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留学生道德教育规范思考

时间:2022-05-13 11:34:10

来华留学生道德教育规范思考

一、对留学生道德规范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道德,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意识形态,由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并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以善恶为评价形式,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调节人际关系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行为活动的总和。道德规范则是一定社会为了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要求人们遵循的行为准则,是人们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普遍规律的反映,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人们行为的基本要求的概括,是人们的社会关系在道德生活中的体现。虽然每个国家以不同的方式将道德规范制约社会成员的行为,但是人类发展史上有相似文明精华,推动着社会进步,使社会和国家规范有序的发展。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如同别的思想意识一样,道德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道德教育也就不能是一种暂时性的短期教育行为,而是一种长期的终身教育行为,需要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规范不利于社会发展的行为。高校设定的教育目标时,要把来华留学生道德教育作为再继续教育内容之一,不仅要重视专业技能教学教育,更要不断地全面提升留学生的道德素养。这既是留学生在中国遵纪守法、友善交际、顺利学习及生活的重要保证,也是中国教育对世界培育优良人才应承担的责任。

二、正确看待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道德规范的必要性

据统计,目前世界性的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社会生活中仍很活跃,宗教信仰者占世界总人口的81%。(《中外宗教概论》)从宗教存在及其所发挥的社会意义角度来看,宗教属唯心主义范畴,是建立在抽象思维上的一种思想体系。宗教是由无数信徒构成的一个严密、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组织。一方面,宗教组织使其信徒具有成为宗教组织一部分的强烈的归属感和所有感;另一方面能对社会造成各种影响,是世俗道德的重要源泉。宗教利用教义中的道德规范通过法律法规、社会舆论的方式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调节心理上的不平衡,并由此使人们在精神上、行为上和生理上达到良好状态。而中国道德思想教育则以马克思哲学思想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哲学是以探求真理为己任,揭示世界万物的客观规律,属唯物主义范畴,是建立在具体思维上的一种思想体系。宗教道德与马克思哲学指导下的道德观尽管在思想意识上是相对立的,但留管人员可以寻求两者中有利于留管教育工作的方面加以利用。为此,留管人员首先要对留学生信仰应有一个正确态度,做到不宣扬也不排斥,从有益于留学生团结友爱、励志等方面教育管理留学生,否则留管人员与留学生很难建立沟通的桥梁,甚至会使留学生反感和对抗。因此,留管人员要坚持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寻求思想上的共识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的跨文化交际障碍,建立对留学生思德教育的基础。

三、思考来华留学生的道德教育内容

对留学生的道德教育内容,留管人员应选择有益于社会文明发展、和谐稳定的道德规范强化其正面意义,教育规范其不良行为。例如,延续了几千年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内容,与佛教教义中提倡的“不说妄语、恶语,从事正当职业不做偷盗、邪淫等恶行”,伊斯兰教信仰的身体力行与止恶扬善合为一体,公正诚实、友爱团结,反对暴力欺诈、浪费吝啬,做事坚持不懈,尊重他人等,自洁守正,要节制而勿放纵私欲,基督教倡导的以平和、真诚、宽容的态度对待别人,建立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鼓励朴实、宽恕、团结和睦、劝人行善,要殷勤工作、尽职尽责,建立公平、正义和谐、安宁的社会秩序等有着很多相似教育意义。留管人员可通过日常生活小事沟通交流,树立优秀榜样,相互学习良好的行为习惯,鼓励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帮助留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同时,社会中有不少存在道德缺失的现象,消极的、不道德现象和行为会直接对留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比如随地吐痰、扔垃圾、公共厕所肮脏,在宿舍区大声喧哗、破坏绿化、损坏公物、在古建筑上乱刻乱画、说粗话脏话、稍有摩擦或发生口角、就大打出手,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不给老、弱、病、残、孕主动让座等不道德行为和现象。留管人员应利用这些反面例子,让留学生积极参与到提倡文明,反对不文明行为的活动中去。

四、加强来华留学生的道德教育需注意的问题

第一,提高校内教职员工队伍素养,重视力行身教、以事育人。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大熔炉,在学生真正走上社会之前,学校仍然是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之一,学校教职员工的道德观通过所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会影响到留学生的道德观及行为。因此,在教育留学生的同时要不断地提高教职工素养,言传身教,以校内外发生的事件作为正反面教材来教育留学生,也可通过影视材料、参与文明行为评比活动等,使留学生从实践活动里理解道德教育的意义。

第二,重视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道德教育不是举着书本说说大道理就能实现其教育目标的。道德教育应从小事着手,如对考试作弊,剽窃研究成果,偷窃行为等,留管人员应教育留学生换位思考,从这些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来教育留学生,培养留学生诚信的品质。又如,校园里应提倡勤劳节俭品质,对节约用水用电的行为宣传发扬,曝光不浪费水电的行为;在各种人际往中,教育留学生与人要相互礼让,团结互助,在公车上和公共设施的使用时,都学会以礼相让,关心老幼及不方便人士。

第三,德育工作须贯穿于留学生在华学习期间。德育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教育管理工作,也不是仅仅局限于新生的教育,而是长期的、贯穿于留学生在华学习点点滴滴期间,从小事做起。留管人员针对不同的阶段、年龄、文化背景、习惯特点及不同适应能力的留学生群体有侧重点的进行德育教育。如印度学生习惯夜间12点做晚饭和吃晚饭,而他们烹调发出的声响影响到了他人的休息;留管人员如果对此只是一味地制止他们的行为,可能就会被认为学校不尊重他们的习惯而发生不快。对于这种有文化冲突现象的问题处理,首先留管人员应了解问题产生的文化根源,再者找到留学生可以理解接受的方式,才可能有与留学生沟通的可能。所以,留管人员从关心留学生健康角度出发,指出他们的饮食习惯的误区,调整他们作息时间;也让他们试试在自己睡觉的时候,他人也发出同样的做饭吵闹声,他们作何感想。用互换角色的教育方式,使留学生多关心他人,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逐步培养及增强留学生对自己、他人的责任感。

第四,政府加强对社会道德环境建设,提高社会公众的道德素养。从政府职能角度出发,有责任加强城市的道德文明建设,不断制定出有益于社会道德文明发展的法律法规,提高城市居民的素养,培养一个讲“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的社会氛围。留学生无论在校内或校外都能感受到这一城市的积极、文明的人文环境,才能自觉的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

综上,对留学生道德教育,不仅关系到留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问题,也能够通过连带的道德建设,促进班级、学校、一个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道德建设;留学生在礼仪之邦生活学习,更能感受中国的道德文化底蕴,进而促进留学生更多到中国留学,加强与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本文来自于《语文学刊》杂志。《语文学刊》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李夙云工作单位:广西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