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建设强化问题思考

时间:2022-04-11 09:40:44

师德建设强化问题思考

一.当前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高校教师的政治经济生活、思想观念、利益结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相应的心理状态等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受其影响,部分教师越来越注重功利和实惠,他们过多的关注自身生存状态,重视眼前的物质追求,从而阻碍了对更高价值目标的追求。许多年轻教师受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深刻影响,过于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利益的追求。不能很好地平衡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利益取舍,也不能正确对待科研、晋升和生活中暂时遇到的困难。在价值行为的选择上有时甚至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教师应该用自已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教育学生,真正起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作用。但是,现实中部分教师师表意识淡薄,有的教师纪律意识淡薄,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上课自由散漫、迟到早退,仪表不整、举止粗俗;有的教师不顾师道尊严、礼义廉耻,考试送感情分、故意泄露考题、卖“优秀”指标和推研名额等,并且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进行学利交换。教师的科研活动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学术研究必须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有的教师有意或无意地侵犯了他人的专利权、著作权和知识产权,同时由于高校科研课题名目繁多,经费的来源渠道广阔,横向科研收入大幅增加。因此,有相当的多教师错误地认为,科研经费是自己争取来的,自己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不用遵守学校的财务制度与规定。同时,由于高校对科研经费使用监督管理的漏洞,科研经费正日益成为少数人的私人“提款机”。大量的科学研究实践表明,凡属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成功,往往需要跨学科的共同合作,需要参与者的团结协作精神。而有的教师整体协作精神不强,学风霸道,文人相轻。缺乏相互尊重,取长补短的团队精神,热衷于单枪匹马、单打独斗。其主要表现是只注重关注个人发展,不关心他人进步,不关心整体利益,过于追求物质利益,看重个人名誉。政治观念淡薄,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有的教师把金钱、利益作为自己理想追求的目标,从而在物质利益的诱惑面前失去了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他们信奉个人与社会、义务与利益、奉献与索取协调并重的价值取向。他们在观察分析问题时更多采用具体利益标准,而不是抽象的政治标准;更多采用市场经济标准,而不是传统道德标准。对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不感兴趣,对政治活动表现出一种冷漠感。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受思想多元化思潮的影响,部分教师理想信念淡化,这对人生观正在形成中的大学生来说,无疑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和困惑,甚至直接影响了大学生正确理想信念的培养形成。

二.当前师德建设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市场化改革的影响是其社会原因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人们的思想呈现多元化特点。这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则由于市场经济的趋利性、竞争性、开放性,又诱发了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实用主义、享乐主义思想。这些消极因素强烈地冲击影响教师的思想和视觉。因此,过去在教师中占主流地位的无私奉献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导致一部分教师开始以新的社会坐标观察自己的职业,并以新的价值参照系衡量与自己相关的利益分配。在理想、信念和目标追求上产生动摇、困惑、彷徨,从而引起思想与行为上的失衡。

(二)学校管理导向是其思想认识根源

由于学校在选人用人时,主要注重求职者的专业知识水平、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道德素质、品性表现等只是仅仅作为参考,这种选人用人制度导致学校不仅在人才引进、培训、考核、使用等环节中明显存在“重才轻德”现象。甚至在职称职务、荣誉称号、学科带头人等评审工作中,也只注重其科研、课时、学历、职称等硬性条件。极少把个人的思想政治素养、师德、师风方面的内容列人考查范畴,从而导致部分教师忽视自身师德问题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三)主观修养不够是个人原因

师德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师个人修养不够,部分教师把师德仅仅看做是个人问题,认为完成教学任务就行了,不需要讲什么道德、师德,只要不违法就是合格。再加上学校考核制度中对师德方面的要求比较低,又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自然就放松了对自己的道德师德要求。

(四)师德建设的运行监督评价机制乏力

目前,虽然高校普遍都成立了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相关的师德建设制度,但是多数还是挂在墙上、停留在书面和文字上,很少监督落实或取得实际效果。究其原因,首先,是领导精力主要投入在学校的评估创建、教学科研、学科学位建设硬指标上,而很少关注师德建设“软”指标。其次,是监督管理力度不大,高校师德及师德建设还没有形成切合实际的监督管理机制,一方面,师德建设满足教育引导,而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导致教育与管理、监督脱节;另一方面,社会多数人认为校园是块“净土”,是“象牙塔”自然就对教师投入了较少的审视目光。再次,是评价体系不切合实际。目前,高校尚未完全建立和健全对师德状况和师德建设的评价体系。从目前一些教育管理部门以及一些网站对高校的评估和排名情况来看,其结果往往看重的是学术声誉、学术地位、科研成果、学生情况、教师资源和其它办学条件等方面因素,而对师德状况和师德建设水平如何基本没有得到反映。四是师德建设方面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一方面是没有去认真落实贯彻,没落实也无人追究责任;另一方面,制定的规章制度不切合实际,内容空泛,缺乏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由于这些原因从客观上间接或直接影响了高校的师德建设。

(五)高校腐败问题和行业不正之风的影响

高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同样存在着消极腐败现象和行业不正之风。特别是近几十年来,高等教育在步入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改革之路后,高校消极腐败现象在数量上、程度上、范围上、危害上都呈现上升、扩大的趋势。腐败现象的存在虽属极少数,但产生的恶劣影响,比其他领域更容易摧毁一个社会的良知。

三.加强师德建设的主要对策

(一)加强高校师德制度建设

因为,制度建设是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保证。首先要建立完善科学的师德评价制度。师德评价制度的建设,就是把教师的岗位责任和使命用制度来规范确定,把对教师师德的要求变成可以具体操作的标准。有了师德评价制度,教师的师德评估就切实可行了。其次,建立以师德评估结果为基础的奖励和惩罚机制。通过合理的奖惩制度,与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工资晋级、评优评先等直接挂钩。切切实实把考核结果与教师切身利益紧紧联系起来,为奖惩决策提供依据。通过正确运用师德评估结果,使真正品德高尚的教师倍受关注、倍受尊敬、倍受重用。

(二)创建优良的师德建设环境

环境建设是教师加强师德修养的重要外部条件。首先,要狠抓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和工作作风建设,高校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言行一致,以身作则。自觉努力地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时刻注意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在道德修养方面应成为教师的楷模和表率。其次,树立先进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在加强师德建设方面,高校应与社会各界联合行动,达成关注师德、宣传师德的共识。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和载体,大力宣传和推广师德标兵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事迹,并且给予相应的精神物质奖励。对于学校内的“三育人”先进集体和个人,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推荐、及时宣传。发现一个、推荐一个、宣传一个、奖励一个。营造人人尊重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社会、校园氛围。再次,切实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高校各级各类部门应认真调查研究、分析教师中存在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讨论研究,切合实际的帮助解决他们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在情感和事业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培养他们。真正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就、开展提供有力可靠的保障。

(三)建立有效的师德监督机制

高校应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通过学校的党内监督、行政监督、同行监督等多层次监督手段。由学校教务处、教学督导处、工会、教师代表大会及学生代表大会等形式对教师师德行为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督查评估。同时要大力支持学生、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对师德建设进行监督和评议。通过监督评估,促使广大教师端正思想,反省不足,提高素质,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影响,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总之,师德事关教育工作全局。良好的师德师风不仅关系到培养学生的质量问题,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未来。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为目标,以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改革发展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牢固树立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切实抓紧抓实抓好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

作者:涂文佳工作单位:江西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