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投资管理缺陷与意见综述

时间:2022-05-29 11:51:00

养老金投资管理缺陷与意见综述

养老基金全称养老保险基金,是为保障因年老而失去劳动能力的人的基本生活而设立的由国家、集体、个人共同积累的资金。我国于1991年建立了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三者相结合的养老体系。据《2009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9年末,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与上年度相比净增725万,已达到1.6714亿,占总人口的12.5%;我国80岁以上无劳动能力人口在1899万的基础上每年以100万的增幅“跑步前进”,“十二五”期间将超过2600万,我国已进入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期。而社会保险基金的增长速度及投资效益远远达不到人口增长需求,其缺口将在2035年左右达到高峰,预计每年会产生1000亿元人民币的“赤字”,将会严重阻碍国民经济发展和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

1我国养老基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我国基本养老基金的覆盖率低

国际上养老保险覆盖面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比较缴费人和劳动人口之间的比例,二是养老金受益人和60岁以上人口的比例。按第二种方法计算,我国基本养老基金的覆盖比例从1992年的25%增加到2007年的76%,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由于中国的平均退休年龄只有51.2岁,而且所调查的养老基金覆盖率均针对城镇市民,所以实际覆盖率远低于76%。

1.2企业缴费率过高,导致逃避缴费层出不穷

企业在养老保险方面的缴费不仅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大部分,还包括企业年金基金,再加上其他的一些社会保险,企业的缴费负担超过40%,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0%,企业仅在养老保险方面的平均缴费率就达到了23%,高出国际警戒线3个百分点。过高的养老保险缴费率,增加了人工成本,削减了投资于再生产的资金,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最终导致大规模的企业逃避养老金费用的缴纳。

1.3收支缺口巨大,转轨成本高,导致严重的个人账户“空账”问题

由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在改革之前实行的是现收现付制,由国家统一管理,资金积累不足。转为“统帐结合”制后,新我国养老基金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陈晓琴廖愉平(长江师范学院,重庆涪陵400080)制度实施前已退休的和新制度实施时的在职人员的个人养老账户的一部分是“空账”,加之人口老龄化加重了支出负担,原有的资金积累不足以维持这部分人的养老金,基本养老基金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混账管理的模式导致调用新制度实施后的在职的个人账户基金填补空缺的“寅吃卯粮”弊端,最终导致我国大面积的个人养老基金空账运行。

1.4严格的投资渠道限制与养老基金保值增值的迫切要求的冲突

目前,我国养老基金规模仅占GDP总量的3%,远远落后于33%的全球平均水平,要达到基本养老保险的全国性覆盖还有相当艰巨的任务,然而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快、养老金投资收益率低及国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都要求扩大养老基金规模,提高养老金投资收益率。目前现行的办法是将养老基金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虽然风险很低,但面对CPI的增长压力,很难实现保值,更达不到增值的效果。

1.5投资运营主体和监督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养老基金由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负责投资运营,隶属于各级政府的劳动保障部。基金投资过程中行政干预现象严重,基金的日常管理和投资并没有和监管机制做到严格意义上的分离,政府作为监管主体,隶属部门作为投资主体,在本质上投资和监管都集中于政府机构,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我国养老基金运营的监管政策大多以通知、意见、暂行办法等形式出现,不具备应有的法律效率,使养老基金的筹集、管理、投资运营及支付都极不完善。

1.6基本养老金替代率过高与现实情况相脱节

按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实际替代率水平全国已达86%左右,远超过当初制度设计时60%的替代水平。目前我国的实际替代率大大高于西方发达国家25%~50%的水平,这不仅严重影响在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而且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2养老基金投资资本市场面临的问题

2.1我国金融市场结构不合理,货币性金融资产比重较大。

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货币性金融资产在金融市场总资产中的比重过高,有价证券比重相对较低,这种结构不仅阻碍了基金的投资收益,也从侧面说明了目前我国资本市场投资渠道的匮乏。金融结构的不合理和资本市场不健全的事实也是养老基金大部分投入银行存款和国债的原因之一。

2.2资本市场发展滞后,股市投资风险偏大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在制度和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监管机制等方面都不健全。我国的资本市场不够成熟,股指上升时可以获取利润,但下降时却难以控制损失,投资风险较大,与养老基金投资的安全性原则相悖,也决定了养老基金不能高比例进驻资本市场的现实。

2.3投资过程中面临各种人为风险

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的投资管理专业能力有限,而且养老基金规模庞大,不同性质的养老基金对投资范围、收益率和安全性的要求不同,所以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目前主要负责银行存款和国债方面的投资管理,而将一定比例的养老基金委托给专业投资机构,这就可能产生委托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及追求利益的原则和方式问题,可能会降低养老基金的投资安全性,并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给养老金的投资埋下隐患。

3对我国养老基金的投资运营的建议

我国养老基金资产配置和投资管理制度设计还有待改善,运营监督和成长性都有待提高,因此应从几方面入手加强我国养老基金的投资运营:

3.1加大力度优化投资环境,促进资本市场发展

养老基金的成长性和安全性,最终取决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成熟程度。通过优化投资环境,推进资本市场的发展,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投资波动性大的风险问题,进而扩大投资范围提高投资收益。

(1)规范和改善股票市场,制定高标准的市场准入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股票发行交易的透明度,培养理性的投资主体,抑制非法操控股票市场的行为发生,加强股市的稳定性。

(2)促进债券市场的发展。债券投资在养老基金投资资本中占有较大比重,而且债券自身的性质决定了其安全性和比银行存款较高的收益性,成为养老基金投资组合不可或缺的因素;然而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品种单一,不利于债券投资效率的提高,因此要实现国债发行多样化、鼓励企业和金融机构发行债券、多种发行方式并存、发展债券的二级市场。

(3)要积极创造条件实现金融投资工具的创新,扩大养老基金多元化投资组合的选择性,利用多种投资工具和金融衍生产品实现科学的资产配置策略和投资组合的优化,降低投资风险,最终提高投资收益。

3.2建立与投资运营方式相配套的风险控制体系

(1)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养老基金的筹集、投资运营和发放等重大问题。

(2)建立适宜的风险监督机制,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投资运营的透明度和规范性。由于养老基金投资涉及的利益相关者较多,可以实行多层次的、相互制衡的监督体系,实现监督主体多元化,提高监督力度和有效性,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实现监督机构的相互制衡。

(3)建立合理的风险补偿机制,弥补某些特殊风险所导致的养老基金投资损失,如拉美国家设立的最低收益保障制度和治理建立的风险准备金等。

3.3集中管理和分散式经营相结合的投资管理模式。

由于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模式、支付方式以及对投资收益率的要求不同,所以应对养老基金的各部分进行差异性管理和投资。

(1)对于养老保险的社会统筹部分,其安全性和流动性的要求极高,所以应该采取集中管理模式,由政府设立的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管理,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以稳定性和流动性为首要目标。

(2)对于个人账户基金作为养老基金的补充部分,可采取相对集中式管理。一方面由政府采取约束措施,选择出具有良好信誉和绩效较好的商业银行和基金公司作为托管人和投资人,对这部分基金进行科学的投资管理,一方面可以把社保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分离开,有利于实现个人账户做实的目标,另一方面把基金给具有专业能力的公司进行投资运营,有利于实现个人账户基金的保值增值。

(3)对于企业年金,近年发展较快,规模也在逐步扩大,是企业自愿为职工缴纳的补充养老基金,这部分基金具有较大的投资潜力,且风险承受能力高于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适宜采用分散化投资,使其高度市场化,由市场中的专业投资机构运营管理,利用市场竞争提高投资收益率。

(4)由于目前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相对宽松,对于这部分基金可以沿用现有的投资管理模式。

3.4优化投资组合

(1)合理安排投资渠道,确定不同养老基金的投资范围。对于短期内需要动用的养老基金,可以选择银行存款、短期国债及银行票据等高安全性、高流动性的投资工具;五年内需要动用的资金,可以投资于债券类,以金融债和企业债为主,部分投资于国债,以保证这部分基金的收益性,达到保值的目的;对于长期积累性养老保险基金,可以进行中长期投资,选择信誉较高收益性较好的股票及金融衍生工具,以及基础建设投资、海外投资等。

(2)适当扩大养老基金的投资范围,并逐步降低银行存款所占比例,提高养老基金投资收益率。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逐步向国际先进的投资组合模式靠拢,以养老基金的增值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基金支付压力。

(3)由于养老基金的数额较大,这部分基金的投资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其投资对象理应多元化,可考虑社会现有的包括“三农”问题、教育问题、医疗改革问题在内的社会问题的解决。综上所述,我国养老基金投资应该审时度势,在国内经济形势允许的情况下,有步骤、有重点地优化投资组合、扩大投资范围,放宽投资比例限制,以更好地实现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