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

时间:2022-08-21 11:11:26

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教育是我国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心理健康教育则是高中教育中的必修课程,也是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首要条件。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两个分离的独立体,而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因而,将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机整合,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双向整合: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最终

“归宿”从实际出发,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有机整合是可行的,而整合的最终“归宿”就是实现双向整合。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为德育教育提供了教学内容和可供借鉴的方法。德育教育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目标和内容之一。德育教育可以采用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较为成熟的方法。例如,可以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和技术来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测评,了解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引导学生心理行为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使得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其次,德育教育引导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使用德育教育的思想方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就是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学生形成各种人格特质,而人格特质经过发展,慢慢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德性,最终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学科教学模式的整合,对传统的传授式教学进行创新

学校开设有思想品德课和政治课等相关的德育教育课程。但是,灌输式教学模式却是这些课程使用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的使用,使得学校以分数的好坏来衡量学生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程度,大大阻碍了学生的道德内化,使得学生形成了言行不一的双重人格,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由于灌输式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很多人认为这种灌输式教学模式并不是正确的,甚至有些人主张取消这种方式。但是,知识是人们能力发展的基础,也是形成道德能力的主要依据,如果没有科学的、系统的知识体系,就会严重阻碍道德能力的发展。而课程是进行知识传授的主要方式,要想德育教育达到很好的效果,需要改正灌输式教学模式的不足,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教育方式融入其中,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要使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学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必须不断丰富课程内容,使用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教学,积极参与课程活动,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在道德教育中,常用的方法一般有角色扮演法、行为改变法。角色扮演法以社会心理学中的角色理论知识为依据,利用行为模仿和替代来影响学生的思想过程,使得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来表达出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从而加深自我认识,发挥道德能力作用,自我改变。而行为改变法则是以行为强化理论为基础,使用奖惩等强化方法进行学生行为的改变,消除学生某种不良行为。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示范、奖励和惩罚等手段,让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发生改变,从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的行为观。

三、活动训练模式的整合———养成性教育

人类生存和发展都是靠人际交往来延续的,而道德最为基础的问题是处理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人们的利益关系都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而发生改变的,道德的概念也是在这些活动中产生和形成的。人们通过社会实践和交往,通过利益关系的改变,形成一个稳定的道德品质和人格。而教学工作者可以采用多种活动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而养成性教育就是其中的一种,它通过有规定,有计划的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对教学过程进行创新设计,并在其中加入更多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利益取舍,形成团队利益优先的价值观,摒除自私自利的观念,促进学生正确道德观的养成。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是对人的德育教育,而德育教育又是利用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来完成的。因此,有必要通过对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结合高中学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实现两者的有机交融,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教育,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作者:邢严 单位: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卢志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的探索北京[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2):41-42.

[2]黄澜.心理辅导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途径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2013(5):45-46.

[3]李响.浅谈如何促进中专生心理健康[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11):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