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文化节目研究

时间:2022-05-09 11:08:55

电视文化节目研究

【摘要】电视文化类节目近年来成为中国荧屏的创新热点,一大批从传统文化精髓中汲取创意的节目风生水起,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和美誉度,同时也重塑了国民综艺的新风范。本文以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的原创文化类节目《叮咯咙咚呛》第二季为例,从形态创新、人物塑造、内容呈现、品质打磨四个层面,对节目的创意和突围进行分析。与此同时,笔者还通过进行深度访谈的形式,了解到喜欢看该节目的观众对节目的认知,这些都将融合在笔者的论述中。

【关键词】文化类节目;形态创新;价值构建;《叮咯咙咚呛》

近年来,在电视真人秀节目依然霸屏的现状下,其他类型的电视节目也在不断发力,文化类节目就是集中突围的佼佼者,《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汉字英雄》《朗读者》《中华好诗词》等一批汲取了传统文化精华的节目应运而生,而央视三套播出的《叮咯咙咚呛》也在第一季的基础上锐意创新,用全新的节目样态夺人眼球;用新颖出奇的内容锁定观众目光;用“非遗”传承人的坚守故事感动观众;用嘉宾的讲解为观众增添新的知识;用厚重的人文关怀让文化类节目更加深入人心。《人民日报》点名表扬该节目,称赞其是在融合创新中助力文化品质提升,在接力传承中展现文化担当。那么这档以文化传承为己任,以明星搭档“非遗”传承人合力表演的棚内综艺到底具有怎样的魅力呢?

一、形态设计耳目一新棚内综艺魅力十足

电视节目传播形态的重要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与观众求新求变的收视心理作用下已变得愈加重要。作为电视节目的程序软件,电视节目形态的创新已成为当前各种类型节目之间相互竞争、吸引受众、抢占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第一季的《叮咯咙咚呛》节目中,其节目形态为户外真人秀形式,中韩两国明星纷纷拜师学艺,竭尽全力传播中国传统优秀戏曲文化,这种节目模式也一度受到国外市场的追捧与肯定。第二季的《叮咯咙咚呛》则继续创新,在节目模式的选择上摒弃了户外真人秀的形态,转为中国观众更为熟知的棚内综艺,建立起了“简短的拜师学艺+棚内表演比拼+评委点评解读”的新形式,传播内容也相对集中。(一)模式之变更符合第二季节目定位。在第一季的《叮咯咙咚呛》中,节目主要集中于明星的实地拜访与文化体验,凸显的是在娱乐氛围中学习戏曲,因此户外真人秀节目的模式更加符合节目的主旨和定位。而到了第二季,虽然明星们也是前往山西、安徽、江苏、湖北、北京等地寻找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但是拜师学艺、苦练艺能的内容只出现在数分钟的VCR中,节目力求展现每一部传统戏曲与当下时尚音乐结合后令人耳目一新的视听享受,因此节目形态较之第一季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棚内综艺的形式更符合第二季的节目定位。(二)模式之变彰显中国电视人的文化自信。近年来,国内电视人购买海外节目模式的风潮越演愈烈,海外热门节目模式固然可以满足观众对于高品质视听享受的需求,工业化的操作流程与成熟的制作理念也提升着国内电视人的制作水准,但是一味依附于热门节目模式只会让中国电视产业的原创之路越走越艰难,唯有不断自主创新,才能走上健康良性的发展道路。众所周知,户外真人秀作为韩国综艺节目的主流模式,几乎霸占了整个中国的电视荧屏,并且深深影响到中国电视人的模式创新思路。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每一档户外真人秀节目模式都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可,中国电视人也无需迷信此种模式,唯有精准把握观众的收视心理需求,用适当的节目形式予以呈现才是根本之道。第二季《叮咯咙咚呛》坚持自主创新,坚定文化自信,最终采用了棚内综艺的模式,淡化了明星们的学习过程,加强了节目的表演性和评委点评的专业性,寓教于乐的效果得以鲜活呈现。总之,形态之变让寓教于乐的文化学习变为庄重大气的棚内戏曲大赏,而观众在大饱耳福的基础上也将会对每一位明星身边的“非遗”传承人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节目不再以明星为核心,而是将镜头与焦点更多集中在这些普通但又不平凡的“非遗”传承人身上。节目讲述传承人的故事,展示传承人的匠心,表达对传承人的敬佩,号召对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这些宗旨也成为了节目的重要内核。

二、内容创新不遗余力诚意打造融合之作

由于节目形态发生了较大变化,所以在第二季的《叮咯咙咚呛》节目中,主体内容则变为艺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之间的合作表演。在表演前后,将会通过对“非遗”传承人的采访与故事讲述的方式,让观众更好地了解传承人的优秀品质和动人故事,通过评委的点评与知识点讲解,让观众更好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种知识。(一)非遗传承人成主角,坚守故事令人动容。和第一季重点呈现明星的跨界体验与蜕变不同的是,在第二季节目中更多的内容指向了默默坚守与付出的“非遗”传承人。这些“非遗”传承人用质朴的语言动情地诉说了坚守的力量,如唢呐传承人吕海东、黄梅戏传承人张小威、海州五大宫调传承人刘长兰、昆曲第五代传承人蒋珂、泗州戏传承人吕咸威、梅派戏曲传承人文阁……他们耐心认真地向明星传授演唱技巧,讲述各自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历史。他们不仅坦露传承之路的快乐,也表达着自己的艰辛与困扰。例如在安徽站中,艺人苏醒拜访的“非遗”传承人是泗州戏的传承者吕咸威,经过交流才得知,作为安徽四大传统戏曲之一的泗州戏,目前已经基本没有可演出的舞台了,他只能在公园里免费进行表演。即便日子过得非常清贫艰辛,但是吕咸威依然整理剧本,坚持传承此项文化。言语之中他也希望借助于节目呼吁更多的人来关注戏曲演员的尴尬生存处境。节目的点评人之一李谷一老师既肯定年轻人的坚持,也号召全社会予以关注和支持,因为只有年轻人坚持下去才会有希望,只有全社会的集体关注才有将其再次发扬光大的可能。同样,海州五大宫调是江苏省明清俗曲的重要一脉,2006年就入选了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节目中,部级传承人刘长兰奶奶和艺人金巧巧合作了一曲《但愿人长久》,而从节目外拍VCR中观众却看到了刘奶奶艰苦的生活环境:老人自己一个人居住在简陋的平房里,屋内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和电器,金巧巧抓着刘奶奶的手迟迟不肯松开。在北京站的节目中,梅派戏曲传承人文阁则在舞台上追忆梅葆玖先生。他回顾了师傅最后一次给外国友人上课的情景,也回顾了师傅多年来对于梅派戏曲文化传承的决心与毅力。观众从他的言语中深刻感受到了梅葆玖先生亲力亲为传播传统文化的精神。在笔者进行深度访谈的过程中,几乎每一位喜爱观看《叮咯咙咚呛》的观众都被传承人的故事所感动。一位大学教师说:“《叮咯咙咚呛》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们更好地知晓了传承人的坚守与责任,更让每一位观众都强烈意识到保护传统‘非遗’文化要从个人做起。”一位事业单位的公务员说:“《叮咯咙咚呛》就像探照灯,照亮了那些曾被遮蔽的事实,它让我们知道原来还有这样一群默默坚守、默默奉献、可歌可颂的人。”而一位中学生在看完节目后提到“中国的戏曲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传统文化类型丰富,我爱我的祖国,我也希望能够靠自己的努力去继续传承我们文化的精华。”总之,在《叮咯咙咚呛》第二季节目中,几乎每一站都会有一些动人的故事让人热泪盈眶,每一位传承人的执着坚守也都让人肃然起敬。通过平民化的视角更容易升华节目的主旨,增强节目的代入感,也会促使观众的情感认同。节目用一种真诚的态度向这样一群无私奉献的“非遗”传承人表达了尊重与敬意。同时,这些传承人也与明星并肩作战,将经典戏曲与时尚音乐相结合,为古老的传统戏曲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二)内容呈现守正出奇,融合之作余音绕梁。本着文化传承的宗旨,节目组每期都会介绍几种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曲种,让其得到呈现,从而让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那些璀璨耀眼的文化遗产,如高亢激昂的华阴老腔、素有九腔十八调的陕北说书、百戏之祖历久弥新的昆曲、细腻空灵雅韵和鸣的江南丝竹、诙谐明快的肉连响、宫廷遗珠典雅华丽的海州五大宫调、吴侬软语婉约清丽的苏州评弹,等等。而在“用时尚致敬经典”的理念下,每一首改编作品都最大限度地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宁静与张小威的《谁料皇榜中状元》缱绻柔情;韩磊与蒋珂的《没离开过》刚柔并济;金巧巧与刘长兰的《但愿人长久》典雅华丽;平安和余萍的《天仙配》《罗密欧朱丽叶》时尚流行……传统艺术经过时尚包装后散发出的经典魅力令观众赞不绝口。有受访者说:“宁静与张晓威演唱的《谁料皇榜中状元》、平安与余萍演唱的《天仙配》真是太好听了,中国的黄梅戏艺术应该要发扬光大。”“海州五大宫调不愧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乐,空灵之美,余音绕梁。”也有受访者提到了华阴老腔:“在春晚我就听过华阴老腔,这次在节目中看到了它的发源地,以及那里的人们用刚直高亢的嗓音唱出了气势磅礴的场面,真的很赞!”而每一组演唱完毕后,嘉宾的点评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蔡国庆老师和李谷一老师注重情感的慰藉与赞扬;赵忠祥老师则偏重知识的补充与讲解。总之,《叮咯咙咚呛》集合了国内顶尖的制作力量,精心打造,以符合现代审美的视听觉手法,增强了作品的时尚度以及节目的创新度,更符合当下观众的审美,也非常有利于文化传承,特别是传统文化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过,针对在融合之作的创作与表达方面的问题,点评嘉宾也表达出自己不同的观点。例如,李谷一老师就直言不讳地指出苏醒和吕咸威的泗州戏融合度不够,也批评尚雯婕不应该用法语演唱中国传统戏曲。这也反映出在传统艺术与现代潮流融合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分寸,既不失传统魅力,也不失潮流表现,更是为中国传统文化如何走向世界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三、情怀表达深入人心人文关怀值得肯定

电视综艺节目的情怀表达是指借助于节目的主题、立意、人物、情境等叙事性元素所积累的情感能量与构建的价值取向。情感能量是否鼓舞人心,价值取向是否积极向上,都决定了节目情怀表达能否达到一定的高度和力度。优质的电视综艺节目在情怀表达层面特别注重对传统文化精神的提取和淬炼、对普通百姓情感的贴心慰藉、对真善美人性的极力讴歌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强烈关注。①而第二季的《叮咯咙咚呛》则用最感性的视听语言彰显人文关怀,释放节目温度,关注普通百姓的日常。首先,节目除了独具匠心让经典与流行碰撞之外,其传播内容也充满着强烈的人文关怀,让音符与故事交织融合传递人性的光彩。例如与陈明合作重新演绎经典作品《快乐老家》的是一群安徽蚌埠常坟镇的留守儿童,常年与父母的分离让他们心中充满了无限酸楚,其中一位孩子两年没有见过父母,一触即此话题便声泪俱下。在节目组的努力下,其父母现身节目现场,一家三口的短暂团聚更是让无数观众动容。这些孩子因为学习花鼓灯而聚集在一起,又因《叮咯咙咚呛》节目实现了自己的小小愿望。节目让融合作品既有传唱热度,亦有情感温度。特别是其中一位男孩在节目现场对校长大喊一声“爸爸”,现场观众潸然泪下。又如在陕西站,有一位小学生非常痴迷秦腔,在节目中他与宁静的合作表演令人惊艳。但是在之后的采访中孩子委屈地流下了眼泪,原因就在于父母的极力反对,所以他只能偷偷从网上学习。孩子的父母也来到节目现场讲述了反对的理由,而节目的三位点评嘉宾一边开导孩子父母,一边鼓励孩子继续坚持,最终父母受到感染同意孩子继续学戏。而与平安搭档的余萍来自安庆的黄梅戏之家,父母也是黄梅戏演员,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在舞台上琴瑟和鸣,温情感人。其次,节目用匠人之心传播与弘扬传统文化,努力打造“非遗”文化大课堂。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艾米丽•费舍古色指出:“娱乐教育是植入了亲社会行为信息的大众娱乐内容,以影响受众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为目的,将有关健康的或是其他教育信息包含进大众媒介的娱乐内容中进行传播,是一种很流行的传播策略。”②《叮咯咙咚呛》可以说是电视综艺节目发挥娱乐教育的新典范。观众在欣赏各种类型不同的融合之作的过程中,还能获得各种知识。在笔者进行深度访谈时,也有很多受访者提到了看《叮咯咙咚呛》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有位受访者这样说:“我看第一期陕西篇的时候,对于秦腔有了更多的了解。它起源于西周,是三秦大地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而且李谷一老师在进行点评时也说到我们国家原本有380多种戏曲,但是到现在只有200多种了,这一现状让我觉得有点吃惊。”另一位受访者提到了陕西说书,她说:“我在陕西上大学,但是从未听说过陕西说书。看了节目中嘉宾们的表演以及VCR的介绍才知道,它也是陕北地区非常重要的民间艺术,有着九腔十八调的美誉。”一位来自海外的留学生说:“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苏州评弹,节目告诉了我们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是一门古老优美的汉族说唱艺术。这一知识点我以前不知道。表演者在乌篷船上唱评弹,唱出了非常地道的江南风味,很美。”最后,《叮咯咙咚呛》节目匠心品质推广文化,勇于担当媒介责任。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大多数综艺娱乐节目只在乎表层娱乐,重视的是节目的视听符号对观众感官的刺激,节目的立意、价值与影响却不被过多考量。而第二季的《叮咯咙咚呛》则坚持匠心品质,恪守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节目大胆创新,让明星在节目中用一种体验者的身份去感受每一种戏曲发源地的风土人情,体会其孕育的文化根脉。节目让每一首融合之作都呈现出极致与惊喜,在悦耳震撼的音乐中传承文化。节目除了承载文化传播的职能外,还浸润了浓厚的人文关怀,欢笑与泪水交织,感动与温情并存,希望与奋斗共振,给观众带来一种精神上的慰藉与鼓励。

四、结语

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几点希望与要求:第一,希望大家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第二,希望大家坚持服务人民,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第三,希望大家勇于创新创造,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第四,希望大家坚守艺术理想,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③而文艺工作者也应该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要用生动的镜头语言捕捉与记录普通老百姓的喜怒哀乐,要用精彩的创意研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让节目承载正确的价值观。从第二季《叮咯咙咚呛》的创作实践看,节目很好地完成了文化传播、寓教于乐、传播知识、感化造人的基本功能。而如何立足于传统文化、展示普通百姓的故事、传递社会主流价值观,则成为《叮咯咙咚呛》需要继续思考的核心问题。

作者:刘美驿 单位:世新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