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学的战略探讨

时间:2022-12-16 04:18:25

小学德育教学的战略探讨

一、革新课程,更新理念

1.德育课程理论融合现实生活实际。德育教育内容无处不在,但现如今有许多学校倡导的却是苏格拉底的知识即道德,因此他们对道德品质形成只寄期望于大量灌输知识上,而轻视实践,造成严重脱离生活实践的结果。这样的德育是空喊口号,无源之水。作为小学教师,在德育教学中可以组织开展“我是劳动小能手”的系列活动,旨在让学生在生活中体味到尊老爱幼、团结同学、热爱劳动的甜美滋味,或者根据学生中各种不道德现象进行队会讨论,畅所欲言自己的体会,让他们自己感受道德的力量,进而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2.传统德育教育更新人本教育理念。要想形势革新,首先要革新理念,一些根深蒂固的传统德育理念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新形势下的德育首先倡导的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从学生的思想和认识实际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德育方案。一次,某学校组织德育教育,大喇叭呼喊着孩子马上到多媒体教室集合,集中看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宣传片,学生们蜂拥而至,但不到半个小时,孩子一会儿这个,一会儿那个,断断续续地往外跑,说是上厕所。一问才知道,孩子们认为太不好看了,只好说谎出来了。班主任教师把学生们领回教室,给他们放了一个动画版本的德育片,孩子们都聚精会神地看起来,动都舍不得动。这样的方式真正遵循了孩子们成长的规律,符合了现代人本教育理念,这样德育效果是很有针对性,能够及时引导,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二、呵护天性,固本求源

小学德育工作顺利开展的最基本条件就是一切都要以孩子的年龄特征与心理需求为出发点,不能将其看成可捏可收的橡皮泥,违背孩子成长规律地去制定各种不可行的条条框框,扼杀孩子天性的同时德育工作还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布鲁姆曾经将现代学校比喻成屠宰场,教育工作者与领导将孩子的个性和思想无情地扼杀,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其实学校的出发点是好的,他们也希望通过一种方式实现德育效果,但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其实,教育工作者完全可以从了解孩子心理需求入手,蹲下身来听听孩子内心的声音,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熏陶。

三、内心体验,活力焕发

发自内心的东西才是深刻的东西,要把教师所传递的品德、规范信息内化为学生的品德信息,让学生在心里进行消化吸收,然后外化为实际作为。教师需要从各种实践活动下手,组织行之有效、氛围浓厚的德育活动,以激发学生内心切身体验的兴趣与成效。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可以实施“一日班长”的制度,让每一位同学在这一天充分感受作为班长的成就感和为班级服务的荣誉感,进而激发他们内心有他人的全局意识和组织管理的团队精神,这些宝贵的体验,能够焕发学生对学校生活的热爱,对今后人生的看待也戴上了阳光的眼镜。因此,教师的引导,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的帮助是潜移默化的。只要每天关注学生的生活细节,就能提醒学生走向健康、和谐的道路。任何思想道德教育,都要鼓励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感受、体会、总结、提高,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提升道德水平。

四、德育示范,熏染无痕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还不是很强,但他们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因此一个榜样的力量至关重要,它比日常强加的知识灌输与严厉说教效果要好很多。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一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不让学生开扣畅怀,那就自己每天端正衣着,不让学生乱扔乱放,那就自己主动捡起,不让学生口吐脏字,那就自己谨言慎行,这样的德育工作耳濡目染地渗入到学生日常见闻中,给学生传递一种正能量的精神信息,这种不随意责备的教育让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其德育水准会出现明显的提升。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德育工作应切实本着以人文本、精心培养、德育深化的目标进发,领悟德育的真谛,探索一条小学生德育提升的光明之路。

本文作者:宋春晔工作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塘市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