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现状及建议

时间:2022-06-08 03:21:02

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现状及建议

摘要:本文在对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现状回顾基础上,客观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合理化建议,推动体系建设完善,尽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保险三支柱体系,合理构建政府、企业、个人三方责任。

关键词:养老保险;现状;问题;建议

“老有所养”是和谐社会追求的目标之一,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在我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的背景下,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是社会各界都十分关心的问题。总的来看,要从根本上解决好中国人民群众的养老问题,核心还是在于制度建设和完善。只有制度先行,才能助推我国养老保险市场快速发展和壮大。按照目前世界主要国家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经验,养老保险体系应该至少建立三个支柱,即第一支柱由国家强制建立,作用在于保基本,确保国民老年基本生活水平;第二支柱按职业强制或自愿建立,实现生活锦上添花;第三支柱由个人自愿建立,实现幸福养老;其中二、三支柱的发展情况主要取决于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力度。

一、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现状

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经过多年发展,在国家“广覆盖、保基本”方针指导下,在各级政府和人社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已经在完善城镇职工制度基础上,建立了城乡居民一体化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时正在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制度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制度并轨,进一步进行体系内部整合。到2015年三季度末,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达8.52亿人,征缴收入2.32万亿,支出2.05万亿;按照2014年累计结余3.56万亿计算,三季度末累计基金结余约3.83万亿。第二支柱企业年金,从2004年出台相关办法以来,在人社部、财政部、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等部委联合支持和推动下,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成为商业机构对养老金基金市场化运作的重要探索和成功实践。在年金政策的推动下,实现了原行业代管和社保经办的补充养老保险基金基本转移为企业年金,实现了原有补充养老保险的规范运作;同时也推进了一批新兴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目前年金制度正在从企业向机关事业单位扩展,预计2016年机关事业单位将全面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年金制度的覆盖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到2015年三季度末,全国共有7.51万户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覆盖2314万职工,基金积累达到9007亿,较2014年底增长1318亿,显示了企业年金良好的发展态势。第三支柱,目前主要以个人或家庭自愿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和储蓄养老为主,缺乏国家层面的制度建设,据社科院世界社保中心不完全统计,到2014年底约有1万亿个人商业年金保险,而其它储蓄、理财产品由于目的不确定性,无法具体估算可以视为个人养老储备的规模。

二、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在制度建设和覆盖范围上取得较大成绩,但是从成熟的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上看,目前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制约着我国养老保障事业的全面发展。

1、制度体系不健全

从国外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发展的成功经验来看,养老保险三个支柱是必不可少,三个支柱分别承担者不同的职责,缺少就意味着制度不健全;三个支柱是合理划分政府、企业、个人三方责任,是实现三方共担养老责任的集中体现。但目前我国养老体系过度依靠第一支柱政府养老,第二支柱作用还未充分发挥,第三支柱个人养老还缺少国家政策支持,基本处于空白;三个支柱之间的不平衡发展,导致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性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养老保障的整体水平得不到提升,对已经进入老龄化的社会带来极大挑战。

2、整体养老储备过低

我国养老三个支柱发展的不均衡,按照2015年三季度末数据,整体储备约为5.7万亿人民币,仅占GDP比重8.3%,人均储备仅4191元;其中第一支柱结余仅占GDP比值5.6%,第二支柱企业年金结余仅占GDP比值1.3%,参加职工数约占同期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的6.6%。3、投资运作效果不均衡目前第一支柱基本养老金投资,主要关注安全性和稳定性,仅限于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基本保持3%左右收益率,难以抵御通货膨胀,对整体储备水平提升效果有限;第二支柱企业年金采用市场机制多元化投资方向,07年以来年均收益率7.87%,实现了资产的保值增值,规模也从2006年910亿增长到2015年三季度的9007亿。

三、加快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建议

1、第一支柱要加快改革

首先,要加快基本养老统筹层次,在目前部分省级统筹基础上通盘考虑提升到全国统筹,实现覆盖面的进一步扩大,实现应保尽保。通过统筹层次的提高,一方面可以解决经济发展对人才流动的需求,实现人力资源在全国范围的流动,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制度可持续性,提升统筹调剂能力,更加体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其次,要加快基本养老金结余市场化运作步伐,尽快出台具体实施细则,委托市场上优先商业机构进行多元化投资,提升结余资金的保值增值能力,通过投资来改善养老金储备水平,增加基本养老金的保障功能。再次,要考虑改革现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账户管理制度,通过账户改革来进一步调动个人参保和缴费积极性,强化个人缴费和个人退休水平之间的关联度。最后,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快基本养老制度内部整合力度,打通城镇职工、机关事业单位、城乡居民制度体系,建立统一的国民基础养老金,将第一支柱真正打造成为全覆盖、保基本的全国统一制度。

2、第二支柱要提升覆盖

从国际经验来看,第二支柱在整个养老体系承担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第二支柱年金制度不管是在覆盖面还是积累规模上都存在较大差距。首先,国家要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提高现有年金制度税优比例。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完善的税优制度是促进第二支柱发展的核心要素。因此,建议在现行税优基础上,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从工资总额5%提高到8%以上,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从工资4%也提高到8%以上,通过释放对企业和个人政策红利,一方面可以提升现有已经年金制度企业的缴费水平,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调动新的企业建立年金制度,扩大年金制度覆盖面。其次,要进一步放宽企业建立年金制度的条件限制,允许合法登记的企业都可以自愿建立,不受社保、盈利等限制,最大限度提高中小企业建立年金制度的积极性,让更多企业和员工享受到年金福利;最后,要加快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建立步伐,尽快出台具体实施细则,支持商业机构在管理企业年金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参与职业年金管理,力争能在16年全面开展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基金的市场化运作。

3、第三支柱要尽快破冰

目前从国家层面看,第三支柱还没有具体政策出台,第三支柱处于自生无序状态。因此,建议国家在广泛征求意见和调研基础上,尽快出台个人税延商业养老保险制度,搭建国家意义上的第三支柱。首先,要尽快推出EET模式,即缴费、投资阶段免税,领取阶段征税的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产品,通过税延政策来调动社会和国民个人对自己养老的重视,提升个人自我养老保障的意识。其次,考虑在EET模式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推出TEE模式产品,即缴费阶段征税,投资和领取阶段免税;引导广大居民通过合法税后收入进一步加强自身养老储备;最后,在制度完善的前提下,逐步建立起中国版的个人养老金账户,允许税前和税后收入都可以进入养老金专门账户,明确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资金使用,实现个人养老第三支柱的全面建立和快速储备,发挥第三支柱在养老保险体系中的作用。综上所述,党和政府一直以来都对养老民生问题高度重视,特别是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要实现十八大五中全会提出的宏伟目标,需要国家在政策层面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有制度,同时要出台新的激励政策,通过制度来推动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加快我国养老三支柱发展速度,提升我国养老金整体和人均储备水平。同时我们也看到,只有合理划分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养老保障中的责任,建立起三方共担机制,发挥三方各自的作用,才能实现我国养老三支柱齐头并进,才能真正解决好我国的养老问题,实现“老有所养”的终极目标。

作者:肖海晴 单位: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2014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2015年前三季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统计数据.

[3]2015年11月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资料.

[4]2015年11月《2015中国职工养老储备指数大中城市报告》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