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问题法律完善

时间:2022-07-23 10:01:38

环境污染问题法律完善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又称为“绿色保险”,是基于环境污染赔偿责任的一种商业保险,最先在美国实行。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较为成熟,都已成为加强环保监管的一大利器。我国尚未全面建立实质意义上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风险意识、保险公司的规模与实力等因素的制约。近年来,我国大型污染事故频发,在排污企业无力承担污染赔付和污染修复资金时,政府用财政资金给与及时的弥补,这种做法给财政带来了无法预测的巨大压力。依据国家环保总局提供的最新数据,仅2005年一年,国家因重大环境污染事件而支付的赔偿金额就高达118亿元。企业转嫁风险的需求与政府要减轻压力的要求迫使我国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法律制度。

一、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初步实践显现的问题

我国的污染责任保险发展缓慢,在内地,污染责任保险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保险公司和当地环保部门合作推出了污染责任保险,大连最早开展此项业务,随后沈阳、长春、吉林等城市也相继开展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但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初步实践暴露出我国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存在许多主要问题:我国要建立一种保险制度来满足企业与政府的需要,而这种保险制度就是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法律制度。

我国的环境污染责任在赔付率很低的情况下,坚持高保险费率不做调整,使企业丧失了投保的积极性。如大连市l卯1一1995年的赔付率只有5.7%,沈阳市1993一1995年的赔付率为零,远远低于国内其他险种50%左右的赔付率和国外70%一80%的赔付率。而我国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费率是按行业划分的,最低费率为2.2%,最高为8.0%,较其他险种只有千分之几的费率相比,要高出好几倍。

我国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保险范围过窄,险种较少,经营的风险的减小,使其赔付率相应也就过低。目前只把突发性污染事故造成的民事赔偿责任作为保险标的,事实上,由于环境污染而造成民事赔偿的还有累积性污染事故。在我国保险市场上,保险的险种较少,如: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华泰财险等公司的公众责任保险条款的“责任免除”一项中规定不负责赔偿由于大气、土地、水污染及其他污染所引起的损失或伤害责任。我国实行的自愿保险方式,不能增强企业的投保意识,致使投保企业越来越少,形成恶性循环。在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仅限于少数几个城市,这些城市中的保险规模小,只有几个或十几个企业投保,且投保呈下降趋势。企业缺少保险意识,投保率就低,保险费就少,赔付率低,引起投保企业少,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二、我国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的必要性

在2004年,国家环保总局共接到67起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其中特别重大环境事件6起,重大环境事件13起,造成21人死亡、705人中毒(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5.5亿多元。这些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频繁发生,充分说明我国在环境方面问题颇多,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已经进人环境风险的高发期,迫切需要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法律制度。我国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法律制度必要性的主要方面:

维护环境侵权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我国现有环境保护及救济机制中,缺乏相应的污染损害赔偿机制与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单个污染企业承担责任能力的有限性决定了污染受害者和公共环境损害往往得不到应有的赔偿。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分离了环境污染侵权主体与赔偿义务主体,由企业投保,保险人承担损害赔偿的责任的形式减少了加害人与受害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使得环境侵权的受害人较容易及时获得足额赔偿。

降低企业因环境侵权而破产的风险大多数企业对于整个社会经济体系属于“弱势个体”,其风险承受能力差。环境侵权采取无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使企业承担了极高的风险,因为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废弃物不可能“零排放”。环境责任保险使损害赔偿社会化,有利于分散企业的损害赔偿风险。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法律制度中,投保人通过向保险公司缴纳保险费,将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转嫁给保险公司,而保险公司再将其赔偿责任分摊给成千上万的投保人,使得投保人的经济责任得以减轻,避免了作为投保人的企业因意外的污染事故而遭受有可能导致破产的巨额赔偿,保证了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为我国保险业带来发展的契机及新的增长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法律制度适用严格责任的最显著后果之一就是大大增加了行为人行为的风险。而行为人为了减小其行为的风险,必然想将风险责任转嫁出去,这正好与保险业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目的相适应,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契机。在美国,责任保险保费收人占非寿险保费收人的50%左右,在欧洲发达国家占35%左右,而在我国,其份额还不足5%。我国已经进人环境风险的高发期,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法律制度是必然趋势,这有利于保险公司开拓保险服务领域,促进保险产品的创新,开发出一块新的保险业务增长点。

三、我国在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法律制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保险方式我国普遍实行的自愿保险使环境污染的受害人依然得不到或得到很少的赔偿金。强制保险可以在污染事故发生后最大程度地保障受害人的利益,同时也还可以减轻污染企业的负担。我国应建立强制责任保险方式。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法律制度作为一项全新的制度,在我国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意识还很薄弱、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市场各方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要在各行各业全部实行强制保险还不具备条件,建立以强制保险为主,自愿保险为辅的保险方式更为适宜。

我们可以将强制保险的重点地区选择在太湖、淮河、黄河、松花江、长江下游等流域,重点行业选择在危险品、有毒有害化学品生产、运输、储存企业、易发生污染事故的石油化工等行业以及危险废物处置企业等领域。对污染较轻的地区及其他行业,政府给予积极引导,促使企业自愿认购。

承保范围现阶段我国保险业的承保范围仅限于突发性环境责任风险,并且不包括与水、气或者固体废物相关的突发性污染。笔者认为,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承保范围可以仅限于突发性污染事故,但应将与水、气或者固体废物相关的突发性污染中的一种或几种列人承保范围,可以采取限额赔偿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机制发展成熟的时候,保险公司的承保范围不应再限于偶然性、突发性的环境损害事故,对于因单独、反复性或继续性事故所引起的环境损害也予以承保。例如,德国从1965年起,保险责任范围逐渐扩大,保险人开始保险水体逐渐污染损失赔偿责任;1978年后,保险人又同意对大气和水污染造成的财产损失赔偿责任承保。

索赔时效由于环境污染侵害行为具有间接性、潜伏性、累积性、不确定性等特点,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可能是持续性的,对环境的损害可能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后才显现出来。如果索赔时效太短,部分受害人的权利保护就难以实现,如果建立终身制索赔,则不利于我国刚刚起步的环境污染责任险的发展。西方国家的保险人为限制其责任,经常在保险单中使用‘旧落条款”。所谓日落条款(SunsetClause),是指约定自保险单失效之日起最长多少年为被保险人向保险人通知索赔的最长期限的条款。我国也可以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保单中使用“日落条款”,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索赔时效规定为30年。

承保机构各国保险业对于环境责任保险的承保机构主要有3种模式:(l)美国式的专门保险机构;(2)意大利式的联保集团;(3)英国式的非特殊承保机构。1988年,美国成立了一个专门为对付污染风险承包危险的新的保险集团—环境保护保险公司,承保被保险人渐发、突发和意外的污染事故及第三者责任。1989年,法国保险业组建了高风险污染保险集团,将污染风险列为单独承保险,并使大量工矿企业将这类风险集中到ASSSURPOL高风险污染集团,使这个由50个保险人和巧个再保险人组成的、承保能力高达3270万美元的保险“航母”在抑制污染、保护环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1990年,意大利保险界由76家保险公司组成联合承保集团,开始承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笔者认为,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承保机构可以借鉴意大利的经验,选择联保集团的形式。这是因为,迄今为止,在我国还没有一家保险公司有单独承保环境污染责任险的实力。我国可以选择实力雄厚、信誉好的保险公司为承保公司组成保险人集团联合承保,这既有助于保护环境污染的受害者,也有利于增强保险人承担责任的能力。

保险费率我国目前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费率过高,对投保企业没有吸引力,致使投保企业较少。但是,对某种范围之保险人可以提高保险费率,依法规或契约之规定,更可使保险公司对于故意(或重大过失)肇事损失者,有求偿权。因此,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应遵循“高风险、高保费、高赔付;低风险、低保费、低赔付”的原则。由于不同企业造成的污染损失额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厘定保险费率时,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估,按照不同行业制定不同的保险费率。保险费率除了可以在大数法则的基础上根据行业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概率计算以外,还应根据企业保单责任限额的高低、企业的设施、工艺、产品对环境的潜在危险性、厂址地形地貌对事故扩散的影响程度、污染责任事故对企业自身和周边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等进行调整。

综上所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法律制度是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环境法律制度的发展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已经成为各国通过社会化途径解决环境损害赔偿问题的主要方式之一,是环境侵权救济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我国现阶段,构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法律制度仍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应该尽快确立和完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这样对完善我国环境法律体系,稳定社会经济秩序,防治环境污染具有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