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的道德教育透析

时间:2022-01-01 03:00:29

体育教学的道德教育透析

本文作者:徐志伟工作单位:邳州市八义集中学

要挖掘教材,吃透教材精神,并掌握其内在的思想性,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这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要加强和重视体育教学中的常规教育,体育课同其他学科相比较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在野外操作训练,它首先受着自然气候、地理环境的影响,因此要强化学生的纪律性,培养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的集体主义精神。(2)按照体育教学大纲要求,田径课所占比重最大,内容丰富,锻炼形式多样,也是各项运动的基础。但田径课的特点是教法简单,枯燥无味,而且有些项目特别艰苦,这就要求教师要依据教材的思想性和内容,教育学生,使他们认识到:田径课不仅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及其他内脏器官的功能,而且能培养人的勇敢、坚毅、果断、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3)球类运动课是学生最喜爱的课目,因为球类运动具有娱乐性、对抗性、集体性、群众性的特点,颇受学生青睐。为此,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在教学、比赛及训练中都应提倡集体主义精神。特别在比赛中要求学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奋勇拼搏,既要有荣誉感,又要有虚心学习的态度。同时通过比赛,也可以调动非参赛同学观看、服务,从整体上培养同学们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思想道德。

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

受教育者是产生德育效果的主体,他是否接受德育的影响及接受德育影响之程度,直接影响德育效果的质量。产生德育效果的过程中,外部环境和教育者传导,固然是引起思想品德变化不可缺少的外部因素。但外因要发挥作用,还必须通过受教育者内部思想和心理矛盾运动。而受教育者作为一名有感情、意志和个性的社会成员,所谓个性,是指在社会化感受教育过程中形成的那种决定自己心理特点和倾向的内在驱动力总和。它可以使人在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中产生独特的行为反映。总要从他们当时认识、情感、个性发展的需要出发,对德育影响作出接受或拒绝的各种选择,从而产生不同的德育效果。所以任何一种德育影响要产生的德育效果,没有受教育者的认可和接受都是不可能的。无论德育影响有多么重要,影响力有多么深,都难以取得德育影响的正面效果。体育教师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并发挥好他们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也要学会做人的思想工作

首先体育教师要懂得一些心理学知识。因为人的性格特征各不相同,不同的人的性格、气质直接影响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强度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对于不同气质的学生,思想教育的方法应有区别。如果体育教师不懂得心理学知识,对学生不从心理角度区别其性格、气质特征,思想教育方法一个模式,简单粗暴,就不会取得理想的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其次对学生应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表扬与批评相结合的原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师要理直气壮地反对学生中存在的不良风气。在批评学生的缺点时,应心平气和摆事实,讲道理;和他们交换思想,做到感情上融合。同时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还要注意批评的策略,把批评与表扬相结合,肯定优点、成绩,指出缺点和改进的方法。必要时给学生提高条件,帮助学生克服不足之处。要坚决反对教师不分场合,不注意策略地对学生横加指责,批评埋怨的恶劣做法。最后作为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还要利用学校的各级组织、团体、班主任等各方面力量,相互之间协调、沟通、信息交流和反馈,一旦出现问题,立即争取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及时有针对性地、有效地解决学生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消除顾虑,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和训练。在教育中要重视遵循德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规律,因为规律是事物内部的必然性本质的联系,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德育工作是长期反复的逐步的发展过程,德育效果具有滞后性,要坚持长期一贯的深入细微反复渐进的,通过不同形式的思想渗透,情感的陶冶,意志的磨练,行为的训练等反复培养,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才能积极的完成体育教师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