是主权原则的派生。要辩证的看待国家主权与人权的关系,只有坚持国家主权,人权才能得到保障;只有尊重他国的国家主权,人权才能得到更好地保障。正确处理国家主权与人权的辩证统一关系,寻求国家主权与人权保护的和谐统一,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