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论文

时间:2022-09-09 10:26:23

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论文

1转变观念,势在必行

社会需求是大学培养人才的目标归宿,人才有人才的结构,大学培养人才也要有适当的定位,办学理念不转变,办学模式不转变,就会与社会需求脱离的越来越远。对于相当一部分地方高校来说,开办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念模式,确需认真反思,进行转变。

1.1确立自己应有的地位

一所大学的现有实力取决于办学历史文化、人才积累、物质积累、当前投入,也取决于所在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把自己的学校办成全国一流、排名前列的名校,是很多地方高校领导的雄心壮志。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纵观国际或国内大学的排名,绝不像体育比赛一样会杀出黑马,也不比地方官员一样可以迅速提高政绩。从全社会来看,人才有人才的结构,从全国的大学来看,也都有一个适当的定位。本文作者并不是反对名校理想,但本人更主张立足当前,脚踏实地。“地方”是劣势也是优势,发挥自己的优势,才可以稳步向前。在相当一部分地方高校里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也直接受这种名校理念支配,被要求短期内成长为全国知名专业,培养出编导演播全能的人才,这是不现实的。当然,很多情况下,领导层确立如此办学理念只为宣传鼓劲,并不意味着一定如此安排教学,但理念在此,对教学工作的实际限制是必然的。

1.2准确把握广播电视传播领域职业分类实际情况

广播电视编导虽然作为一个大学教育的专业,但在就业时又可以分为相当多的实际职务,这与其他许多专业是不同的。文科专业如中文、历史等本科生从业时一般不会要求专业内的特长,理工科的物理化学专业也大体如此。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实际就业时又可以划分为许多实际业务部门,如策划、发行、导演、编剧、摄像、主持人(现场)、撰稿、剪辑、制作、包装、播音、字幕、剧务、技术、外联等等,即使每人身兼两职,也需要十来个职务。在教学中,高校大都是把教学计划的所有课程开设一遍,考核合格,发毕业证,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有的高校在推介自己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生时声称,“本校毕业生能在广播电视传播系统、文化部门、机关企业宣传部门从事广播电视编导、策划、制作、播音、主持以及摄影、摄像、音响、撰稿、编剧、广告、社教等方面的工作”,“大”而“全”是最突出的特征,什么都会就意味着略知皮毛,没有特长。任何一所高校都不可能把学生培养成如此全才,地方高校更要立足于自己的优势资源,针对社会需求的实际职位培养学生的特长。比如原为理工科院校的,可以重点在制作和数字化视音频技术、传输技术等方面首先获得突破,师范和综合院校可以在撰稿、主持、评论方面体现特长,然后根据师资、设备积累情况进行拓展。

1.3准确把握社会对有关人才的需求

从从业量来统计,目前我国广播电视传播领域已经基本实现了市场化运作。市场化运作,就是用人单位要按照供求关系、按照成本核算的原理来聘用人才。作为一个劳动力来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大学毕业生首先要能胜任某种工作,要能为所在工作机构带来利益,也即是说要“来而能战、战而能胜”,然后才能扎根、成长,做出更大的事业。大学生“天之骄子”的桂冠正在急剧褪色,这也是高校普遍的认识,但在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上,转变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认识的速度。当前,大学生“精神贵族”的幽灵总是驱而不散,实际上很多大学生就业困难或从事与专业无关的业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性强,既要求毕业生具有较高的理论视野,也要求具体的业务操作能力,当前高校可能更倾向于前者,而社会显然更倾向于后者。何去何从一目了然,高校没有选择的余地。

1.4难以突破的教学模式

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和全社会对高等教育观念的转念,当前大部分地方高校都认识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与市场接轨,招生量稳中有降,正在从“扩大招生到提高质量”进行转变。但这个转变更多地停留在认识上而没有落实在行动上。有关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加强教育实习等文件不断下发,但课程设计没有改,教师考核机制没有改,学生学习成绩考查办法没有改,实习基地徒有虚名,教育实习走过场,教学设备不足等情况还相当普遍,足以说明落实实践教学的难度,远远比认识它更加困难。这种情况显然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有关,但站在人才培养的高度上,任何理由都不能成立,高等教育体制的转变,也需要社会的推动。

2脚踏实地,努力实现模式创新

创新一个教学模式,其实并没有什么难度,困难的是能够摆脱现有束缚,认真去实践它。

2.1当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的基本状况

重视实践教学,早已不是什么先进思想,当前高校普遍增加了实践教学设备,加强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所提高。从开设课程来总结,大约可以分为非专业的基础类课程和专业课程。基础课程包括外语、政治、体育、文史和其他一些公共选修课,大约有20门左右。专业课程可以包括三类,一类是文字稿件处理能力方面的新闻稿件写作、电视解说词写作、文稿编辑等。第二类是摄影、摄像、录音等视音频资料的采集课程。第三类是视音频资料剪辑、合成制作课程。专业课程的总数也在20门左右,不可谓不广泛。当前来看,这些实践课程都是单独教学,单独考核,持续四年时间。对学生来说,每门课程都学到了若干本领,但课程之间的间隔有两年甚至三年,其间的衔接无法实现,多项知识技能难以融会贯通。上海市教委2013年度本科生就业预警专业名单,颇为红火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位列其中。高校解决学生实践能力差的办法,大都是让学生较长时间(一个学期以上)的进行社会实践,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把本来应该由学校完成的教学任务推向了社会。接受实习生的机构并没有法定的教学任务,而学校不派教师跟进辅导,依靠实习机构里的工作人员当“导师”,加之实习生量大,所谓社会实践的实际效果根本不能保证。

2.2构想之一,重新划分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

依据社会对编导人才的需求,编导专业的人才培养要着重在相对独立的若干专门职业,但作为一个整体,本专业的任何实际工作部门都需要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本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课程设计,也可以划分为专业基础课程和独立专业课程。

(1)基础课程。

本文中,专业基础课程是指高校公共课程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内的一些起基础作用的课程,外语、体育、政治(马列理论、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之外,包括打开学生眼界方面的课程,主要有国家、国际政治经济理论与历史课程,法律法规基本知识,新闻事业历史课程,文史知识课程;本专业基本知识技能课程,包括新闻传播业基本理论课程,电影广播电视历史课程,视听精品欣赏课程,新闻稿件写作与编辑课程,视音频资料采集基础课程,视音频剪辑基础课程等。专业基础课程涉及面广泛,是学生打开眼界,更深入把握社会问题的必要训练。本文的基础课程,其作用类似美国高等教育中的“通识课程”在专业内部的地位,决定大学生文化传承的程度,培养学生认识社会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学习专业基础课程,虽然不能形成特长,但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各种具体情况,成为专业的内行,为具体业务特长的发展打下基础。

(2)专业课程。

本文的专业课程是指,在广播电视编导行业内部针对某具体业务部门,学习和训练相应知识技能的课程。需要说明的是,当前相关高校开设的课程中,也有某一门课程属于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的划分,如新闻理论属于基础课程,电视摄像属于专业课程,二者只居其一。本文的设想有所不同,有一部分课程可能既属于基础课程,也属于专业课程,如《电视摄像》,作为基础课程的同时,也属于专业课程,名称虽然相同,但学习和训练的深度并不相同,体现出“基础”与“专业”划分的初衷。按照以上的构想,专业课程有文稿处理方面的课程,包括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广播稿件写作、编辑,电视解说词写作;编导业务方面的课程,包括广播电视节目策划、节目营销,导演基础;摄像摄影课程,包括电视摄像,摄影,色彩学,摄影布光;广播电视技术方面的课程,包括视音频技术,数字技术,网络传输技术;广播电视编辑方面的课程,包括电视节目编辑,广播节目编辑;后期包装方面的课程,包括色彩学,美术,应用软件(用于后期处理),节目合成制作;音响方面的课程,包括模拟录音技术,数字录音技术,声音美化处理,声音合成,音响器材等。本文以上的概括划分,基本上以“类”为标准,并不是课程名称,实际教学计划中应该包括更多的具体课程。

2.3构想之二,依“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定位设计教学计划

当前执行的教学计划已经内在的划分了基础课与专业课,但分类标准与本文不同,“专业”是“大专业”,包括广播电视编导的方方面面,体现了一贯的传统教学理念。课程设计只注意到两类课程的平衡,没有顾及各专业课之间的衔接,针对性不强,缺少实效。

(1)大学一、二年级全面开设基础课程

基础课程除全校公共选修课之外,还可以再分为两类,一类是理论方面的,即上文所述开阔眼界的部分,可以集中在一年级开设,容纳不了的可以在二年级或归属选修课类,自由开设。一类为实践性的,主要集中在二年级开设,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可以放在一年级开设。

(2)大学三、四年级开设专业课程

此处所称“专业课程”,承接上文所述,包括一些与基础课程名称相同,但深度不同的课程,如摄像、摄影、剪辑、稿件处理等。这些课程并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为了专业特长的培养,更加着重实践性,要求更高。

2.4构想之三,以专业特长培养为目标设计教学单元

教学单元的重新设计,是本文探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新模式的集中体现。在大学一、二年级学习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能力逐渐凸显,从三年级开始,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打乱原有班级,以业务特长为培养目标重新组成“特长班”,比如编导班、摄像班等。为了完全执行国家教育部对高校教学课程的有关指导意见,各业务“特长班”在学习自己特有的课程之外,仍要学习少量的必修课程,保证教学计划整体上符合国家要求。根据广播电视编导行业社会就业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地方高校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有选择的开设以下特长班。

(1)广播电视节目策划营销班。

营销策划要求对全国甚至国际广播电视节目的运营情况都有相当的掌握,并有较多机会参与大型节目交流、研讨活动,获得运营的实际经验。对于地方高校来说,由于信息渠道狭窄,这方面优势不大,但也不排除少量高校拥有高水平教师,足以培养具有广阔视野的策划营销人才。学习该业务特长班的学生要具有很强的社交能力和敏锐的经济头脑,对广播电视运营的历史和现实深感兴趣,善于结交有名望、有实力的人士,而且家庭经济支持也要有充分的保证。策划营销班主要课程有以下几方面: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广播电视节目营销,媒介管理学,广播电视节目学,网络营销,广播电视广告学,广播电视管理法规和经营投资方面的经济学课程等。教学方面教师要经常带领学生参加各种策划、营销活动,鼓励学生在有关机构实习锻炼,以开阔眼界并掌握行业运营的规律,向行业内部的成功人士学习经验,甚至联络实力人士,为走上业务岗位并打开局面奠定基础。如果有策划营销方面的成功人士出任教师,带领学生实践,培养目标将更有保证实现。

(2)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班。

编导是本专业的代表,毕业生要准确掌握国家宣传政策形势,深入理解社会问题,面对新闻题材能提炼深刻、准确的报道主题,编制制作预算,设计节目摄制程序,组织指导制作班子,监督制片过程,确保制片质量。实际工作中可能要撰写解说词(广播稿),现场协调等等。做好编导对广播电视节目摄制过程要全面掌握,学生综合素质要求很高。进入编导班学习,首先要在大学一、二年级的基础课程学习中成绩优异,具有独立策划节目的能力和经验,并获得较好的成绩。其次,个人素质方面,要求处事稳健,思维敏捷,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社会经验比较丰富。编导涉及众多课程,在基础课程成绩优异的情况下,开设以下方面课程来加强编导能力:导演,栏目策划,外国广播电视节目欣赏,影视音乐音响,电视文案写作等,实际教学中要以能力锻炼为目标,不断进行不同题材难度的节目编导实践。编导班要配备一名以上具有实际编导经验并取得较好成绩的教师,指导学生实践。学生在上课的同时,每学期应该拍摄若干节目,从新闻到专题到纪录片逐步提高,消息应该每周不断(一学期),专题应该每月不断(一学期),纪录片应该每学期两部以上(一学期),每学期保证不低于20分钟的节目总量。大四最后一学期,学生应该到新闻机构顶岗实习,承担正常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实现走向工作岗位的过度。

(3)视音频剪辑制作班。

节目剪辑制作是广播电视传播领域的重要职能部门,负责把视频资料、音频资料、字幕等信息剪辑合成,以完美的作品实现编导的创作意图。做好剪辑制作工作,既要能够熟练运用剪辑设备,又要对视听语言的造型效果具有准确地把握能力,融技术操作能力和造型艺术能力于一身,属于重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剪辑制作是一个复杂、辛苦而默默创作的工作,也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学习剪辑制作的学生要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要对凌乱的素材形成完美作品具有浓厚兴趣和成就感。前期的基础课程学习中,那些摄影摄像课程、影视欣赏课程成绩优秀的学生,适应进入该班深造。剪辑制作班的课程,首先要继承基础课程的摄像课、剪辑课而继续深入学习、实践,注重学习视频剪辑中的特级技巧和音频剪辑中的声音美化处理,而且要达到熟练快速的程度。其次要开设电影电视音乐音响课程,色彩美学课程,优秀影视欣赏课程,视音频技术课程,后期包装软件课程等。

(4)视音频技术班。

视音频技术具有专业性、复杂性,在节目录制特别是直播的时候,技术保障至关重要,必须专门人才来担当。技术处理的范围包括音响设备,摄像机,摄像附件,照明,视音频数字传输、发射等等。视音频技术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基础课程距离较远,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计算机、电子物理学知识。学生首先必须对技术问题具有浓厚兴趣,具有认真钻研的精神,而且理科基础扎实。其次,学生要不怕累,不怕脏(一般来说技术业务处理带有体力劳动的性质,更适应男生学习),吃苦耐劳。视音频技术方面的课程,主要有视音频技术,视音频数字技术,灯光照明技术,网络传输技术,各种器材的工作原理与维护等等。教学方面首先要由专业教师进行理论教学,关键是要具备系统的音像采录、传输设备,灯光设备,兼顾比较传统的模拟器材和当前流行的数字化器材,让学生进行实战模拟训练。实践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参加视音频传输实况,协助处理有关技术问题,从基础工作做起,积累实战经验,直到学生能独立处理比较复杂的现场为准。

(5)电视节目后期包装班。

包装与制作的区别很明显,前者重在视觉效果的渲染,后者重在内容的表现;前者技术性更强,后者思想性更强。电视栏目、电视节目、网页等等,甚至广告招牌都需要包装,设计别具一格的视觉效果,超越现实,亦真亦幻。当前,后期包装越来越重要,完全称得上是一个独立的工种,有关人才具有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学习后期视频包装,主要是操作相关电脑软件,往往需要长时间耐心精心地对视频信号进行处理,要求学生必须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秀外慧中。后期包装主要学习相关软件和相关课程,大概包括视觉美学,色彩学,软件有后期包装的AE(AfterEffect),动画方面的3DMX、MAYA,调色方面的达•芬奇等。教学同时寻求合作机会,锻炼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设计能力和制作能力。本专业特长班的教师,不一定要求高的职称,但一定要在色彩、影像方面有足够敏感,并且熟悉软件操作,具有实战成绩。

(6)微电影编导班。

微电影正从一种艺术新形式迅速进入商业操作的领域。借助于微电影进行产品推介、形象塑造,淡化了作为电影的艺术气息,但也使微电影获得极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微电影正在形成独立的产业链条,也许会成为互联网时代与传统电影竞争的强大生力军,有关影视编导人才前途广阔。微电影编导与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的要求不尽相同,前者倾向于虚构的故事,倾向于从利益角度服务于特定组织,要求虚构性与实用性的统一。后者则倾向于社会效益,满足社会信息知情权。学习微电影编导的学生,不一定要求对新闻主题方面的准确把握能力,但要对电影艺术具有钻研的兴趣,对商业宣传有足够的敏感性。微电影编导班的课程应该足够广泛,包括电影导演,影视欣赏,影视制作,影视编剧,影视策划,影视发行等方面的课程。教学中要边教边练,让学生独立编剧导演作品,获得制作经验并寻求社会机会。特长班教师要求要求具有实际导演微电影作品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社会资源,能够带领学生进行实战训练,使他们获得社会认可的机会。

3结语

以上设想只是作者自己的看法,专业学者教师可以根据社会需求设计新的特长班级。而且各高校实际情况不同,可根据自己的强项开设若干班级,只要能突出自己的特色,就会在高校教学中获得一席之地。

作者:李明全单位:南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