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工作改革创新论文

时间:2022-03-01 04:29:00

小学德育工作改革创新论文

一、创新性地提出了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坚持的正确的指导思想

《意见》中针对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和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五个不适应”,明确提出了“坚持七个必须”的正确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具有创新性、系统性和理论性,蕴含有极深的思想内涵,是面向二十一世纪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强有力的指针。其中首次提出中小学德育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精神为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首次提出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坚持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要求落实到教育工作中的各个环节”;首次提出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坚持“四个结合”,即“必须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首次提出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做好青少年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总之,“坚持七个必须”,实际上也就是创新性地提出了二十一世纪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七条基本原则,即:方向性原则、首要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约束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和协同性原则。坚持这七条基本原则,我国的中小学德育工作就能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二、分层次地提出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并赋予了新的内涵

过去,《通知》、《若干意见》和《规程》均是较概括地提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而《意见》则分小学、中学,中学又专门对高中、职业学校分别提出了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和紧迫要求。这样就更有利于各级各类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践操作,更有利于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有利于克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

此外,与《通知》、《若干意见》和《规程》比较,新增加了六个方面的教育内容,即社会常识教育、国情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同时新提出了三个方面的目标要求,即“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正确认识当前存在的矛盾和困难,以及党和政府努力解决这些问题的决心和措施,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法制意识,从小就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这些新增加的德育内容和目标要求是针对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热点、难点等突出问题提出来的,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对中小学主辅渠道实施德育提出了新的系统的要求

与《通知》、《若干意见》和《规程》比较,《意见》对中小学主辅渠道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新要求。

一是要加强“三课”建设和教学。“三课”即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和职业学校德育课。过去一般只提出了搞好“两课”建设和教学,《意见》新增加了职

业学校德育课,使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得到了重视和强调,也使中小学主渠道德育课的体系更加完善,更加全面,也更加系统。

二是首次提出了学科德育的要求。《意见》指出“德育要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其中要求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自然等学科要注意“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中国近现代史、基本国情、民族团结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要注意“陶冶学生情操,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团结协作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三是首次提出了“四育人”的德育概念和要求。《意见》提出,要将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因此提出了“四育人”的德育概念和要求,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四育人”的德育概念和要求是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小学德育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和高度概括,也是对过去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的“教书育人”、“整体育人”、“三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改革实践和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四是首次提出了德育活动课程的要求。《意见》指出:中小学要“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并分别对校园文化活动、校外教育活动、校班的有益活动、业余党团校教育、改进教育活动手段等提出了系统的要求。尤其是专门对“社会实践活动”作了概念界定,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还对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提出了有力措施。这应当说是对同志“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①的正确理解和切实贯彻。对此,中小学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四、明确提出了中小学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系统思想

《通知》、《若干意见》和《规程》曾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作出过一些要求,但《意见》则首次专门明确地提出了中小学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系统思想,这是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改革创新的一个重大举措。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明确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即“以马列主义、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精神,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的规定,主动适应新形势下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主动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广大教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的主力军作用,使广大教师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一指导思想和目标是二十一世纪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根本指导,应当准确地把握。

二是明确了中小学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方式,即“四要”:一“要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必修课程”,二“要建立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制度”,三“要大力宣传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四“要把职业道德教育与组织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只要坚持并创新地运用这四种方式,我国的中小学师德教育工作就会卓有成效。

三是明确了中小学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保障措施,即“三个建立”一是“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保障机制”,二是“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制度”,三是“建立有效的教师职业道德监督机制”。这“三个建立”是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创新机制,也是二十一世纪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坚持有效开展的根本保证。

五、强调指出了社会各部门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必须履行的主要职责

《通知》、《若干意见》和《规程》对社会各有关部门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出了一些要求,《意见》根据同志关于“对教育事业,全社会都要来关心和支持”②的指示,进一步强调指出“全社会共同努力,各部门通力协作,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并进一步明确了各自的主要职责任务。

《意见》指出:要“切实加强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工作”。其中要做到“三个加强”,即“切实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的管理”,“加强社区教育工作”。这样就能减少社会消极因素对青少年学生的不良影响,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达成有效统一。

《意见》对新闻宣传、文化、广播电视、出版、公安、工商、司法、工会、妇联、共青团、综合治理、教育行政部门等社会各有关部门关心支持教育,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提出了要求,其中的主要要求是:“两个大力宣传”、“两个积极开展”和“四个加强”。“两个大力宣传”是“大力宣传正确的人才观、成才观和教育思想,大力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两个积极开展”是“积极开展警校共建活动”,“积极开展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活动。”“四个加强”是“加强对电子信息产品和计算机网络的监管”,“加强校园及周边地区治安综合治理”,“加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的治安管理”,“加强和改善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管理”。总之,就是要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使我国广大青少年都得到健康成长。

六、强调指出了切实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建立健全的领导管理体制和必须实行强化的运作保障评估机制

《通知》、《若干意见》和《规程》都曾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领导管理问题作过一些要求,还曾在《规程》中明确提出了“中小学校的德育工作应实行校长负责的领导管理体制”。而《意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并创新地提出了领导管理体制和运作保障评估机制等系列问题。

首先《意见》站在国家命运和教育战略的高度严肃指出:“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直接关系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成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因而,必须切实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领导。为此,《意见》明确指出了要建立实行和不断强化“一个体制”、“三个机制”。“一个机制”是中小学德育工作校长负责的管理体制,“三个机制”是建立健全校内外共同关心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运

行机制、德育工作运作的保障机制、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表彰奖励和督导评估机制。这“一个体制”和“三个机制”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一个管理系统,一个整体工程,缺一不可。如果我们能较好地建立健全并实施强化之,就能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运作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促进作用。

总之,《意见》是指导新形势下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文献,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坚决贯彻。而在实施过程中还应当力求克服八种不良倾向,即只重视文化知识教育不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只重视小学德育不重视中学德育,只重视普通学校德育不重视职业学校德育,只重视学生德育不重视师德教育,只重视课内德育不重视课外德育,只重视学科德育课程不重视隐形德育课程,只重视校内德育不重视校外德育,只重视轰轰烈烈的德育活动不重视实际的德育效果等不良倾向,从而使我国的中小学德育工作真正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改进,真正能够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的需要,为二十一世纪我国的伟大复兴培养大批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注释:

①、②《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人民教育》2000年第2期。

摘要:本文认为《意见》是指导新形势下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文献,它创新性地提出了二十一世纪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坚持的正确的指导思想,分层次提出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并赋予了新的内涵,对中小学主辅渠道实施德育提出了新的系统的要求,还明确提出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系统思想,同时强调指出了社会各部门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必须履行的主要职责和切实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建立健全的领导体制和运作机制。

关键词:新世纪;中小学德育;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