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教育价值内涵与培养

时间:2022-09-13 03:19:14

法学教育价值内涵与培养

一、正义观是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核心价值观

法律职业共同体是由基于共同的教育背景和职业特点而形成的具有诸多共同性的法律从业人员组成的。塑造具有共同价值观念、伦理观点、职业信念和职业道德的法律职业共同体,关乎法治目标的实现。法律职业道德是内容丰富的行为规范和主流意识,它包括法律职业理想、法律职业荣誉、法律职业态度和法律职业纪律等因素。对于不同的法律职业者而言,由于职业的性质和具体内容不同,而形成他们对法律负责的原因不同、追求的直接目的不同、从业的态度和方式不同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法律职业道德要求有所不同,但追求和实现正义是恒定不变的主题。“在中文里,正义即公正、公平、公道。”「’〕就我国现有关于法律职业人员的道德规范要求看,树立正义观并努力实现正义,是对法律职业者的基本要求。现行《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第1条规定:“法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切实做到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并通过自己在法庭内外的言行体现出公正,避免公众对司法公正产生合理的怀疑。”《检察官职业道德规范》将检察官职业道德概括为“忠诚、公正、清廉、严明”。其中关于公正的要求是“崇尚法治,客观求实,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觉维护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第二章第4条规定:“律师应当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维护国家法律与社会正义。”《公证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第2条:“公证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J洛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受非客观事实和法律之外因素的影响。”正义观不仅是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核心价值观,也是更广范围上的法律工作者所必具的价值观。大学是培养法律专门人才的摇篮,是法律科学形成和发展的基地。在大学法学教育中,重视和强化正义观的培养与塑造,对于提升法律职业者的总体价值观水平,具有决定意义。世界上法律制度和法学教育发达的国家,都普遍开设法律职业道德方面的课程,并把学生学习法律职业道德课程并通过相关考试,作为其具有执业资格的必备条件。这是由法律职业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因为,“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是公平与正义的化身,而法律职业人员无疑是公平与正义的守护者,法律的这一应然价值必然通过法律职业者的执业活动以实然的状态体现出来,法律的生命不仅取决于其制度自身的完善与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制、适用和宣示它的法律人的资质和素养。“法学教育更重要的是‘法德’教育,法是公平与正义的化身。未来的法学家、法官、检察官、律师、立法专家,也应是为国家行法治、为人民争权利、为社会伸正义、为万世开太平的先行者。’,〔“〕正义的实现依赖法律职业者的执业活动,必须在以正义观为核心的职业道德规范下,通过法律的实践活动实现自然正义向现实正义的转化。

二、正义观的内涵与要求

什么是正义?正义观的具体内涵和范围包括哪些?古往今来无数哲学家、历史学家、伦理学家、法学家为此争论不休。正义观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人们基于社会经济文化和观察视角的差异,对它会有不同的理解,但其中蕴涵的基本价值要素则具有共通性。法学家吴经熊先生曾指出,正义并不是单纯的元素,它的观念很复杂,含义也很丰富,含有“真”、“善”、“美”三种成分。“真”,强调对证据的收集和衡量,将事实弄清楚,它是正义的基础;“善”,注重正确处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体现出自然法的思想,它是正义的目的,也是法理学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与正义的关系最微妙;“美”,其实就是正义,它追求法律的适用要斟情酌理,恰到好处,达到平衡与和谐的状态,它是正义的本质,与正义的关系最密切。从事法律职业,必须具有科学的头脑(真),道德的修养(善),以及欣赏美的品质(美),这样正义才可充分实现〔’]22一25。在这种正义观的指引下,法律职业道德中对实现法律正义的内容和要求,具体可归结为:真,须从科学意义上要求法律活动反映客观规律、尊重客观事实,也就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也是法律职业人员应当遵从的基本道德准则。随着现代法治的发展,对“真”的理解和认识有了进一步发展,它包含两个核心要素:一是法律事实优于客观事实。案件事实是客观的,它的发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对它的认定是凭借事后的证据判断与运用,这种事实是按照法定程序发现的案件情况,是一种法律事实而非案件的客观真实。二是注重程序的价值功能。现代法治社会对于程序在构建法治秩序上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已形成广泛共识。这主要是因为程序独具的价值,不仅体现为在保证权力正确有效行使、抑制专横与悠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体现为可以在权力主体与公民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机制,有利于形成一种和谐、合作的新型法律关系。程序正义既吸纳了民主和人权价值,通过程序构建社会共识;又吸纳了权力制约和法治价值,通过程序促进稳定与连续,将权威奠基在合法性的基础之上。善,则是从道德伦理上要求法律的实际运作充分反映自由、平等、民主、法治、人权、秩序等价值诉求。在法律职业者的执业活动中,不应只是简单被动地适用法律,而应当通过具体的法律运用,彰显正义的价值追求,否则,只能算是形式意义上的法治,还不是实行法治的充分条件。亚里士多德明确指出:“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4〕“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强调法律至上,是法律权威性的要求,具有形式特征。而“良好的法律”,则要求法律必须是体现公平正义的“善”法,“恶”法非法。亚里士多德对法治的界定,体现了对实质法治的追求。随后,古罗马的西塞罗和近代的哈林顿、洛克、孟德斯坞、康德等,都继承了这一法治思想传统,认为只有符合正义的、自然法的或自由、平等原则的法律,才能导向法治。因此,法律职业活动不应满足于机械的形式法治,尤其当法律规范出现空缺时,更应通过造法、执法活动妥善地解决各种争端,实现和维护正义。美,主要是在美学及社会学意义上真与善实现了和谐统一后的状态。法治是当今人类所发现的解决社会纷争和维护社会秩序的最有效手段,是实现人、社会、自然之间和谐发展和良性互动的基本保障。我们现处于一个文化多元与价值多元的社会发展阶段中,要想和谐稳定地进步,就必须注意到多元性差异的存在,尊重各自的价值与利益,最终达到人尽其能、各得其所的理想状态。《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内容之一,就是“人民的权益得到确实尊重和保障”。在司法活动中,司法伦理道德建设必须注意各方利益的保障与协调,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依靠其所有的智慧和道德力量准确度量各个案之间的差异,并依据法律的精神和原则作出理性的适当的判决,从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此外,美,还可包括法律职业者的礼仪形象之美。司法礼仪要求法律职业者的外表、行为、言语等符合一定的道德规范,体现一定的法律素养,反映一定的审美情趣,以维护法律的尊严和良好形象。

三、正义观培养的教学路径

对法科生正义观的培养塑造,可侧重通过以下三种途径:第一,以通识教育为目标,克服功利主义倾向。当前法学教学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如何在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的目标之间,形成有机的均衡与统一。司法考试注重法律专业知识技能或技巧的掌握应用,带有浓厚的法律职业教育色彩,而法学教育更多的是注重法学理论的阐释、演绎,目标在于为社会培养通识人才。然而,司法考试对法学教育的冲击和束缚已日趋明显,司法考试通过率已成为衡量法律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在这种情况下,删减公共课程而局限于司法考试科目授课甚至将课堂作为演练司法考试的场所就会逐渐成为许多法律院校的实际做法。”仁5〕这样做的后果是将大学法学教育变成了简单的“岗前培训”或职业训练,这不符合大学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法学教学应当以通识教育为主。现代法学教育的功能不仅在于培养大量的具有扎实基础理论与具体操作能力的法律专门人才,而且要培养众多的实现民主主义和正义价值的社会不同领域的法律人才,以满足现代法治社会对治国人才的基本需求。比如,如果法科学生将来在非司法部门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或社会组织工作,或从事法学教学科研工作,需要的就不仅仅是法律职业的操作技巧和利益追求思维,而应当具备现代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品质,既尊重现行的法律法规,达到形式法治的层次要求,更要通过具体的实践行为,体现实质法治中对公平与正义理念的遵从与追求。法律职业伦理的这一特殊性和特定性,应当贯穿于法学教育和各个部门法的讲授学习之中。这就需要我们的法学教育必须强调正义观,养成追求真理和人间正气的品格。第二,以透析部门法精神实质为要求,讲授专业知识。讲授一门学科中的基本知识点,阐明它们的概念、内涵和特征以及正确运用和应试的技能或技巧等,是应用型培养目标的起码要求。而传授一套掌握该学科学习运用的原理和方法,乃至激发起对知识背后所蕴涵的深刻道理和根本精髓的信仰和探寻热情,则是教学的高层次境界。法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具有的显现性与潜在性的特点,决定了在教授法学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不能仅满足于将法学知识传授给受教育者,应同时进行法律职业道德与正义观的教育。本科教学要求法科学生必须要熟知和掌握现有的法律,但法律尤其是成文法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当学生毕业后,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条文、制度等有可能就已不适应社会的形势或已被修改或废止。因此,法学教育就不能仅仅教育学生学习显现的法律,掌握具体的知识、条文和制度,更需要的是掌握条文、制度背后的精神和原则,即潜在的法律。只有这样,法科学生毕业后才能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情势,运用法律的精神和原则处理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以不变应万变。而这种潜在的法律,实质就是对真、善、美内涵和要求的掌握与运用。教师首先要摈弃法律工具论的思想,树立对法治的信仰,将正义观教育贯穿于全部法律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而不能仅寄希望于法律职业道德教育这一门课程。第三,拓展教学手段,注重感性认知的培养。西方一些国家悠久的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史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如讲授法、渗透法、案例教学法、示范和角色体验等,为我们提供了借鉴。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中正义观培养要取得实效,就必须将它延伸到鲜活生动的法官、检察官及律师的职业实践中。学校应要求学生定期选择到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行政执法机关、公证机构、仲裁机构等部门见习或实习。此种锻炼,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实际上已处于法律职业人员的地位,直接感受到书本上的法与生活中法的冲突,使学生认识到仅仅弄清楚几个法律条文,懂得将案件事实与法律条文对号入座,那是非常片面和狭隘的,支撑一个博识明辨的法律裁断,不仅仅是对案件事实的准确认定和对法律规则的有机运用,起作用的还有潜藏在法律人心灵深处对法律信念、责任、权利等精神要素的把握和坚持,这必将有利于促进其法律正义观的形成。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