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学校德育教育现状分析

时间:2022-05-14 11:43:10

寄宿制学校德育教育现状分析

一、农村学校寄宿生德育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陋习不改。首先,作为农村寄宿制学校,由于学生都来自农村,其品行大多比较敦厚老实,但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部分家长对子女的要求不够严格,对子女提出的各种正当与不正当的要求都会满足或迁就。其次,农村家长因文化水平低的原因,教育子女的方式简单,与子女缺乏交流与沟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不顾子女智力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对子女期望值过高,一旦孩子达不到要求,就加以训斥,打骂,导致学生恐惧上学、厌恶学习,出现逃课、旷课现象。再次,相当一部分家长缺乏民主观念,忽视孩子的内心感受,家长奉行的“拳头就是一切”的错误思想灌输给孩子,使孩子也认为同学间一有矛盾,就用拳头说话,行为极为蛮横、粗鲁。加之个别家庭环境不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离异家庭,“隔代监护”家庭,“留守孩子”家庭,贫困家庭,富裕家庭,矛盾家庭等,造成了孩子固执多疑、孤僻粗暴、情绪不稳等状况,上网打游戏、聊天,抽烟、喝酒、、打架等恶习就随之而来了。

2.任性孤傲、自私自利。这类寄宿生的父母多数常年在外打工,家里缺乏温暖,这类孩子对家庭、社会怀有不满之心,父母的打骂使他们麻木,老师的苦口婆心左耳进右耳出,他们很难与同学保持良好的关系。苦闷、孤单失群、嫉妒心强,特别喜欢挑别人的毛病。加之祖父母一代的宠爱,滋长了这类学生的心理疾病。

3.学校管理机制的不健全。由于学校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个别教师又缺乏应有的耐心、做事推诿、摆老资格,班主任关心不够等,导致一些寄宿生纪律散漫、学生之间互相偷盗,导致他们从学习的困难生演变成为学习的落后者,时间一长,他们在行为上就会出现失控的现象,最终发展成为具有不良行为和习惯的学生,他们不敢也不愿与同学交往,以至于逐渐对他人、对集体失去信心,在一些不良现象和行为的诱惑面前无法控制自己,变成了“破罐子破摔”的所谓“坏学生”。

二、农村学校寄宿生德育教育的管理对策

1.深入学生寝室,坚信爱能改变一切。爱是教育亘古不变的主题。爱学生,不仅爱他们的聪明懂事,关键是理解和宽容,尊重和信任。农村学校寄宿生小小年纪就远离父母亲人,每个星期只能回去一次,冷了、热了、饿了、病了,受人欺负了,他们都希望有人乐意听他们说说,有人来关心和过问。寄宿制学校的校长和教师是育人者、服务者、管理者三重角色的统一,是教师、保姆和父母三重身份的叠加,三者缺一不可。

2.充分利用大课间活动,培养和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针对学生存在的各种思想问题,教师要以爱心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为此我校师生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和课外活动来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学生的意志,激发问题学生的荣辱观,使师生们都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并给予引导,使问题学生逐步进步,重新确立起自信心,这也是学校教育后进生的关键。

3.营造书香校园,让读书成为学生自我体验幸福的途径。读书重在陶冶情操,从读书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转变学生厌学的不良情绪,不致谈“书”头痛,这是教育者时刻要注意的问题。其实,书香校园的建立必须扎根于每个具体的班级管理细节及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上,而这项工作的起步是重在参与。随着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逐步扩大经典阅读的影响力。我校在七、八年级分别编写了《古诗文诵读与鉴赏》来激发大家的读书热情,只要给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学生便能在不断的探索中跟随学校的管理步伐,体验到读书的乐趣,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从而高效地投入这场读书的盛宴。

4.建立长效的家长联系制度,巩固和促进教育成果。为了巩固和促进教育成果,学校要特别注重与家庭的配合。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会等多种途径,保持学校、老师和家长的联系,以便于及时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状况,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对孩子优点和缺点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和纠正,这是最好的也是比较理想化的教育。学校要将与家长、家庭的联系制度化,定时、定期通过家访制度、家长会等有效的形式,加强学校、老师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这对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尤为重要。

总之,针对农村学校寄宿生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对他们充满信心,应该用宽容的心接纳他们,为他们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精神家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作者:张丁龙工作单位:甘肃省通渭县陇山学区苟家川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