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德育实践研究

时间:2022-04-12 10:20:57

农村中学德育实践研究

摘要:道德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点,在如今的学校教育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当前,农村的德育工作存在着效率低的情况。文章对当前农村中学德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几点相应的解决对策:加强德育基础性课程建设、提高学生的道德自觉性、构建多层次德育方式、改革德育课程内容。

关键词:新课标;农村;德育模式;探索;问题;对策

古往今来,道德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点。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着诸多困难,农村学校的德育工作存在着效率低的情况。对此,本文展开具体的讨论,并提出几点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促进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一、目前农村中学德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通常是在课堂上自行讲述知识———无论是概念还是需要学生理解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价值。在新课程标准中,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指导者,所以教师不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味地讲解,不能把学生作为德育知识的传声筒,而是应该关注学生的具体需求。(2)忽视德育过程的渐进性。德育过程也是有层次性的,就像人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对道德的判断也有不同的标准。所以,教师应该关注德育目标在实施过程中的渐进性,什么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螺旋式上升和发展。教师开展德育工作时,应该准确掌握德育概念、拥有科学的德育观念、理解德育过程的渐进性。急功近利,会使德育效果适得其反。(3)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在课堂上,为了讲解更多的知识点,很多教师不关注学生是否有全盘接受的能力和心态,将德育知识一下子灌输给学生们。这常常导致德育目标无法实现,甚至起到消极的作用,影响学生人生发展的方向。(4)忽视德育的实践性和整体性。任何理论都离不开实践,包括学校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本来农村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比较少,而道德教育在一些师生眼里并非主要课程,所以非常容易被忽略,这导致德育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一来,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学生虽然理解道德教育的意义,却无法采取具体的行动来辅助表现,即出现两种不同的道德选择态度,致使德育工作的目标无法实现。(5)德育课程内容陈旧。德育课程是实现道德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但在教育条件和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其德育课程大多还是传统的教学内容,与新时代学生的需求不相适应,这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或抵制。另外,农村学校的德育教学方式仍然只是通过思想品德课程传授德育知识,不具备多种多样的教学途径和方式。长此以往,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就会逐渐降低。

二、对新时期农村德育模式的有效探索

(1)加强德育基础性课程建设。在农村中学,道德教育主要体现在思想品德课中,道德教育的内容穿插在思想品德课程的知识点之中。在思想品德课程建设上,教育者应该加强建设农村道德教育的基础性课程,即在原有思想品德课的基础上适当地多安排一些德育培训和辅导,并且多关注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2)提高学生的道德自觉性。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道德教育的内容及意义,从而有力地提高学生的道德自觉性,也就是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并通过教学方法的革新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或者丰富课堂语言,让学生沉浸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自觉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3)构建多层次德育方式。德育是一个宏大的教育工程,也是一个系统的网络。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情构建出合适的教学网络,让每个学生都将其作为自己基本的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几乎所有的课程都涉及道德教育,所以,各科课程教师都应该在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内容,帮助学生树立处处有德育的观念。另外,学校及教师应该适当地组织学生参加德育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道德体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4)改革德育课程内容。德育课程包括三种类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对于农村教育来说,学校应该更加注重学科课程和隐性课程,在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应加强各学科课程的德育渗透,给学生提供道德分析判断以及选择的空间,然后利用已有条件安排活动课程,尽量让学生体会自己在社会复杂关系中的道德选择,从而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三、结束语

农村学校德育实效性低下,是当前农村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相应的解决对策:加强德育基础性课程建设、提高学生的道德自觉性、构建多层次德育方式、改革德育课程内容。

参考文献:

[1]蒋红斌,宋双.农村中学德育低效的教师问题研究———基于对湖南省湘阴县的调查[J].教育科学研究,2011(07).

[2]孙青.提高农村中学德育实效性的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3]林云芬.硕士农村中学德育实效性的实践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02).

作者:李艳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通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