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老年人再婚与法律保障

时间:2022-10-10 04:54:55

解析老年人再婚与法律保障

本文作者:严雪梅秦波工作单位:西南民族大学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

一、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该公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1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1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1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191个百分点。¹2011年5月13日,成都市统计局和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5成都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6,在全市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约为13614万人,占9171%。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175个百分点。º成都市老龄化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8.87%高0.84个百分点。¹根据联合国/一个国家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于7%,这个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老年型社会或老年型国家0的划分人口类型的标准,我国早在2000年就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的进程正以年均1000万的增长速度进行,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3亿,而成都市的老年人口在增长速度和老龄化程度方面更是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平。近年来,成都市的人口老龄化出现了增速较快、老年人口规模较大的现状,且人口老龄化形势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诸多层面已经带来了空前和强烈的冲击与挑战。

二、老年人再婚现状分析:以成都市为样本的调查

据笔者到成都市老龄办和民政局实地调研后发现,成都市丧偶或离异的老年人数比较多,老年人丧偶的比例比较高,且女性老年人丧偶的比例要高于男性老年人丧偶的比例。虽然目前无具体的确切数据,但也是符合女性预期寿命通常比男性高出三岁到五岁这一自然规律的。笔者通过对一百名六十岁以上的丧偶或离异的老人进行了访谈后发现,其中女性50名,男性50名。有60%的女性有再婚的意向,有90%的男性有再婚的意向,其选择再婚的首要原因是寻求精神上的伴侣。但也有顾忌,最大的顾忌是怕子女干涉,其次是怕子女与未来的配偶不和,最后是担心婚后会有矛盾而导致离婚或继承纠纷。再婚对于丧偶和离异的老年人而言,是其享受健康的晚年生活的一种需要与保证,但事实上,因为再婚后又离婚而引发的纠纷和矛盾层出不穷。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老人选择了/隐婚0,也就是不进行符合法律规定的婚姻登记的非婚同居现象,且这一现象在成都市已经悄然兴起,俨然成为了需要再婚的老年人所追求的一种生活时尚。很多老人希望找一个能陪伴自己度过余生的伴侣,但又因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出现了一些大大小小的纠纷和问题。长此以往,将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作为社会细胞的婚姻家庭制度。

(一)隐婚的原因

隐婚0是一些老年人不得已而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样的情况已成为成都近年来老年婚姻生活中一种突出的现象,老人的初衷是为了避免财产的归属与继承会有矛盾,但却不得不面临其中存在的风险和人身、财产权益无法受法律保障的现实。即使有些老人合法再婚,但再婚后离婚的老年人远比原配夫妻离婚的多得多,且老年人再婚后离婚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

(二)老年人隐婚的利弊分析

1.隐婚是老年人生活方式多样化的表现形式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人们对生活方式也有着多样化的追求。笔者认为,隐婚恰好是老年人为了满足其再婚的需求而在法律规定之外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是其对生活方式多样化追求的一种表现形式。隐婚是对传统婚姻家庭观念的强烈冲击,但也体现出了当今社会对个人自由的尊重与宽容。2.老年人隐婚产生不良的示范效应老年人是传统道德的传递着,也是文化的传承者。他们的行为方式,往往对其后代有着示范和引导的作用。他们的婚姻家庭生活采取隐婚的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已经形成的公序良俗带来压力和挑战,给中年人和年轻人造成不良的示范效应。3.老年人隐婚缺乏法律保障根据私法领域里/法无禁止皆自由0的理念,老年人的隐婚是没有违反我国5婚姻法6第三条/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0的规定的。他们是在没有履行法律规定的婚姻登记手续但双方在自愿的基础上,公开且长期的共同生活,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非法同居或是事实婚姻。根据1994年2月1日民政部新的5婚姻登记管理条例6第二十四条/未到结婚年龄的公民以夫妻名义同居的,或符合结婚条件的当事人未经登记以夫妻名义同居的,其婚姻关系无效,不受法律保护0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在5关于适用新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的通知6进一步明确指出:/自1994年2月1日起,没有配偶的男女,未办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按非法同居关系处理。0由此可见,目前成都大多数老年人的隐婚模式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在此模式下生存的老年人虽然在心理上得到了慰藉,但其相应的人身和财产权益却得不到法律的保障,带来了不少弊端。发生纠纷之后,也很难诉至法院,往往通过私下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会的不和谐度。综合分析,隐婚模式对于有再婚意向的老年人而言有利有弊,就目前来看,应该是弊大于利。

(三)基于成都市的数据对老年人再婚案件分析

笔者到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调研,得出了以下数据:1999年到2011年5月,成都中院一共审理了23844件案件,其中有2483件离婚案件,2010年审理了276件离婚案件,其中当事人属于再婚又离婚的案件有92件,占到了当年总的离婚案件的33.3%。2010年,当事人的年龄在六十岁以上的离婚案件共计54件,其中有32件属于再婚后又离婚,占到了全部老年人为当事人的离婚案件的59126%。2011年1月到5月,共审理了当事人的年龄在六十岁以上的离婚案件共计13件,其中有7件属于再婚后又离婚,占到53.85%。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所有离婚案件呈现出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再婚又离婚的案件,以判决的方式结案的多,以调解的方式和撤诉的方式结案的少。离婚案件中,当事人是中年的居多。从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的统计数据看,相比原配夫妻,再婚老年人起诉离婚的较多。再婚老年人又离婚的案件中九成涉及房产分割。再婚当事人几乎都是在相识时间很短的情况下即登记结婚,因婚前了解不够,认识不深,双方性格不合,兴趣、爱好有所差异,致双方婚后不和,经常因生活琐事及经济问题发生纠纷。部分当事人在起诉离婚经一审人民法院调解撤诉后,双方仍不能改善夫妻关系,致使夫妻感情完全破裂,再次坚持要求离婚。据从法院了解,一些老年人再婚不是出于情感需要,有的只想找/保姆0式的老伴来照顾生活。婚前缺乏了解、婚后生活习惯不同、性格不合等,加上子女对父母财产可能外流有意见,都影响到老年人再婚的幸福。许多老夫妻年轻时感情不好,常吵吵闹闹,但传统的家庭观念以及对孩子的责任心让他们维持着婚姻。子女成年后,老年人开始关注自我的精神世界和情感要求,有人就不想再凑合下去。从受理的案件来看,一旦长年累月的矛盾爆发出来,不少老年人离婚决心较坚定,调解难度很大。夫妻和好无望,感情确已破裂。维持感情破裂的婚姻关系,不利于双方的生活和身心健康,法院予以准许。由此可见,老年人再婚后又离婚的当事人虽系自主婚姻,婚初感情尚可,但婚后共同生活中未建立起深厚的夫妻感情,双方常因家庭琐事发生矛盾、纠纷,伤害了夫妻感情。且部分当事人双方年龄相差大,彼此性格、兴趣迥异,夫妻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双方经常争吵,因此双方感情基础不好,已无法共同生活。部分当事人因经济基础悬殊,请求对方为其购买社保、支付/精神补助费0。之所以形成这种情况,是因为对于老年人再婚现状缺乏全面而深入的分析,还没有立法来保障其相关的各种权益。这已经作为社会现实问题对5婚姻法6、5老年人权益保障法6等法律提出了修改的要求。

三、当前对老年人再婚的法律保障问题

5老年人权益保障法6第二条的规定:/本法所称老年人是指60周岁以上的公民。0为了全面和切实地为老年人再婚模式提供合法和有效的法律保障,笔者在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进行了调研,抽样的范围为离婚的判决,夫妻双方因再婚而离婚,且其中一方为老年人。

(一)老年人再婚关系的特点

成都市的大多数老年人在离异或是自己的配偶离世后都会选择再婚,且男性的比例高于女性。女性老年人在失去自己的配偶后,心理上的适应能力强于男性,他们会通过娱乐、锻炼身体、学习各种技能、做家务等方式去充实自己,而不是觉得一定要再找一个伴侣,大多数都抱着/遇见适合自己的再说0的心理。而大多数男性老年人因为长期依赖于配偶的照顾与关心,他们在失去自己的配偶后,往往难以承受,不愿面对现实,希望尽快再婚,除了上文中提到的隐婚模式,部分人也会采取合法的婚姻登记的方式。老年人再婚的婚姻关系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1.老年人再婚的当事人大多通过报纸上的征婚广告或是婚姻介绍所、他人介绍等方式认识,双方缺乏一定程度的了解,而且往往认识不到几个月就会进行再婚登记。2.老年人再婚双方当事人中至少有一方的年龄在六十岁以上,因双方长时间形成的性格和生活习惯等各方面的差异,可能导致双方经常会为一些生活琐事而发生矛盾导致无法继续婚姻生活。3.还有部分男性老年人在结识比自己年轻十几岁又漂亮的伴侣后很快闪电再婚,同样是因为性格不合、难以沟通以及价值观、消费观念不同,导致生活不睦。他们不仅没有享受到妻子的悉心照顾,反而在经济上损失了大笔财富。4.部分老年人再婚存在/资源互换0心理,一方/找生活保姆0,一方/找物质依靠0,使得其婚姻关系的纽带建立在物质基础上,双方很容易为此发生矛盾。总的来说,老年人由于年龄原因,性格和生活习惯相对定型,互相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是造成他们再婚后又离婚的重要原因。

(二)现行法律对老年人再婚的保护

我国5老年人权益保障法6第十八条规定:/老76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护。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老年人离婚、再婚及婚后的生活。0第十九条规定:/老年人有权依法处分个人的财产,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不得强行索取老年人的财物。老年人有依法继承父母、配偶、子女或者其他亲属遗产的权利,有接受赠予的权利。赡养人的赡养义务不因老年人的婚姻关系变化而消除。05婚姻法6第十七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资、奖金;(二)生产、经营的收益;(三)知识产权的收益;(四)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05婚姻法6第十八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一)一方的婚前财产;(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0第十九条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0通过上述法律我们可以看出,如果老年人经过合法的婚姻登记后再婚,其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适用5婚姻法6的规定。即除非有特别的约定,在婚后为法定的夫妻共有财产制度。通常情况下,老年人都不会去深究5婚姻法6的相关规定,因而不会去对财产作特别的约定。据调查,在成都市,有大部分老人的子女都因为害怕自己的父亲或母亲被未来的配偶欺骗,在他们进行婚姻登记前,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其父亲或母亲的个人财产进行保护:到公证处将父母的婚前全部财产进行公证;直接将父母的财产进行变卖,子女对现金进行保管;将父母的房产更名到子女的名下,父母享有居住权;让父母立下遗嘱,其去世后财产归子女。子女的这一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父母的财产权益,但是,也为日后的家庭纠纷和矛盾埋下了隐患,与此同时,也是对父母再婚后的配偶的继承权的一种剥夺。有的子女甚至没有和父母沟通,采取欺骗的方式在违背父母意志的前提下采取的行为,一方面伤害了和父母之间的感情,也体现出其对父母未来的配偶极大的不信任。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老年人再婚不仅仅是涉及两个单独的个人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涉及两个家庭之间的融合。老年人再婚婚姻关系的双方当事人大多接触时间短,而其子女与继父母接触时间就更短,因此,大多数子女都害怕其父母的遗产外流。其二,是现实生活中老人因再婚被骗的情形也屡见不鲜,而最后都因为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机制而导致让人财两空。这种案例往往发生在经济基础较好的男性老年人身上,他们退休后有自己的不动产和固定的较高的退休金,而与一些没有感情基础和经济条件较差的女方结为夫妻。这类案件中的女方在婚后会常常向男方提出大量金额的经济方面的要求,并保管老人的工资、存折等具有现金价值的财产,有的还将老人的婚前全部或是部分不动产变更到自己的名下,最后离开老人。由此可见,我国5婚姻法6中的以夫妻财产法定共有制为主体的婚姻财产制度,已不能完全适用于老年人再婚关系中。这一制度的存在,不仅不利于老年人再婚,甚至成了老年人再婚后又离婚的重要的制度上的原因。

四、法定分别财产制度的引入:老年人再婚法律保障的路径

对于老人的个人财产而言,其去世时,子女和配偶都有继承权,而现有的财产制度下,其婚后所得财产还有一半是配偶的,有些配偶通过短时间便积累了大笔财富,导致了家庭纠纷和矛盾。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老年人财产越多,子女对其再婚干涉的越厉害或是其婚姻关系存续时间越短的情形。因此,为老年人的再婚提供公平和有效率的法律保障机制的关键还是在如何解决再婚老年人的财产问题上。从/少年夫妻老来伴0这句俗语中可以看出在大多数中国人的传统思想观念中,老年婚姻实际上就是找个可以相互依靠的伴侣。目前大多数再婚的老年人经过长期的财富积累,属于物质条件较好,在经济上比较独立的群体。老年人再婚面临的比较大的问题就是财产归属方面的问题。如果这一问题解决不好,就会使老年人再婚的双方当事人发生大量矛盾,最终婚姻也难以维系。/任何时代、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夫妻财产制,都不是立法者随心所欲地任意规定的,它是特定的社会制度、社会经济条件和妇女地位在夫妻财产关系上的集中反映,同时,还受着诸如立法传统、风俗习惯和其他思想、文化因素的影响。0[2](一)概念的辨析/分别财产制是指夫妻双方婚前和婚后所得财产仍归各自所有,并各自独立享有管理、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不受对方的支配和干涉的财产制。同时,这一财产制也不排斥妻子以协议的形式将其财产的管理权交于夫或双方拥有一部分共同财产的情形。0[3]笔者认为,在5婚姻法6中针对老年人再婚这一特殊群体引入分别财产制,不仅能保证老年人再婚的双方当事人独立的财产权,而且对于解决现实生活中老年人再婚家庭的矛盾和纠纷,降低再婚后的离婚率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二)制度的具体设计1.社会学层面的综合措施:(1)打牢爱情基础,杜绝/闪婚0。老年人再婚前要详细了解对方脾气、性格、爱好、文化素养、经济状况以及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女)对老年人再婚的态度,做到心中有数。双方如果不能在一定的感情基础上对以上各项达成共识和理解,匆忙结合,日后一旦发生矛盾,会给自己增添许多烦恼,使自己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2)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引导老年人正确处理婚姻家庭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广泛深入宣传5婚姻法6和5老年人权益保障法6,提高老年人的法律意识,引导老年人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家庭观,在婚姻生活中相互宽容体谅,加强沟通交流,巩固感情基础。同时,教育子女明白婚姻自主的道理,尊重老年人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3)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预防和减少家庭矛盾的发生。社会各界应当对老年人在生活上予以关怀、健康上予以关注、情感上予以关爱,组织老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引导他们走出狭隘的生活圈子,培养积极向上的个人爱好,丰富生活内容,不以再婚为生活的唯一寄托,促进晚年生活健康幸福。(4)尽量/婚后矛盾,婚前处理0。司法实践表明,再婚的老年人如果在再婚之前做好婚后生活、财产等方面的约定或协议,采取法律手段将双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责任和双方子女对两位再婚老人应尽的赡养义务明确下来,进行财产见证或公证并履行合法婚姻登记手续,就可以减少或避免财产归属的争议,减少子女对父母财产的担心,杜绝以后的隐患和纷争。(5)克服/回归心理0,和过去说再见。很多老年人再婚又离婚的案件显示,将现任配偶与原配比较会不利于再婚双方情感互融,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心。老年人再婚是新生活的开始,彼此要用积极、乐观和向上的态度融入新家,正确对待不同的性格和习惯,注意互相尊重、互相谅解,求大同、存小异,避免把现配偶与原配偶做过多的比较。(6)发挥法院能动司法职能,构建化解老年人婚姻纠纷的防护墙。涉诉矛盾纠纷化解是三项重点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今年又是/深化调解年0,充分发挥法院能动作用,与建设/和谐社区,和谐家庭0相结合,将化解老年人婚姻纠纷工作引向深入。建构法官联系社区、村户制度,积极开展送法、送惠民政策进社区,进农家,提高老年人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加大司法服务力度,创新服务方式,使得老年人婚姻纠纷得到根本解决,确保涉诉矛盾纠纷集中化解年活动取得实效。2.5婚姻法6修改前的具体制度设计目前,为了避免出现更多的隐婚老年人和降低老年人再婚的离婚率,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由政府出台指导性文件,规定夫妻一方为六十岁以上老年人再婚的,可以在婚前就双方的个人财产进行公证,并对婚后的具体生活规则进行详细的约定,该约定应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应包括婚后的生活费、医疗费、去世后骨灰安置等方面的问题。(2)除了公证,还应加强以自由立遗嘱形式处分财产的方式进行宣传。老年人再婚先做好财产处分若是年纪较大的老人/夕阳红0式再婚,则最好能事先对于身后的财产做好处分和安排,可以采用书面约定的方式进行,也可以用遗嘱的形式,这样比较容易获得对方以及双方子女的理解,也避免突然去世后再婚家庭各方主体为老人的遗产分割发生纠纷。(3)中老年再婚双方的理财观念极可能很不一样,任何一次婚姻中,总有一方对钱的问题更敏感,或者更节俭一些。因此,建议两人就家庭财政开支问题多多沟通,可以定期召开/家庭财务会议0,互相取长补短,这样才能使现在的家庭关系更加稳固,使现在的家庭资产筹划得更和谐。(4)再婚理财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项,就是对待未成年子女的零花钱问题。对于小孩,再婚夫妻的方式不尽相同,但现在必须要统一起来。如果他们仍然按各自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小孩,那么他们根本谈不上融合。对于没有跟随在自己身边的孩子,双方可以有不同的支出方式,但是对于同一屋檐下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则应该/一碗水端平0。否则,孩子们难免有意见,从而影响大人之间的感情。对于婚内孩子的用钱管理,再婚夫妻不妨选定一位代表,专门负责孩子的财务问题。在孩子们面前,由他或她一人管理和决定孩子们的财务问题,夫妻私下则可以再沟通再商量,也可以拿到/家庭财务定期会议0上做讨论。(5)再婚夫妻必须为两个人的养老特别做一份计划,包括从家庭收入中特别提取一块资金作为双方的养老基础金,通过一些适当的理财手段让这笔专项基金增值。同时,要考虑双方的商业保险问题,增加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包括重大疾病保险、住院医疗类保险以及适量的养老险。此外,若两人经济收入能力差异较大,经济高一方应该规划较高的寿险或意外险,担负起对家庭的保护责任。3.在5婚姻法6中引入法定分别财产制度建议对5婚姻法6中的财产制度进行部分修改,将老年人作为特殊的群体对待,引入法定分别财产制度。规定/本法所规定的夫妻一方年龄达到六十岁以上的再婚,其婚姻关系适用法定分别财产制度0。也就是说,无论是婚前还是婚后,夫妻双方的财产都归各自所有。而婚后双方可以建立一个联名公共账户/家庭共有基金0作为婚后共同的生活费用,夫妻双方每月存入维持其生活的必要费用到该账户,各自的医疗费、各自的房产、各自的子女给自己的赡养费都作为分别财产部分,各自的子女对自己的父母的分别财产享有继承权,再婚当事人双方对夫妻共同的家庭共有基金享有继承权。综上所述,将分别财产制度引入老年人再婚婚姻关系生活中,使夫妻双方在经济上保持相对独立,可以使老年人再婚真正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加上子女对老人情感世界的理解,这样,老年人再婚的夫妻双方才能在精神和物质上都享受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