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运作机制下的养老保险论文

时间:2022-01-30 08:42:59

基金运作机制下的养老保险论文

一、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作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筹集方面的问题资金筹集是养老保险的核心内容和首要环节。当前在筹资环节存在以下问题:

1.三方筹资比例不尽合理。社会养老保险是指个人和家庭以外的国家、单位以及社会各方面对公民养老的保障,虽然强调要增强个人参与的自我保障意识,但仍以国家、单位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参与为主体。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却不是如此,更多地强调了参保人员的自我保障,个人缴费的比例几乎超过了投保额的一半,却忽略和淡化了政府和集体的责任,没有对集体补助和国家政策扶持的最低标准做出明确规定。

2.基金征收范围比较单一。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设计还是没有考虑9亿多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需要,适用对象仍是城镇居民。这种制度安排导致养老保险基金的征收范围狭窄,大大降低了养老保险的制度效率,还会带来其他社会问题。

3.立法滞后。养老保险筹资立法的滞后性,表现为有些养老保险的争议、纠纷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无法进行仲裁和诉讼。目前城镇养老保险筹资的法律依据是《社会保险费用征收管理暂行条例》,由于其规定的抽象性和原则性,在实践中操作性不强。这种现状显然与养老保险应有的法律地位不相符合,使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二)基金运营方面的问题

1.基金投资渠道单一。我国近几年养老保险基金总数增长较快,基金的规模扩大。但是如此庞大的基金数额,却只能按照国家规定购买国债和转存银行,严禁投入其他金融业或经营实业,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自行决定基金的其他用途。投资渠道单一。

2.保值增值绩效较差。从银行存款来看,养老保险基金不仅受到通货膨胀风险的侵蚀,而且近年来我国银行存款利率的多次下调,使得养老保险基金结余增值速度极其缓慢,从国债方面看,我国部分国债由于不能上市流通,所以流动性较差,保值增值难。而对于可流通的这部分国债,其利率水平在近几年来也呈现下降趋势,使得国债收益率低。

3.挤占挪用缺乏法律约束。在法制方面,现行法律法规中缺乏明确的执法权限划分和与之相配套的法律责任。这导致基层征集主体往往凭自行的经验或理解去执法,一旦出现行政诉讼,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无法根据有效的法律规定进行仲裁或判决。另一方面,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实施运行机制也较薄弱,社保机构集收缴、管理与监督、制定发放标准的权力于一身,难以对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负完全的法律责任。非法挪用、挤占保险金的违法甚至犯罪行为常常得不到及时有力的惩处,这必然导致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处于不安全状态。

(三)基金支付方面的问题

1.给付系数不合理。目前养老金的给付系数未考虑到男女平均余命的差别,无论缴费期限的长短都采用相同的给付系数,缺乏缴费的激励机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卫生服务条件的改善,人的预期寿命会延长,由此带来的长寿风险对目前的给付系数设计会带来制度风险。虽然各地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养老金计发办法,但是在计算尺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2.尚未建立待遇动态调整机制。《指导意见》中规定要国家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等情况,适时调整基础养老金的最低标准,但是缺乏待遇调整机制的实施办法。因此,待遇计算缺乏弹性,没有建立适当的待遇调整机制,使制度的责任风险刚性化,降低制度本身的自动免疫能力。

3.退休条件不合理加重了支付负担。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为男60周岁,女50周岁,女干部55周岁。而我国的人均寿命已从建国之初的35-50周岁提高到70岁以上,这就导致养老保险的费用负担加剧。同时,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非正常的提前退休现象增多,也导致了我国退休人员大量增加,造成了赡养比的不断增高,基金的支付风险加大。

二、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作机制的优化

(一)建立科学的养老金筹资机制

1.采取部分积累制筹资模式。在筹资模式上,实行个人账户的基金积累制和基础养老金账户的现收现付制相结合,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个人账户中归集个人缴费和集体补助部分,而统筹账户归集政府财政补贴部分。

2.合理规划三方所占筹资比例。各筹资主体在筹资额中的比例关系合理。一方面要在各筹资主体实际负担能力的前提下,合理确定个人、集体和政府的出资比例,另一方面要对各级政府的出资比例进行合理界定。以个人缴纳和政府补贴为主、集体补助及社会捐赠为补充。在筹资主体上,确立以个人和政府为缴费主体,集体补助和社会捐赠为补充。

3.扩大养老保险基金征收范围。在保证城镇居民参保的基础上,加大农村参保力度,我国是农业大国,满足农民的养老需求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劳动力的有效资源配置。

(二)建立高效的养老基金运营机制

1.逐步拓宽投资渠道,建立专业化的养老保险我国投资运营的实践,基金应在运营过程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且保证基金安全性和流动性,逐步拓宽投资渠道,实现市场化运营,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投资渠道一方面可以逐步投资于房地产,二方面可以发展新的金融工具。可以成立专门的养老保险基金运营公司,参与实业和证券市场投资。至于这些机构的运营监管,可考虑由保监会代行职能。转变目前的政府运营模式,推行委托投资运营模式,将养老保险基金交由专业投资公司进行投资,以提高基金的增值率。

2.审慎选择投资工具,合理确定投资比例。我国可采取“分层划块”的方式来确定投资结构和比重,把养老基金分为应对现期支付要求的基金和用于保值增值的基金。对前一部分,因为要满足随时可能出现的支付需求,这部分资金具有高流动性、低收益性的特点,可以投资于收益较低但便于随时领取的活期存款和短期债券以及各种商业票据等,这部分的金额可占全部基金数额的5%-10%;对后一部分,因为主要是用于保值增值,要求实现较高的收益,用于未来的养老保险支付,因此可进行合理组合、分散投资,大都投资于长期存款和债券,优质股票和住房抵押贷款等,还把部分基金用于国外项目投资。总的来说,这部分基金数额应占全部基金的90%-95%。

3.实现省级统筹管理。要对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省级统筹,并在管理流程上实行省级垂直式管理,这样,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在全省范围内由省级管理机构统一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比例,统一支付标准,统一待遇水平,统一管理和使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只有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垂直管理,才能在全省范围内充分整合基金管理机构资源,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来高效地管理基金运作,这样既可减少管理和改革成本,又打破了各市财政分灶吃饭的体制弊端。加快省级垂直管理步伐,可以保证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畅通,增强养老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能更有效地从实际情况出发,解决各部分的矛盾;只有在体制上垂直领导,才能维护省级统筹权威,为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奠定基础。

(三)建立动态的养老基金支付机制

适时调整退休年龄。适当提高退休年龄,既延长了缴费期,又缩短了领取养老金的年限。早一年退休,不仅意味着退休职工多拿一年退休金,同时也意味着少一年退休金的本利的积累。退休年龄是决定养老负担水平的一个基本因素。据我国专家测算,若退休年龄延长一年,我国的养老统筹基金可增收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少基金缺口200亿元。可见,提高退休年龄对于缓解养老金支付危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国应在借鉴国外成功做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采取立法的形式来延长退休年龄,降低退休人员总额,减少基本养老保险金的支出,缓解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危机。

作者:毛兵强单位:保险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