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德建设实践思路

时间:2022-04-20 03:52:46

高校师德建设实践思路

一、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紧迫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大,已经步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经济观念也延伸到道德领域,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呈现出层次性、差异性、物质利益性。[2]市场经济在给师德建设提供正面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对师德建设产生种种负面影响。长期以来,许多高校把切实加强师德建设作为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的重要举措,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平,增强了学校综合实力,促进了学校科学发展。但毋庸讳言,当前,不少高校对师德建设重视还不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3]一是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对一定物质利益的追求冲击传统师德师风精神,引发缺乏敬业精神、责任意识淡薄等有损教师师德师风的问题。二是高校师德建设制度和规范不完善,缺乏有效活动载体。三是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与考核机制。四是高校教师师德培训力度不够,正确的导向机制不够系统。五是高校青年教师师德问题突出,人文修养和教育情怀仍需培养。青年教师思想中存在的教书与育人两回事的错误思想与社会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期望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这些问题既影响了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更制约了大学自身的发展空间。[4]因此,切实加强师德建设,是高校当前所面临的一项既紧迫又艰巨的重大战略任务。

二、高校办学实践中师德建设面临的问题

作为培养了以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李振声和束怀瑞、印象初、山仑、朱兆良、于振文、李玉7位两院院士为杰出代表的17万优秀人才,获得了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部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在内的33项国家科技、教学成果奖励的百年老校,山东农业大学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把师德建设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具有当前高校师德建设的代表性和普遍性。2010年至2013年,该高校在新学年开始后连续对18个学院进行教师思想状况的问卷调研,每次调研发放100份问卷,教师们以无记名的方式填写,4年来,共计400人次参加,其中有效问卷397张。全部调查对象中,正高级职称教师66人占17%,副高级职称教师150人占38%,中级职称教师150人占38%,处级及以下31人占8%;30岁及以下教师35人占9%,31—40岁教师180人占45%,41-50岁教师145人占37%,50岁以上教师37人占9%。2012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对教师考核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在2013年的调研中,教师们对党和政府的这项工作表现出急切关注,其中,持“非常满意”态度的频率为54%,持“比较满意”态度的频率为36%,持“一般”态度的频率为10%。国家越来越重视师德建设工作,学校也连续多年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师德建设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如表1所示,调查显示,教师们对师德建设重要问题工作的认知和选择主要集中在“提倡自我修养”、“学校高度重视”和“营造良好氛围”等建设性问题。普遍对“制定师德规范”、“强化考评监督”、“表彰师德先进”等操作性问题存在非重要性认知和选择。这表明,教师们认为师德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建设性过程,始终营造良好的师德建设环境比开展考评、评比、表彰等具体的短效工作更重要,影响也更深远。连续4年的调查显示,397名调查对象中,教师对该高校师德建设的不满意频数为11人,频率为2.77%,2012年至2013年的不满意频率都在1%左右。由此可见,高校热衷开展的各类师德规范、检查、评比等活动,如果不能注重对师德建设氛围和环境的大力营造,活动效果也会大打折扣。高校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亟待进一步加强。

三、以“四风”建设提升师德建设水平

近几年来,许多高校大力营造师德建设氛围,积极创新师德建设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机制,坚持以党风、教风、学风、作风建设提升师德建设水平,建立健全自律与他律并重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大力打造立德树人工程,学校的师德建设成效显著。[5]

(一)正党风,突出党员对师德建设的示范作用

师德建设与党风建设有密切联系,以党风建设带动师德建设,以师德建设推动党风建设,把党建工作与教学管理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形成齐抓共管、良性互动的师德师风建设格局,是深化党风建设与提升师德建设水平的重要途径。许多高校深刻认识到学校党风建设与师德建设的内在一致性,积极构建党风建设与师德建设的工作平台与活动载体,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活动和师德建设大讨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全校教职工党支部深入开展“永远跟党走,德高育英才”主题党日活动。大多数高校的基层教职工党支部以师德建设大讨论活动为切入点,组织开展了理论学习、知识竞赛、研讨会、座谈会、师生面对面、实践服务、典型报告会等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党日活动。活动开展在支部内,认识统一到思想上,行动落实到实践中。与师德建设大讨论等有机结合起来的党日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吸引力强,党员参与率达95%以上,基层教职工党支部和党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广大教师进一步坚定了永远跟党走的信念,调动了教书育人的积极性,确保了师德建设大讨论的效果。

(二)抓教风,发挥教师对师德建设的主体作用

教风是学校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过程中对全体教师在思想道德素质、专业能力水平、教学效果、教学风格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总体要求。体现着教师的学养、人格和能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着重要示范作用。优良教风是教师为人师表的具体体现,是教师教好书、育好人的重要前提。许多高校坚持从严要求教师,把完善教风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坚持了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开展了集体备课和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完善了包括学生评价、教学督导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多个层次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制定了教职工“十要十不要”行为规范,在教师中开展“讲大局、比贡献、树正气”活动和“学生心目中的十大优秀教师”、“师德标兵”评选等师德师风竞赛活动,激励广大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人文、艺术和思想、道德修养,以崇高的理想、高尚的品格、渊博的学识和文明的言行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发挥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三)转作风,强化干部对师德建设的带动作用

领导干部、管理人员的工作作风对学校师德师风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高校普遍坚持从严管理干部,在转变干部作风上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强化干部学习意识,努力打造学习型干部队伍;二是强化干部忧患意识,引导干部关注细节、用心做事,切实提高工作执行力,增强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三是强化干部大局意识,教育干部自觉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统一起来,确保学校政令畅通,大力营造安定团结的和谐氛围;四是强化干部责任意识,在党员干部中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制定了领导干部“约法三章”,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增强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五是强化干部服务意识,大力倡导“一线工作法”,深入基层、深入师生,切实帮助基层和师生员工解决实际问题。深入扎实的干部作风建设,增强了干部的开拓干事能力、团结共事能力、拒腐防变能力,较好地发挥干部队伍在推动学校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带动作用。

(四)严学风,切实加强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设

学风即学校的学习治学风气,它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学校办学质量与办学效果的重要指标,是高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优良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是师德建设的关键和灵魂。许多高校把加强对教师的科研诚信教育作为建设优良学风的突破口,在教师年度考核中增加科研诚信的内容,建立教师科研诚信档案,教育引导教师热爱科学、追求真理,抵制投机取巧、粗制滥造、盲目追求数量不顾质量的浮躁风气和行为,把优良学风内化为自觉行动。健全学术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了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完善了工作考核和奖惩办法,制定了学术道德自律守则,注重发挥教授委员会在学术决策、学术督导中的作用,确保了学术活动的健康开展。同时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监督,以严谨治学的精神和认真负责的作风感染教化学生,力争成为言传身教的榜样和教书育人的楷模。

四、进一步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理性思考

(一)定位高起点,突出提倡教师自我修养的主导作用高校教师道德品质、学识文化和能力素养的高低直接制约着教书育人效果,从而影响高等教育社会功能的发挥。这就决定了高校师德建设的高起点定位需要充分发挥外部引导与自我教育的作用,尤其重视建立师德培训机制,以高尚的品格影响人。要把师德师风培养纳入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制订明确的培养计划和方案,引导教师进行思想品德、职业精神和人生观、价值观等的自我再学习、再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使教师发自内心的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二)找准切入点,加强高校良好育人氛围的引领作用杜威指出,“最好最深刻的道德训练,恰恰是人们在工作和思想的统一中跟别人发生适当的关系而得来的。”这就是良好育人氛围的本质,是高校师生共同的体验与追求,也是深入推进师德建设的切入点。因此,师德建设要注重营造良好氛围,建立健全育人氛围机制,定期开展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倡导热爱和尊重学生、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努力创造一种和谐的氛围;引导教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及创新能力,并从思想、情感、生活等方面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服务学生,优化师生情感关系,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和教育功能的发挥。

(三)加强着力点,发挥高校师德考评监督的主体作用目前,系统地评价高校师德水平的科学模式尚未建立,在教师职业道德考核体系的设计上也存在着科学性和合理性不足的问题。因此,在评价标准上,要结合教师具体工作实际,建立师德师风建设目标责任制,完善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和组织评价相结合的考评机制;健全评价的激励机制,落实对优秀师德教师的各项政策,营造师德高尚为荣的良好环境。

(四)把握结合点,强化高校师德先进表彰的熏陶作用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开展。要建立导向机制,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人,开展理论研讨、师德经验交流、评选、表彰师德先进标兵及邀请师德典范人物做专题报告等活动。通过学习和教育讨论,使教师认识到立业德为先、执教品为先,认识到师德与育人的密切关系,提高其加强师德建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职业神圣感和使命感,并自觉确立起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相适应的道德素质,从而把外在的规范内化为自我认知,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转化为自觉行动。

作者:张然王利黄伟刘艳华工作单位:山东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