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工作中问题学生心理干预对策

时间:2022-01-09 08:17:36

小学德育工作中问题学生心理干预对策

摘要:小学阶段的教育,不仅是提高学生知识技能,德育教育也是重中之重。屡见报端的学生恶性和悲剧事件给教育界人士敲响了警钟。小学生群体中妒忌、自卑、任性、焦虑等心理和行为问题频发。如任其发展或教育管理不当,会进一步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甚至影响到学生的生活和身心的健康。本文通过对个体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了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易被忽略的行为及心理问题并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观点和方法。

关键词:心理健康;德育教育;爱与集体

一、问题孩子桀骜不驯亟需行为及心理干预

小学德育工作,除教授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之外,还应更多地关注学生本体,特别是个体问题比较明显的问题学生,及时发现不良现象,进行合理干预,使其走上正轨[1]。在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中,遇到过很多身心成长出现偏差的孩子,受家庭和性格的影响,在其成长过程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走进了心理误区。笔者班级一位李同学,父母离异,他归父亲抚养,父亲再婚后,他和父亲、继母三人同住,因家人关心不够,他每天都不能按时吃饭,正处于长身体的他开始不断地向同学要东西吃,久而久之发展到抢吃的、抢东西、抢钱,成了班级一霸。每天出入游戏厅、电脑房,没有的就抢,不给的就打,为了追求时髦将裤腿撕成了两片,打耳洞戴耳环……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他都是一个“小混混”的形象,谁也管不了他,甚至顶撞老师,公然和父亲动手,同学都不敢惹他。家庭的变故和条件所限,加之德育的缺失,使得孩子心理上的自卑被放大,造成了桀驯自傲的性格,不顾道德疯狂滋事。

二、分析症结找出方法深入家

访正面走近孩子经过以上分析,笔者得出结论:孩子的种种行为和针对家庭学校和对社会的异常表现都是在他精神上遭受挫折后所表现出的反常心理。由于父母亲离异遭受打击,后母及周围人对其于关心和爱护不够而产生不满情绪,因为生活琐事对亲人产生的愤恨,对周围人的不信任,产生敌对情绪和排斥行为。他将老师同学对他的教育、帮助、关心、理解视为“和自己过不去,是落井下石,是假仁假义”。他对周围的所有人都有敌意,防范心理特别强,表现出极为不满的情绪、态度,甚至借伤害别人来表现他的强大。因而形成了病态人格,缺乏情感体验,对人生的态度和事实、观念扭曲。针对该生的情况,笔者首先和班上同学深入了解了李同学的日常行为,总结后,笔者决定立即进行家访。刚刚家访时,该生较为抗拒,极不配合。但笔者始终相信,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只是被缺点掩盖了。作为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天赋、才能、兴趣和力量,相信他们的心灵都能接受美好的事物并愿意向美好的事物敞开胸怀。相信每一个学生在教师和集体的教育下会成为有用的人,甚至成为高尚的人[2]。

三、师德为本治病救人挖掘闪

光点终见成效挖掘闪光点,做到长善救失。本着这一思想,笔者与其谈话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平心静气地帮他分析事实,以理服人,可是见效甚微。这时,笔者也感觉到了压力,心中存疑:“他每晚在网吧玩到凌晨,就连其父都不愿意为其开门,他被撵出家门,居无定所,学费无人交付,在学校没有纪律性,随意迟到早退。”几经思考,一个教师的责任感让笔者感到不能让这个学生掉队,更不能放弃他,这也许是他最后感受学校教育、同学帮助、老师关心的机会,是最后感受集体纯洁的友谊,感受真、善、美的机会。在接下来的家访中,笔者继续给李同学摆事实讲道理,让他认识到错误和问题的严重性,使他心悦诚服,即使有不良的行为也不妄加批评指责。同时,积极发现挖掘其身上的闪光点。经过观察,笔者发现该同学有时很乐于助人,爱劳动,课堂上还能举手回答问题。抓住这些契机,笔者在课堂上不断地对其表扬、鼓励。公开课上,在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后,笔者发现该生也被热烈的气氛所感染情不自禁地举起手,于是马上叫他回答问题,尽管他只说了半句话,但是我还是当着全校领导、听课老师和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从此他在课堂的纪律明显改善,能够认真听讲了。

四、动用集体力量感化鼓励主动担责树立孩子自信

集体的力量是伟大的,体验集体的温暖是感化问题孩子的有力武器[3]。笔者在班里进行了“夸夸好同桌”的活动。该生的同桌是班干部,主动到前面将其夸赞一番,没有一字提到他的缺点。当时他在低下了头,感到很羞愧,同时也很激动。从此以后,他积极帮助同学,也不再欺负同桌,感觉到同学们对他的友好和关心,他也不在班中横行霸道了。在生活中,笔者担负起了“半个家长”的责任。把他看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每天关心他:吃什么?有没有吃的?有时还给他买面包,赠送他新发的钢笔,主动给他买格尺、本,讲完课就询问他有没有不会的问题,给他重讲一遍。经过长期努力,李同学深受感动,相信这个世界没有放弃他,还得到老师和同学信任和尊重,他也渐渐的变得友善了,有了自信,成绩也渐渐提高,和家人的关系也明显改观。

五、结论

尊重学生,发现其成长规律,合理地满足其心理需求,尊重并相信他们的潜能,不遗余力地开展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和谐育人,用爱感染和打动每一个幼小的心灵,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和塑造其品质,打好性格基础,最终使孩子走上正确的成长道路。

作者:王音红 单位:吉林市昌邑区莲花小学

参考文献:

[1]肖存,陈玉玲.试论学校德育实效问题及应对策略[N].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01,16(4):41-43.

[2]史李梅,宣苓艳.试论青少年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考试周刊,2007(36):131-132.

[3]杨健楠.浅谈青少年德育教育中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合力[J].现代交际,2012(10):203-203.

[4]李德敏.新形势下青少年德育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5(10):292-293.

[5]谷云峰.新媒体时代下的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