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打车”中乘客违约问题法律分析

时间:2022-05-06 04:07:53

“软件打车”中乘客违约问题法律分析

摘要:随着“互联网+出行”技术的日趋成熟,“软件打车”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选择。由于对“软件打车”这一行为的性质认识不清,加上交易的间接性、违约成本低等原因,“软件打车”中的乘客违约问题较为突出。文章通过明确“软件打车”客运合同的属性,分析乘客违约形态、主要原因,进而提出规制方法的建议,以规范乘客打车行为、维护司机合法权益。

关键词:软件打车;客运合同;违约责任;第三方支付

2016年1月,滴滴出行、无界智库、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联合《中国智能出行2015大数据报告》,截至2015年底,滴滴出行拥有2.5亿注册乘客用户,超过14.3亿人次使用滴滴成功打车出行,累计行驶里程128亿公里。訛譹伴随着“软件打车”出行的增多,也产生了一些乘客违约等私法问题。

一、“软件打车”行为的私法定性

与乘客路边示意、司机停车载客的传统打车模式相比,“软件打车”作为一种新兴打车方式,是乘客与司机通过打车软件订立的一种新型客运合同,在合同订立方式、成立时间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一)“软件打车”是以数据电文为载体的书面客运合同我国《合同法》规定了当事人订立合同的形式,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同时,进一步明确了书面形式的范围,包括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含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在“软件打车”中,乘客和司机并未直接谋面,而是通过移动打车终端来交换信息、订立合同。司机登陆打车软件司机端,并保持在线状态,向附近不特定网约打车乘客发出要约邀请。乘客登陆打车软件乘客端,打车软件会自动定位乘客位置、显示周围在线车辆并提示需要等待的时间,待输入目的地后,打车软件会自动估算出乘车费用,生成载有起始位置、目的地等能够反映所要订立客运合同主要内容的订单。当乘客点击叫车,通过打车软件向在线司机发送数据电文形式的订单时,即为发出了内容明确的要约。司机收到订单并确认接单后,即作出了意思表示一致的承诺。当司机车辆、联系方式等信息通过手机软件以数据电文形式反馈到乘客端后,司机作出的接载承诺到达乘客。

(二)“软件打车”客运合同成立于司机接载承诺到达乘客端之时“软件打车”这一新型客运合同与传统打出租车的客运合同的成立,都不需要交付其他标的物或完成其他给付,都是典型的诺成合同,仅仅需要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可成立合同。在先购票的情况下,司乘双方关于客运合同的起点、终点、路线、运费等主要内容的意思表示一致体现在客票上,故在交付客票时成立客运合同。而在后购票的情况下,实践中往往是乘客登上运输工具后,才就客运合同的目的地、路线等主要条款与司机进行协商,进而达成一致,故自乘客登车、司机同意接载后成立客运合同,可见,乘客登车并非实践要素,而是诺成合意的一种体现。

二、“软件打车”中乘客的违约行为

(一)拒绝履行。主要表现为,司机接单信息到达乘客手机端后,乘客未与司机协商,单方面取消订单,导致司机“空驶”。特别是在早晚高峰时期,乘客出行时间比较紧迫,道路较为拥堵,乘客一旦遇到身边的空驶出租车,很可能就会乘车而走,拒绝履行“软件打车”协议。同时,“软件打车”中,司机不能当场收取车费,造成少数乘客拒不支付车费现象。

(二)迟延履行。主要表现为,一是司机到达乘客指定起始地点后,乘客由于种种原因迟迟不到位,造成司机超过合理时间的较长等待,导致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的损失。尤其是高峰期间,打车需求较多,司机时间和机会成本损失较大。二是乘客到达目的地,下车后忙于个人事务,疏于支付车费,导致车费延迟给付。特别对于偶尔打车的乘客而言,往往在较长时间后的再次打车时,才会因为弹出的“未完成行程”界面而交付车费,造成司机利息损失。

(三)瑕疵履行。当前,为了丰富人们的出行选择,打车软件都推出了拼车服务。根据滴滴出行的拼车服务条款,当乘客设定起止地点后,拼车价格自动生成并全程锁定,不会因为接载其他拼车单耗时和距离的增多而增加费用。拼车出行有效地降低了车辆空座率,优化了出行路线,有利于节能环保。但是少数乘客利用拼车条款的漏洞,在打车时恶意缩短起止地点的距离,打车成功后,要求司机在较远的起点接载或者送达更远的目的地,造成超程乘运。但由于车费全程锁定,无法追缴车费。另外,鉴于软件打车费用为金钱债务,数额少则几元,多则百十元,故不存在乘客不能履行问题。

三、“软件打车”中乘客的违约原因

(一)第三方软件增加了乘客违约风险。有别于出租车等传统出行方式,“软件打车”主要通过打车软件完成合同订立,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完成车费支付,交易具有很强的间接性,对交易双方的诚信观念和契约意识要求较高。当乘客“软件打车”后,发现等待时间不理想时,可以选择路边招车。加之网络合同固有的松散性,导致乘客爽约现象尤为严重。訛譺另一方面,乘车费用往往需要经过乘客确认同意后,向第三方支付平台打款,再由打车软件收取管理费用后,向司机支付车费。而非由第三方支付平台从乘客账户内自动扣款,由此增加了乘客延迟支付车费或拒付车费的风险。

(二)乘客违约成本低。针对乘客延迟或拒不支付车费情形,软件仅仅提供了催款功能,即向乘客发送短信提醒补交车费。虽然乘客在交费前,不得再次使用软件打车,但是如果乘客使用新的账号重新注册或不再打车,则造成司机车费损失。而且,即使乘客继续履行支付了车费,也将造成司机利息损失。针对乘客迟延上车情形,以滴滴出行为例,并没有强制乘客缴纳迟到费用,即乘客没有迟到成本。针对超程乘车情形,目前打车软件并未提供补交车费功能。

(三)司机行使合同解除权成本较高。履行期限在合同的内容上特别重要,债务人不在此期内履行,就达不到合同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债务人未在履行期限内履行,债权人可以不经催告而径直解除合同。譻訛在“软件打车”中,当司机到达指定上车点而乘客超出合理时间迟迟不到或无法联系时,应当认为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司机享有解除权。但是打车软件却对司机解除权做出了严苛限制。以滴滴出行为例,司机在确定到达目的地后,必须等待十分钟以后,才能报备客服,由客服取消订单,司机并不能自行取消。

四、“软件打车”中乘客违约规制的建议

(一)改进技术手段,源头避免车费支付的违约行为。通过软件技术的更新升级和账户安全技术的提高,普遍推广免密支付或自动扣款等功能,在司机送达乘客,结束软件行程时,由第三方支付平台从乘客绑定支付账户中自动扣除相应车费。同时根据GPS定位技术,开发超程乘车补交车费功能,从源头上避免乘客出现拒绝、延迟支付车费或超程乘车后无法补交车费的违约行为。

(二)细化责任设计,有效追究乘客迟到的违约责任。在乘客因迟到违约的情形下,打车软件可以利用损害赔偿、解除合同等法定违约救济手段,细化责任设计,追究违约责任。首先,设定合理的待客时间,该期间内,司机有待客义务。其次,超出该合理期间后,再设立一个催告期间,同时赋予司机损害赔偿请求权。催告期间内,乘客需要支付因迟到超时而给司机造成的损害,该损害可以由软件确定一个合理数额。再次,如果催告期内乘客仍不到达或无法联系,应当允许司机径直解除客运合同。

(三)联网个人征信,切实增加乘客违约成本。2015年1月,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芝麻信用和腾讯征信获准开展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两家互联网征信机构可以在征信过程中,尝试分别联网打车软件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完善个人征信体系,建立乘客个人信用记录。由此乘客可能会因为“软件打车”中的违约行为等污点降低个人信用评分,影响到申请住房、汽车贷款,从而加强对违约行为的约束。五、结语“软件打车”中乘客违约责任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订立合同和支付价款都是通过打车软件、第三方支付平台来实现的,因此违约行为的制约,也需要依靠打车软件提升技术服务、完善违约责任分配来实现,以便促进软件打车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吕超 王文萍 单位:天津商业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