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运行质量的失业保险论文

时间:2022-11-07 03:11:15

基于运行质量的失业保险论文

一、马鞍山市失业保险运行情况分析

一是失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失业保险费收入逐年增加。随着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的强力推进以及缴费基数逐年提高,失业保险费收入也随之逐年增加。参保人数由《失业保险条例》实施前的十几万人增长到近20万人;失业保险费年征缴额由原来1000多万元增长到约1.5亿元,为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及促进其再就业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证。到2013年,支付各项失业保险待遇约5.5亿元,惠及了我市7.5万失业人员(人次)。二是失业高峰期平稳度过,劳动力流动日趋合理。从马鞍山市失业登记情况看,企业职工的失业已从改制时的高峰期,顺利过渡到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平稳期。2002~2005年间,随着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和企业改制进程加快,由就业转失业人数骤然增多,失业保险基金支付压力也随之增大。2004年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一度突破2万人,全年基金支出近1亿元,当年超支1000多万元,首次出现当年收不抵支,动用历年结余的情况。从2005年11月份开始,失业登记及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逐月递减,2006年全年失业登记人数为4000人,仅占2004年高峰期22.64%,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大幅下降。2006年8月当月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为9866人,这是自2003年元月以来,失业保险金领取人数首次跌破万人以下。到2013年12月,失业保险金领取人数已降至3466人,近几年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基本稳定在4000人以内,就业转失业人数约占参保总人数的2%左右,远低于《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提出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的目标,失业保险处于低位、平稳的运行态势。三是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快速增长。由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基本结束,下岗失业人员高峰期安全度过,失业保险金领取人数持续下降,失业保险待遇支出逐年降低并常年处于较低水平,加之失业保险费收入稳步提高,导致失业保险基金结余越来越多。四是失业周期缩短,失业人员结构复杂。当前人力资源流转频繁,部分就业人员稳定性差,失业周期缩短,反复失业人数增多,失业人员的年龄呈两极化分布,纺织行业的产能压缩和服务性行业人员流转过快导致女性失业人员非正常增长。2013年新增失业保险金领取人员中,多次就业合并计算失业保险待遇的占65%;享受失业保险金月数14个月以下的(即参保年限不足5年)占70%;女性失业人员占62%;80后的青年失业人员和4050大龄失业人员分别占34%和38%。上述的失业人员构成情况表明,年龄偏大、技能单一的劳动力,在劳动力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企业一般不愿使用这类人员,多数人仍然依靠失业保险金来保障其基本生活。

二、马鞍山市失业保险工作存在的问题

马鞍山市失业保险工作总体运行状况良好,取得的成效显著,但随着政策的调整,失业保险工作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一是失业保险尚未全覆盖。《失业保险条例》规定的参保范围和对象仅限于城镇企事业单位及其职工,不仅无法涉及农村经济领域,甚至城镇中采取临时性、阶段性和弹性工作时间等多种灵活形式实现就业的群体也无法纳入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另外,国家机关中的聘用制人员由于国家机关不在参保范围而无法参加失业保险。失业保险制度设计不能跟上就业形式和国家政策的新变化,将会造成劳动者享受社会福利机会新的不平等。二是失业保险待遇水平设计不合理。一方面失业保险金的领取标准较低。我省规定失业保险金为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65%,仅占当年平均工资的20%左右,难以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另一方面失业保险金给付的时间过长。《失业保险条例》规定,累计缴费15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为24个月,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的给付期限显得过长。可能使失业者失去迅速就业的动机,不利于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三是失业保险管理体制不统一。我省乃至全国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大体上分为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管理、社会保险机构管理及单独作为一个机构直接隶属人社行政主管部门。这三种管理模式并存,缺少统一的整体规划,导致失业保险在横向和纵向管理上的不统一,阻碍了失业保险具体经办工作顺利开展和失业保险事业的长远发展。四是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缺少统一的政策依据。目前失业保险基金结余过大。针对这一问题,如何扩大使用失业保险基金的范围,合理使用失业保险基金,虽然我省有一个指导性意见,其范围也仅局限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八市,国家层面尚没有作出统一的政策规定,各地在扩大使用范围时缺少政策依据,不利于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基金预防失业促进就业的作用。

三、提高失业保险运行质量的对策

为了切实加强失业保险工作,进一步提高失业保险运行质量,建议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一要完善失业保险政策。一是出台国家机关非公务人员参加失业保险办法,将机关单位聘用人员纳入失业保险参保范围。二是探索建立差别费率和失业保险金累退发放方式。将失业保险费率与参保单位的失业风险程度结合起来,风险越高,失业保险费率也相应提高。对于解雇人员较多,解雇频繁的单位,适当提高单位缴纳失业保险费的比例,使单位在解雇员工时产生压力,起到减少失业的作用。另外,在失业保险金的发放上,尝试待遇累退发放,即提高短期失业者的失业保险金发放水平,随失业时间的延长待遇递减,客观上促使失业人员尽快实现再就业。二要理顺失业保险管理关系。建立全国统一的失业保险管理体制,明确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的名称、职能、人员编制等内容,改变目前失业保险行政机构和经办机构职能交叉、分工不清、管理紊乱的局面,以推动失业保险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三要建立健全失业保险与职业培训、就业联动机制。加快失业保险与职业培训、就业联动机制建设,为失业人员提供更多更好的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一是加强与各类培训机构、职业介绍机构、用人单位的联系,按照就业岗位的需求,采用委托式和合同式等多种办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培训质量,不断提高培训的就业率。同时,采用多种职业培训形式,支持困难企业通过开展职工在岗培训稳定职工队伍。二是探索失业保险基金对失业人员直接支付培训和就业补贴。对失业人员参加了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通过考试取得职业资格的以及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再就业的,直接向失业人员本人发放职业培训和就业补贴。三是加大失业保险基金对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将失业保险金一次性发放作为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启动资金。四要扩大失业保险基金使用范围。在确保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失业保险基金使用范围,增强失业保险预防失业和促进就业的功能。一是用于稳定企业就业岗位补贴。将补贴范围由重点帮扶企业扩大到所有参保企业。二是用于扩大职业介绍、职业培训补贴支出。将职业介绍补贴对象扩大到包括失业人员在内的所有新增就业人员;将培训补贴对象扩大到包括失业人员在内的企业在岗人员和新录用人员。三是用于失业人员灵活就业养老保险补贴。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灵活就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给予定额养老保险补贴。四是用于扶持创业支出。允许从失业保险基金当年结余中调剂一定比例,用于扶持失业人员创业。五是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给予补贴。对在公益性岗位上再就业的困难人员给予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五要健全失业保险动态监测报告和预警制度。一是建立健全失业动态监测报告制度。逐步扩大重点监测范围,做好数据采集汇总分析等工作,充分把握经济波动期失业变化状况,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变化对就业造成的影响,扎实做好失业动态重点监测工作。二是建立失业调控和预警机制。加强对失业预警指标体系、应急预案和相关措施的研究,为稳定就业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和领导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六要夯实失业保险基础,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一是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加强基金的日常管理、会计核算和财务监督,严格执行基金管理的各项规定,形成有效的基金运行约束机制,确保基金安全运行。二是以社会保险“金保”系统和就业系统为依托,努力实现工作流程和全程信息化。三是完善失业保险管理服务工作标准和工作规范,优化经办业务流程,加强队伍自身建设,促进失业保险业务经办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制度化。四是大力宣传失业保险政策。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积极向广大用人单位及失业人员宣传失业保险政策法规及失业保险各项业务经办流程,以保证失业保险工作顺利进行。

作者:刘锡军单位:马鞍山市就业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