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伦理题材电视剧口语化剧名

时间:2022-03-25 08:52:00

生活伦理题材电视剧口语化剧名

1.生活伦理电视剧因其更加贴近广大民众丰富多彩的生活而倍受观众的喜爱。内容的丰富性决定着形式的多样化,正是由于这一点使得口语化剧名在命名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现将搜集到的此类口语化电视剧剧名从命名特点的角度分析如下:1.1口语化剧名在语言类型选择方面,多使用口语味较浓的俗语、语气词等。如《求爷爷告奶奶》,就是典型的带有口语色彩的俗语,像平实的大白话一样让人感到亲切。再如《来我家吧》中表祈使的语气词“吧”的使用,强化了剧名的口语味儿。此外,人们在进行口头交际时,习惯在词尾加“儿”,即用“儿化音”表达口语化色彩。这一点在生活伦理电视剧口语化剧名中也有体现。如《幸福像花儿一样》,若改为“《幸福像花一样》”就不如前者更符合汉语口语的特点。1.2句式结构和类型的多样性。口语化语言的特点之一就是形式灵活,具有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反映在口语化剧名中表现为句式结构和类型的多样性。1.2.1生活伦理题材电视剧剧名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单句如《好想好想谈恋爱》《幸福像花儿一样》《都是月亮惹的祸》《你的生命如此多情》《女儿有了个男朋友》《爱比恨多一点》等。复句如《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你在微笑,我却哭了》《动什么,别动感情》等,而且多使用紧缩句,符合口语简洁的特点。1.2.2根据语气分为祈使句(如《千万别租房》《来我家吧》等),问句(如《谁为爱情买单》),陈述句(如《都是月亮惹的祸》),感叹句(如《你的生命如此多情》)等,丰富的语气使剧名犹如百姓的大白话一样,直接表达出剧中人物的爱恨情愁。1.2.3使用省略句也是口语化剧名的一个显著特点。在口语中,为了求得表达的经济简洁,我们往往在不影响意义表达的前提下采取“省略”这一手段。这一点,在口语化剧名中也有明显的反映。《好想好想谈恋爱》《看不透你的心》《不能没有你》这组剧名省略了第一人称主语;《千万别租房》《别拿豆包不当干粮》《来我家吧》《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别动我的抽屉》这组剧名省略了第二人称主语;《都是月亮惹的祸》省略了第三人称主语。省略主语,是口语化剧名的一个显著特征。此外,补语及关联词语也常被作为省略成分。如《幸福像花儿一样》,这一剧名省略了意义近似于“好花不多时”的补语。在《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这一剧名中,省略了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因为……所以……”(也可理解为省略了表示让步关系的关联词语“既然……那么……”)1.3在给生活伦理题材电视剧命名时,作者较多地使用了口气较重的词或句式以增加剧名的分量,从而加强对观众心灵的震撼力度以达到增强剧名本身吸引力的效果。本文就此拟从这样几个角度考察:1.3.1在本文锁定的30个口语化剧名中,就有7个祈使句式的剧名中含有语气强硬的表达否定意义的词:《千万别租房》《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别动我的抽屉》中的“别”,《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和《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的“不要”,《不能没有你》中的“不能”,《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中的“别再”;此外,一般陈述句《爱你没商量》中的“没商量”的语气也十分强烈,这些带有强烈否定意义的词语仿佛让观众的心灵感受到了一种不可拒绝的力量。1.3.2使用重叠结构加强语气。如《好想好想谈恋爱》中的“好想好想”。1.3.3使用副词加强语气。如《你的生命如此多情》中的“如此”,《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中的“其实”,《千万别租房》中的“千万”,《都是月亮惹的祸》中的“都”,《偏不离婚》中的“偏”,都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1.3.4借助“对比反差”手段加强语气。《你在微笑,我却哭了》中的“你微笑我哭”的反差,以及《爱比恨多一点》中“爱与恨”的对比,加强了语言表达的强度,给观众一个黑白分明的印象。1.3.5上文中所提到的复句式剧名也具有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的作用。《动什么,别动感情》《你在微笑,我却哭了》所表达的转折关系,以及《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所表达的因果关系(或让步关系),都在不同程度上达到了增强语气的效果。1.4口语化剧名一个较为显著的特点是具有话语的发出者和接收者,从话语的发出者来看,本文锁定的30个剧名中以文字形式出现第一人称(包括单数和复数)的剧名就有10个之多,占30%。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第一人称以省略的形式隐含在剧名中。第一人称的大量使用也是口语化剧名的一个特色,这似乎与人们越来越重视自我意识有关。从话语的接收者来看,由于话语发出者身份各异,其接收对象也会随之不同。现姑且从话语接收角度将本文锁定的30个剧名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4.1以剧情中的人物为述说对象,对之表达相应的情感。诸如此类的剧名有:《不能没有你》《偏不离婚》《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看不透你的心》《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你在微笑,我却哭了》《你的生命如此多情》《别动我的抽屉》《爱你没商量》《原来就是你》《不要问我从哪里来》《谁为爱情买单》《来我家吧》《别拿豆包不当干粮》等。1.4.2以观众为述说对象进行自述,或凭借自己过来人的身份向其忠告。诸如此类的剧名有:《动什么,别动感情》《千万别租房》《我的美丽生活》《女儿有了个男朋友》等。1.4.3自言自语型。这类剧名没有明确的述说对象,多为角色自身的想法。诸如此类的剧名:《好想好想谈恋爱》《幸福像花儿一样》《带着孩子结婚》《都是月亮惹的祸》《谁都会说我爱你》《有泪尽情流》《爱比恨多一点》《求爷爷告奶奶》《追赶我可能丢了的爱情》《跟着阳光跳舞》等。当然,从叙述角度对剧名进行分类,界限并不能做到十分清晰,带有一定的交叉性。这是由于在口语化剧名的背后,往往隐含有非唯一性的语境。语境设置的不同,叙述角度就会发生改变。如《你的生命如此多情》,可以是观众对剧中男女主人公形象的评价,也可以从剧中角色的角度,对男女主人公进行评价,还可以是男女主人公的互评。也正由于口语化的语言被赋予了剧名的身份和使命,从而达到了一种更为广阔的语言天地,彰显出了口语化剧名的魅力。2.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研究口语表达的修辞方法“是研究在特定的言语环境中最有效地说服别人的方法”,口语化电视剧剧名尽管用的是“大白话”,但话粗理不粗,文俗理不俗。它特定的身份和功能,在传达信息晓喻观众时,具有以下优势:2.1具有大白话似的亲切感,可提高被观众选择的机会谈及以口语化语言作标题的剧名容易被观众选择和接受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口语化剧名所具有的那种对百姓日常生活“白描式”叙述的亲切和真实感。大白话似的语言拉近了电视剧与普通观众之间的距离,调动起了观众的观赏热情。如《女儿有了个男朋友》,这一剧名将大白话说到了极致,正如邻家妈妈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的朴实话语,不但使我们毫无粗俗之感,反倒倍感亲切。但即使同是大白话,其口语化的程度也是稍有不同的。如《有泪尽情流》《你的生命如此多情》中的“尽情、如此”等较为书面化的词语,以及《追赶我可能丢了的爱情》中较长的定语结构,使之给人的口语化感觉比《求爷爷告奶奶》等弱些。但是在整体口语化风格的限定下,这些剧名也能给人以大白话似的亲切感,同时可以满足受众不同文化层次的需要。[内容提要]近年来生活伦理电视剧增多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伴随而来的一个现象就是口语化剧名的大量使用。本文即着眼于此,结合现代普通百姓的心理趋向以及价值取向,对这一语言现象的特点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关键词]电视剧剧名口语化通俗亲切共鸣近年来以反映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为题材的生活伦理电视剧日益增多,而且此类电视剧剧名越来越有意思,比如《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动什么,别动感情》《好想好想谈恋爱》《谁为爱情买单》等等,很口语化,有点感性,让观众觉得有趣,甚至美妙。本文即以如今日益增多的生活伦理电视剧口语化剧名为视点,结合现代普通百姓的心理趋向以及价值取向,对这一语言现象的特点及其原因进行剖析。1.生活伦理电视剧因其更加贴近广大民众丰富多彩的生活而倍受观众的喜爱。内容的丰富性决定着形式的多样化,正是由于这一点使得口语化剧名在命名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现将搜集到的此类口语化电视剧剧名从命名特点的角度分析如下:1.1口语化剧名在语言类型选择方面,多使用口语味较浓的俗语、语气词等。如《求爷爷告奶奶》,就是典型的带有口语色彩的俗语,像平实的大白话一样让人感到亲切。再如《来我家吧》中表祈使的语气词“吧”的使用,强化了剧名的口语味儿。此外,人们在进行口头交际时,习惯在词尾加“儿”,即用“儿化音”表达口语化色彩。这一点在生活伦理电视剧口语化剧名中也有体现。如《幸福像花儿一样》,若改为“《幸福像花一样》”就不如前者更符合汉语口语的特点。1.2句式结构和类型的多样性。口语化语言的特点之一就是形式灵活,具有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反映在口语化剧名中表现为句式结构和类型的多样性。1.2.1生活伦理题材电视剧剧名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单句如《好想好想谈恋爱》《幸福像花儿一样》《都是月亮惹的祸》《你的生命如此多情》《女儿有了个男朋友》《爱比恨多一点》等。复句如《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你在微笑,我却哭了》《动什么,别动感情》等,而且多使用紧缩句,符合口语简洁的特点。1.2.2根据语气分为祈使句(如《千万别租房》《来我家吧》等),问句(如《谁为爱情买单》),陈述句(如《都是月亮惹的祸》),感叹句(如《你的生命如此多情》)等,丰富的语气使剧名犹如百姓的大白话一样,直接表达出剧中人物的爱恨情愁。1.2.3使用省略句也是口语化剧名的一个显著特点。在口语中,为了求得表达的经济简洁,我们往往在不影响意义表达的前提下采取“省略”这一手段。这一点,在口语化剧名中也有明显的反映。《好想好想谈恋爱》《看不透你的心》《不能没有你》这组剧名省略了第一人称主语;《千万别租房》《别拿豆包不当干粮》《来我家吧》《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别动我的抽屉》这组剧名省略了第二人称主语;《都是月亮惹的祸》省略了第三人称主语。省略主语,是口语化剧名的一个显著特征。此外,补语及关联词语也常被作为省略成分。如《幸福像花儿一样》,这一剧名省略了意义近似于“好花不多时”的补语。在《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这一剧名中,省略了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因为……所以……”(也可理解为省略了表示让步关系的关联词语“既然……那么……”)1.3在给生活伦理题材电视剧命名时,作者较多地使用了口气较重的词或句式以增加剧名的分量,从而加强对观众心灵的震撼力度以达到增强剧名本身吸引力的效果。本文就此拟从这样几个角度考察:1.3.1在本文锁定的30个口语化剧名中,就有7个祈使句式的剧名中含有语气强硬的表达否定意义的词:《千万别租房》《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别动我的抽屉》中的“别”,《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和《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的“不要”,《不能没有你》中的“不能”,《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中的“别再”;此外,一般陈述句《爱你没商量》中的“没商量”的语气也十分强烈,这些带有强烈否定意义的词语仿佛让观众的心灵感受到了一种不可拒绝的力量。1.3.2使用重叠结构加强语气。如《好想好想谈恋爱》中的“好想好想”。1.3.3使用副词加强语气。如《你的生命如此多情》中的“如此”,《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中的“其实”,《千万别租房》中的“千万”,《都是月亮惹的祸》中的“都”,《偏不离婚》中的“偏”,都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1.3.4借助“对比反差”手段加强语气。《你在微笑,我却哭了》中的“你微笑我哭”的反差,以及《爱比恨多一点》中“爱与恨”的对比,加强了语言表达的强度,给观众一个黑白分明的印象。1.3.5上文中所提到的复句式剧名也具有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的作用。《动什么,别动感情》《你在微笑,我却哭了》所表达的转折关系,以及《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所表达的因果关系(或让步关系),都在不同程度上达到了增强语气的效果。1.4口语化剧名一个较为显著的特点是具有话语的发出者和接收者,从话语的发出者来看,本文锁定的30个剧名中以文字形式出现第一人称(包括单数和复数)的剧名就有10个之多,占30%。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第一人称以省略的形式隐含在剧名中。第一人称的大量使用也是口语化剧名的一个特色,这似乎与人们越来越重视自我意识有关。从话语的接收者来看,由于话语发出者身份各异,其接收对象也会随之不同。现姑且从话语接收角度将本文锁定的30个剧名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4.1以剧情中的人物为述说对象,对之表达相应的情感。诸如此类的剧名有:《不能没有你》《偏不离婚》《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看不透你的心》《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你在微笑,我却哭了》《你的生命如此多情》《别动我的抽屉》《爱你没商量》《原来就是你》《不要问我从哪里来》《谁为爱情买单》《来我家吧》《别拿豆包不当干粮》等。1.4.2以观众为述说对象进行自述,或凭借自己过来人的身份向其忠告。诸如此类的剧名有:《动什么,别动感情》《千万别租房》《我的美丽生活》《女儿有了个男朋友》等。1.4.3自言自语型。这类剧名没有明确的述说对象,多为角色自身的想法。诸如此类的剧名:《好想好想谈恋爱》《幸福像花儿一样》《带着孩子结婚》《都是月亮惹的祸》《谁都会说我爱你》《有泪尽情流》《爱比恨多一点》《求爷爷告奶奶》《追赶我可能丢了的爱情》《跟着阳光跳舞》等。当然,从叙述角度对剧名进行分类,界限并不能做到十分清晰,带有一定的交叉性。这是由于在口语化剧名的背后,往往隐含有非唯一性的语境。语境设置的不同,叙述角度就会发生改变。如《你的生命如此多情》,可以是观众对剧中男女主人公形象的评价,也可以从剧中角色的角度,对男女主人公进行评价,还可以是男女主人公的互评。也正由于口语化的语言被赋予了剧名的身份和使命,从而达到了一种更为广阔的语言天地,彰显出了口语化剧名的魅力。2.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研究口语表达的修辞方法“是研究在特定的言语环境中最有效地说服别人的方法”,口语化电视剧剧名尽管用的是“大白话”,但话粗理不粗,文俗理不俗。它特定的身份和功能,在传达信息晓喻观众时,具有以下优势:2.1具有大白话似的亲切感,可提高被观众选择的机会谈及以口语化语言作标题的剧名容易被观众选择和接受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口语化剧名所具有的那种对百姓日常生活“白描式”叙述的亲切和真实感。大白话似的语言拉近了电视剧与普通观众之间的距离,调动起了观众的观赏热情。如《女儿有了个男朋友》,这一剧名将大白话说到了极致,正如邻家妈妈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的朴实话语,不但使我们毫无粗俗之感,反倒倍感亲切。但即使同是大白话,其口语化的程度也是稍有不同的。如《有泪尽情流》《你的生命如此多情》中的“尽情、如此”等较为书面化的词语,以及《追赶我可能丢了的爱情》中较长的定语结构,使之给人的口语化感觉比《求爷爷告奶奶》等弱些。但是在整体口语化风格的限定下,这些剧名也能给人以大白话似的亲切感,同时可以满足受众不同文化层次的需要。2.2传达整体信息,通俗明快,引人注目,易于理解、便于读者记忆口语化剧名多通俗明快,不仅精确、迅捷地表达出剧情梗概,而且能巧妙地突显推动剧情的矛盾事件,让观众有一种“开门见山”的感觉。比如《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女儿有了个男朋友》等都是通过大白话的剧名形式向读者告知一则重要的信息,即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因素。排除影响记忆的其他因素,单就理解对记忆的影响而言,越易理解的东西便越容易记住,对于剧名的记忆也是一样。2.3凭借意象以小见大、尺幅千里的审美功能,引起观众的联想《幸福像花儿一样》《都是月亮惹的祸》两个剧名似乎都未涉及到具体剧情,剧名中的“花儿”和“月亮”两个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具有浓厚的文化意蕴。“花儿”固然美丽,但人们历来有一种“好花不多时”的感伤。幸福也一样会经历一个花儿般的“含苞、盛开、凋谢”的过程,这种美丽不免带有一种悲情色调。《都是月亮惹的祸》曾经做为流行歌曲的歌名红极一时,本身就是吸引观众的亮点。“月亮”所给人的“朦胧”的感觉,特别是历来文人墨客所赋予它的文化内涵,容易使观众产生联想,引起观看的兴趣。3.越来越多的生活伦理题材电视剧剧名呈现口语化的趋势已成为不容否认的事实,笔者就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3.1我们知道电视节目具有可多频道同时播出的特点,观众选择的自由度较大。要在众多的同类电视剧中让观众锁住频道,首先要在剧名上吸引观众的眼球。在众多的电视剧中进行选择性观赏时,观众往往带有一种略知皮毛、缺乏耐心的普遍心理,总是希望寻求一个更为直接、概括的信息,出现在屏幕上的剧名提示信息就理所当然为观众第一时间所关注。依据这样的心理,如今的电视剧在播出时大都一改以往只在片头出现剧名的传统做法,而是使之在播出的同时作为提示信息进行“全程跟踪”。当然,在伴随性的剧名成为共性后,还需要个性的因素来吸引观众。而生活伦理电视剧剧名选择“口语化”,自然是一个不错的尝试。3.2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搞活,相对宽松的大环境使得人们的思想也随之开放起来。文化转型带来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历史变迁。在人们为温饱疲于奔命时,精神生活往往被忽视。而随着全国经济的飞快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普遍具有相对稳定的生活来源时,日常生活尤其是普通人的情感婚姻问题自然会浮出水面,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心。于是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生活,尤其关注人伦亲情、两性关系、婚姻质量、家庭责任等生活问题。基于此,生活伦理电视剧的兴盛首先是时代的赐予,也蕴涵着历史文化发展的深刻必然性。随着电视剧内容的世俗化,剧名的口语化也就成为一个必然趋势,具有一定的时代必然性。口语化剧名作为一种语言形式,记载着特定文化转型时期人们世俗化的意识倾向,它的通俗明快也符合生活伦理题材电视剧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语言发展的时代印记。此外,现在许多涉及语言的艺术形式以及传媒,都在经济飞速发展和文化环境相对宽松的大环境下出现了“口语化”的大趋势。例如王小波的小说语言,(报纸等媒体)新闻标题,新闻报道(如CCTV新闻台每晚播出的“新闻社区”就是用典型的口语化语言播报新闻),现在还出现了一种新的传媒手段“播客”,有人甚至预言以此为平台会出现一个口语化的传媒时代。在语言口语化这一大的趋势下,生活伦理电视剧剧名的口语化特征也是顺应历史大潮的,带有一定的必然性。3.3剧名的口语化趋势增强,关键原因在于它能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3.3.1对家的归依、对亲情的依恋是人类的共同情感。作为一部反映普通百姓生活情感的生活伦理电视剧,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形成一种社会话题。而这一社会话题聚焦成一点就成为剧名。近几年老百姓关注的社会话题主要集中在情感生活中的伦理道德、呼唤美善合一的人际关系、小人物对事业的追求等等。这些社会话题一旦转变成剧名的形式,口语化的语言风格就成为一种必然。“零距离”的亲切感是口语化剧名一大优势,同时也是引起观众情感共鸣的关键所在。当前愈益紧张的生活节奏和生活方式的变迁使人们越来越感到身心疲惫,越来越需要心灵的放松和个性的张扬,超越平淡,寻求新异的刺激成为许多人生活的主题。但随之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离婚率高”就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实。在经济搞活的大环境下,面对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人们的思想也随之“活跃”起来,有时甚至迷失了自我,婚姻生活似乎越来越经受不住考验。《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这一剧名就是通过呵斥的口吻发泄对另一方(以前有过婚姻关系的一方)的不满,也折射出生活方式的改变给人们所带来的精神折磨。从传统伦理向现代伦理的转变过程中,伴生而来的是道德理性的缺失与情感价值困惑,在此种情境下,对真诚情感和美好人性的呼唤,对道德理性与家庭责任的呼求自然成为社会成员的心声。生活伦理电视剧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种社会需求,它在主流上表现出了呼唤人伦之和、美善合一的总体审美取向。对剧情高度浓缩的剧名自然成了这一审美取向的集结点,如《带着孩子结婚》,所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就是人伦之合的审美取向。如今小人物也能干成大事这一社会话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别拿豆包不当干粮》这一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剧名,就反映了农村经济搞活,农民敢于致富这一社会现实。带有东北地域色彩的面食“豆包”,本是剧中主人公赵喜富的外号,在剧名中比喻农村基层不起眼的小人物;同时也是借“豆包”之口表明“小人物不可小看,小人物也能做成大事”的道理,是小人物在社会转型时期能够得以“出头”的一声痛快呐喊。口语化剧名有相当一部分直接反映出了某个社会话题,加之剧名本身所带有的语气,从而使自己或身边的人有过类似经历的观众产生共鸣。3.3.2尽管口语化剧名的叙述角度不同,但是由于口语化的特点,使得观众在接触到此类剧名时,会自然地进行一种“角色换位”,由剧中角色的表达转换为观众自己的心声,加之语气,从而引起其心灵和情感上的共鸣。如《追赶我可能丢了的爱情》,“我”本为剧中角色,但观众看到此剧名后,“我”就进行了“角色换位”,成为观众本人了。如果观众正有类似的经历,必然会引起情感上的共鸣。3.3.3口语化剧名的世俗化缓解了观众的审美疲劳,使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得到满足。周翠英在《浅析影视文学标题的口语化现象》(《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6月第19卷第2期)一文中这样说到:“影视文学口语化的积极作用在于,它打破了文化阶层对文化的垄断这种文化特权现象……”长期以来的文化阶层有尊奉雅文化的心理定势,反映在语言上就是力求雅致脱俗,而似乎只有这样做才符合其高贵的身份。语言风格的模式化,使人们不免出现审美疲劳。从心理学角度看,一些司空见惯的东西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相反新异的事物才会引起人们的兴趣。对于人们来说,口语化剧名这种新异的语言类型确实缓解了观众的审美疲劳,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求异的心理需求。吃腻了山珍海味才发现,换个口味,萝卜白菜其实也很可爱。4.对于剧名的口语化,还有一个如何看待的问题。有些学者认为,剧名并不是越通俗越好,长此以往将会降低语言的文化品味,使语言粗俗化,从而降低观众的审美水平,这种担忧不无道理。关于电视剧剧名的口语化趋势的利弊问题,笔者粗浅地认为剧名的口语化是时代的产物,自然剧名的语言风格也会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人们心理需求的变化而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