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法学在法学的地位综述

时间:2022-09-16 04:35:52

警察法学在法学的地位综述

本文作者:王运生单位: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法律系

公安院校主要是为各级公安机关培养复合型、专业性的高素质警务人员,公安院校实施的课程教育对警员未来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研究分析表明:绝大多数警校毕业生认为警校教育对自身取得职业成就有影响。[1]这种有效影响的存在基于学科、专业、课程的科学设置和结构优化。各公安院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面向公安机关实战需要,结合本校特色,多对本校的课程结构、课程学时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合理安排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综合课程和单一课程等。部分公安院校依托学科调整,立足专业变化的实际和专业特色,增设了相关课程,比如,开设警察法学课程。在警察法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了警察法学课程中的部分内容与行政法、刑事法、公安学等相关学科内容的重复和交叉。警察法学课程不仅面临着与诸如公安实用法学概论课程之间替代的考量等问题,而且还面临着各专业开设的同一性和特殊性的考量问题。作为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安法学教育更是对警员执法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警员无论是代表国家行使公安行政权还是刑事司法权,在依法治国的今天,都要严格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做到依法行政和依法司法。随着社会民众控权意识和程序意识的觉醒,警员行使警察权力时刻面临法律的实体和程序的监督,警察执法的合法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警员的执法素质、执法能力、执法水平,影响着警察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权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发展,使公安机关由过去的单一的“刀把子”角色逐渐向管理服务型角色转变,这对公安机关警察权力的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社会境况下,公安机关及其警务人员只有具备法治观念、权力边界理念、民主理念,方能在执法实践和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中正确作为。警校的公安法学教育对培养警员的前述理念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直面前述问题,考量警察法学和公安法学教育的关系,需要厘清警察法学在公安法学教育中的定位。

一、我国警察法学的研究现状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几位教授率先展开了对警察法学学科地位的论证,并就警察法学的体系、内容进行了各自架构,初步提出了警察法学的含义、内容、作用、地位。尽管当时国内学者对警察法学能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远未达成一致意见,但仍然有部分学者推出了警察法学专著或教科书,对警察法学独立学科地位的相关论证也不时见诸公安报端。随着公安法律法规的不断增多,部分学人以敏锐的眼光,发现警察法学具有其他部门法学不曾具有的独特性,为更有针对性地适应公安实践需要,积极论证、推动警察法学学科的成立,为我国警察法学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近期对警察法学的研究呈现出团体化、团队化趋势,警察法学会议不断召开,相关年会不断开设警察法学论题,并汇总学者警察法学研究成果,结集汇编。警察法学相关论题的论文不断公开发表,中国警察学会于2002年出版了《中国警察法学》一书,反映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各地警察院校也有部分学者,或个人或集体持续地对警察法学展开研究。部分公安院校开设了警察法学课程。警察法学的研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状态,反映了警察法学研究的蓬勃发展。无法回避的是,我国警察法学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时间短,研究人才不足,对警察法学独立学科的地位缺乏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和多方面的论证,警察法学在学科体系中的定位,对警察法学在公安法学教育中的地位等还未形成统一意见。警察法学的基本理论研究不足,对警察法学的定义还存在很大争议。警察法学与相关法学学科的关系尚未明确,警察法学与边缘法学、交叉法学的关系尚未厘清,完善的警察法学理论体系尚未形成,对警察法规缺乏科学分类,对警察法学缺乏深层次的追问和思考。因此,在警察法学研究领域,既存在着问题和不足,又有着明确的理论研究方向、空间和机遇。

二、警察法学的内涵及其内容体系

(一)警察法学的内涵界定

认识事物总是先从研究概念开始,概念能够将一事物与另一事物区别开来。明确警察法学的内涵对于后续研究的开展具有前提意义。学界研究伊始,对警察法学的定义就存在各种见解。有人认为:“警察法学是以警察法律、法规和公安工作实践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法律科学。”[2]也有人认为:“警察法学即以警察法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属于法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门刑事法学、行政法学和组织法学相交叉的综合性法学学科。”[3]较为官方的定义是:警察法学是以我国的警察法为对象,研究其法律规范、体系、作用以及发展规律的一门新兴的法学学科。[4]1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学界对警察法学的定义不下二十种,概括而言,有以研究对象为角度界定概念的,有以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为角度对警察法学加以界定的,也有以学科地位为视角进行定义的,其中的差异往往是具体研究对象的不同和对学科定位的不同。一种定义是否严谨和科学,往往取决于概念的涵盖性和独特性,即此概念能否足够抽象并涵盖研究对象的相对全面的内容,是否能够将之与其他概念有效地区别开来。囿于本文主旨,笔者无意评析定义警察法学的各种观点。考察警察法学定义、借鉴其他学科定义样态,并以前述思想为指导,笔者认为,所谓警察法学,就是立足于警务活动实践,以警察权力的设定、运行、保障、监督、救济为研究核心,以警察法律规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法学学科。这里的警察法律规范,包括《人民警察法》在内的所有涉及警务关系、警察权力运行等的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根据警察业务分类,可以将警察法律规范具体分为治安管理、消防、出入境、户政、国家安全、监狱、司法警察等领域的法律规范;根据警察法律规范所属法律部门,可将警察法律规范区分为警察行政法律规范和警察刑事法律规范。

(二)警察法学的内容体系

警察权力主要是治安行政管理权和刑事司法权。以警察权力为研究核心的警察法学,其主要研究内容应是以公安行政法为研究对象的警察行政法学和以警察刑事法为研究对象的警察刑事法学。值得注意的是,警察法学的学科内容和警察法学的研究范围、研究对象存在着密切联系。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决定着研究内容。从横向方面来看,其研究范围主要是:刑事侦查制度;治安管理法;交通管理法;消防管理法;户口和居民身份证管理法;外事管理法;收容审查制度和劳动教养;警察司法程序法等等。[2]从一定意义上讲,警察法学的内容应当涵盖前述范围。一般认为,警察法学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部分,能说明其是一独立学科的内容,比如警察法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学科定位等。第二部分,作为学科的独特性论证,内容包括警察、警察权、警务关系、警察法、警察法律规范、警察法律关系、警察法律行为等。第三部分,归纳全部现有法律规范,具体分类为警察组织法、警察行政法、警察刑事法、警务保障法、警察监督救济法。第四部分,警察法学的比较研究。中国法学会警察法学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综述将警察法学的内容体系研究推进到一个更为科学理性的高度。其中一个较有影响的观点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警察法学理论体系分为三大部分:一是警察法学导论。警察法学导论主要研究警察法学的基本理论,包括警察法学的概念、特征,警察法学的研究对象,警察法学的研究方法,警察法学的学科地位等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二是警察法学本体论。警察法学本体论主要研究警察法的基本理论,包括警察法的概念、渊源、体系、作用和产生、发展情况,警察法律关系,警察法律行为,警察法治理念,中外警察法比较研究等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三是警察法学实务论。警察法学实务论是对警察立法、执法和守法等警察法律活动及其规律的认识与概括。主要研究警察组织管理法治,警察行政法治,警察刑事法治,警察民事法治,警察救济法治,警察监督法治和警务保障法治等一系列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笔者亦赞同该观点。

三、警察法学与公安法学的关系

《人民警察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人民警察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由该款规定可见,警察的范围大于公安,公安属于警察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以警察及其权力运行为研究对象的警察法学按照前述逻辑应当包括公安法学,公安法学应属警察法学的二级学科。此为从规范意义上对警察法学与公安法学关系的理解。从日常用语看,“警察”用语在历史上被“公安”用语取代;作为机关而言,目前人们仍然称其为公安机关而不称做警察机关,受此习惯称呼影响,公安法学指研究公安机关为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而依据的各种警察法律规范所形成的各门科学。公安法学,可以简单理解为公安院校开设的各种法学课程,当然,这里的法学课程不同于普通院校开设的法学课程,公安院校的法学课程应当突出公安特色,能够反映公安执法实践,并能够满足公安执法实践需要。从外延上看,公安法学应包括警察法学、法理学、宪法学、公安行政法课程、刑事法课程、民商法课程、证据法等,内容涉及治安管理、消防管理、边防、出入境、道路交通等公安业务领域。在此意义上,警察法学应当视为公安法学的一门课程,是公安法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公安法学所包括。这是通常意义上的理解,本文亦采用此观点。

四、警察法学在公安法学教育中的作用

学科作用对学科地位的确立具有重大影响,特殊情况下甚至起决定性作用。明确警察法学在公安法学教育中的作用,对于明确警察法学在公安法学教育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公安法学教育是公安院校的重要特色,在整个公安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公安法律是公安执法的基本依据和行为准则。公安院校作为培养公安执法人才的重要阵地,几乎所有专业都与法律学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有的还十分紧密。这是由公安工作的法律性质和公安院校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离开了执法依据和执法活动的行为准则,就不可能培养出适合公安执法需要的高质量的人才。[5]公安法学教育侧重公安行政法和刑事法的教育,能为警员的执法行为提供基本的执法依据和行为准则,更为重要的是,公安法学教育能够帮助警员树立法治人权观念,树立必要的公平正义理念。

(一)警察法学对于学科建设具有重大作用长期以来,公安法学课程的公安特色不明显,课程内容交叉重复严重。公安法学课程应与普通高校的法学课程有明显区别,应当立足于公安业务实践需要而有所侧重。但考察现有的公安院校法学教育状况,普遍缺乏对公安法学范围的明晰界定,由此导致公安法学特色淡化。对于公安法学教育究竟应该重点开设哪些法律课程,学界至今仍存在争论。警察法学通过对警察法律规范的全面的类别化的研究,通过对警察权和警务关系的抽象概括,能够圈定公安法学的研究范围,增强学习和研究的针对性。同时,警察法学的增设,能够弥补公安法学课程体系的不足,完善学科群,优化学科结构,对于加强学科建设,凸显公安法学教育特色具有重要作用。警察法学中的部分内容与公安法学教育中的相关内容存在部分交叉和重复,科学解决这种知识上的交叉和重复,会对公安法学学科建设形成倒逼机制,有利于促进公安法学学科的完善。

(二)警察法学对公安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公安院校主要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专业性的公安警务人才。公安工作对人才“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要求,迫切需要公安法学教育走出“被遗忘的角落”,承担起在公安人才培养中的应有作用。公安法律技能和公安业务技能是学员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能,离开公安法律技能,公安业务技能就失去了行动的依据,公安法律技能应当是本源。作为公安法学教育中的一个新兴学科,警察法学以其独特性帮助学习对象明确警察法律规范的范围,明确警察权力运行的依据,告知学习者,要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警察必须要掌握的基本警察法律规范。可以说,警察法学为预备警员指明了学习的方向和范围,为其整体把握和系统学习提供了难得的载体。在政法干警招录体制下,学生专业素质和法学知识层次不一,为培养机制的有效性增加了几分反向力,难以有效保障学生的培养素质。多途径探索适应新培养机制的教学方法或优化课程结构都可作为有益的尝试。警察法学的出现,能够使未曾接受过系统警察科学训练的警员迅速体系化地把握警察法学知识,明确作为一名合格警察所应具有的法律素质,为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做出应有贡献。

(三)警察法学对促进公安机关依法司法和执法及警察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警察法学以警察法律体系为研究对象,以警察职权为研究核心。《人民警察法》第六条全面规定了警察的职权,公安机关既有对犯罪活动的刑事侦查权,又有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交通安全和秩序,组织实施消防、管理危险物品的职权,还有警卫特定人员和重要场所、设施,管理集会游行示威活动,维护国边境秩序的职能。此外,《人民警察法》对人民警察内部的组织管理、警务保障、人民警察的义务和纪律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警察法学对九大警种职权的独特性和共性的理论概括,必将促进公安机关依法司法和执法。

五、警察法学在公安法学教育中的地位

(一)警察法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警察法学既要研究法学知识,又要研究公安学知识。研究公安业务及其活动规律为警察法的完善与适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为警察法学的发展提供了实践支持,同时也成就了警察法学的研究走向实践、指导公安业务实践的学科目的。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一切国家权力都要依法运行,警察权力的运行必然要依警察法进行。故此,警察法学即包括了行政法和刑事法的部分知识,又是法学和公安学的交叉知识,从而形成一种行政法和刑事法、法学和公安学皆无法完全覆盖的新的学科。前文论及的警察法学的研究现状,无论是研究队伍的壮大,还是研究理论的百家争鸣,抑或是警察法学研究的未定疆域,都是对警察法学作为一门新的蓬勃发展的、有着强大生命力的学科的有力论证。警察法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更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二)警察法学属于公安法学教育中的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程

前文对警察法学的内容及其作用的论证,从不同的视角说明了警察法学在公安法学教育中应当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之一。公安法学教育是基于公安职业与法学教育相结合而形成的为公安实战服务的特殊的法学教育,从某种意义而言,公安法律课程对其他公安专业课程具有普适性和本源性,掌握公安法律知识,有利于公安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6]作为公安法学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警察法学以其独特的内在属性能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有力的法治理论和实践支撑,对治安、交通、侦查等专业的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警察法学属于公安法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安法学教育中的公安法学课程主要包括:警察法学、公安行政法、刑事法、诉讼法、证据法等。国内部分警察院校的课程设置,都将警察法学作为公安各专业和在职警察、初任警察的培训和教育的综合课进行开设,作为必修课进行系统学习。警察法学在公安法学教育中是一门系统研究警察法的综合性质的专业基础课,是公安法学教育中所开设的公安法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