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德育工作发展思路3篇

时间:2022-05-10 11:16:40

高中德育工作发展思路3篇

第一篇

一、道德体验的具体含义

所谓道德体验,是指个体通过亲身体验某一个道德事件或者道德情境之后,能够形成的全新的观念与认识,对该个体的行为及选择产生影响的具体过程。道德体验主要包含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与沟通、自我价值以及人生状态的体会与领悟。对于高中德育而言,采用道德体验,从而设置合适的道德活动目标,构造良好的道德环境与氛围,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同教师之间进行良好的平等的互动,从而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感,有效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与完善。

二、道德体验对于高中德育的重要性

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给高中德育带来了巨大压力。市场化经济的竞争性告诉学生“一切向前看,不如一切向钱看”。而工作与学历、能力高低挂钩,对高中生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用人单位已经不再注重纸上的成绩单,面试环节后的试用期表明了他们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而往往道德品质又被放在了很高的位置。由于市场竞争机制的影响,学校将高中生升学率当成首要任务,一味重视学生学习成绩,德育工作得不到具体的贯彻和实施,德育的不规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社会观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大一部分作为独生子女的高中生在家里养成了说一不二、想要什么就要什么的性格。进入学校,面对来自各地的学生,虚荣心促使他们互相攀比,没有辨别能力的他们对于社会上传播的东西不分好坏全部接收,一些不健康的宣传和价值观很容易导致学生的模仿,社会上不道德的行为和违法行为的增多让接受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学生产生了矛盾,这为德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身体健康不等于心理健康,心理正处于发育期的高中生心中对理想和现实有着种种矛盾,不自信、不团结、是非不分地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道德体验适应德育的需要而产生,将道德体验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教育中,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帮助。(1)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道德体验是德育工作的一个新课题,多掌握一些道德体验方式与手段,能够帮助教师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自己。高中生年纪较小,是非辨别能力差,意志薄弱,很容易受到外界消极思想的影响,采取道德体验教育,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认清现状,这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作用。(2)能够构建健康的校园氛围。传统的德育是说服教育,这很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反而会得到相反的结果。将道德体验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在校园里开展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推动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建设,坚决抵制低俗暴力文化的影响,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作为小社会的学校,应对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影响。(3)能够树立学生正确的是非观。高中生重感情、讲义气、为了朋友打抱不平,可是是非观念模糊的他们分不清那些行为是不是正确的,全凭感情用事。高中生可塑性强,在正确是非观尚未建立之前学校的德育工作很有必要,他们对新鲜事物好奇,持久性却不够,学校要认清形式,结合实际,维护学生个性,因势利导,在学生能接受的情况下展开教育,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鼓励他们的合理行为,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正确是非观,让道德成为他们的行为准则。

三、道德体验在高中德育

工作中具体应用途径提升高中生的道德素质并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工作,需要一个长时间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在高中德育工作中使用道德体验方式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构造良好的道德体验课堂情境,全方位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1)生动形象的语言。由于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语言具有比较强烈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因此教师采取富有感情的语言进行教育,能够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较为强烈的主观感受,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想象和感受,从而增强学生情感。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处理过这样一件事情:他的一位学生经常无理由地发脾气,对周围同学造成了很坏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就给这位学生一些钉子和木桩,要求学生每发一次脾气就在木桩上钉下一个钉子,时间不长,木桩都钉满了。苏霍姆林斯基又要求学生每克制一次发脾气,就拔掉一枚钉子。过了许久之后,木桩上的钉子被拔出,苏霍姆林斯基指着木桩上的洞对学生说:“虽然你克制住了发脾气,可是因为你之前的行为已经对同学的心理带来了创伤,就像这木桩,虽然钉子没了,可是洞还在。”这些语言和情境使这位学生感到十分后悔,以至十几年后仍然记忆犹新。(2)角色扮演。使用角色扮演方式能够帮助学生较快地融入情境,从而在情感上带来道德体验。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城管该不该掀小贩的车”这一社会道德话题进行情境表演,可以让学生扮演城管、小贩、路人、学生等角色,进行情境再现,并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见解,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矫正学生的道德观念。(3)多媒体的手段。同传统的平面式的文字图片信息相比较,现代的多媒体手段中图片、影像、音乐等更能够激发学生的道德体验。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与道德教育有关的视频或者课件,再加上背景音乐的有效衬托,从而加强学生的亲身感受。例如通过播放张艺谋导演的《一个都不能少》,来展现教师诚信、善良、耐心、坚强的高尚品质,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影响。

2.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生活环境

环境对于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以及成长带来了重要的影响,尤其对于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构建过程中的学生而言,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道德品质与整体素质。学校可以在教室里以及走廊里,设置具有杰出成就的人物的简介与肖像,或者在空白处打上具有感染力与号召力的标语,通过这种方式来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校园环境保护行为规范,进行文明班集体的有效评选等活动,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3.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体验实践活动,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道德行为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活动的形式吸引学生的参与热情,如经常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文化艺术、文明礼仪、生活常识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业余文化活动,以达到学生自我参与、自我教育的目的。结合当前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不能吃苦与害怕吃苦的性格,可以开展军训、野外生存、长距离拉练等活动,来有效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与此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爱国情感。这种道德体验教育对于传统的“填鸭式”理论道德教育而言,更具有吸引力与影响力,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印象,从而帮助其在生活中体验道德理论的相关知识与道德行为的具体模式,令生活成为培养学生道德认知的最好老师。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更加重视道德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德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高中学校应该重视起来。道德体验是当前高中德育中实用性与实践性都比较强的道德教育方式,采取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促进高中生的身心发展,取得较好的德育成果,从而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享受生活和学习,能够更加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挑战,迎接更广阔的未来。

作者:曹红梅工作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侯集高级中学

第二篇

一、强化高中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1、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所谓校园文化具体指的是学校的特定文化气氛及精神环境,主要包括校园景观、校园美化绿化、校园建筑设计,并且还涉及到学校的集体舆论、人际关系、心理氛围、各种规章制度、非明文规定、学风、校风、传统等。对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加以创设,是学校展示自身综合实力和提升办学品位的一种重要手段。一方面,建设优质的物质文化校园。如果学校只有现代化的办公大楼、学生宿舍和教学大楼,通常仅仅更够留下外表鲜亮、场面气派的印象,无法体现出学校的内涵。所以,学校应当在将硬件建设工作做好的同时,还应当重视“软件”——文化环境的建设,赋予校园浓厚的文化味与书香味,以此体现出学校的实力及张力,彰显出学校的个性及特色;另一方面,要想将充满激情的校园打造出来,就应当想方设法的在学校中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对健康的精神状态加以保持,为学生创设出向上分发的校园情感氛围。比如,学校可以在比较醒目的地方悬挂“”努力拼搏一学年,美好回忆一辈子”等条幅标语,还可以让学生自行动手设计为文明标语牌,以此时时刻刻的告诫学生、提醒学生,将向上分发的校园氛围营造出来,激发学生超越自我的精神动力,从而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2、深入挖掘德育因素

在高中学校教育教学所使用的教材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德育因素,教师应当深入的对这些德育因素进行挖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逐渐的渗透前途和理想方面的教育,通过教材提供给我们的一系列励志故事,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和努力奋斗的优秀品质,让学生真正的看到希望和理想,让学生切实的明白知识能成就人生,读书能改变命运。与此同时,在授课中,教师还可以借助于情感教育的手段,从而将育人的目的实现。众所周知,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与课堂教学情感内容有关,细腻的情感有助于学生人生态度的转变,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激发。举例而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背影》一课,作者的父亲有着十分艰难的处境,即便是如此,其父亲仍然深深的爱着自己的孩子,年老体衰的老父亲爬月台、穿铁道买橘子给孩子,此情此景着实让人为之感动,为之流泪。这篇课文可以让我们联想到我们的实际生活,联想到我们的父母,教师就可以借此对学生们展开德育教育,使学生们意识到:我们无法将父母心酸的过去改变,但是我们可以以自身的智慧及知识改变未来。以这样的情感教学,不仅能够将学生积极进取的信念激发出来,而且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素养。

3、重视德育过程教育

学生品德的培养过程也就是德育过程,其形成是在教育性交往与教育性活动中逐渐发展形成的。应当明确的是,学生的品德是在后天教育和后天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而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形成品德的目的就在于更好的参与及适应社会活动,更好的创造社会新生活。所以,组织学生交往和学生活动可谓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基础。现阶段,绝大多数的高中学生基本上均为独生子女,因而普遍有着“唯我独尊”、“以我为中心”的强烈意识,严重的缺乏社会意识、群体意识和责任意识,抗挫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而要想改变以上不良现象,那么就应当对学生的德育过程教育提起高度的重视,不断的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提高,进而在学校活动中使学生真正的动情与动心,而要想重视德育过程教育,就必须多做文章于教育过程。由于教育过程实际上是人的情操陶冶过程,只有注重教育过程,才能够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成效,所以,教育过程越精细,那么就越能强化德育效果。在实际的德育教育过程中,必须注意将好的教育主题设计好,将学校所开展组织的主题活动充分利用起来,有计划、有目的的策划主题活动,定期开展震撼学生心灵且留下深刻印象的德育活动,并且提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切身的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德育实效性。

二、结束语

总之,由于高中学生的德育能力对其生活及学习态度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因此,高中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及加强,既是学校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并且也是当前社会对人才、对学校的必然要求。所以,高中德育工作者应当积极的开辟有效的途径,以多样化的手段和方式,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本文来自于《高考》杂志。《高考》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戴丽娜工作单位:江苏省口岸中学

第三篇

在逼人的形势下,高中德育工作仍存在一些亟须纠正和完善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偏离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现实。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和导向是高中德育的基本任务和重要使命,高中德育过程中往往以此为借口,只重视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一味地灌输,甚至用规范进行强制,使高中生只能在一种价值观里徘徊,结果收效甚微,而现实中的价值观是多元的,积极的与消极的,传统的与现代的,东方的与西方的,都围绕在高中学生身边,如对纷繁复杂的价值观缺乏辩证分析和科学引导,高中学生的思想阵地就可能为错误的、消极的价值观所影响和占领。

(二)教学主渠道重智轻德。受升学压力影响,思想政治课教学往往偏重于考点知识的传授与教导,突出应试目标的达成,实际上就是向学生要考试成绩,其他学科教学则更是把德育渗透置之一边而不理,因此,教学中很少有把所学知识与高中学生的思想实际及社会时事热点问题进行碰撞与融合,缺乏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德育相关问题的实践。由此,学生的德育情感无法共鸣,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树立也受到阻碍。

(三)重形式轻实效。这在一些学校的年度德育工作总结中可见其况,占绝对篇幅的往往是对形式的总结,诸如:开展了哪些活动,组织了多少报告会,还有主题班团会,多少人次的个别谈心,等等,与总结材料相配套的,还有许多图片。从总结看,德育工作确实开展得有声有色、红红火火、形式多多,但是,德育工作实效性如何呢?学校和德育工作者是否会用一定的德育标准衡量,实际效果可能要打很大的问号。

(四)重“管”轻“理”。“管”与“理”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我们认为的“理”,即让学生明德、知德、信德,德之不知,育定不达,德育管理就是为了让学生“内化于信,外化于行”,达到知行合一。现实中的高中德育却忽视知行的转化与统一,将德育的管理简单地实施为先“管”后“理”,有时是只“管”不“理”,此现象较为普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社会发展和德育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导致德育工作缺乏预见性和主动性,形成“灭火队员”的工作套路,譬如: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总是以权威身份对学生居高临下地进行德育;对问题学生,教师是猛批狠斗;对违纪现象,则是处分了之。

(五)“大德育”氛围淡薄。我们认为的“大德育”,包括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全员教育,更要明确的是,高中德育工作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校园周边、社区、学生家庭、学生交往圈子有密切联系的,这些环境从不同方位、多个层次影响学生,既有利于德育的方面,又有毒害学生的负面东西。如何让“大德育”趋利避害、取长补短,形成合力德育是高中德育工作不得不研究而且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大德育”的氛围还不浓厚,系统机制还欠完善,因此,有时会产生这样的一种现象,学校的德育本已取得应有的效果,但是,当学生离开学校进入其他的不利环境,哪怕有时很短暂,却会将学校的德育效果毁坏得面目全非,甚至出现10+1=0结果,即10天的德育效果可能会被1小时的网络色情游戏的负面影响覆盖。

德育是塑灵魂的社会实践活动。高中德育肩负着时代赋予的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然而,新形势下高中德育工作却存在种种问题,这清醒了我们的头脑,更增强了我们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为了解决好上述存在问题,我们采取了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并在德育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要面对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现实,研究各种价值观。在各种价值取向共存与激荡的现实中,高中德育不应回避和逃避,而要勇于面对,承认和分析现实中的矛盾,并积极探寻解决矛盾的方法。既要研究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又要研究分析其他各种价值取向,全面、客观、公正地进行比对碰撞,从而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各种价值取向,提高学生判断价值观是非的能力,真正自觉抵制各种错误价值观的干扰,认识到在人生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确立科学价值观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二)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德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实质就是强调学生的“内化”,让主体去知,让主体去信,让主体去行。要杜绝越俎代庖的现象,德育工作者很难做到“先知先觉”,很难达到完全正确,因此,也就不可能完全帮助学生解决所有的德育难题,应该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地在道德生活实践中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我们在德育实践中,从不同层次、方位,根据学生思想的实际,设置德育情景,有的就是面对现实德育生活,通过启发引导、讨论辨析、因势利导,让学生真正领悟德育的真谛,使学生既能追求个性发展,又能锻炼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三)要充分发挥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真正有效地完成德育的任务和目标,离不开教学这个主渠道,德育工作必须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为此,学校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这既是主渠道,又是主阵地。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正面灌输和启发感悟,提高学生德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其次坚持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渗透德育,抓住一切契机,将德育进行到位;再次是积极开展主题班团会活动,以此为阵地,确定德育主题,组织学生查阅收集相关信息,思考其中德育道理,将理论分析和回归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分析、比较、感悟的基础上,确立正确的德育目标,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四)要营造“大德育”的浓厚环境,增强德育合力。我们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做到教育教学与德育目标同向、工作一体,坚决反对并设法杜绝那些认为德育是班主任、学校管理者事情的言行,反对把教师、班主任、管理者和德育工作人为地割裂开来,让全体教师都立身以德育工作者的身份,形成全员德育。我们还大力加强家校、社会一体化德育合力机制的建设,着力营造浓厚的“大德育”氛围。我们积极沟通家庭,向家庭普及德育知识,引导家长掌握一定的德育方式方法;要求家庭全方位配合学校,正确家教,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建议并配合有关部门,甚至督促有关部门尽快采取有力手段,取缔坏场所,打击坏分子,纠正坏现象,杜绝坏言论,联合社区积极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总之,通过将各负职责的德育条块有机整合,形成了初步的德育网络体系,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德育合力运行机制,为促进高中德育营造良好的“大德育”氛围,也切实让学校的德育生动起来。

(五)德育工作者要思想重视,素质提升,不断创新。我们坚持认为,全体教育工作者就是德育工作者,应成为学生德育的榜样。因此,学校要求全体德育工作者牢固树立“德育为先”的意识,把德育放在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用德育统领教育教学工作,杜绝“言而不行”的走过场现象和轻视德育的思想。要求全体德育工作者全面提升自我素质,自觉掌握德育理论,用先进的德育理论武装自己,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更要亲身践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自己模范的行动和人格力量影响和教育学生。还要求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德育。我们目前正积极探索创建开放互动和合作探究的德育模式,并确立为课题加以研究总结和试验推广,使德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得到有效增强。我们在存在的问题中警醒,并在醒悟中探索解决的途径,还将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完善,全力开创新形势下高中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作者:刘卫东工作单位:响水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