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医疗保险的实效性分析

时间:2022-12-27 03:00:37

大学生医疗保险的实效性分析

1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实施现状

目前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参保的基本原则与参保范围坚持自愿参保原则,重点保障学生基本医疗需求,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参保范围为各类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包括民办高校)、科研院所(以下统称高校)中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本专科生、研究生(以下简称大学生);保障方式是按照属地原则,通过参加学校所在地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大学生住院和门诊大病进行费用报销。各地市根据该文件可以制定各自统一的筹资标准。从罗万红[2]2011年10月对全国高校大学生实际调查统计结果来看,大学生医疗保险的参保率为84%,其中有26%的大学生是同时拥有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医疗保险(比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或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商业学生医疗保险),但是仍然有16%的大学生没有参加任何医疗保险。实际上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情况并不是很乐观,至少在各省市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地区差异。这里援引王霞[3]统计的秦皇岛的数据:以秦皇岛市为例,到2011年底,全市现有大学生近10万人,实际参保仅为4.8万人,占在校大学生总数的48%。在全国城乡居民参保率达到95%的情况下,还有超过半数的大学生没有参加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可以看出,大学生医疗保险的参保率并不是很高,况且医疗保险的实效性并不仅仅以参保率来衡量,还要涉及报销情况、服务满意度等指标,而现阶段这些指标的实现很难得到保证。

2大学生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制度设计层面

2.1.1制度缺乏顶层设计

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文件只是从宏观层面为大学生的医疗保障找到一个归宿,并没有具体地对这一群体的医保制度做顶层设计,权利下放到各地市政府手中,实际上却造成了不同地市之间的差异,最终为大学生医疗保险的转移接续难题埋下了“种子”。同时,现有制度针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医疗保障问题没有涉及,而这部分群体每年数量都相当大,可见制度设计上还是存在了漏洞。

2.1.2参保自愿性原则缺乏法律强制性

社会保障部要求“在校大学生必须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同时这项工作又必须坚持自愿原则”,这无疑在政策制定时就产生了矛盾。由于参保自愿,一些学生心存侥幸心理,认为自己身体健康没有参加的必要。还有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能少支出则少支出,从而影响了参保的积极性,不利于全民医保目标的实现。

2.2制度运行层面

2.2.1政府和学校宣传工作不到位

政府和学校对于大学生加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对于报销方式、报销范围等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具体运行情况则很少提及,以至于大多数学生对这项制度的认识不清楚,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政策的持续运行。

2.2.2参保率低

“据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4]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省只有26万大学生加入了城镇居民医保,约占全省大学生总数的1/4。”总体来讲,现有的参保率离政策期望大学生参保率的90%还很远。一方面是由于自愿参保原则带来的直接影响,另一方面则主要是大学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没有把普通门诊纳入统筹,而大学生是疾病少发或者常见病多发的群体,绝大多数患者在门诊治疗,没有把门诊纳入统筹自然就引起了学生的不满情绪,参保率也就很难得到提高。

3完善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对策

鉴于大学生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从政府、学校、个人三个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3.1政府应明确责任,优化制度设计

3.1.1从自愿参保原则逐步向强制性参保过渡

世界各国对学生的健康保险大都采取强制的形式,且以法律或制度的形式强制实施,主要因为大学生在经济上属于弱势群体需要加以特殊保护。我国政府应当出台相关保险法律,强制大学生参保,更好地明确政府、高校和大学生在医疗保险方面的权利与义务,规范医疗保险的范围,确定监督措施和法律责任。当然在建立和完善学生医疗保障时,要特别重视贫困生的权益,政府和学校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减免贫困生的参保费用。

3.1.2明确责任,加大财政投入

政府在大学生医疗保险中要承担主要责任。大学生主要依靠家庭提供生活费用,政府投入力度的大小和学生参加保险积极性的高低有密切关系,提高政府的补助强度能够更多地吸引大学生参加医疗保险。政府还要通过“医保政策进校园”等活动对医保政策做好宣传工作,同时还应当明确监督管理责任,对医疗保险服务机构进行积极的管理和过程监督,以促进医疗保险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3.1.3做好制度顶层设计,建立多层次的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

一方面要做好制度的顶层设计,而不是任各市各高校“百花齐放”,实行统一制度、分散管理的体制。国家对各医疗保险机构的收费标准统一规定,逐步实现大学生医疗保险基金的全国统筹,从而体现基本医疗保险的公平性特征,解决医疗保险的转移接续难题。同时,把普通门诊费用纳入报销范围,扩大医疗保险范围,这样才能适合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要求,提高大学生的参保积极性。另一方面,建立涵盖基本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在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大学生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商业医疗保险+大病贷款。在进行制度设计时要把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考虑进去,使大学生在毕业后找到工作之前的这段时间内能够继续享有医疗保障的庇护。

3.2学校做好宣传工作,加强校医院基础设施建设

3.2.1做好对政府政策的宣传解读

对于高校学生保险工作而言,学校宣传依然是最主要的途径,因此要以学校为中心,积极开展参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宣传工作。宣传内容除了医疗保险制度本身,还应涉及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大学生树立预防保健和防范疾病风险的意识。

3.2.2设立专门为学生服务的医疗保险职能部门

高校在大学生医疗保险工作中承担着统一组织参保的责任。大学生参保是一项常态性的工作,每年随着新生入学都会有一次参保集中办理期,还有一次毕业生离校医保关系转移集中办理期,因此高校要明确相应的机构,建立规范的流程,让职能部门和专门人员来承担具体工作,形成医保部门和高校协调配合、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同时学生有疑问或者报销过程中遇到难题的时候也有专门的部门可以咨询,解决医疗费用报销的困难。

3.2.3改善校医院的医疗条件和服务质量

校医院在高校中所发挥的其实就是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功能,为本校学生提供最基础、最廉价的医疗保健服务。对于条件不好的校医院,学校应该通过向政府、社会筹资进行相关完善,同时积极引进高素质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可以在高校分布相对集中的地区联手建院,整合人力、物力资源形成一所非盈利性的医院,承担起高校校医院应有的“医疗功能”,更好的发挥校医院的作用,改善学生谈“校医院”色变的现状。

3.3个人应主动、理性参保,维护自身权益

3.3.1提高个人风险意识

大学生在认识到自身所处青春年华这一大好时期,需要奋力拼搏外,还要意识到周围及自身存在的潜在风险,积极地参加医疗保险等形式的保障项目,从而减少个人忧虑,一定程度上为家庭减少可能的经济负担。

3.3.2积极了解医疗保险的相关知识

学生作为制度的直接保障对象和受益对象,应该更加主动地去了解医疗保险的相关知识,通过网络媒体或者参与政府、学校组织的宣传活动等渠道加深对这一政策的认知度。

本文作者:张玲工作单位: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