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

时间:2022-08-16 04:35:36

电气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

目前,我国正处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国家急切需要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因此,研究生教育必须明确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目的,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求,加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2011年以来,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才呈现为分类型培养,即按照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型学位两种类型培养研究生,而且专业学位型的研究生培养比例逐年提高,这充分说明了专业学位类型研究生培养得到了社会的足够重视,并且迅速发展。因此,积极研究专业学位型研究生的培养,探索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教育途径,就成为具有专业型硕士授权点高校的主要工作。本文结合陕西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型硕士点的教学工作,对电气工程专业型硕士的培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提出了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一、转变思想观念,构建合理体系

我国目前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正处在工业4.0、“互联网+”时代之中,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推动了技术的发展。这就迫切地需要大量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我国前期的研究生教育主要为学术型,专业型硕士教育起步只有短短数年,发展相对缓慢,这就在一部分人心中形成了专业型硕士教育是低层次的、含金量不高的硕士类型。受这种思想氛围影响的大学生,绝大部分在报考硕士研究生时都不愿意报考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因此,必须切实地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认识,积极主动地适应国家对研究生教育培养的结构性调整。电气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电气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能胜任电气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组织管理等工作。因此,在构建培养体系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应特别强调培养体系的实践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只有构建合理有效的培养体系,在行之有效的体系下进行系统训练学习,才能使培养的电气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工程技术人员。

二、优化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

电气工程专业型硕士的培养需要从理论式课程教学模式,向以实践为主的课程教学模式转变。电气工程专业型硕士教育培养方案应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为导向,对培养方案进行不断优化。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可积极邀请从事电力行业的人员或企业导师参加。同时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重点强调理论知识的应用与实践,做到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培养规律,把理论知识真正融合到学生的实训中。以优良的培养方案,努力营造应用型人才成长环境。陕西理工大学对电气工程专业型硕士课程进行了优化设计,主要侧重工程设计、行业需求、一线实践。在研究生选修课的设置上,课程类型更加丰富、灵活,根据3个培养方向的不同及行业发展特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有目的地选择专业课程。在遴选硕士生导师上,除要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外,主要选择承担过电力行业的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授课环节以互动式、提问式为主,教师把工程实际项目引入课堂,通过大家的探讨、交流和思考,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工程经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创新教学手段,建设网络课程

教学手段的优劣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目前“互联网+”、远程资源教学平台等技术为我们更新教学手段提供了便利。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受到了普遍关注,也是目前发展最快的教学方式之一。高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设网络教学平台,既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网络化,又可以加快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不断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陕西理工大学目前正在积极建设电气工程硕士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将部分课程的课件放在学院的网页上,供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还设有网上答疑系统,回答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日常的教学中,经常采用虚拟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软件、三维变电站视图等进行虚拟理论教学,模拟各种电气工程类型现场、系统运行模式、仿真各类参数等,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有一定的作用。

四、强化校企合作,落实“双导师”制度

电气工程专业型硕士的培养是以应用型、实践型为目的,这就要求研究生导师不仅具有扎实、深厚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丰富的工程一线实践经验。因此,必须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努力地推进“双导师”制度。这样不仅可以弥补校内指导教师工程现场经验的不足,还可以有效地发挥校外指导教师的作用,在提高学生工程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同时,也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了他们的工程阅历。“双导师”制度下,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制定学生的培养方案,两者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可以很好地实现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目前陕西理工大学为了提高整个专业型硕士导师的实践能力,本着“自身培养、校外聘请”的思路,制定了系列的激励政策和聘任办法。学校现有的副高以上职称人员,在晋升更高职级时,必须具备企业实践半年以上的经历方可申报。这就给具备了深厚理论知识,而工程实践经验欠缺的教师提供了工程实践平台,同时校内在遴选硕士生导师时,要求这些教师必须具备承担或从事过电力系统横向课题研究。同时也在国家电网公司、电气设备制造等单位聘请一批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担任校外(企业)导师,并明确他们的职责和义务。

五、夯实科研平台,强化硬件设施

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培养专业型硕士的最终目的,良好的科研平台环境及实训装置是培养专业型硕士的有效手段。要培养适应该专业需要的技术人才,就必须拥有大量先进的实验设备,而受制于该专业的特点及运行性质,大部分高校现有的电气工程实验设备是以模拟仿真设备为主,不具备工业实际现场场景,不能有效地达到培养目的。因此,科学、有效地建设科研基础平台,切实、积极地推进实验硬件设施是直接关系电气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陕西理工大学在电气工程专业型硕士培养方面起步较晚,实验室前期建设投入不够,目前在充分利用电力系统退役设备的基础上,已建成了电气设备实训室,通过对这些设备的解体,让学生较好地掌握电气设备的构造。近几年,国家对西部非重点院校进行了大量资金投入,主要用于改善这些地方高校的实验室条件,电气学院借此机会主要建成了新能源发电技术实验室、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室等,针对目前国家电网推进的智能电网建设,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重点学科组建了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实验室等。这些实验条件的改善及科研平台的建设,可以更好地为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型硕士人才奠定基础。

六、结束语

为了培养具有工程实践素质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更好地适应我国目前人才发展的需要,转变思想观念是前提,优化培养方案是基础。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工具,加强校企合作,实行“双导师”制度,做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势互补,注重科研平台建设,只有不断强化实验室建设,才能为培养合格的电气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闫群民 单位:陕西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赵同谦,丁亚红,李雅莉.研究生分类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河南教育(高教),2012,(2).

[2]韩建萍.应用型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方向定位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

[3]英爽,康君,甄良,等.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1).

[4]段作章,卢艳春.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机制研究:进展与趋势[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7).

[5]刘献君,吴洪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涵、制约与出路[J].中国高等教育,2009,(12).

[6]杨路.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