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在智能电网建设的应用

时间:2022-09-19 10:16:20

电力工程在智能电网建设的应用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如何满足当下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成为电力企业的首要任务。不同领域的用电方式及用电量都有很大差异,以此为背景发展我国电力事业,完善相关技术,以满足多样的电力需求。

关键词:电力工程技术;智能电网;高效运行

为响应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满足生产生活所需电能,必须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在电网的实际运行中,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损坏相关设备。电力工程技术对智能电网的建设起决定作用,所以要加强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全面提升建设水平,满足智能电网建设需求。智能电网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电力事业的进步,提升了电网运行效率[1]。

1智能电网的概念

智能电网是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建设的一种高速、双向且集成的电力网络[2]。现代电网控制技术、设备技术、测量技术及传感技术等多种技术的应用,为电网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保证了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实现了电网的高效发展。智能电网融合了电力流、信息流及业务流等多种信息。它的支撑体系非常强大,不仅有电网基础,还有技术支撑,可以有效地抵抗干扰及各种攻击,清洁能源及可再生能源为电网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现代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与电网基础设施逐渐融合,这些技术的有效支持,能及时了解电网的全景信息,预见可能发生的故障,并采取有效的对策解决问题,为电网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有效减少大面积停电。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中,还应用了智能化调度技术、信息技术、配电自动化技术、网厂协调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技术等,能有效减少电能损耗,保证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为电网的高效发展提供保障。信息共享便于及时全方位地了解电网运行状态,为电网的决策实施提供支持,为控制方案及应对预案的制定提供方便[3-4]。服务模式实现了双向互动化,消费者可及时获取电网供电能力信息、电价、停电信息和电能质量等多种信息。电力企业及时获取用户的用电详实信息,可提升电力服务能力。

2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

以电能质量评估与技术划分为前提,优化技术应用,使评估体系更具经济性及技术性。根据相关规定不断完善电网体系,提升电网工作效率,实现电网的高效优质发展,促进电能质量的不断提升,控制建设成本。在通信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微电技术及电力技术等基础上,通过柔性交流输电技术控制输电。输变电是国内智能电网的建设重点,因其具有较高的电压,要实现电网的良性发展,必须引入清洁能源,可利用柔性交流输电技术对能源进行隔离。所以,在建设智能电网的过程中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以电力工程技术及现代化控制技术的有效融合为前提,可通过智能电网对不同的数据参数进行有效控制和调节,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并降低能源消耗,促进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5-6]。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电网运行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且使用频繁,是输电过程中常用的输电形式。该技术的应用可提升输电稳定性,控制成本,具有较好的经济性。直流输电工程可解决孤立海岛及偏远区域的电力输送问题,在国内电力市场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能源转换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契合了当前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能够有效地控制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避免环境污染。能量转换技术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提升了能源利用率。

3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重要意义

为实现电力系统的全面发展,降低发电过程中的燃料费用,可有效控制成本,提高电网的电力输送能力,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用电服务的同时,有效提升电网终端用电率,减少电量消费,促进电网供电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提升电能质量。智能电网可提升能源转换率,达到节能环保要求,减少碳排放。智能电网的发展为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并增加了就业,最大程度地保障了能源供给安全,提升了能源转换效率,并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7]。电力工程技术会直接影响国内电网建设水平,要实现我国智能电网的不断发展,必须加快新技术的研究步伐,完善智能电网建设。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需将国内市场及国际市场资源进行整合,规避其中的不利因素,不断提升自身发展水平。在电网建设中,专业人才必不可少,因此要加大教育投入,为智能电网建设培养更多优秀的实用型人才,并积极吸纳国外的先进经验,引进国际先进技术。

4结论

智能电网的建设发展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至关重要。因此,必须注重电力工程技术的发展,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持续、稳定和环保的供电环境。

参考文献:

[1]田科峰.电气设备智能化技术在智能变电站的应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5(3):66-69.

[2]王正风,高涛.智能电网调度运行面临的关键技术研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6(b10):64-69.

[3]田建伟,胡兆光,吴俊勇,等.远距离大容量风水互补系统的优化调度[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1,35(5):113-118.

[4]李家坤.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战略意义及发展方向分析[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8(2):23-24.

[5]郭创新,周恒俊,秦杰.分布式企业级电气化监控和能量管理系统(E~3CS)[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0,25(1):15-20.

[6]李孟超,王允平,李献伟,等.智能变电站及技术特点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38(18):59-62,79.

[7]魏林海.有关智能变电站电气设备的技术特点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5,(9):212.

作者:傅瑾 单位:国网重庆北碚供电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