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德育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03-02 01:40:00

高中德育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高中学生正处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转变的特定时期,其心理发展呈现出不成熟、可塑性强的特征,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能否确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不仅关系到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也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与未来发展。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基于其自身的特点及特殊性,学校的德育工作对其道德观念、道德品质的养成依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中学生的德育现状不尽如人意,其可能带来的后果令人忧心,使得我们有必要努力探寻其内在的规律,并尽可能找到有效的应对之策。

一、高中德育面临的困境探析

高中学生的德育现状表明,高中的德育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但不能因此全盘否定高中的德育工作,事实上,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是尽心尽力的,高中的德育成效也是显著的。高中学生的德育现状之所以呈现出令人忧心的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加以冷静地观察,可能存在下列问题。

1.德育方式上的整体错位

现在的德育在整体上存在一定的错位现象。对高中学生而言,理论上的说教过多,缺乏相应的解释;而且规则要求过少,只要成绩好就是好学生,就能获得各种荣誉。此外,在整体上,对于和成绩相关度不大的其他荣誉,其认可度广泛受到轻视。

2.整体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整体环境的巨大变化,网络技术的发达,各种现代科技无所不在地影响人们的生活,社会整体价值观念的变化不仅抵消中学德育的正面作用,更在一定的程度上侵蚀中学德育的话语权;社会不良风气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高中学生的价值观念。特别是在全球化已成为世界性发展潮流的现实情况下,西方各种敌对势力,越来越注重利用现代科技加强对我国年轻人的争夺,通过政治、文化等各种手段进行渗透,以达到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的目的。

3.无奈的现实

现实中的高中德育面临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在大多数的学生与家长心目中,上大学是读高中的核心目的。其二,在现有的教育行政体制下,高考的升学率依旧是各个中学之间竞争与排名的重要指标。于是,在升学率与家长期望的双重压力下,包括德育在内的各种所谓的副科就在有意与无意之间被“忽视”了。

4.高中教育者自身德育素养缺失

高中德育工作弱化,与教育者自身也不无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与模仿的重要对象,举手投足之间都对学生的思想与意识产生影响。“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就指出,一个好老师,“传道”是第一位的,所有的教育者包括中学教育者必须时刻牢记自身所承担的育人职责。但多元化的社会现实,也在时时刻刻地影响着中学的教育者们,使得一些人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偏差,在无形之中将自身变成了教书的机器,将自身与学生的关系演变成了一种商品交换关系,对学生身心的健康采取漠视的态度,育人观念淡化。

5.高中教育与中学后教育的脱节

中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就学校与家长以及学生的期望来说,就是为了能够进入大学学习,以便为将来的就业与发展创造条件。大学是怎么样的,大学的育人模式与中学的教育方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联等问题,对于大多数的中学教育者而言,完全是被忽略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告诉孩子们的是:上大学的主要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就业,而是通过接受高等教育使得受教育者能够成为具有较好社会适应性的人,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人。

二、高中德育的路径选择

1.德育方式上注意理论阐释与规则要求并重

高中学生处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角色转变的特定阶段,既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分析与理解能力;又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因而,在对他们开展德育工作时,就既要注意进行相应的理论阐释,又要提出必要的规则要求,努力改变理论说教过多的现状。

2.坚持传输社会主流价值观念

学校承担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任,坚持用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念影响学生,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是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的体现。同时,高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具有极强可塑性的年龄阶段,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矛盾,产生种种困惑,这也需要用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念加以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学会理性分析、认识各种社会现象,增强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能力。

3.坚持全面育人原则

学校是培养人的机构,在增进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素养的同时,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所有的教育包括高中教育都必须贯彻这一教育方针,才能承担起育人职责。德性缺失的人,无论其具有怎样好的智力状况,都不能算是合格的人才,其对社会所带来的危害可能更大。

4.强化师德建设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者的良好德性,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其自身的道德行为习惯与精神面貌,通过日常的交往,能够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形成、道德习惯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就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能够迫使每个学生去检点自己,思考自己的行为和管住自己的那种力量,首先就是教育者的人格,他的思想信念,他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性,他的道德面貌的完美性”。但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现实下,一些教育者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只知教书,不知育人,甚至做出一些违背道德底线的事情。因此,必须大力提升教育者自身的伦理道德素养,充分发挥“身教”的作用。教育者也应牢记自身所承担的育人责任,立己达人,真心地关心、关爱学生的成长。陶行知先生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发自内心地关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与喜爱,学生也才会将其作为学习的榜样。这样的教育者才是一名合格的教育者。

5.构建高中教育与中学后教育的衔接机制

高中教育与中学后教育的脱节在某种程度上给高中德育带来困扰。两个阶段的教育本应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对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发挥作用,但现实中,两个阶段的教育似乎是在平行的轨道上独自运行,未能形成有效的合力作用。改善高中教育包括德育在内,要求高中教育努力与中学后教育相适应,不能仅仅满足于将学生送进大学的校门。高中教育应充分了解下列问题:深刻认识自身在整个育人过程中的角色、责任,不能将自身应尽的责任推到大学身上;大学育人方式及其变化;学生上大学的应有目的等等。

总之,高中教育必须构建与高中后教育部的衔接机制,从而为高中德育的有效开展创设良好的条件。

作者:徐陈璧 刘加勇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