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思想道德与行为习惯研究

时间:2022-11-09 10:42:31

学生思想道德与行为习惯研究

摘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从近年的课程改革来看,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体育教育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本文主要通过探讨高中体育教育中对学生行为习惯及思想道德的养成策略,以期对今后高中体育教学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中体育;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策略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课程改革非常关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培养,社会、学校、家庭也逐渐开始对素质教育予以高度的关注。然而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仍存在不小的阻碍,不利于学生优良品德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因此,从传统教育模式中发掘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新途径已成为了当下教育工作者们重点关注的问题。体育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中阶段学生进行的思想道德与行为习惯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

1高中体育课程中德育教育的体现

1.1德育与体育的关系。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在19世纪提出了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性问题,该理论为当前教育学家对有关教育性问题的研究提供了范本。作为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体育的教育性已经被社会所接受。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授体育运动的方法和技能、锻炼学生的体能,还会对学生的情感倾向和道德品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中学生正处于性格养成、“三观”建立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时,应正确利用体育教学的德育特征,将体育教学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所起到积极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使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接受到的不仅是基本动作技能及身体素质方面的训练,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的观念,以及遵守规则、尊师重教、吃苦耐劳、努力拼搏的精神品质。1.2体育锻炼中的德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无论进行何种类型的体育活动,都需要其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每一项运动的开展,都会对学生起到不同的道德教育作用。例如,在跳跃类的体育活动中,可以对学生勇于攀登的信念进行培养;而长跑运动的进行需要学生拥有不怕吃苦的精神与坚强的毅力;短跑运动主要训练学生的爆发力,培养他们敢于拼搏、奋勇争先的精神品质。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需要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引导学生深入考虑如何准确掌握某项运动的动作要领及其动作原理。通过不断的加强练习逐步掌握运动技巧,增强身体体质,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性格,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1.3体育课堂教学规范中的德育。从体育课堂教学规范与平常文化课课程规范的对比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体育课堂教学拥有更强的规范性特征。不论是从教学内容的实施、学生队伍的组织,还是运动技巧的完成与各类体育教学、比赛的实施中都包含了一系列的章程规范。学生在体育教师的引导之下,在有组织、有纪律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培养出有组织纪律、集体荣誉感及尊师重教的观念。体育教师在课改的新形势下,应牢牢把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这种规范性特征,在执行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应严格纪律,对学生进行思想作风、组织纪律及文明礼貌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1.4体育教师自我品格展现中的德育。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与思想道德素质,包括职业道德品质、教学风格、工作态度、言行举止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体育教师在进行标准动作示范时,应做到语言指导到位、规范动作标准优美。此外,教师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对待教学工作要认真负责,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体育教师良好的精神风貌、规范的体育技能、文明的言行举止,都能够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这也是一种展现德育的途径。1.5体育集体活动中的德育。无论是从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来看,学校体育活动的设置都具有集体性特征。在体育集体活动中容易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社会就是一个大集体,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是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因此,在篮球、足球、广播体操、健美操等体育集体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学生能够认清自己在集体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主动承担自己的集体责任。

2高中体育课程中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策略

2.1积极组织集体项目类型的体育活动。无论哪一项体育活动都会对学生心理或者生理上带来一定的负荷,而学生可以通过克服这些心理或生理上的负荷达到锻炼自己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决心的目的。而且在当前的高中体育课程中,绝大多数的体育活动都带有评比或者竞赛的意味,在与竞争对手进行对抗的过程中,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集团与集体之间不仅会产生技能方面的竞争,在感情与思想方面也会加强彼此的沟通。通过沟通会对学生养成团结奋进、体谅对方、友谊养成等方面产生积极效果。因此,学校应积极举行各种类型的体育活动,如广播操比赛、健美操比赛等,给学生创造更多的锻炼和竞争的机会。2.2积极运用典型案例。高中体育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着课堂的气氛变化与学生的行为举止。要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热爱之情,可以通过列举一些典型案例来进行。例如,笔者经常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列举大型体育比赛活动中,中国的选手们是如何通过自己的意志力与技巧上的优势战胜对手,为国家争得荣誉的事迹。通过这些运动员的事迹让学生认识到要想熟练的掌握一项基本技能,必须有吃苦耐劳、奋发图强的精神意志,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2.3深入挖掘教材,因材施教。高中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比较广泛,而且其思维具有发散性,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灵活程度也很大,体育教学的这种特性其实更加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培养。教师可以再充分运用教学实践或者课堂教育等不同的教育环境,将行为习惯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到教学环节中去,根据不同体育活动的特点与不同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表现等特点,对学生进行不同方案的培养。例如,就学校的体育教材来说,一定要符合体育教学的目标要求,选取的教材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特征,这样就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统一的要求。就举办不同的体育活动来说,要根据不同性别、不同性格、不同年龄阶段来进行开展,来满足不同身心发展程度的学生的需求。当然,体育教师在做到前两点的同时更要深入钻研教材内容,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之上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道德教育。在这种情况下有多种体育活动可以开展,如在顶杠子之类的活动中,要让学生严格按照比赛的规定办事,充分体会到竞争的公平性特征。

3高中体育课程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策略

3.1纠正日常不良习惯。以纠正学生的身姿为例,不良身姿在学生中普遍存在,教师应及时强调坐姿及其他身体姿势不规范或者有意模仿不正确的姿势会影响学生自身的发育及其成长,并且及时帮助学生纠正不正确的姿势,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身体姿势的矫正方式。体育教师也可以将美学教育理论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美学意识,将体育中的精神美、力量美、身体美与美学联系起来。例如,在进行摔跤时可以将其与男性的身体美、健康美、力量美的展示结合起来。与此同时,严格规范队列与队形的练习,使学生认识到正确的蹲姿、跑姿与走姿的动作要领,在严格的强化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体态,纠正不良姿势。3.2重视对学生文明意识的培养。在体育课堂上首先要求学生讲究卫生,上体育课时穿好运动鞋与运动服,保护好体育运动器材,不随便在操场上吐痰或者乱丢杂物。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集合训练的重要性,像上课前、上课过程中、课堂快要结束时的集体集合,要求学生的快、准、整齐,严格集合纪律。在久而久之,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3.3根据不同情况针对性教学。部分学生会因为自身的胆小、瘦弱或者肥胖等问题引起心理障碍,对集体体育活动提不起兴趣或者完全丧失信心。体育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捕捉到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通过组织活动让他们参与到适合他们的活动中去,及时表扬他们在活动中的优秀表现,以此来构建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自信心。例如,身体比较肥胖的学生具有力量优势,可以在摔跤课堂上让其对其他学生进行动作示范,使其能够肯定自我价值,树立对体育课的信心,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也使其他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要不定期举行“一个记住、三个竞争”类型的比赛活动,“一个记住”就是要求学生记住某些运动的动作要领乃至整个运动的完整进行过程,用规范性动作校正自己的运动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三个竞争”就是引导学生在运动项目的基本要领的掌握程度上、在动作的标准性和规范性上、在比赛成绩上进行良性竞争。学生积极进取的心态与良好的竞争意识就是在此过程中形成的。3.4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关爱自己,掌握一些自护技能,对运动项目的具体运行步骤进行深入了解。要树立安全意识,在进行体育活动之前对场地中的运动器材进行检查,排除安全隐患。其次,引导学生关爱他人,教会学生一些处理运动受伤的紧急处理办法。最后,要引导学生爱护体育器材,将一些体育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教给学生,并要求学生使用完毕之后进行整理,养成爱护好体育器材的习惯。

4结语

体育教育对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以及正确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积极的影响。本文在结合笔者多年从事高中体育教学经验,对如何发挥体育教育在对学生德育与行为习惯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对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活动贡献一臂之力。

作者:张玲 单位:武汉市新洲区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赵飞.关于高中体育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德及行为习惯的若干策略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5).

[2]刘小鹏.探析中学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施[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4).

[3]陈伟.论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