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民办高校学生德育教育

时间:2022-10-18 03:26:44

谈民办高校学生德育教育

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德育水平,是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民办高校发展迅速,学生比例逐年上升。民办院校大多依托母体院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式,但由于发展时间短,多为社会力量办学,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基础薄弱,在学生的思想德育教育上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不到位。目前,民办高校学生德育教育方法多采取将行为准则、社会道德等条例条款以文字形式填鸭式的方法机械性地灌输给学生,忽略学生被动接受素质教育时的主观意愿,使得民办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达不到良好的成效。高校的德育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灵魂塑造,德育教育是高校其他教育的方向保证,审美教育在教育中不可取代,民办院校要提高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审美教育的引入必不可少,德育与审美结合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有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状态表现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队伍工作认识不强,大学生德育教育方法简单笼统,以说教为主。民办高校教育教学中更注重学生的智育成绩,更看重学生的升学及教学水平,导致学生的德育教育重视投入不足,与实际教学脱离。民办高校德育教育必须跟上时代,传统的工作方法无法全面的适应现代民办高校德育教育的发展创新。当今的年轻一代出现许多新的道德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德育教育要跟随时代,不断创新,充实内容。目前民办高校开设的思政教育政治课的学习、学生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处罚都忽略了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的需求和认可,忽略了学生在接受教育时的主观意愿。网络媒体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教学及学生的学习模式,很多在校的学生以不愿意被动接受人为的、单向的德育教育观念的灌输。(二)当代社会对大学生的德育素质的要求及民办高校学生现实的思想道德突出问题国家经济转型使得社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加大,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要求也不断提高细化。市场用人企业特别注重现代大学生的个人素质、道德品质。要求当代的大学生要有社会责任感,主人翁意识,具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遵守法纪,诚实守信,维护注重自身的形象。民办大学的“90后”大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这个群体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个性张扬,缺乏集体合作意识。物质上过度攀比虚荣,对外界事物表现冷漠,人生态度实际;自我控制能力差,明显体现出思想状况的双重性;人际关系应对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较为薄弱,缺乏责任感,缺乏持续的专注力,诚信缺失。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中的审美缺失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缺失审美化教学。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上,民办高校大多还停留在课堂,纯粹的教师口头说教,仍然是填鸭式的教学,使得学生不能主动的学习,容易让学生对德育教育内容产生抵触的心理,无法直接有效的真正深入学生内心。这种教育中没有引入审美观念,即使在教学技巧上有所改进,也只是把教学的学生固化不变,没有真正的引入审美情景;虽然提出了结合心理学的教学教育方法,但也只是针对典型心理特征学生的单一措施;授课方式仍然是大课堂集中教学,课堂交流较少或无法交流,教师课堂控制能力弱,影响教育教学效果。民办高校目前思想教育课程大多选择闭卷考试,学生多为应付考试,去上课背题,不会真正意义去理解学习中的道理内涵。(二)民办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环境中缺失审美培养。在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中,存在着制约影响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教学环境问题,存在着不和谐。民办高校多为追求利益收益,在有限的办学硬件条件下不断扩大招生办学规模,学校生均面积不断缩水,人员教学用房紧张,校园绿地不断被侵占,自由、自有的交流场所较少或流失。其次,校园内建设整体结构美化被打破。再次,由于交流空间变小,常因竞争、争占引发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紧张,这些都不利于民办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教学活动的经常开展和顺利进行,使得学生德育教育达不到预期效果、失去时效性。(三)目前的民办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教学内容上还存在着不完整性。民办高校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在教学的内容上教师多为理论内容的讲解,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使学生厌倦;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集中在学生政治理论性和学生道德品行上,在法律法规普及教育方面不能深入与学生实践生活密切度不高,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引导不够,这使得德育教育内容有缺失,完整性差。内容枯燥,教育形式单一,教学方法死板,教学做不到入耳、如心、入脑。学生学习兴趣缺失。也是德育教育不能深入贯彻的一大困难弊端。

三、民高校学生德育教育的审美引入

学生德育教育与审美融合、渗透,用美来优化德育教育活动,美在于动之以情,德在于晓之以理,情理结合,使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一)民办高校德育教育赋予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等科学的教育教学内容手段。民办高校德育教育中开展审美德育,引入美学课程。以改变原有传统德育教学课程,形成审美化的德育课程形成。在课程中增加实践性的德育课程,融入审美的综合性课程。在讲授中充分体现内容的审美要素,从美的角度讲德育内容与各学科结合,形成生动形象的实践教学课。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爱国情结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添加心理学内容等,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兴亡联系一体,搭建网络平台,提供教师与学生的课上课下交流空间,增加实际案例分享、专题讲座、讨论组等形式的教学课程和活动,提高德育教学效果,增加理论课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得懂,做得到,敢想敢做,勇于创新。(二)民办高校大学生德育与体、美、劳、智相结合,创建寓教于乐的浓郁校园文化。民办高校校园人文环境建设中,应充分的利用学校图书馆、实验室、校园网络平台、校园广播、学术报告厅、会议室、大学生艺术活动中心等校园资源,通过“专家讲堂”、“影片联展”、“图书阅读活动”、各类科技竞赛、网络活动等,不断增加大学生对校园文化参与度,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创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丰富的德育内容。提升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针对性。加强校园节庆、纪念日、文化节的组织规模力度,这些活动都有效的提升民办高校德育教育的时效性,突显时代特性,具有时代高度。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民办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要结合学生的生活情感投入。民办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要情理相融,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品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爱美也是一种热爱生活的表现,引导大学生在丰富的学习生活中发现美,分辨善恶,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思想文化冲击的影响。可以通过主题文化活动展现颂扬生活的美,使学生认识到内外兼修才是真正的美,要做到语言美,形象美,心灵美,行为美。自觉塑造完美自身。将中国传统的家庭美德教育融入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开设“道德讲堂”、“传统文化讲堂”从家庭情感出发,引导学生提高自身审美同时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四)民办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需要学生自主的道德实现。民办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要得到深入发展,学身份这个主体必须在自己的实践感悟下才能实现。学生在教师、辅导员的引导下自己主动自觉去接受德育教育,主动认识时间思想道德要求,面对各种的文化冲击影响能主动去判断,独立思考。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积极利用语言美,来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实地考察、接触实物、观看图片、教育片、纪录片等,使思想政治教育更生动、直观,依托校园广播、网络、报纸等宣传媒介平台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使学生通过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让学生能够学会自我学习独立生活。

四、审美引入在民办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一)审美引入对民办高校学生德育教育的推动作用。1.审美教育有助于培养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个体审美素养,有助于人格的塑造,是民办高校大学生育人、成才方面重要的载体。将审美引入到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思维创造力,通过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对美的事物有了直观的感应,从而感受到美带来的想象、创造。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培养和开发。从而使学生更愿意去自觉接受德育教育中的思想政治内容。审美引入将理性、枯燥、古板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变得更具艺术性、感性,对学生的学习接受起到推动的作用。2.我国社会经济跳跃式的发展,外来的文化冲击着民办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社会的一些不良观念使我们的学生在价值观判断出现偏差。健康、阳光的审美观念、活动有助于学生发现、体会正能量的魅力,从而实现学生思想行为的自我统一。3.民办高校德育教育中学生的心理教育也是一个重点问题。大学生除物质需求在心理、身心健康的精神层面也是民办高校德育教育不可忽视的。美可以帮助大学生适当填补性格的缺陷,排解心理情绪,有助于人格优化,帮助学生,使学生愿意分析、接受自己的缺点,掌握健康的心理知识,完善自身调节能力,保持心态健康。促进民办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深入开展,加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审美引入对民办高校德育教育不可取代的促进作用。(二)有效提升民办高校的育人环境,创造优良的审美情景。良好的校园风气,优良的学风,整洁的校园环境,健康积极的思想文化,温馨的人文环境,都影响着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优良的育人环境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意识,美的校园环境感染着每个学生,熏陶着每个学生的成长。高雅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调节紧张的学习气氛,对学生的心理、学习态度等方面起到很好的影响,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科学的、合理的规章制度,会对德育产生积极的影响。积极的生活态度,多彩的娱乐活动填补大学生思想与生活的空虚,激发他们的对生活的激情、对学习的主动、对劳动的奉献,增强进取之心,使大学的学习生活更加充实。(三)有效的提升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艺术性。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审美,要求做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辅导员等在工作中要用美的方式去判断、工作,要不时的发现和创造教育教学中的美,加入审美实践,提升教育者和教育环境的审美感,合理风趣的语言、魅力智慧的教学、轻松细腻环境,都会使受教者在愉快的心境下接受教育。进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艺术性。具有强烈的品牌意识,男学生具有自己独特的阳刚之气,且刚而不野,女学生具有独特的魅力,且魅而不妖,使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丰富内涵,充实外表,受到世人的欢迎。

作者:李秀峰 单位: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

参考文献:

[1]麻艳丽.论德育与美育的同构.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9.(1).

[2]丁卓群.高校德育的审美化.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4.(1).

[3]吕惠君.美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1.10(2).

[4]孙海峰.美学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山东社会科学,2015.05(2).

[5]寇鹏程编译.《美学》.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07,(2-3).

[6]冯楠,黄鋆.美育与德育融合的高校育人途径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13.08(1-3).

[7]张鹏.大学生道德教育问题及对策--基于道德审美的剖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10(1-3).

[8]于田.美育对大学生人格的促进作用.青年与社会,201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