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与电视剧论文

时间:2022-04-10 02:48:40

大学生与电视剧论文

一、当前电视剧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模式及传播效能分析

电视剧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模式及效能与一定时期电视剧创作状况、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水平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质量等存在着密切关系。电视剧在大学生群体中呈现的影响离散化、迁延化等特征,同样是社会文化思潮与高校文化内容互相融合的产物。电视剧传播平台呈现多样化特征。新媒体技术发展带来了传播形态的深刻变革。当前大学生电视剧收看载体由传统的电视机转向电视机、网络和智能手机终端三位一体。根据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浙江某高教园区14所大学抽样调研结果显示,在电视机作为主要收看平台的占总数的26.7%,在网络上收看电视剧的大学生受众达54.8%,而剩余的19.5%的受众则选择在智能手机终端收看电视剧。由此也带来了三重连锁效应。一是“追剧”呈现出时空集中化的态势,电视剧引发的舆论话题较易成为某一时段内大学生关注的热点与焦点问题,也成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对的一个新平台与新对象。二是由传统的单向传播转为立体互动。网络、智能手机提供了立体化互动交流的平台,大学生会实时、深度介入到电视剧的审美形态、创作风格、思想内涵等的赏析与评价中,会对电视剧创作及其社会评价带来一定的影响,也会潜在引领大学生自身的审美品位走向。三是电视剧题材与内容欣赏范围得到了拓展。移动媒体提供了更加全面的电视剧资源,大学生受众根据自身的学科背景、文化追求等,可以系统地关注某一类型、某一主题的电视剧,实现由普通受众向专业受众、由一般欣赏向分类评价等的转型,使电视剧的审美涵化、思想教育的功能走向深入。电视剧的传播功能呈现出离散化的特征。相对于原有以电视机为主要平台的传播模式,当前立体化、多样化的电视剧传播形态使传统的“点对点”、“教与受教”的舆论教育格局产生了深刻变化。一是大学生对电视剧评价呈现出厚重化取向。在关注电视剧本身阵容结构、情节创意、思想内容等艺术领域话题外,大学生会更多地注意到艺术创作背后对当前社会发展、改革深入推进、环境保护、人文关怀等社会命题的呼应,会将对艺术创作的关注引发到更多社会命题的思考上。二是大学生对电视剧评价呈现出辩证化取向。当前大学生在对电视剧欣赏过程中更多地带有有其自身独特的思辨色彩。对某一内容、某一题材、某一创作理念等会产生两级化乃至多极化的观念。一些片面追求享受、崇尚暴力的电视剧在部分大学生受众中产生了不良影响。电视剧作为源于生活、关联理想、启迪智慧的重要现实素材。如何在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面前更好地厘清文化本质,如何在多元思辨面前发掘文化真理,这考验着新时期的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及思想政治工作。三是大学生对电视剧传播效能评价呈现出非对称取向。新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更加广阔的信息交互平台。大学生获取文化产品的类型、内容、渠道发生了质的变化。电视剧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文化观念、人格素养等的影响呈现出非对称性的级差态势。根据浙江某高教园区14所大学同一样本的抽样调查显示,表示电视剧对大学生自我思想观念形成具有明显影响的只占14.9%,无明显影响的占36.7%,其余为说不清。这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两大命题,一是电视剧作为当前我国文化生活中的主要文化产品,如何更好地把它引入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让文化资源不虚耗、不搁置,主流文化传播平台不流失;二是如何让这个主流的文化平台引得进来、立得起来、喊得响来,更好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彰显其在高校文化教育及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

二、制约电视剧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效能的内在原因

一是高校对于传统文化产品的关注度不足。电视剧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产品,承载着大众的精神文化追求。近年来,伴随着新兴文化产品、文化形态、文化理念的不断涌现,电视剧的社会关注度及影响力受到一定制约。尤其作为创新文化孕育与传播主要基地的高等院校,片面将注意力集中在新文化潮流、文化发展模式、文化内容生产等领域内,对于电视剧这一传统文化产品在高校的覆盖面及影响力状况、如何更好地发挥电视剧的思想教育功能等关注不足、引导不够,电视剧在高校处于自发传播状态,尚未成为绝大多数高校文化教育及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二是文化部门对优秀文化产品的推介力度不足。虽然一些高校与政府文化部门、社会文化中介组织或影视制作企业等共同组织开展了大学生电视(电影)节,高校剧展、影展,大学生剧评、影评等活动。但是,电视文化产品作为一种重要文化内容有规模、成制度地走向高校,将电视文化、大众文化、社会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有机融合起来,这项工作仍然需要加强。如何将送剧下乡与送剧入校、高雅文化进校园结合起来,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国优秀电视剧的品牌形象,如何更好地激发青年大学生的欣赏与传播热情,如何发挥高校的主流文化舆论阵地功能,吸收、鉴赏、评价及向社会推广优秀电视剧等文化产品,需要高校与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三是影视剧制作单位对大学生群体的引导力与感召力不足。这几年来我国影视剧创作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创作过程中的戏谑化、脱离生活化倾向,对于某一类电视剧题材的集中关注导致受众的审美疲劳,对于暴力、金钱、性与享受的片面关注等,极大地影响了社会受众的观感,尤其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产生了消极影响,直接影响其文化感召力的形成。尤其是近几年来影视剧创作中对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创新创业、生活责任担当等题材的关注不足,也导致了大学生与影视剧的情感疏离。

三、电视剧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及引导策略

高校要将电视剧这一传统文化产品作为新时期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及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与平台,探索在新媒体环境、多元文化语境、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背景下弘扬优秀电视剧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路径,使优秀电视剧文化成为高校中亮丽的文化风景线。一是凸显电视剧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及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话语地位。电视剧承载了几代中国人的文化记忆及文化情结,作为独特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中国高校及青年大学生,对电视剧有着的独特的文化亲和感。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文化发展规划的编制、办学特色的凝练与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中,都要注重发挥优秀电视剧文化的滋润与涵养作用,都要将优秀电视剧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素材进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比如,在学校办学规划及重大改革事项的推进中,要注重从优秀的电视剧作品中汲取精神养分与文化特质。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所呈现的巨大的改革智慧与勇气对于破解当前高校改革与发展中的利益藩篱,真正实现内涵发展与创新驱动具有重要的精神力量与现实指南。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文化素质模块中,对于优秀电视剧鉴赏、评价相关内容的引入,对于大学生接通文化地气、传承优秀文化精神、夯实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浙江传媒学院在近几年推行的“读百部经典书、赏百集优秀剧”活动对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优秀电视剧素材、优秀电视剧文化要成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及思想政治工作中“可感、可触、可知”的鲜活教材与生动内容,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走进课堂、走进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依托。对于电视文化及多元文化的思辨传播、建设性使用能力的培养要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素质组成之一。优秀电视剧文化、以电视剧文化作为社会文化主要观照标志物的大众文化等,要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素材,变过去的自发性传播、自主性传播、随机性传播、粗放型传播为高校的系统化、科学性、规范性传播,使优秀电视剧文化传播成为高校校园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创新电视剧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传播理念。电视剧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产品,要寻求其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结合点。一是与时代主旋律的“和鸣”。当前高校正在深入推进“中国梦”主体教育活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高校要善于从优秀的影视剧作品中汲取精神养分,将优秀电视剧作品的展映、学习等作为弘扬时代主旋律、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平台,通过富于感染力、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增强学习教育的效果,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真正入脑、入心、入耳,将学习宣传实践教育活动引向深入。二是与高校发展的“合奏”。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推进高校内涵建设。当前高校正处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创新发展的历史机遇期。一方面,近几年来外延扩张后带来的一些问题需要梳理,与此同时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又赋于高校巨大的办学责任与压力。如何更好地把握高校与时展的脉搏,如何更好地在经济转型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高校要从创新思想、先进文化与优秀传统中吸取养分、汲取经验,文艺作品是很好的中间载体。三是与大学生成长分层化诉求的“共响”。当前大学生面临着多元化的发展诉求。他们的认知结构、审美诉求、性格特征、职业取向等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化。而他们的文化诉求,恰恰也是社会改革与社会受众文化需求的缩影。电视剧创作要改变过去大一统的创作格局,更加关注大学生群体及社会受众分层化的文化需求,以文化契合、精准传播获得有效影响力。比如,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潮的关注,对于大学生奉献老少边穷地区事迹的讴歌,对于质朴中孕育着正能量、大事件中沉淀着小情怀等大学生生活细节的捕捉,对于大学生中存在的就业、出国、恋爱等迷茫思想的引导,对于宏大政治社会命题的大学生视角阐述等等,电视剧作品需要用更加微观的视角、更加深入的体验、更加生动的镜头、更加优秀的创意来赢得大学生的内心,更好地达成传播的效果。三是完善电视剧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及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行模式。整合高校、行业及电视剧创作主体的作用,构建高校电视剧品牌文化素质教育平台。一是形成品牌活动的引领效应。建设好大学生电视剧节、大学生剧评周、大学生电视剧创作高峰论坛等。高校可以联合电视剧行业协会、电视剧创作主体等举办大学生电视剧节,开展优秀电视剧展映、经典电视剧评价、举办电视剧创作及文化研讨沙龙、开展校园剧本及演员征集活动等,将电视剧展映、电视剧文化现象评价、电视剧创作潮流、电视剧社会影响等命题结合起来,将大众文化鉴赏、专业文化研讨、创新文化发展导向等纳入一体化考量,改变过去经典文化进校园“一播就走”、“我放你看”的状况,实现深层次的立体交互性文化体验与文化创新效能。比如,开展大学生眼中的优秀电视剧评选,努力创作条件,构建文化品牌,通过大学生这一独特视角,对电视剧创作导向、发展潮流等进行展望,对电视剧产业发展提供独特思考,也让大学生群体在评价过程中更好地去伪存真,提高鉴别力,提升文化感知力,增强文化素质。开展电视剧创作团队进校园工作,在展示作品的同时,展示电视剧创作者的文化情结与心路历程,更好地与大学生群体形成文化交流与情感共鸣,增强大学生群体对电视剧的文化认知与认同。开展电视剧创作高峰论坛,围绕一定时期的电视剧创作导向、市场状况,汇集高校、政府、业界的力量开展研究,在更好地为市场把脉,提供建设性意见的同时,也激发广大大学生及高校专业研究机构的参与意识,在思辨中接受教育、厘清方向。二是构建常态化交流机制。电视剧作为大众文化产品,要更加重视与高校建立常态性的协作机制。依托高校文化集聚、文化创新及文化传播高地作用,高校与电视剧创作企业可以联合组建大学电视剧创作专业研究会、电视剧专业学生社团,常态性开展“文化进校园”、“知名电视剧百校行”、“经典电视剧校园展映”等主题活动,开展电视剧文化研讨、电视剧市场调研追踪等,始终保持优秀电视剧在高校的文化热度,凸显高校在电视剧创作及产业发展中的创意支持作用。相关电视剧行业协会、影视企业还可以尝试在高校开展优秀电视剧创意、剧本征集、演员遴选等工作,使电视剧创作更加贴近民生,提升电视剧在大学生受众中的情感认知度,激发在多媒体环境下的话语影响力。高校要将电视剧中呈现的文化正能量、文化创新潮流等融入第一课堂文化素质教育、第二课堂校园文化建设、第三课堂文化实践与文化传播工作中,将优秀电视剧的文化力量全面贯穿到高校的育人环节中,使优秀电视剧作品成为大学生素质提升的重要载体,凸显新媒体时代中传统文化形态、优秀文化内容的内在张力,通过有位、有为,使电视剧成为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力量。

作者:陈林彬单位:浙江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