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森林保护法规认识

时间:2022-09-26 06:00:30

宋朝森林保护法规认识

本文作者:刘文燕刘婧刘景辉工作单位:东北林业大学空军航空大学飞行基础训练基地社会科学系

森林资源自古就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是历代统治者保护的重点。而我国宋代的森林保护法律制度承前启后,意义重大。其天人合一的立法理念,体现了我国古代思想家对人与自然理解的最高境界;其奖惩结合的立法指导思想,顺应了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其维持生态平衡的立法内容,有效保护了自然资源;其公私兼顾的产权结构形式,稳定了封建统治的利益格局。而严惩烧毁林木、禁止滥砍滥伐、鼓励种植经济作物、限制砍伐时间、鼓励植树造林、明确种植目的之规定,也是我国法律继承中的应有内容,对当代森林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一、立法理念的延续

“天人合一”的朴素生态文明思想不但影响了宋朝时期的森林保护法律制度,同样也是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思想渊源之一,在资源立法方面发挥着它独特的指导作用。“天人合一”思想主张将自然界和人类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看待,要求人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去改变环境并利用资源,同时也要尊重自然规律,在能够维持好生态平衡的基础上谋求人类发展,从而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关系。宋朝时期森林保护法律制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从我国更远古时代的思想发展而来的,而且在当时这一思想得到了理论的更深层完善和实践的进一步检验,这种立法理念不但在具体条文中得到体现,而且当时的统治者也设置了专门的政府机构(虞部)去在实践中贯彻这一思想。作为当时法律制度所具有的特色之一,这一理念得到了延续。现在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使我们对自然的改造能力大大加强,往往会使人类忘记了最古老的“天人合一”思想,而这一思想却在用其最朴素的方式阐释着人与自然的微妙关系,可以说在现今社会,它更加能给环境与资源立法者带来警示作用。“天人合一”立法理念对现今立法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我国现在实施的封山育林、森林分类和禁止滥砍滥伐等森林保护法律制度中依然可以看到“天人合一”立法理念的影子。我们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宋朝时期所贯彻的“天人合一”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立法理念对当代中国的政策制定和资源立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观念的强大力量和可继承性的体现。我们不但要使这一思想发扬光大,更要在未来的环境与资源法制建设中使其得到发展,使它在我国不断变化的环境背景与社会背景下能够持续发挥作用,使现代的立法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指导思想的借鉴

宋朝时期奖惩结合的立法指导思想是当时森林保护法律制度的特点之一,能够有效动员百姓加入到植树造林活动中来,对育林护林起到了促进作用。这一指导思想值得我们借鉴,虽然时代背景已经不同,但是奖惩结合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其合理性和适用性。我国现阶段的《森林法》中也有关于植树造林的规定,具体在第八条中规定了对植树造林进行扶持的政策措施,在第十一条中强调了植树造林义务有三性,即法定性、义务性和强制性。从这几条规定中可以看出国家对植树造林活动的规范力度,但是这些规定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分析了宋朝森林保护法律制度奖惩结合的指导思想以后,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借鉴,改造之后使其适用于现在的森林法律制度。现法律虽然建立起了营林建林的专项基金,但是除了资金支持之外民众还需要一定的鼓励,可以制定奖励措施或者给予积极造林者相应荣誉,这样可以激发广大民众的植树热情。在植树造林的政策制定上,还要有一个开放的态度,争取动员更多的人参与其中。适当的奖励是必要的,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广泛植树必然会在未来给国家带来更大的收益。所以宋朝时期奖惩结合的森林保护立法指导思想对现在的资源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法律制度的合理继承。

三、生态观念的继承

宋朝时期保护森林的范围广泛、树种丰富而且内容全面,充分考虑了自然界的整体生态平衡,这在当时具有先进意义,而且切实有效地发挥了森林资源的多种功能,为我们现代的森林保护立法提供了方向。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森林经济效能的发挥,忽视了森林资源在整体生态平衡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如果我们不加强生态观念,森林资源保护的未来必将走上一条恶性循环的道路。宋朝时期人们对森林资源的需求确实比现代人类要少得多,但是当时的人们已经懂得如何处理自身对森林资源的各方面需求,并保证它们之间不相互矛盾。而且他们在维持森林资源与其他资源之间的紧密联系问题上也做出了努力,比如他们深刻认识到了植树造林与水土保持的关系,知道森林资源是野生动物资源的天然守护等。随着科技的发展,虽然我们比宋朝时期的人们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却被急于发展经济的心情蒙蔽了双眼。我国现行的《森林法》第四条规定森林资源分为五类,但用于发挥生态效益的森林资源内容比重较小,我国森林保护的重点还是在促进经济发展上。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做出适当调整,对宋朝时期的整体生态保护观念加以继承,采取建设森林生态保护区、增加生态效益林的种类和加大公益林在总体森林资源中的比重等措施,以此来实现维持生态体系平衡和森林保护内容全面的目的。

四、产权结构的启示

宋朝时期的林业产权结构形式以公私兼顾为特点,充分体现了当时独特的社会背景,对森林保护起到了促进作用。现代社会的整体背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宋朝时期独具特色的林业产权结构依旧能为我们今天的森林保护立法工作带来启示。我国现行《森林法》第三条第二款规定了林权的种类和发证规范,我国林权法定种类为6种,即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对所有权人或使用权人进行登记和发给证书,国家重点保护地区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负责。但是我国现行的林权制度还存在很多问题,在具体实践中,林权主体和客体划分的并不明确,使具体条文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不强。而且林权流转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没有确定的流转程序可供参考,林权价格也并无权威机关的确定标准,使得很多林农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有关机关和人员在进行林权改革的同时,可以从宋朝时期的森林产权结构中得到一些启示。我们应该更注重私人利益的保护,使林权主体更加明确,确定私人权属也有利于提高民众养护森林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应该确定具体的林权流转规则,统一价格、统一程序有助于整体林权流转工作的管理和发展。我国的林权改革是一个需要参考多方面因素的过程,传统的林业产权结构并不完全适应今天的社会,但会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经验,只有公私兼顾的产权结构形式才会满足各方面的需求,使整体森林保护法律制度保持良性发展。我国古代森林资源的丰富促成了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宋朝统治者已经把森林看做是立国的重要基础之一,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制度,这些法律制度都非常有特色,既体现了我国森林资源的情况,也维护了当时统治者们的政治统治。当今森林保护依然是资源保护的一大主题,在我们不断完善森林保护法律制度的同时,不妨回望历史,只有尊重传统、充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才能使森林保护法律制度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