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时间:2022-11-25 03:13:23

信息技术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1.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

1.1道德教育素质目标

小学生各方面的心智、价值观念都不成熟,正处于学习的大好阶段。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培养他们遵守社会的公德,养成文明的好习惯,树立坚韧的意志和品格。小学生的道德素质还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手段等。

1.2法纪素质目标

小学生要具备一些常规的法律知识,了解基本的法律,树立法治观念,并遵守法律法规要求。教育学生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优秀品质,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懂得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提高学习法律知识的自觉性。

1.3心理素质目标

德育工作中,诚实守信是比较重要的部分。教育学生实事求是,讲信用。此外,要培养学生坚韧、勇敢、不畏困难的精神品质。教导学生树立独立意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觉学习,最尊自爱。德育教育工作者要教育学生,敢于创新,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创造属于自己的人身。

1.4思想素质目标

小学生要初步具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热爱学习,关心集体,培养小主人的意识。另外,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创造幸福的美好生活。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不畏险不畏难的精神,用正确的眼光看待周围发生的事和人,树立正确的处事观念。

1.5政治素质目标

小学生要从小学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学习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社会主义思想,认识到共产党的重要性,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进步。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树立团结集体的思想,全新全意为人民服务。

2.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

2.1德育教育目标理想化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者对德育教育目标的定位不准确,忽视了学生心理、生理的实际情况,满足不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德育教育目标过于理想化,不切实际,得不到学生的认可,自然不能在学生心里产生强大的影响。

2.2德育教育过程简洁化

传统的德育教育片面强调德育的重要性,德育教育工作者重视学生对德育教育工作的掌握,忽视德育教育的实践作用,影响德育教育的效果。理论和实践脱节,教育过程过于简洁。

2.3德育教育方法单一化

说服教育是德育教育使用频率最高的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方法是知识的单向输出,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差异,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德育方法的单一化导致学生养成依赖的心理,不积极主动思考,不利于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

2.4德育内容统一化

学生自身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学生的道德水平发展也存在着高低之分。传统的德育教育使用统一的德育教材,忽视学生的实际诉求,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受到学生的排斥,影响德育教育的效果。

3.信息技术给小学德育教育带来的机遇

3.1更新教育观念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的特点,它为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教育平台。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学生更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充分开动大脑思维。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能更好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从信息技术中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这种新的获取信息的方法革新了传统的教学。德育教育工作者要不断革新观念,革新德育知识结构,提升德育教育的水平。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德育教育的资源,拓展出德育工作的新途径。信息技术为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3.2丰富德育资源

德育教育需要大量的德育教育内容和素材。信息技术使得资源能够实现有效共享,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结合起来。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宜的德育教育内容和德育教育形式,让德育教育更加生动、形象。信息技术可以全方位吸引人们的视觉、听觉,帮助小学生在最大程度上获取更多的德育教育知识。现在的德育教育模式更加自由和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学习德育知识。

3.3发展学生个性

德育教育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得不到满足。但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与教师在网上进行交流。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肯定,掌握了教育的主动权。德育教育者要转变传统的观念思想,大胆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正确面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使得学生的个性能得到很大的发展。

4.总结

德育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持,把现代德育教学思想充分灌输到德育教育中去。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到德育教育中去,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德育教育工作依靠多方的努力,离不开学生、家长、教师的支持和努力。

作者:汪宗蓉 单位:都市龙泉驿区第一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