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师思想道德建设论文

时间:2022-02-01 11:21:16

党员教师思想道德建设论文

一、弘扬长征精神的政治性内涵,坚定高校党员教师的政治信仰

长征精神的实质体现于它的政治性内涵,这个内涵是长征精神作为精神旗帜而屹立不倒的主要原因。其政治性内涵的灵魂就是崇高的革命必胜理想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这个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是我们过去以及现在为之流血牺牲,为之奋斗的政治信仰的具体表现,是每一个共产党人顽强奋斗的根本目标,是共产党人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力量源泉。“革命理想高于天”,我们的战士就是靠着这个理想和信念,走出了泥沼,穿过了草地,爬过了雪山,战胜了敌人,克服了自己,突破了敌人的重重包围,成功地实现了战略转移,使革命转危为安。共产主义信念和崇高的革命理想铸就了长征胜利的“利剑”,是我们在长征时期不抛弃不放弃的追求和奋斗目标,是我们一切行动的最高保障,也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来源。当今世界是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世界,高新科技迅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现实,尤其是价值观的多元化对于高校党建也正在形成冲击。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阵痛期和攻坚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但政治与文化建设的步伐稍显缓慢,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形势。毋庸讳言,高校党建自身的发展也出现僵化、停滞不前的局面。部分高校党员教师存在政治信念认知模糊,政治信仰淡薄,理想信念不坚定等与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不一致的问题。教师作为高校教学的主体,他们的政治信仰的纯洁性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也是我们加强巩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关键一环。因此,弘扬长征精神的理想信念,要坚定高校党员教师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让高校党员教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高校党员教师真正成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追随者,党的基本路线的坚定不移的传播者、执行者。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要高举旗帜,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政治坚定的模范,永葆政治本色不变。理想信念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原动力,是引领人生发展进步的旗帜和最高追求。个人放弃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就会失去人生的重要意义。理想信念对于个人影响深远,同样也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且不论社会的经济发展程度如何,倘若社会失去了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即使经济发展的水平再高,也是会走向沉沦和衰落的。理想信念之于个人和社会的作用,是促使他们可持续发展和进步的动力。而作为高校党员教师,他们是高校实现“中国梦”建设的智慧库、助推器,他们的理想信念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有力的。高校党员教师的意识形态的制高点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加强对高校党员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也就势在必行。长征精神即使到了现代,不仅没有过时,反而在时代的发展长河中,愈发光彩照人。用长征精神的政治性内涵,坚定高校党员教师的政治信仰,是共建“中国梦”,共谱时代新乐章的根本保障。

二、弘扬长征精神的科学性内涵,提高高校党员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些都是长征精神的科学性内涵。这个内涵是党领导人民取得长征胜利的思想武器,也是长征精神永垂不朽的有力支撑。长征时期,正是由于坚持了这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才能在几近绝望的恶劣环境下突出敌人的重重包围和封锁,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人间奇迹,完成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从而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时代下,面对我们党建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新任务,要求我们务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用科学的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随着社会变革和时展,当前高校党建工作与新时期社会发展要求存在着诸多不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创新意识不够、时代性不强,与时代的发展脱节。比如,在党建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上,都还停留在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传统的教育方式内容上,不能紧跟时代的脚步和发展趋势,与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脱节,与新时期党建的要求和目的存在一定的差距,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惯用旧有思维分析解决新问题,使理论缺乏对党员的吸引力及说服力。此外,服务意识不强,脱离了广大党员教师的现实需求,不能完全实现收集了解党员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的目标。因此,当前部分高校所开展的党建活动的吸引力不够、感染力不强,党建教育在党员教师中走形式、走过场的现象频繁出现,使党建教育的初衷、实效大打折扣。继而导致对高校党员教师的头脑武装存在缺口,思想道德素质开始松动缓坡。运用长征精神的科学性内涵,坚持高校的党建活动必须一切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党员教师的现实需求出发,创新组织活动方式,拓展多样化的理论宣传教育方式,强化党员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提高党建活动的有效性。

三、弘扬长征精神中的纪律性内涵,严守党员思想道德红线

长征精神的纪律性内涵就是牢记宗旨、严守纪律、心系人民。这是长征精神的基石。在长征途中,物资如此匮乏,可是,即便如此,我们的党员战士也在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得到沿途的人民的认可和支持。现在,我们的条件好了、优越了,但有部分党员干部就放松了纪律这条必须坚守的底线,把手伸向了群众的口袋中,或者自身生活腐化,这些看似微小的小毛病,都是在一步步一点点使我们党长久以来树立的良好形象崩坍。这些恶劣的行为在群众中会产生难以弥补的影响,是我们党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前进的绊脚石。这块绊脚石如果不及时敲碎,就会撼动我们党执政的大厦地基,甚至会断送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生涯。

四、弘扬长征精神的群众性内涵,稳固高校党员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的地基

“长征中部队所到之处,红军指战员坚持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严格遵守群众纪律,不扰民,不动民间一草一木。非但如此,还常常没收军阀、官僚、劣绅的财物,分给民众。”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大力支援,是我党长征胜利的一个关键因素。长征的胜利,是党坚持群众路线的根本体现。今天,我们虽然没有战争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前路依然充满未知的变数和不稳定因素。而要取得社会主义建设新长征的胜利,关键在于必须依靠人民群众,争取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人们群众就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长征的保护伞和动力保障。只有联系最广大人民群众,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争取到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才能永葆我们的社会主义大船在历史的长河中稳步行驶,不触礁、不翻船,顺利抵达共产主义的彼岸。高校的党员教师是我们培育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栋梁的导师,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们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思想态度。我们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继承革命传统,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做到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不脱离人民群众。高校党员教师在实践中,应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头脑中始终有人民,心里装着人民,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在言行身教上弘扬长征精神的群众性内涵,稳固思想道德阵地的群众基础。

五、弘扬长征精神的民族性,巩固高校党员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阵地

长征精神的民族性内涵就是中华民族深厚悠久的传统文化。长征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产物和凝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内涵。应该看到,长征精神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时代与环境造就下的产物,是人民群众智慧发挥的凝结。从历史角度看,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五千年的历史也是贯穿着种种磨难和险阻的历史。这样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却还是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用着自己的智慧和百折不挠的拼劲,一次次战胜困难,才造就了灿烂的连续的未曾中断过的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中华民族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这是一种为实现既定目标不怕困难、坚贞不渝、勇于进取的精神。而长征精神正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现代性已成为毋庸置疑的、理所当然的文化归宿和发展朝向。人们的认同与信仰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显得更加不安,更加焦虑,更加无处安放。这些困境也都在不断激荡着、冲击着人们的头脑,敲打着人们的信仰。在激变的时代,文化的认同与现代性的渗透之间的矛盾,我们满怀疑虑又无可抗拒。高校党员教师作为文化的直接吸收者和传播者,也或多或少不可避免地受到当下浮躁社会心理的影响,导致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模糊,认知取向偏差,甚至对传统文化一刀切,失去了党建的目的,这也是现代高校党建工作的障碍。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历史中孕育传承下来的优秀精神,是根源于民族特性而流传下来的,与民族精神相通。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中说,传统文化在人的精神价值重建上,设置了道德底线。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党员的道德素养、文化素养更是直接影响党员先进性、纯洁性的关键因素,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长征精神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璀璨的一粒明珠。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在高校党员教师头脑中建构对长征精神的自觉自信,实现传统文化的回归和根植,是新时代提高高校党建新水平的必然。随着时代的发展,长征精神也在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升华。它拥有巨大的潜能和内在的韧性,用发展中的长征精神来指导我们新时期的高校党建工作,提高高校党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群众的选择,更是被证明了的一条正确的道路。弘扬长征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推动高校党员教师乃至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提供思想上的指引。

参考文献:

朱观艺.现代化语境下的传统文化定位[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6,(3).。

作者:斯日古楞 单位:兴安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