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的道德悟性

时间:2022-01-01 03:05:33

谈语文教学的道德悟性

本文作者:莘桂花工作单位:河北省怀安县职教中心

我们的语文教学只讲授文章的时代背景,讲授生字、生词;只讲授作者的写作技巧、情感表现及写作方法,只讲词的活学活用等,所有这些完全是对语文教学的亵渎。从而使语文教学本身的人格和道德等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基本丧失或泯灭。使得语文教学俨然成了“枯井”和“荒漠”,而我们的语文教师却成了“枯井”的炫耀者,“荒漠”的赞颂者。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能真正汲取语文的甘露,导致学生的人性被扭曲。正因为如此,才有人从心底里大声呐喊“误尽苍生是语文”。国外教育学家伊尔文斯通说过“我们要把世界还给人,把人还给自己,使人不再是邪恶的,而是高尚的。我们不能因为他永恒的灵魂而摧残他的身体。一个没有自由的、活跃而富有创造性的心灵,不过是一只野兽,也只能像一只野兽那样浑浑噩噩地死去,根本谈不上什么灵魂。我们要把人的文字、科学和艺术,还有个体的独立思想感情都归还给人类”。可见,要实现“人文的回归,人格的回归”,关键要靠我们教师。

第二,教师自身必须具有高尚的人格我们都知道,语文不仅是传授文化的载体,更是一种文化。我们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本国语文,实际上就是在学习本国的文化。由此可见,语文的这一人文性特征,对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就是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进行人文教育。而人文教育要求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所以,我们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有高尚的人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教育影响学生。如果一名语文教师本身行为不端,人格低下,喜欢自吹自擂,高高在上,一派盛气凌人的姿态,一切向钱看,利欲熏心,经常想法设法谋取钱财,那么这样的教师在课堂上所进行的人文教育岂不是空口说白,其又怎么能培养出祖国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呢?因此,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人格,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去感染、熏陶学生,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和行为习惯,使其在成长的过程中具有坚强的意志,正确观念,从而很好地完成语文学科赋予的任务。

第三,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人性化的学生观和人文性的课堂观1.要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乐学善学”的天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水平上最大限度地得以提升,使他们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把学习当做一件快乐的事来做。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性化学习观,要把学生的学习看作是他们的智力和能力等因素协调发展的过程,看作是学生认识事物发展和变化规律的过程,看作是学生认识规律形成的过程。2.要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平等交流思想和信息的平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充满丰富情感的平等合作关系,要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使学习过程变成师生共同寻求知识、发现真理的过程,从中让学生掌握认识事物的规律。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准确把握学生,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启迪学生智慧的火花。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的根本。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头最敏感的每一个角落,也就是人的自尊心。”我们教师每天所面对的每一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是有感情、有思想、有个性的人。

总之,课堂教学中人格道德的回归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对祖国教育事业的执着和真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不为金钱所动,不被物欲所诱,守得清贫,耐得寂寞,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素养,在培育祖国桃李的辛勤耕耘中寻找人生的欢乐和真谛。只有这样,才会树立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才能实现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