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运用

时间:2022-02-10 08:10:03

德育工作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运用

内容摘要: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坚持以“教学、招生、管理”为中心不动摇的同时,要坚定不移地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这是学校科学发展总体布局的一条根本原则,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关键词:德育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学校心理环境;人际关系;学校风气

一、引言

学校物质文明是一种文化形态,它既是学校文化的外壳,也是学校文化的内核载体,其意义重大,作用不容忽视。学校物质文明对学生的影响无处不在,不管其自身是否意识到,人时时刻刻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因此,学校物质文明的影响不容忽视。学校精神文明属于观念形态的学校文化,以学校物质文明、制度文明为其载体,作为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形态,精神文明并非具有物质文明、制度文明那种直观可视的特点。但是,由于其精神已浸透和附着在了学校内各种文化载体及其行为主体上,从而使人无时不切实地感受到它的存在以及由它投射出来的那种独特的学校感染力、凝聚力和震撼力。因此,这一形态的学校文明也是学校精神风貌、个性特征、社会魅力的高度表现。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在全面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增强学校发展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满足广大教职员工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学校心理环境、人际关系、学校风气、学校传统等方面探讨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二、基于德育工作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一)学校心理环境。通常学校心理环境是指对学校全体师生的心理发挥着实际影响的整个生活环境。学校外部和内部的全部物质环境和活动,只有当它被反映时才构成对人的行为起作用的环境,心理环境就是这样一种积淀于师生心理的观念形态。学校中很多心理因素都可能会影响到学生,这些心理因素包括目标、行为方式、政治信念、集体舆论等,这些心理因素有时造成的无形影响会比有形的物质环境更严重,更易形成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与行为模式。作为学校内部约束力和凝聚力的体现,心理环境往往容易为师生所接受、内化、认同。心理环境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分别是个人的心理环境、学校组织内部的心理环境、学校外部的心理环境。学校内部的心理环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传统、风气、舆论、气氛、教学目的等,在学校内部心理环境中,校风与集体舆论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校风和集体舆论会在一定程度上规范甚至是制约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如果有违反集体规范的言行,便会受到集体舆论的谴责。因此,积极奋发的校风、健康公正的舆论,是学校发展不可缺少的心理环境因素。学校要通过特定环境内校风的树立与舆论的培养来取得教育的主导权和集体的凝聚力。同时,学校集体的需要和目标、学校中多数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学校组织中的民主气氛,这些都会成为一种心理环境。即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学校周围的社会风气、社会思潮、地域历史传统等也会对学校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往往通过学校内部心理环境才发挥作用。总之,心理环境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人们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改造这种心理环境,使之适合自己的需要。

(二)学校人际关系。学校人际关系是指学校中人与人之间直接的心理关系。人际关系的形成离不开三因素的影响,即认知、情感、行为,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情感因素。每个人之间关系亲疏能造成人们不同的情绪体验,它决定了人们相互吸引的程度,决定人际吸引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性格特征。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处在人际环境当中,学校生活亦是如此,要想确保学校教育工作能够正常高效开展,学校有义务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因为一旦学生们感到人际关系紧张,其学业就会受到极大影响。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教师人际关系、学生人际关系和师生人际关系。

1.教师人际关系。教师人际关系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即学校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和学校同事间的人际关系,具体如下。(1)学校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由于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会对学校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重视学校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努力创造和谐的学校领导内部关系。(2)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学校领导不同的态度、作风、领导方式,对教师的工作有很大的影响。一般,学校制定的目标与任务主要是通过教师去贯彻执行的,这就决定了领导和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对于学校领导来讲,教师是被管理者,也应当是自己的朋友。领导和教师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的典范,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3)教师同事间的人际关系。教师与其他同事的人际关系大多以非正式往来,也就是说,他们之间是一种非正式群体的互动关系。他们往往根据彼此的年龄、服务年限、地理位置、性别、兴趣爱好和价值观念等来构成人际关系。由于教师集体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负责并直接组织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因此,道德规范性强应是其主要特点,具体表现为文明、友好、和谐、注重礼貌待人、通情达理、互谅互让、团结合作等。从动态的角度来看,教师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除了表现为协调合作外,还表现为竞争、冲突和社会化的过程。

2.学生人际关系。学生人际关系是学校人际关系的基本形态。由于情感深浅有别,每个学生在班上都有自己满意的、一般的、不满意的同学。年龄越小,他们的真实情感越容易流露,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对人的真实情感与态度逐渐隐藏起来。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分为四种类型:社会类型的、职业类型的、学术类型的、不落俗套的。

3.师生人际关系。在学校的各种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就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学校教育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在理性和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关系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教学主要是师生之间的交往活动。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够对教学氛围和教学环境产生有益的影响,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最重要的是良好的师生关系还有利于学生个性社会化的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学校中的师生关系,一方面既是教育的手段与途径,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往与沟通,施加各种信息刺激,激励、调动起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它又是教育的归宿与目的,是建设精神文明,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一环。因此必须重视师生人际关系,努力改善和完善师生关系。

(三)学校风气。校风,就是学校的风气,良好的校风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校风作为学校中流行的风尚和习惯对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巨大的影响,每个学校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校风,一所学校的优良校风一旦形成,就会对学生造成很多正面的影响,使整个学校的学风、教风、管理作风都有一个好的改观,真正培养和造就时代骄子。

三、结语

因时代的不同,每个历史时期学校的教育目标都不尽相同,但校风则不同,校风的内容和要素在任何历史时期都大体一致,它是对学校成员的精神心理素质的要求。可见,校风是一所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的集中反映,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能对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成员产生“随风潜入夜,润无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作者:陈兴会 单位:中共酒泉市委党校

参考文献:

[1]朱开轩.在国家教委1995年教育工作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5,Z1

[3]杨元业.论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一种新的德育管理体制实施主体论[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