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下的道德建设分析

时间:2022-12-31 10:54:02

文化下的道德建设分析

本文作者:陈红宇工作单位:福建宁德市委党校

经济伦理欠缺。经济伦理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直接调节和规范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一系列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伦理日益彰显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公民缺乏现代经济伦理的问题日益凸显:血缘核心的传统伦理在经济活动中还很有市场,事缘核心的经济伦理还没完全确立;陌生的个人之间平等自由互信的经济交往规范尚未完全形成;现代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人才观念、信息观念、服务观念、平等观念、发展观念等还没有深入民众心里,经济活动中尔虞我诈、假冒伪劣、欺行霸市等现象时有发生;企业、个人缺乏社会责任感……可见,在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程中,我国公民道德结构还很不完善。而造成我国公民道德结构的残缺又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为关键的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欠缺弱化了公民道德行为自律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是道德制度化的不足削弱了规范公民道德行为的外在力量。

重视道德教育,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道德教育机制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塑造完美人格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对人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创造能力的发展等素质起着导向和支撑的作用。道德品质的培养又不同于文化知识的学习,它不但要掌握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更重要的是要付诸于实践,并且能形成一种稳定、持久的行为习惯,使之能在日常的生活中自然呈现出来。但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建立的,而是在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逐渐磨炼形成的,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公民的道德教育。在教育内容方面,要处理好传承性与时代性的关系。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因此,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必须承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也只有这样,我们建立的公民道德体系才具有民族性和渗透力。另外,还要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充分利用世界经济文化广泛深入交流的历史条件,“学习和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不断培育和提升公民改革、竞争、创新等时代意识。在教育方法方面,要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的关系。多年来,我们在思想道德教育方法方面形成了许多好的传统,这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应该给予很好的继承。但同时为适应新时期的需要,我们还必须进行道德教育方法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将道德教育与人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强化受教育者的主体观念,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平等对话。尽可能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和手段,增强道德教育的形象性和吸引力,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良好的互动,增强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强化自身修养,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内在支撑机制公民道德建设不仅需要外在因素的监督、制约和引导,而且还必须让主体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并自觉内化。首先,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科学的理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并深刻理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提高公民道德建设的自觉性。其次,必须加强实践锻炼。道德是不能脱离实践的,道德观的形成必须借助于实践。只有反复地实践,才能促进人们对道德观的深切感悟,从而形成信念,被人们自觉地执行。最后,必须自觉地进行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道德修养的实质就是通过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在善恶观念的冲突中,培养自己正确解决社会道德要求与个人选择能力和践行能力之间的矛盾。因此,应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情操,以适应社会进步和个人完善。加强法制建设,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机制公民道德建设既要依靠社会的持续倡导和个体的能动自觉,也要依靠法律支持和制度保障。法律对公民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明确告诉公民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使一些最基本的公民道德明晰化、规范化,为公民提供具体的行为模式。因此,必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制度,引导公民积极而有序地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把公民道德建设融于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之中,逐步完善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从而更有效地引导人们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为。我国封建社会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人治”而非“法治”的文化传统与心理,这对于建设法治社会、培育公民道德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起着阻碍作用,因此必须进行法制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首先,必须建立完备的现代法律体系。实践中,我们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法制教育,使依法办事成为公民的生活准则。其次,必须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特别是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制素质,做到依法行政,并通过领导干部的执法范例,使公民逐步形成积极的守法意识和法律至上的信念。最后,必须加强法制队伍建设,维护司法公正,健全和提高公民法律意识。

健全组织机构,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全面管理机制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社会系统工作,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因此,必须与其他社会建设积极互动,必须有相关的理论研究,必须有专门的机构组织指导并进行协调。首先,必须建立自上而下的公民道德建设机构体系。要有专门的机构,有专业的工作人员,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有相应的监督机制与考评激励机制。其次,必须制定工作规划,真正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再次,必须改进工作方法,转变观念,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深入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活动,寓教于乐,激励先进,并发挥先进的模范作用。最后,必须创新工作制度,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公民道德建设的领导,文化部门和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与支持,高校和有关科研机构要注重道德教育课题的研究,中小学校要抓好在校学生的日常公民道德教育,组织培训辅导,并研究总结推广公民道德建设经验。)规范市场经济,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利益驱动机制实践证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承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这为我国社会主义公民道德的进步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利益驱动和公平竞争机制有利于调动竞争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有利于市场主体乃至全体社会成员积极守法精神和理性自主精神的养成。市场经济活动有利于增进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对发展市场主体之间的诚信意识、合作意识、自律意识等有着重要作用……当然,市场经济又是一把双刃剑,它也有一定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市场经济的趋利性、自发性等反映到道德生活中,反映到人与人的关系上,就易于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有悖于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和现象。可见,市场经济有利于培育公民道德,而其本身也需要公民道德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