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害人身权归责原则分析

时间:2022-01-15 03:36:59

侵害人身权归责原则分析

伴随着民法条文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关于人身权法律保护的损害赔偿方法逐渐得到完善,在一些发达国家当中,已经建立起来比较健全、完备的制度,最大程度上保证受害人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维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逐渐完善人身权的立法及对它的保护,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说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一、关于人身权的客体

在法律范围内的客体也就是法律关系的客体,其中所涉及到的是法律权利与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从宏观层面上来看,人身权的客体也是一个复合体,会伴随着公民和法人的设立而产生,并且这是一种非财产性质的利益。从身体利益来看,从生物角度出发,包括人类种族的延续以及其他关于社会生产活动的利益;从人格利益来看,更多的是强调公民与法人在社会生活当中必须要享受到的关于独立、自主和尊严的利益。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是具有高层次特征的人身权客体,从整个社会关系的角度上来看,这也是公民寻求安全与发展的愿望在法律当中的凸显。在有的理论当中当中指出,人身权的客体是“特定身份关系之当事人”,其实仔细分析这一概念能够看出来,其对于权利主体和客体关系有所混淆。譬如说在抚养关系当中,双方当事人的抚养权利与义务所指向的是一种阜阳的行为,这种行为与血缘有着一定的联系,并且与人身向关联。

二、侵害人身权的归责问题分析

(一)侵害人身权的归责原则。法律当中的侵权行为,即侵害人身权的行为,这种行为一旦对他人构成伤害,那么相关的额行为人就必须要承担民事责任,从我国当前的民法来看,主要的承担方式是损害赔偿,严重者将会受到民事制裁。在对于行为主体进行责任追究的过程当中,首先,应当按照法定原则来确定其是否承担责任,一旦确定,应当进一步明确责任的构成条件,然后提出侵权人应当承担怎样的责任。归责原则的存在,能够帮助判断行为人是否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也是当前侵权行为当中的基本准则。如果侵权行为的发生带来了人身权损害,应当依据这些原则明确由什么人承担责任。在我国《民法通则》当中,规定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有以下几项:其一,一般侵权损害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其二,某些特殊侵权损害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其三;双方都没有过错的侵权损害则适用公平责任原则。基于此,如果发生侵害人身权事件,那么应当着重参考上述三项原则进行损害培养主体的认定。(二)侵害人身权的民事责任构成。1.主观过错从主观层面上来看,主要涉及到的是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够对于行为人产生支配作用,进行影响行为人做出违法的行为。将主观过错进一步细化,能够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过失,而另一种则是故意。如果行为人主观意识上没有任何过错,但是行为可能给其他人带来了一定的伤害,那么行为在这种情况是不服侵权责任的。针对上述内容,主要参考的是我国民法通则第106条。从构成要素来看,结合侵害人身权行为的特殊性,法律上针对主观过错有着特别的要求:其一,如果在侵害人身权案件当中,涉及到身体权、健康权与生命权方面的过失,那么无论行为人主观意识如何,都应当承担责任。其二,如果涉及到名称权与姓名权,那么要考虑到主观意识上是过失还是故意,如果是后者,那么行为人必须依法来承担相应的责任。其三,关于名誉权和隐私权,也需要针对主观意识的分类,来设定行为人是否需要承担责任。其四,如果存在着侵害身份权的现象,那么无论行为人主观意识如何,都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2.违法行为从概念上来看,违法行为与主观过错之间有着异同之处,就前者而言,主要强调的是如果行为人在主观上有侵权的意识,但是客观上没有做出来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那么就不需要已发履行相应的责任。基于此,可以看出来,构成侵权责任的另一项重要的要素就是违法行为。需要注意的是,侵害人身权的违法行为,主要涉及到的有三种形式:其一,行为人所做出来的举动,直接侵犯了他人的权利,违反了相关法律条文的规定。其二,行为人自身在监护或管理他人的过程当中,所存在着侵权行为。其三,行为人在针对自己物件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出现的不恰当的行为。

三、结语

总的来说,对于人身权进行首要保护需要借助于民法的力量,在当事人的人身权受到侵害的时候,应当按照民法当中的规定来划定归责原则,使得侵权人承担以损害赔偿为主要内容的民事责任,从而对受害人予以救济,这也是当前比较有效的法律保护办法。

[参考文献]

[1]郭明瑞.人身权立法之我见[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6,30(4):177-182.

[2]屈茂辉,陈远.从我国人身权保护领域看侵权法的功能[J].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5,23(3):95-101.

[3]孙良国.论人身权侵权获益赔偿的性质、功能与适用[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6,29(4):154-163.

作者:吴彪 陈志翔 单位:宝应县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