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理念下中学德育论文

时间:2022-02-26 04:14:40

德育理念下中学德育论文

一德育工作存在的困境

1.德育理念落后,存在重共性、轻个性的倾向长期以来,学校在中考、高考的升学率压力下,再加上德育工作难以量化,对德育工作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倾向,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生学科成绩上,导致德育工作在学校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另外,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学校管理者、德育工作者并没有正确认识到德育的含义、特征、标准,仅仅把德育当作管制学生、训练学生、维持纪律、整齐划一的“代名词”。在许多教育者眼中,唯命是从、老实本分的学生受到赞许、认可,而有个性的孩子则被视为异类。“主流”“正确”“统一”这些标签几乎成为德育的核心目的,程序化、模式化、标准化是学生评价的基本特征,至于学生的道德认知是否端正、情感强不强烈、行为是否养成反而不重要了。这样做的做法,抑制了学生个性发展,造成学生依附感强,没有主见,思想僵化,缺乏创造精神。“好学生”则丧失自我,成为教师的“应声虫”,“差学生”则丧失自尊,自暴自弃。

2.德育手段僵化,片面强调灌输、限制和防范现代心理学认为,知识是由学习者经内化等一系列心理机制自主建构的。由此我们应认识到,受教育者只有主动接受教育,主动对自己施加教育和影响,才能实现教育目的。再加上德育不仅仅指向知识,还包括情感、态度、行为、意志、信念等更广更深层面的内容,这种主动性在德育过程中就显得更加重要。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和是非观念,若适当地引导他们运用自己的判断能力去思考、认识事物,而不是一味地强调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往往更能深入人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在当前的德育实践中,却存在着片面强调灌输、限制和防范的倾向,忽视学生的自我感悟、体悟及自主建构,把内涵丰富的德育工作窄化为单调的知识学习,把丰富多样的德育手段僵化为枯燥乏味的课堂说教。这种僵化、灌输式的德育方式忽视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将教师的“主导”异化为“主宰”,严重影响德育目标的实现,教育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3.德育内容狭隘,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德育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一般而言,包括道德养成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公民教育等多项内容,且每一项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从教材方面来看,几乎每一项都有所涉及,但在现实德育实践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德育内容却存在失衡的现象。道德养成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在德育中占了极大的比例,心理健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公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忽视。在很多中学,尤其是农村中学,由于专业师资、场所的严重缺失以及理念的落后,心理健康教育有名无实、形同虚设,这在心理危机事件频发的社会大背景下亟须改进。在现代社会,大规模的城市化、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主政治的迅速推进催生了新的道德观念,这些观念是处理人与人关系、人与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依据,而这些需要公民教育的培育。在这方面,很多中学还没有充分重视起来,从教材到师资,从理论到观念仍然十分匮乏与落后。

二德育工作的突围路径

中学生道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造成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社会、家庭、教育者、学生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从而达到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目标。

1.更新德育理念,突破僵化模式,倡导个性化教育青少年正处于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将对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健全人格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教育理念上,教育者要把学生看作有血、有肉、有情感的生命个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容器”;要把学生视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而不是家长或教师的附属品;要相信学生有自我成长的原始动力。在教育方法上,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不搞训斥式、灌输式、保姆式教育,提倡暗示性教育,重在引导和点化。教育者要创造自由民主的教育氛围,给予他们充分的理解与尊重。首先,要通过尊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记》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对喜欢篮球的同学,教师不妨参与其中,然后借机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对崇拜马云的同学,可借势培养他正确的财富观。其次,要对学生有足够的理解和包容。包容过失、叛逆,引导他们大胆探索,开拓创新。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思考;张扬学生的生命个性,多一分包容,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关爱,就会使学生朝气蓬勃、意气风发,就能使学生成为具有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人。

2.拓宽德育途径,避免空洞说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早在200多年前,现代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就提出了著名的“教育性教学”的原则,即学科教学中要贯穿道德的培养。然而,即使到现在,学校中的道德教育几乎还是专门的品德课、政治课的专利,而且讲授法一直是德育课的主要教学方法。德育涉及的不仅是认知问题,更主要的是态度、情感、意志、行为问题,仅懂得是非对错、真假美丑不是德育的目的。因此,必须拓展德育途径,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将学校的所有教职员工纳入到德育工作者的范畴之内,人人具有德育的职责,所有课程都具有德育功能,一草一木都要发挥德育的作用。要大力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减小课堂讲授的比重,加大讨论式、研究式、考查式教学的比重;拓展教学组织形式,将班级授课、小组教学、个别辅导、现场教学结合起来;重视现代教学手段的重要作用,将电视、电影、多媒体在德育中的巨大作用发挥出来;重视校园新媒体的建设,把网站、微博、微信平台建成德育的重要阵地。在教学之外,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如可以鼓励学生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社会公益活动等,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自发形成内心的道德体验,构筑健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3.注重德育目标的层次性,更新德育内容教师在德育工作中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结构和身心发展规律把德育目标层层分解为不同的阶段,把高层次的要求作为理想目标,把低层次的普遍实现作为工作侧重点,让学生能够接受,且经过努力后能够达到。如教师可以将社会公德中的“助人为乐”的德育目标分解为“助人为乐”“乐于助人”“应该助人”“关心他人”等不同的等级。这样学生易于接受,并且可以付诸行动,如果让学生直接达到某种“高大上”的道德目标,不仅难以实现,反而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排斥。除此之外,还要大力更新目前中学德育的内容,使知识体系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事例更加具有时代性。进一步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和公民教育的比重,建立健全心理教育场所、设备、制度,引进专业心理教育人才,落实贯彻国家、地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规定,解决政策和实践“两张皮”的现象。中学德育工作的突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齐抓共管、全力配合,德育理念、途径、内容、目标等方面共同推进,才能真正实现中学德育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

作者:黄云鹤单位:内蒙古宁城县紫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