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与公司财务治理

时间:2022-06-03 10:59:18

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与公司财务治理

一、利益相关者责任的形成基础

1.现代企业理论。

1.1企业契约论勾勒雏形。利益相关者责任这一概念最早是由马歇尔提出,他通过研究发现,与企业相关的知识、组织、绩效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如果单方行使权利,这种关系十分不利,应当由相关的当事人共同进行。同时,他指出,在企业当中,其发展使得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一部分的自给自足越来越少,因此福利更要依赖于其它部分。在现代企业理论当中,主要有团队理论、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等几个部分。马歇尔将其中复杂的关系称为契约,奠定了利益相关者责任的理论基础。企业是利用一个契约代替一系列契约,其本质特征就是取代价格机制。市场资源是由价格来调节,而企业资源则由企业家来配置。资本家利用关系中的激励和约束作用,设计控制人和企业的机制。团队理论是对企业契约思想的继承和扩大。企业并不是雇主和雇员的长期合约,而是多人共同工作的团队生产,其中成员的边际产出,是与其他成员的努力有关的。

1.2企业能理论充实内涵。通过对企业的同质性假定,契约论将企业看作在既定技术条件下,最优化的生产者,对企业的交易性过于注重,从而忽略了企业的生产性。它能够解释企业的存在,却无法解释企业广泛的长期利益差距。若要解释这一问题,就应当承认企业组织专门化生产的动态化优势,是具有持久性和难以模仿的,也就是企业的异质性。企业中的超额利润并不是外在产业结构特征,而是来自于企业内部资源禀赋的差异性。从企业成长及其知识的积累角度来看,企业的本质和行为是强调固有的,能够对生产起到拓展作用的知识积累倾向。在这一角度看来,企业是在不断的知识积累和扩展生产领域的机制。这是这一观念,为企业能力理论提供了基础。其核心思想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所积累的核心能力是异质的,具有一定的价值。正是利用特有的核心能力的积累,以及由此建立的竞争战略,企业才能获得持久的优势和利润。

2.企业扩张。

2.1利益相关者责任的被动承担。由于企业的扩张,使得利益相关者承担责任成为必然。美国经济开发委员会曾经指出,在一家大型企业中,拥有数以万计的雇员、股东、客户以及地区居民。对于这些利益相关者,公司负担者广泛的责任,其重要性绝不亚于其他机关。在很多方面,它与政府的责任相类似。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扩大,必然会产生相应的社会责任。现代的一些超级企业,在体质上更趋紧与准政治国家,无论在经济体系还是政治体系中,它们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企业的存在,不但对资源的配置、环境的保护、市场的发展、经济的增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还会对国家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的安定产生影响。如果企业在发展中破坏了竞争性的市场结构,形成垄断,那么将会降低利益相关者的谈判实力,可能会损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2.2利益相关者责任的自觉承担。企业发展和扩张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使得企业不得不承担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但是由于其产生的巨大效应,使得这种责任的承担逐渐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企业的生产活动始于客户的需求,终于客户的满意。客户的满意使得客户对于企业产品十分忠诚,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例如。然而,客户的满意与企业利润之间却不存在必然的正相关关系。企业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若要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思想,就要充分重视客户的终身价值。在经营中,要将客户当作企业最终要的资产,保证其终身价值最大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如果坚持贯彻客户资产管,就会产生丰厚的利润,也能够促使企业加大对其它利益相关者责任的承担。

二、利益相关者责任的供给和需求

1.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与维护。

1.1工人运动。随着人们维权意识的提高,工人反抗资本家的斗争逐渐产生并具有强烈的组织性。他们通过组织工会、罢工或游行示威等方式,争取自己的权益。尤其是在上个世纪经济大萧条时期,劳资冲突最为严重。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之下,企业开始改变过去的管理政策,调整劳动关系策略,使得工人的待遇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1.2消费者维权运动。消费者的维权运动首先开始于食品、药品等生活必需品的方面争取洁净的食品和安全的药品。随后,又发展到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方面,进一步接触到了对于消费者受损的态度、服务质量、环境损害、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等方面。这种情况迫使企业更加爱注重消费者的需求,促进了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1.3环境保护运动。在过去的企业发展中,资本家对自然资源的掠夺现象十分严重,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但是,直到上个世纪,具有群众基础的环保运动结果才开始出现,但规模和力度都十分有限。直到上个世纪中后期,新环保主义运动才开始出现和发展,民间环保组织逐渐出现,环境保护运动的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才使得企业加大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对环境污染的主动治理。

2.企业的自觉行动与法律强制。与企业为获得长远利益而进行投资相同的是,从其一盈利的角度考虑,承担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也是一种自觉行为,从而形成了利益相关者责任的自觉供给。由于存在着社会问题,使企业的业务范围得到了扩展,企业在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可以使更多的潜在客户转化为现实客户,从而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和利益。企业对于利益相关者责任的承担,能够避免与其产生摩擦损失,同时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促进企业长远发展。此外,承担利益相关者责任还能够避免受到政府法规的限制,不会使企业由于受到管制而失去创造利润的机会。另一方面,利益相关者责任的另一种供给形式是法律强制形成的被动供给。早期企业的法律制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股东的权益。直到上个世纪末期,美国开始要求企业承担与股东利益不发生冲突的利益相关者责任。企业所做出的对于非股东有利的决策,只要能够给企业和股东带来利益,就是正当的决策。随后,在此基础上,由提出了企业承担的利益相关者责任不与股东利益一致,但要对社会公众有利。

3.法律的保护。法律存在的目的视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和公正,在对利益相关者责任供求关系的协调过程中,法律发挥着双重的作用。对于利益相关者责任供给,法律通过立法利诱,使企业能够自觉的承担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提高利益相关者责任的自觉供给,例如捐赠一定的数额可以抵税的规定。另外,对于利益驱动不足的利益相关者责任,法律通过立法强制的方式来实现企业的承担。这样对于利益相关则责任的被动供给具有一定的帮助,例如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当中的相关规定等。在法律对于利益相关者责任需求的协调方面,也体现在两个不同的方面。其一是在法律责任条款的规定中,利益相关者能够获得损失的补偿。其二是法律对于若是利益相关者具有救济作用,能够增强其谈判能力,强化对于利益相关者责任的需求。

三、利益相关者责任目标下的公司财务治理

1.利益相关者责任要求共同治理。

1.1对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体现。公司治理是利益相关者进行联系的制度安排,通过这种安排,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进行平衡。公司治理必须要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起到保护作用,企业政策有赖于利益相关者的存在。在企业运转过程中,与投入要素之间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利益关系,进而会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产生影响。因此,在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网当中,应当提出明确的契约性要求,例如股利条款、工资合约、债务合约等。另外,公司治理是一种谈判机制,如果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格局发生变化,将会使公司治理结构也发生变化。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利益相关者的联合,适对于冲突的准解决状态。如果由于环境的改变使得条约过时,利益相关者就会进行公开冲突和再谈判。企业所有权的安排,是经过所有利益相关者讨论之后的结果。而这只能对企业参与这事后的既得利益产生影响,并不能消除实际冲突。

1.2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目前,公司治理主要由三种常用的模式。一是银行控股和职工参与的内部治理模式;二是债权人相机控制和法人交叉持股的内部治理模式;三是经营者控制的外部治理模式。在实际应用中,这三种模式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也就是说,这些公司治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不过,在国际化的大环境之下,公司治理还是逐渐朝着国际趋同的方向发展,也就是共同治理。在共同治理的概念下,企业并不是简单的物质资产集合,而是一种法律框架,是对专门化投资进行功能管理的制度安排。它能够对企业当中的财富创造活动中做出专门投资的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治理。其中,企业治理的专门化投资包含了食物资本、人力资本等,对这些专门化投资进行控制的一方,一定会要求参与到企业剩余的分配当中。这样,企业的经理、职工等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剩余索取权进行分享,成为了合理化的要求。

2.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下的公司财务治理。

2.1结构具有动态性。如果企业是由股东单边治理,那么股东利益至上,财务管理目标和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是一定的。如果是由利益相关之共同治理,则是由谈判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和冲突决定的。其中合作是基于社会信任度、合作盈余水平、文化差异等方面,而冲突则是基于要素市场的竞争压力、风险态度、时间偏好等。如果这些因素发生改变,利益相关者的谈判能力也会随之而发生改变。这样,就会形成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利益格局,决定了利益相关者合作和冲突的水平。也就是说,不同的企业,或是一个企业的不同时期,所具备的利益相关者利益格局都可能不相同。因此,需要有能够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的财务治理策略。正是这种情况,使得处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下的公司财务治理结构具有动态性。

2.2内容具有层次性。从利益相关者主体来看,可以将公司财务治理的层次分为如下几层。第一层是股东,第二层是股东和职工,第三层是股东、职工、客户和供应商,第四层是股东、职工、客户、供应商、政府和社区等能够明确知道的利益相关者,第五层是在前四层的基础上,扩展到自然、环境、动物的不确知的利益相关者。另一方面,从利益相关者的内容来看,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分别是企业社会责任、企业道德责任、企业法律责任以及企业经济责任。将利益相关者的主题和内容进行结合,能够形成多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组合。而在这些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利益组合的影响下,企业的公司财务治理策略也不然会有所不同,这就使得在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下,公司财务治理内容具有层次性。

2.3目标具有不可操作性。针对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下的公司财务治理,目前已经对前三个层次进行了实践。不过,对于后面两个层次当中所对应的狭义上的社会责任,仍然停留在理论阶段。美国经济学家认为,如果企业管理者接受社会责任目标,而不再致力于为股东赚取更多的利润,那么将会对自由社会的根基造成动摇。他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理论具有很大的颠覆性。另一位经济学家表示,企业社会责任这一理论有悖于企业自由的原则,他认为从法律效率观的角度出发,企业的唯一目标就是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这几位经济学家分别从自由、效率、高度的等方面对狭义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必要性进行了否定。如果从财务角度出发,很多企业的社会责任都无法通过财务指标来进行衡量。即使能够实现,也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这样企业就无法产生充足的动力来承担这种责任。因此,在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下,公司财务治理的目标具有不可操作性。

四、结语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中,最为重要的经济体就是企业。企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从而给社会进步带来动力。而在现代化的企业当中,由于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存在,使得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方式较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由此也就产生了利益相关者的责任。而对于一些企业来说,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和问题,使得他们在承担利益相关者责任的时候,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利益相关者通常采取一些措施,来确保其责任的需求和供给。相应的,在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下的公司财务治理也体现出了多种不同的特点与性质。

作者:丁晶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