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对农业险影响思索

时间:2022-05-15 04:54:00

社会资本对农业险影响思索

社会资本是指能够通过推动协调的行动来提高社会效率的信任、规范和社会网络的实际或潜在资源的总和,是继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之后的第三种资本形态(D.Skidmore,2001)。自洛瑞(G.Loury)于1977年在《种族收入的动力学理论》中首次提出“社会资本”的概念以来,经布迪厄(P.Bourdieu)、科尔曼(J.S.Cole-man)、普特南(R.D.Putnam)、福山(F.Fukuyama)、伍考克(M.Woolcock)、埃文斯(P.Evans)、斯蒂格利茨(Stiglitz)等学者的发展,社会资本理论已成为最有影响和最具潜质的理论之一,并成为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理论分析的重要工具。农业保险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它涉及到农民生产的各个方面。社会资本与农业保险关系密切,从各方面影响着农业保险。本文从社会资本的构成要素出发,分析其对农业保险供给需求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资本对农业保险供给需求的影响

(一)社会资本对农业保险供给需求的有利方面

1.社会资本对农业保险具有工具性作用农民对农业保险既力不从心又心有疑虑。一是不相信保险;二是依赖保险,部分农民买了农业保险后,不积极参与防灾防损,导致损失扩大;三是道德风险严重,少数农民利用农业保险进行欺诈活动。社会资本介入农业保险可以制约以上的行为,对农业保险具有工具性作用。社会资本提供的保险信息搜寻便利降低了农业保险的交易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弱化或解决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2.弥补保险中介机构缺位规范化的保险中介机构是现代保险市场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保险的供求双方均能起到重要的媒介和桥梁作用,然而,我国保险公司并没有利用农村保险和保险经纪公司这一中介形式。其可以利用社会资本弥补保险中介机构的缺位。社会资本能够减少不确定性和交易成本,提高交易的效率。保险人可以利用社会资本多途径的让广大投保人了解农业保险,提高农业保险产品的搜索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我国农业保险中介的缺位。

(二)社会资本对农业保险供给需求的负面影响

1.社会资本缺少规范的市场处于较为有利的社会网络结构中的个体会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更大的利益。在保险行业中,保险人自觉地调动各种关系网络的能力是实现其职能的重要基础,但如果缺乏保险法规条例,则可能导致市场竞争无序,低层次的价格战、高回扣、高返还导致市场恶性竞争。在进行破坏性市场竞争的同时,最主要的竞争手段当属“人才”争夺战。只要能收取保费,那就是保险业内公认的人才。但是,在这些人才中,有一部分人在为保险公司带来一定的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其专业知识不全面、实际业务能力不强,不能帮助农民选择最适合的保险产品,从而使农民对农业保险丧失信任。这对农业保险供需不能起到稳定作用,更不用说推动农业保险的发展。

2.农业保险网络体系不健全我国农业保险的主要险种集中在农作物和养殖业。农作物险种主要对自然灾害险进行承保,不承保社会政治风险等责任。农药和有毒化学物质泄漏等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以及设施农业、水产养殖业等均未列入保险责任,导致农业保险存在疏漏。我国从2007年开始推行由中央财政支持并补贴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初期确立了玉米、水稻、小麦、棉花、大豆和能繁母猪等6个承保品种。2009年又新增加了育肥猪保险和森林保险两个品种。至今,我国中央财政支持的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已达10个,但与发达国家对农业保险补贴的品种数量还有很大差距。目前,全国性农业保险只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其他保险公司基本未涉及农业保险业务。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开办了全国性农业保险的两家公司还在不断对承保范围、数量和险种等进行压缩,造成自然灾害较多的地区和年份,农业保险则呈现萎缩的趋势。

二、社会资本制约我国农业保险供给需求的原因

(一)社会资本拥有量的差异性社会资本拥有量的差异性使非生产性的行为收益大于生产性的行为,社会资本存量多的保险公司不费力就可以获得大量农业保险保单,而社会资本存量少的保险公司则经营困难,难以获取保单,有的保险公司甚至面临倒闭的危险。这种强烈的差异性很容易使那些社会资本存量少的保险公司产生失望消极心理,退出农业保险行业,不利于营造一种公平竞争的经营环境和农业保险的发展。另外,保险业中的社会资本收益的示范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把更多的成本投入到“非生产性努力中去”,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不利于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二)社会资本的排外性社会资本的排外性为圈外的保险公司进入农业保险行业设置了障碍。一定地域的人组成的关系网络群体,对群体外的保险公司实施区别对待的规则,对其内部的保险公司实行保护,都来投保本地的保险公司,对群体外的保险公司实施排斥,导致其在本地难以生存经营,无法避免地走上倒闭的道路,正式制度被扭曲。这使得农业保险的供给主体不足。

(三)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缺乏信任在保险行业中,信任因素是双方面的,不仅包括保险公司对农民的信任,也包括农民对保险公司的信任。信任是社会资本的核心要素,它是人们长期互动的产物,获得信任感是人们进行人际交往的前提。在农业保险中,信任这一社会资本起巨大的作用。农民正是基于信任心理,对保险公司和制度予以信任,才会愿意投保。当农民对保险公司和制度不信任或不完全相信时,他们就不愿意投保。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浪潮的影响,不可否认,社会资本的影响力正在减弱,信任范围的半径会缩减。同时,农村社会关系网络的拓展,直接导致农村社会资本结构在量上的转移和质上的分化,在量上表现为先赋性社会资本数减少而获得性社会资本数量增加。在质上表现为社会资本的稳定性和同质性降低。伴随着农村社会资本的变化,其人际关系的稳定性与同质性趋于降低,特殊性信任基础弱化,使得农民对农业保险的需求量大大减少。

(四)合作共享困境合作共享是指互助,它不但满足了农村居民社会、经济生活等多方面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农村社会生活,使农民获得社会归属感。社会资本是在长期交往合作中形成的,社会资本形成的这种长期性,个人、组织在构建社会资本中的能动性,以及认同关系的互利性,使社会资本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利益结构共同体的代名词。然而,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互动,农村各种社会组织容易产生合作共享困境。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保险公司的诱导过度投保;二是产生逆向选择问题。这制约了农业保险的需求量。

三、优化社会资本改善我国农业保险供需的对策

(一)利用社会资本提高农民对农业保险的信任从推动力来看,政府是社会资本的最大来源之一,政府的合法性和可信度对于社会资本的形成和增加至关重要。如果政府通过经济政策的诱导、法律法规的规范、保险的监管等手段,塑造农业保险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以及通过再保险和救灾基金等手段建立的风险分散机制,通过这些机制的培育,逐步完善农业保险的市场机制,提高农业保险制度的效率,保障农业保险的稳健发展,培育一种超越传统社会差序格局下的信任意识。社会资本将会推进我国农业保险中显示出巨大优势。

(二)利用社会资本加大对我国农业保险知识的宣传社会资本的作用主要是弥补市场失灵,由于我国农业以个体为单位,对个体潜在保险客户而言,农民更愿相信看得到的利益。在发生自然灾害等人为不可抗拒的损失时,如果农民看到周围有亲戚朋友通过农业保险获得补偿时会促进当地农业保险的需求,从而推动保险业的发展。由调查访谈可知,大部分农民是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才得知农业保险,但对农业保险的险种及如何办理投保等不太了解。故对农业保险的了解程度与知晓途径也成为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加大对农业保险的宣传,提升社会资本的利用率。

(三)高度重视诚信建设由于农业保险的特殊性,其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比一般商业保险更为严重而且难以防范。因而应高度重视诚信建设。首先,可以使用不同地区个人的收成记录、相关气候状况,以区分不同的风险类型,向不同风险水平的农民收取不同的保费,从而减少逆向选择;其次,对信用好的农户,给予保费折扣。保险公司可以通过了解和掌握农民的投入水平,改进保险条款设计如规定免赔额等防范道德风险。

总之,社会资本作为促进社会发展的良性力量,对我国农业保险的供给与需求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有效整合社会资本,保险公司和农民双方加强诚信建设,构建完善的农业保险网络体系,农业保险将会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