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广告实训工作室运作机制探索

时间:2022-04-04 10:21:56

职高广告实训工作室运作机制探索

这里的课程项目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单独某一门课程的项目化,而是在对某一专业能力群课程知识的选择与组合基础上形成新的课程,再把新形成的课程项目化。这里包含了两个基本步骤,一是形成新课程,二是新课程项目化。以设计专业能力群课程整合为例,基本思路为:(1)以一个或若干个真实典型设计项目为蓝本,细致分析从项目完成起点到终点的知识需求与技能需求;(2)以从项目中分析出的知识需求与技能需求为基本知识能力链条,分别从设计类课程中提取出与基本知识能力链条中各环节相关的重要的关联知识与能力,形成综合知识能力链条;(3)将综合知识能力链条上的知识和能力按照内部逻辑关系进行断裂整合,形成若干个小型的知识能力结丛;(4)将每一个小型能力结丛项目化,即选择或设计典型项目,使得这一典型项目能包含小型能力结丛中的重要知识和技能训练,或进行突出的针对性训练。其他专业能力群课程的整合也可遵循这一思路。课程整合的结果是多门专业能力课程被整合开发成一门适合于在工作室开展教学的项目化课程。2.2教学运行的基本形式在推进产教结合,谋求企业在学校人才培养中资源配置的改革呼声中,企业的回声是不均衡的,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这里有社会层面的政策与体制因素,有企业层面的思维固化与目光短视,也有行业本身的特殊性问题。于是,学校在校企合作的改革中很多时候只能无奈地流于形式。高职广告专业生产性实训教学和基地建设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机制探索宏观上正囿于这样一个大环境中。微观上,广告行业产品的非批量生产和高智慧性、生产过程的特殊性、岗位职数的有限性也使得广告专业在校企合作中显得更加艰难。以上所述容易导致的问题是:(1)来自广告企业的真实项目数量不够,不足以覆盖所有学生,或让学生获得足够的职业熏陶和过程体验;(2)来自广告企业的真实项目技能需求点相似,不足以覆盖某岗位或某项目课程的所有技能训练;(3)学生在初级阶段进行生产性实训,可能因技能储备不够而使得产品不能得到企业认可,造成校企关系的失衡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挫伤。基于以上问题,在实践中应该分阶段采用两种不同的形式来展开工作室制教学。

与课程相结合的仿真项目工作室制教学形式与课程相结合的仿真项目工作室制教学形式,该教学形式适合在项目化课程开设过程中使用,其核心环节是仿真项目的设计与实施、任务完成讲评。仿真项目的设计应基于课程所承担的能力培养任务有针对性地设计出满足并突出不同能力点训练的仿真项目,数量上不求多而求精,在科学分析能力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确保项目对各能力点的针对性和覆盖性。任务完成讲评是对各组的任务完成过程和成果进行剖析性总结,检测学生的能力训练成果,并从职业熏陶和过程体验两方面检验项目的能力训练功能,进一步优化项目设计。该教学形式作为整个生产性实训的第一阶段,其主要作用在于完成学生进行后续真实项目生产的技能储备和过程体验。该教学形式的基本描述为:在项目化课程开设过程中仿照广告公司模式建立相应工作室,全班同学在课程实施时全部进入该工作室。学生在自愿基础上分成若干项目小组,按照广告公司的运行模式完成教师设计的仿真项目,教师在学生任务完成过程中实施知识引导和技术指导。学生任务完成后,教师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讲评,并对项目的设计进行评估。生产性真实项目工作室制教学形式生产性真实项目工作室制教学形式。该教学形式适合于相应项目化课程结束后,学生完成了基本的岗位技能储备和仿真工作情景体验,以来自行业的真实项目为载体进行生产性的技能实战训练,是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零距离对接的关键阶段。其核心环节为真实项目任务实施、成果比稿、任务完成讲评。真实项目的引进由工作室负责人即专业教师(以下统称专业教师)统筹负责。在任务实施环节,专业教师和来自行业的专业人士(以下统称行业教师)对学生进行共同指导,大体可分工为:技术性指导由专业教师完成,艺术性指导(包括符合市场的普遍性要求和符合项目主的个性化要求)由行业教师完成。成果比稿环节是从若干小组的完成稿中推选出最优秀者提交项目主。任务完成讲评是项目主认可提交的成果后,专业教师和行业教师共同完成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成员的表现分析,并形成对项目成员后续提高的针对性建议。该教学形式是生产性实训的第二阶段,即实质性阶段,由第一阶段的岗位能力训练和工作情景体验过渡到岗位技能的检验、提高及工作过程体验,具有教学和生产的双重功能。任务实施和成果比稿突出生产功能,任务完成讲评突出教学功能。该教学形式的基本描述为:项目化课程结束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优势和教师的发展建议进入工作室。以3-5人为限分成若干小组,按照广告公司的运行模式完成来自行业的真实项目。项目完成过程中,专业教师和行业教师分别对各组成员进行技术指导和艺术指导,各小组平等比稿竞争,将获胜者成果提交项目主,完成项目成员表现分析和针对性发展建议。项目来源机制项目是项目化课程实施的基本载体,也是生产性实训基地得以运行的根本保证。对应于实训室教学开展的形式,高职广告专业生产性实训项目类别有仿真典型项目和行业真实项目两大类型。仿真典型项目仿真典型项目运用于生产性实训教学的第一阶段,其必要性在于,作为承担学生岗位技能储备的重要环节,可有效弥补行业真实项目的不足,防止行业真实项目技能点训练可能的单一重复性和无计划性,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完整、全面的岗位技能训练。有鉴于后者,即便是行业真实项目足够充足,仿真典型项目的设置也是必要的。仿真典型项目的设置原则为仿真性和典型性。仿真性要求该项目具有较强的市场贴近性,典型性要求该项目具有较强的技能针对性或综合性,或体现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仿真典型项目设置途径如下:(1)专业教师和行业教师对项目化课程技能训练目标进行深入分析,并对该项目化课程承担的各种岗位能力点进行分解、综合,形成5-10个能力结丛,并按能力培养的一般规律排定训练计划,在此基础上为每一个能力结丛设计一个仿真典型项目。(2)对于已完成的行业真实项目,专业教师要对其每一个能力结丛进行分析、总结,符合技能训练计划和能力结丛内涵的项目可作为仿真典型项目直接引入第一阶段的实训室教学。行业真实项目行业真实项目运用于生产性实训教学的第二阶段。项目直接来自于市场,是真实的生产任务。行业真实项目因为直接来自市场,生产项目的无计划性、无针对性和教学的计划性、针对性是矛盾的。因此,行业真实项目教学上的功能不在于技能储备,而在于技能熟练和提高、真实工作过程体验和岗位体验。行业真实项目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专业教师引进。专业教师通过自己的人脉资源和行业网络引进真实项目。(2)行业教师引进。行业教师本身是企业的专门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可通过制定长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引进企业承接的真实项目。(3)各种专业赛事。各种大型的部级、省市级赛事一般都具有稳定的举办周期和时间,专业教师可带领学生参加。(4)其他偶然性的委托项目。项目主因为偶然性因素或通过人脉关系将项目委托到实训基地。

人才融通机制生产性工作室实训教学的有效开展有赖于学校、企业双方人才的身份融通,建立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身份融通机制,鼓励校企双方人员的相互聘任和兼职。宏观上,学校与企业应制定人员互派挂职的相关制度,理顺学校、企业人才融通的责权关系。微观上,一方面学校应就企业技术人员进入工作室从事实践教学规定其权利和义务,权利主要是指企业技术人员为学校实训教学服务期间享有的各种待遇。义务方面,大体有以下几点:(1)和专业教师合作制定仿真典型项目;(2)引进行业真实项目;(3)进行行业真实项目的生产性实训教学指导;(4)和专业教师合作设计项目化课程考核指标和方式,并参与学生的课程考核。另一方面,应就学校教师进入企业挂职锻炼需承担的义务和任务作出规定:(1)为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难题提供智力支持;(2)掌握市场发展现状及其动态趋势;(3)提升自身技能水平,拓展行业人脉,夯实专业教师“双师型”身份之“实”;(4)做好行业真实项目引进的协调工作;(5)积累真实项目案例,丰富项目教学资源。学校和企业还应就对方派出人员在本单位的工作表现和成绩制定出相应的考核制度和激励制度。一方面为对方人员在本单位领取相应报酬提供制度规约,另一方面也为对方人员在各自原单位的考核评比提供依据。课程考核机制对应于以工作室生产性实训教学分阶段开展和课内外结合的教学实际,项目化课程的考核可分为两个阶段,且两个阶段的考核内容不相同。第一阶段考核学生在完成仿真项目时的技能掌握程度:是否能按要求及时完成;考核学生在完成仿真项目时的角色意识和合作意识;出勤率等其他方面。第二阶段考核学生在完成真实项目时的技能掌握程度:是否能很好实现行业教师或项目主的意图;考核学生在完成真实项目时的角色意识、合作意识和团队贡献;考核学生在完成真实项目时的成果“中标率”,即成果被选中提交项目主并获得认可;考核学生在完成真实项目时阶段进步性,即对任务完成讲评环节中教师提出的后续提高针对性发展建议的实践成果。项目化课程教学结束后,学生未选择继续进入该课程工作室,即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意愿只参加了第一阶段的项目化课程实训教学,则第一阶段的考核成绩就是学生该课程的考核成绩。学生若继续选择参加第二阶段的生产性实训教学,则该课程的考核成绩应两个阶段综合计算,且第二阶段成绩应该占到60%以上。财务管理与利益分配均衡机制生产性实训基地因为承担真实的项目生产任务,因此必然要涉及成本与收益问题。实训基地的财务管理与利益分配直接关系到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营,也关系到校企双方的核心利益。作为企业部门,项目输出给学校后,存在事实上的利润流失;作为学校,存在着生产耗材、专业指导教师和行业指导教师课时费、设备损耗等成本和利润共享的问题。财务管理与利益分配机制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成本计算与分摊因为专业特殊性,广告专业实训室大多数项目的低值易耗品的损耗都不会太高,其成本更多地体现在智力和时间成本上,成本的计算方法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商定。其中,企业负责分摊提交给项目主并获认可的产品生产所消耗的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其余未获认可的产品生产中消耗的智力和时间成本由学校自己承担。企业以年为单位按项目输出数量依校企双方商定的标准向学校支付一笔设配损耗费用。专业指导教师和行业指导教师课时费校企双方商定,按项目在企业完成时项目承担小组可得收益,减去产品生产成本后,由专业指导教师和行业指导按商定比例进行分配。校企收益项目资金减去产品生产成本和指导教师费用及税务支出等其他政策性支出就是项目纯收益。项目纯收益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企业因项目输出导致的利润流失补偿性与企业对行业人才培养的贡献性相结合;学校实训教学成本的自我分担与生产活动的经营性相结合。高职广告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工作室运行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不同学校、不同企业会有较大的不同。本文既不因仅仅流于宏观的方向性和原则性思考而缺乏起码的操作性,也未因专注于微观具体的操作措施而显得狭隘。无论学校企业如何不同,以上所述都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谢峰单位:重庆第二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