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及法律基础论文

时间:2022-02-01 02:47:09

思想道德及法律基础论文

一、大学生情商培养的新阵地

情商(EmotionalQuotient,EQ)即情绪商数,是一个与智商(IntelligenceQuotient,IQ)相对的概念,通常是指一个人运用智力以外的心理力量了解和管理自身的情绪和行为,以及认识、理解、疏导他人的情绪和行为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认为,情商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能力:“(1)了解自身情绪;(2)管理情绪;(3)自我激励;(4)识别他人的情绪;(5)处理人际关系。”[1](49)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为人处世是否得体,人际关系是否和谐,是否具备合作能力和领袖气质,均与他的情商有密切联系。广为接受的观点认为“一个人的成功遵循20/80法则,即20%取决于智商,80%由其他因素决定,其中最重要的是情商”[1](ⅩⅥ)。并且,与智商不同,“成人仍然可以通过培训极大地提升情商和改善生活质量”[1](Ⅶ)。因此,近年来情商培养受到包括高校在内的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对于大学生情商的培养还存在诸多不足,根据李晓艳副教授的研究,较为突出的问题有情商教育的“内容缺乏系统规划,内容零散随意”和“教育手段陈旧,教育实效低下”[2](643-644)。笔者认为,缺乏有效的教育载体,特别是课程载体,是造成以上现状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已经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础上,建议进一步将情商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下简称“基础”课),利用该课程在内容上与情商培养的契合性,并运用该课程特有的教学方法,使其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情商培养的重要阵地。同时,融入情商培养内容的“基础”课也必将更受大学生的欢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情商教育与“基础”课的关联

“基础”课是高校思政理论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课程。情商培养之所以能够在“基础”课的教学中开展,是因为两者具有诸多方面的契合之处。1.情商培养之于“基础”课。首先,融入情商培养有助于大学生更好的建立对相关知识的认知。“基础”课包含不少与心理学相关的知识点,且大多与情商培养有关,如信念的力量;人生价值的创造;促进身心以及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和谐;道德的心理学机制;犯罪的主观心理等内容,情商教育的引入可以为认识这些知识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心理学视角。其次,情绪的力量能够更好的发挥基础课的激励作用。事实上,“基础”课的目的并不囿于传授具体的专业知识,而是以这些知识为基础,教人做人——做什么样的人,怎么生活才有意义,怎样的人生追求才有价值,怎样成为一名爱国者与创新者。对此,单纯的说教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情感的关怀,激情的感召。增加相关情绪控制的教学内容,能让大学生感受到更多的激励和激情,体会更多的正能量,增加他们内生的学习动力。最后,融入情商培养后,基础课将对大学生的情绪和行为产生更好的调控作用。弘扬道德和法律的效果很大程度上要落实到主体的行为选择能力上,但往往“知易行难”。其重要原因就是过激战胜理性,情绪的失控导致行为的失控。试想如果药家鑫能控制住“激情”,也许就避免悲剧的发生。因此,情商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了解和控制自身的情绪,运用同理心去尊重、体谅、宽恕别人,从而有助于“基础”课教学效果的提高和教学目的的达成。2.“基础”课之于情商培养。首先,“基础”课为情商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之外又提供了一个固定的、合适的课程阵地。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情商培养更多强调内心的自省,个体自我身心的和谐。相较而言,在“基础”课中进行情商教育则宜更多的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达成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和谐。其次,“基础”课为在高校中开展情商教育指明了鲜明的价值取向。从现有的论著来看,学者们似乎更倾向于将情商培养作为一个价值中立的过程。但笔者对此并不赞同,在“基础”课的情商教学中应当旗帜鲜明的坚持集体主义、社会本位的取向。提高情商绝不是让大学生成为钱理群教授眼中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是要让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3.“基础”课与情商培养具有同向的目标“基础”课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并以此为指导促进他们的成长成才。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具体专业知识以外的教育,“德才兼备”是其终极目标。而情商教育使人保持积极的情绪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其重点也是充分发掘人的智商以外的心理力量,“智商高且情商高”是其最终目标。因此,“基础”课与情商培养的目标是同向的,即人的全面发展。

三、在“基础”课中开展情商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将情商教育融入“基础”课不仅需要观念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寻找融入的具体途径以及切实改善教学的方法。在本文看来,这些途径和方法主要有:1.情商培养的途径。首先,在“适应人生新阶段”的教学中,除了理性阐释大学生活的变化以及相应的学习理念的更新之外,我们将感性的力量融入教学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引导学生“发现你的热爱”。每个青年都有躁动不安的灵魂,而“基础”课有责任将其引向正确的方向。其次,在“理想信念”和“促进自我身心和谐”的教学中,我们帮助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自我观察,这是一种“跳出自己看自己”的能力,一种自省的能力,主要包含两点:一是认识自己的长处、潜质和缺点、不足,进而“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3](18)。二是知道自己的当下的情绪(如快乐、愤怒、沮丧等),并能予以够妥善处理。比如,焦虑虽然是一种负面情绪,但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却能提高人的警觉性和工作效率。再次,在“人生价值”的教学中,我们培养学生自我激励的能力,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建立积极、乐观、自信的心态,尤其是正确面对挫折的能力。又及,在“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部分,第一步要注重同理心的培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设身处地的关心他人、体谅他人;在此基础上,以集体主义原则为指导,提高倾听、陈述、协调、组织等人际交往能力,其核心是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最后,美国法学家伯尔曼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4]。因此,除了从理论角度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法治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个人自由的有力保障之外,在培养大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和法律思维的过程中,亦要重视感性与热情的感召。2.情商培养的方法。首先,思政课教师自身应当提高情商素养,在面对广大学生时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悦纳自己才能感染别人;同时有意识的增加自己在心理学和情商培养方面的知识储备,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其次,运用情感教育法。“所谓情感教育,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真心投入,真情付出,以情感人,使教育对象对教育者、教育内容等产生情感上的认同,从而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5](67)情商理论启示我们:当学生产生情感认同时,思政教育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重视榜样的力量。榜样既可以是运用情商能力成就一番伟业的杰出人物,也可以是身边的让人“如沐春风”的普通人。最后,利用“基础”课的实验教学环节开展情商教育。比如,在“认识你自己”的实验中,我们让每位学生写下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找出那些能够改进的不足。同时我们让学生赞美他的室友,从而也发现他人的长处。又如,电影中不乏展现情商能力的事例,如《阿甘正传》中的阿甘就是一个低智商但高情商的代表,我们组织学生对他待人处事的方式进行讨论,从而获得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美]丹尼尔•戈尔曼.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2]李晓艳.大学生情商教育路径的转变与重构[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9).

[3]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美]哈罗德J•伯尔曼[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5]崔华前.情商理论与思想道德教育[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

作者:戴中璧 单位:江苏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