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养老保险立法机制研究

时间:2022-06-29 09:04:29

中日养老保险立法机制研究

【摘要】面临老龄化日益加重的社会趋势,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具有本国特色和符合本国国情的养老保险制度框架。然而,由于我国对这一社会问题关注过晚,相应的法律法规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检验。城市农村同时抓、加大法律覆盖面、整改部门机构、完善老年人福利内容以及权力效力都是我国需要进行的方面。

【关键词】中日养老保险人口老龄化立法机制对比研究

一、中国老龄化现状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人类社会开始迈向老龄化进程。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及其引发的一系列潜在问题,都会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等产生直接的影响。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已引起我国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因此,有关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措施来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和日本文化背景较为相似,而日本作为较早迈入老龄化社会的发达国家,已经确立了一套较为全面立体的养老保险立法体系。因此,通过对中日两国养老保险立法制度的比较研究和学习,挖掘日本方面的可取之处,这对于我国完善和发展养老保险立法制度进程有着十分深刻的意义。

二、中日养老立法对比研究

经过多年不断摸索与反思,我国养老保险立法已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就,然而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归纳总结起来主要表现在:缺乏对养老保险立法的理论分析与交流,严重影响中国养老保险改革的进程与深入发展;养老保险基本法尚未确立,缺乏最根本的法律基础;各地政策方针不同,法律法规受地域影响较大;养老保险收益对象局限,适配人群相对集中;养老基金方面未能引起重视,管理持续混乱等。由此可知,我国目前所面临的社会老龄化问题逐渐严峻,相应的改革也迫在眉睫。而邻国日本在上个世纪中后期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但到目前为止也有了一套自己的应对措施,并经过实践检验取得了很大成效。作为日本最基本的养老保险制度,日本年金制度也曾出现过被保险人拒交或滞交养老保险金等各项问题。但日本政府立即采取有效的立法活动,合理地缓解了社会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因此,我国在面对老龄化问题时,就要看到日本在养老保险制度方面的优点,正确的意识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实践的进行。以下即为日本养老机制的特点:日本养老保险立法机制基本健全。1944年,日本政府对《厚生年金法》做出了重大修改,将年金的支付年龄从60岁提高到65岁。1985年,日本颁布了新的《年金修改法》,并对各项保险立法制度进行调整、修复,实现养老金给付和负担的公平。2000年3月,日本政府通过《厚生养老金保险法》、《养老金制度改革方案》两部法律,对缴纳、领取养老金等政策做了大幅修改,使得养老保险政策更加的人性化、利民化。日本养老保险法律适用对象广。1944年,日本政府修订《厚生年金法》,将保险对象扩展到普通工薪阶层的人员,扩大了适用对象范围。随着二战结束后经济政治文化的逐渐恢复,日本政府分别在1956年和1959年制定了新的《国民健康保险法》与《国民养老保险法》,其目的是使全体国民都成为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的适用对象。20世纪60年代初,日本实施《国民年金法》,将全体国民都纳入年金体系,真正实现了“国民皆年金”。日本养老保险法具有全国统一性,利于宏观调控。法律规定,日本的公共养老保险全部由日本政府直接管理。日本政府在1875年到1942年期间颁布的有关养老保险的法律都是针对某些特定对象,但从1944年开始,日本政府所颁布的法律已经将使用对象扩大至一般的工薪阶层。目前为止,日本颁布的《国民健康保险法》、《国民养老保险法》、《国民年金法》、《厚生年金法》等法律都是以全体国民为对象进行统一管理。日本拥有多层次的养老保险法律体系。日本政府在将近150年的时间里,通过多次立法和修改,最终形成了目前较为完善的养老保险立法机制。这些立法包含了养老制度的各个方面,如老年医疗、年金的额度及缴纳方式、适用对象及适用年龄等,并对这些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养老保险机制。日本的养老机制及时改革、与时俱进。随着国民养老金逐渐空洞化以及日本财政压力日益沉重,日本及时改革养老保险管理运营方式,取回国民信任。为了解决养老基金在运营和管理方面的问题,日本政府组建年金经营基金会并设立投资委员会,严格审核和调查直接进入资本市场的资金。同时,日本政府大力推行以民间为主导的会计准则机制,并引入年金金额自动调整机制,提高养老机制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三、学习借鉴之路

既然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我国在应对老龄化问题时存在着很多不足,那么学习日本有效的方法手段来缓解社会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提高养老保险法在内容上的全面性,增加覆盖面,确保执行力。我国的《社会保险法》从颁布至今,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等很多方面都是依靠政府出台的一些政策和规章才得以勉强执行,因而制度的效果与实行力度也都不尽如人意。我国应以宪法为依据,着手建立更加全面的养老保险法、社会保险法和社会保障法,来保障高龄者的权益。目前,我国养老保险的人口覆盖率基本实现了全面覆盖,但是在一些偏远落后地区,养老保险的步伐仍然缓慢,今后也应该注重地区间的较大差异。其次,养老保险制度在立法上要注重时效性。由于日本老龄化急速发展、家庭形态的变更以及需要服务的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所以日本政府不得不再次修改现行的保险法。而这一方面正是我国必须改善和推进的。中国在经济急剧发展的时期迎来了老龄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可以照搬日本政府将资金大量投入到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做法,而是应该依据本国国情来制定相关养老保险制度和法律,适当控制养老保险的资金额以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过去推行的养老保险法的某些部分早已不适用于老龄化极速增长这一社会趋势,因此我国应当在准确把握当前社会现状的前提下,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状况,推行合理有效的法律来缓解老龄化现象逐步加深的局面。随即在2008年修订了介护保险制度并在法律体系方面对制度权和监督权进行改革。而我国政府部门众多,却因为职权范围划分不够明确而导致监管混乱,再加上缺少解决纠纷的机制,这样就更加难以维护养老服务享受方的合法权益。可以专门设立老年人社会保障机构,统一管理老年人权益保障事宜,并且通过颁布法律来赋予这一机构相关权益和法律地位。立法还要符合国情,从现实情况出发。中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加剧期,立法工作相对来说比较滞后。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家庭规模缩小、人口大幅迁移以及民众养老观念等变化,立法工作一定要与时俱进、因时而变。同时,我国有着较为严重的城乡差距,在立法方面也要重点考虑这一内容,根据各区域的特点合理分配资源,促进各个地区协调发展。有条件的地区更要适当鼓励,积极建设养老设施。地方立法机关也要考虑自身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法律,以真正做到为当地老年人谋福利。最后,重视老年人的保障及福利是不容忽视的。老年人法律保障体系要以“满足老年人自身需求”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即要满足老年人的生存需求、发展需求和价值需求。而除了要切实保障老年人的人身权与财产权外,老年人的精神健康也应引起关注。近年来,家庭成员逃避承担赡养老人义务的案例在社会上频频出现,赡养人对老年人的生活尤其是精神方面缺乏关照,导致老年人对生活失去信心,而仅仅依靠社会道德的约束是远远不够的,明确的法律条文对赡养人的约束也是维护老年人权益的有效手段。2013年,我国正式将“常回家看看”列入宪法,而立法与教化并行之路道阻且长,这只是我们迈出的一小步。要继续坚持“以人为本”,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赋予老年人更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面临老龄化日益加重的社会趋势,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具有本国特色和符合本国国情的养老保险制度框架。但是,由于我国对这一社会问题关注过晚,相应的法律法规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检验,所以一系列的政策法规还未完全跟上社会进展。纵观历史,制度必须依靠法律才能顺利实施。所以加快建立一套新型有效的养老保险制度法律制度已迫在眉睫。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当前的养老立法可能并不适用于未知的将来。立法的目的不是一劳永逸,我们要始终用动态的眼光去看社会养老保险这件事情,要注意保持立法与实际相协调。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把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事业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

[1]尹成沅,同稳海,代栓平.《日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中国的启示》,130012,2005-0401.

[2]吴美蓉.《论农村社会老保验法律的现状与制度完苦》.2007-10-01.

[3]陈斌.《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立法完善》,2009-05-01.

[4]李晨.天津商业大学:《中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比较及启示》,现代经济信息,(2017)001—000128—01.

[5]高宝霖,张洪涛.《日本养老保险立法的演变及其对我国的启示》.2010年3月,第2期.

[6]邵建瑞:《刍议日本公共年金制度》,2009(11):130-130.

作者:王佳欣 徐瑞兰 王梦辰 吴科慧 单位: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