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学意象在华语电影的表现

时间:2022-02-06 10:49:08

浅谈美学意象在华语电影的表现

【摘要】张艺谋所导演的电影《英雄》的美学意蕴有着独特的审美体现和价值指向。本片体现了张艺谋对中国传统美学的继承发展以及实践。

【关键词】色彩;大音希声;中国传统美学

《英雄》是一部面对国际市场的大手笔商业大片,取材于中华历史,场面之浩大,画面之精美,虽然是一部商业片却把张艺谋的弘大场面与唯美画面的能力展露无遗,通篇所散发出来的“东方古典美感”,十分具有东方特征和古典气质。影片开始,便是以骑黑马,穿黑甲的秦王军队在蓝色的冷调下涌入黑色的秦王宫殿,狭窄的甬道,忽明忽暗的光线,嘈杂的车马和颇具古韵的哼鸣,塑造出秦宫的庄严肃穆。其中的一组跟拍完美展现了中国古代的宫殿建筑。当壮士无名步入宫殿时,无数臣子在宫殿外着黑衣肃穆而待,只留下无名走着的大道,无名所在精确构图显出力量对比,同时对称的构图也十分符合中国的传统美学感受。影片从一开始遍构造了一幅大场面,简单的旁白交代故事背景,宏大的构图和近景远景的交替使用,更是为整部电影奠定了基调。《英雄》这部电影充满了中国古代的文化符号,比如大量的中国先秦的器物:古代凉亭、对称美的宫殿、车马、文臣武将的服饰、书柬、案几、酒杯、钟鼎等等,这些大量的中国古代器物将随着电影传递到世界很多地方,对于西方观众来讲千年东方古国的神秘感本身是种吸引力,对于我们来说,也提供了一个对于历史的想象空间。而正是这种历史想象空间,更能使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无名所处的环境。在无名和长空的对决中,无名说,武功琴韵虽不相同,但原理相同,都讲究大音希声的境界。最高的音乐境界就是无声之声,音乐用耳朵听不见,要用心去听。此处呼应下文中,无名所悟的“剑术的最高境界”是做到手中无剑心中有剑。这也是中国传统意向中最玄妙的“悟”的境界。《英雄》之中“悟”的传统美学一直贯穿始终。而它也是“大音希声”思想的具体体现。古琴之声悟剑道枪道,用“剑”一字悟“天下”之道。

秦军伐赵一战,是影片中对比强烈的一战。秦军之玄色铠甲,白色翎毛划破长空,赵人都身着红衣,用赵国的字抵御利刃。以柔克刚,输了战役不输气节。在乱箭之中,残剑手持巨笔,以静制动,虽有千箭齐发我佁然不动,其精神境界和忘我的精神也是中国传统意象的玄妙之所在。此乃大无畏。在无名与秦王的对峙之中,黑色的宫殿之中白底红字格外醒目,一个“剑”字极具情致。影片中,那一个大大的“剑”字,是主要的道具。无名为探“剑法”而特去赵国向残剑求得此字。张艺谋通过人物无名之口说出“剑字一共有十九种写法”并非仅仅是展露一点历史细节,更重要的是借助于这个“剑”字的书法,揭示出“天下”的意蕴。影片将人物在赵国书馆求字的过程表现得惊心动魄:剑法在书法当中可寻,书法又在万箭穿堂之时形成。所谓“剑法”的几重境界,实乃人生的几重境界。你看那万箭穿堂时刻:老者岿然不动,残剑举手接箭,都在面不改色心不跳地继续书写。表面看这只是秦军攻赵的阵势,内骨里却有无尽的禅机与“悟道”,是为秦王后面的“天下”理论做铺垫的。如电影中所说,赵字精义,沈精既久,乃悟“天下”之义。而让我印象深刻的则是每一次的打斗场景。和功夫片不同,虽然电影中的明星大多是功夫演员,但其实很少有拳拳到肉的实战,多数场景点到为止,不见血肉横飞,只见刀光剑影,细节刻画到水珠落地,胜负抉择只在一招之间,说的是一击致命一发入魂。无名与残剑一战,画面多为全景,青山远黛倒影水面,水面如镜,只留湖中一座小亭。剑锋划过水面,一招一式都杀意尽显但又兼收并蓄,以剑击水面开始,用水滴落地结束,是点到为止却毫不手软的交锋。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最大众化的形式。”张艺谋将色彩的变化转化为故事的叙述和情节的转合。把英雄办成唯美的视觉盛宴,通过人物服装的变化,色调的渲染搭配,表现人物的意识流动。如,飞雪和如月的枫林决斗,人物红衣黑发,场面为金色的枫叶,如月战败后枫叶变为红色和残阳融为一体。几重画面便有几重色彩,一种叙述又是一种气势。张艺谋通过这些画面色彩营造出一种极具风格化的豪情,这种豪情甚至体现在镜头中的每一滴水珠上。色彩变化显出层次波澜,使景深意境被色彩烘托而出,显现出绝美、艳丽、空灵、虚幻的审美世界。打斗场景的音乐和动作自然结合,曲静而动作止,体现出人物心境的跌宕起伏。长空的刚,飞雪的柔,还有长剑的速度,通过浓淡,俯仰,远近声色相结合,将过去,追忆,联想和现实相融,形成时空的叠加,在记叙结构上,展现了多种层次。

在电影公映时,扮演飞雪的张曼玉就说,这部影片属于未来,在电影之初,被不少人谴责假大空,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再来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不少人发现除了完美的构图,色彩的运用之外,电影所传达的“天下”的含义更是令人思考。在面对大时局面前,千辛万苦只为复仇的无名为了天下放弃了复仇,放弃了自己十年以来从事的事,这展现中国古韵的大局观随着电影的层层深入逐渐清晰,最终铸成“英雄”。

参考文献:

[1]孙照金.视觉的盛宴,浅谈张艺谋电影的色彩艺术[J].电影评介,2006.

[2]陆永祥.论影视作品中的色彩表达[J].电影文学,2009(05).

作者:邓钰涵 单位:浙江传媒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