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农业保险论文

时间:2022-11-07 03:19:39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农业保险论文

一、湖南省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湖南省平均每年约有6百多万hm2农作物受灾,减产约200万t,损失率髙达7%m。如何依靠农业保险为湖南农业的发展保驾护航,成为湖南政府和保险业的重要任务。农民对于农业保险很欢迎,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湖南省农业保险的发展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是相对滞后的,同时影响到农民收人的稳定和我省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二、新农村建设中湖南省农业保险问题的原因分析

(-)农民有效需求不足

从理论上来讲,农业面临着客观存在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这些风险最终都将毫无例外地反映到农户的身上。这就意味着农业是最需要保险保障的领域,但事实却是’目前我国农民对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制约农业保险需求。总体上看,我国农户的收入不稳定,恩格尔系数大,加之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农业的比较效益低,农户纯收人还处于较低水平,2012年全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比2011年增长了1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7%。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9.3%,城镇为36.2%。因此,自发购买农业保险的经济基础是脆弱的。(2)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较低制约农业保险需求。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整体还比较低,农户每年的经济收人扣除必要的生活开销、购置农业生产资料、为子女提供培养教育费用以及预防可能发生的疾病外,最后到农民手中真正可以支配的收入就所剩无几了,农民即使想购买农业保险也没有足够个经济实力了,从而大大限制了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购买力。(3)农民风险意识淡薄缺乏参加保险的主动性。总体上看,我国农民缺乏风险意识和创新精神,我国一直实行大灾政府直接救济制度,造成农民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习惯于有难找政府解决,缺乏主动防范和规避风险的意识。另外,我国相关部门对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不够,很多人对险种不甚了解,也不知该如何办理农业保险,种种原因都影响了我国农民投保的积极性。

(二}保险公司供给不足

目前从我国农业保险供给方看,存在“两少”:经营农业保险的公司少、提供的农业保险业务品种少。由于农业保险存在着特殊的经营技术障碍,经营风险大、成本高,盈利能力差,政府对农业保险法律、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又不足,导致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的开办意愿低下,市场供给严重不足。(1)农业保险的髙风险和高赔付率。。农业保险是财产保险中特殊的一类,即风险单位大、区域性明显、发生频率高和损失大。这与一般商业保险公司的经营目标严重背离。农业保险的高风险和髙赔付率使保险资本必然投向其他能赢利的险别或险种,这就从根本上抑制了农业保险的有效供给。2012年各保险公司农业保险如表1:农业区别于其他行业的地方是农业的主要活动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并更加直接更加紧密地依赖于自然界的力量,所以农业风险与其他一些人身财产风险有着不同之处:区域性特征明显、风险单位较大。广泛的伴生性、发生频率高且损失大。因此保险公司大多不愿意涉及农业保险这一保险领域,经营农业保险的积极性不高,抑制了农业保险的有效供给。(2)道德风险和逆选择的存在。在农业保险中,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比其他保险更加严重。由于发生灾害的地方离城市较远,事故现场又不容易保持,保险公司查勘理赔的人员不能及时判断事故发生的真实性。而且相当一部分人投保之后,改变经营方式,Xf被保对象不采取任何风险控制措施,这些都会造成农业损失加重。(3)保险公司农险业务人才匮乏。在农业保险经营实践中,因为自然灾害风险需要大范围承保才能分散,一旦危险发生,农民就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恢复农业生产,因此承保农业保险的保险机构需要具有雄厚的经济能力,并拥有相关专业的人才储备,同时不断更新保险理赔技术。我国培养了大量懂得保险技术和农业生产专业技术的人才,但两者兼精通的人才却很匮乏。

(三)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缓慢,究其原因是由于政府行为与责任的定位与运作存在问题。(1)农业保险立法滞后。没有法律的保障,农户缺乏投保积极性、保险公司缺乏经营热情、政府缺乏政策依据,最终导致农业保险不能有效发展。随着我国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全面展开,农业保险亟须一套规范的法律体系,通过用法律制度来规范农业保险的随意性,并以此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并为支持农业保险的发展提供有利依据。(2)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不够。农业保险作为一种特殊性的保险,其呈现“三高”、“两低”特点:“三高”指的是高风险、高成本、高赔付;“两低”表现为农户参保的积极性低、保险机构盈利水平低。农业保险业务大部分处于微利状态,有的险种甚至出现较大亏损。鉴于此,商业保险公司不愿或物理承保此类农业保险,再加上农业保险产品具有准公共物品属性,即非营利性的特点,使得这类农险产品在保险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因此,农业保险的发展必须要有政府的干预和介人,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和支持,帮助农民支付保费,缓解农业保险的供需矛盾,使保费达到保险公司和农民都能接受的水平。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视角下完善农业保险发展的建议

(-)完善农业保险补贴制度

2012年,我国财政部决定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根据政府的预算草案,其中大约103.20亿元的财政资金作为农业保险的补贴资金。中共中央应当继续加大农业保险的补贴投人,同时不断地更新完善我国的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制度。(1)实行差异化补贴政策。依据现在农业保险实施情况来看,在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农业大县对保险的需求比较强烈。相反,在农业发展相对不足,农业生产技术较为落后的乡县,往往由于政府财政预算紧张,客观上形成了保费补贴政策的实施困难,使得部分市县财政无法及时足额发放保费补贴资金的这一问题较为突出。因此,一方面我国财政应该加大对农业保险的补贴力度,降低地方财政保费分摊的比例,从而缓解基层财政的压力;另一方面,通过对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财政能力的综合考虑,中央财政应当实行差异化补贴财政政策,特别是在经济发展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中共中央的农业保险补贴率应不低于70%,而相对较发达的地区,其保险补贴比例应该不低于50%。(2)增加特色农业补贴。中共中央于2012年颁布的“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快发展农业保险,不断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鼓励地方开展特色农业的保险业务,积极增加特色农业保险试点区域,增加特色农业保险试点品种,扩大特色农业保险覆盖面,使更多的农民能享受到特色农业保险的保障。如,甘肃省近年来启动藏区特色农牧业保险,中央财政部将藏区青稞、藏系羊和牦牛列为特色农业保险补贴品种,极大程度地降低了自然灾害给农民造成的损失。因此,为了保障农民收入和推动各地区特色农业稳步发展,中央财政部应当加大对特色农业提供农业保险的投人,减轻基层政府的财政负担,以及农民和农业企业的缴费负担。

(二)加强农险产品与经营管理创新

对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和保障粮食生产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丰富农业保险的产品种类、创新农业保险经营管理模式,不仅对推进当前农业保险工作有着重要影响,同时还关系到了加强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方式转变的进展。(1)农业保险产品创新。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理资源及各地区经济发展分布不均衡,因此,保险公司对于农业保险产品的开发,需要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因地制宜;同时做好市场调研,分析各地区农户消费偏好和购买能力,开发出适合不同地区需求的保险产品。如天津开办了农业保险五险统保业务,即包括了种植业保险、养殖业保险、农房保险、农民家庭财产保险以及农民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使得更多农户得到保险的保障。(2)经营管理创新。首先,服务创新是管理创新的关键之一。通过充分利用农业各部门力量,全面考虑投保人——农户的需求,提供全程咨询服务以及后续增值服务。其次,技术创新是农业保险创新的动力和方向。农业保险的技术创新主要包括农业风险监测技术、农业保险理赔技术、农业保险精算技术和农业保险证券化技术等。如浙江省通过GIS技术,分析历史数据的模型演变,得到一些灾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农业的防灾减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再者,推动金融创新是完善经营管理创新的重要环节。

(三)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农业保险由于其商业性与社会性的双重性质使其不同于常规的商业保险品种,要使农业保险在我国深人发展一定离不开政府的干预。只有当政府的政策重视并且支持对农产业的发展,积极地将保险运用于农业生产中,农业保险才能在我国得到良好的发展。(1)加大农业保险宣传力度。加大农业保险宣传力度,是推进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前提。它不仅可以增加保险从业人员自身的素质以及业务能力的提高,同时还可以增加农民对农业保险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具体实施措施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大力提高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扩大农业保险的投保覆盖率。二是加强对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作为农业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当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向农民大力宣传减灾防灾的相关知识,培养农民防灾减灾意识,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观念。(2)协调农业保险的发展。由于农业保险的双重属性,即既有政策的强制性又有商业的自愿性,使其内涵十分广泛,涉及众多领域,如农业保险从属于农业金融系统分支,同时其政策的制定涉及法律领域;农业保险既需要政府的推广,也需要财政的支持;既需要商业保险公司的积极参与,又需要政府部门的积极配合。这些内涵彼此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建设健全的农业保险制度需要各领域、各部门协同合作,同时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参与。此外,政府应当特别设立农业保险的管理机构,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保障农业保险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农业保险工作的健康发展。

(四)建立有效的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农业风险属于巨灾风险,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对保险公司的稳定性经营影响很大。因此,为了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稳定农业保险经营性和持续性,必须建立和完善农业风险分散机制。(1)建立再保险机制。由于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农业保险的经营自身存在较大风险,因此建立再保险机制有利于保险经营者有效的控制其经营风险,即在赔偿损失后能得到一部分赔款补偿。建立再保险机制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首先,创建我国农业再保险的联合体,吸引更多的保险公司参与到农业再保险业务中,提高保险公司整体的风险抵御能力。其次,增加政府对农业再保险的支持力度。为了调动农业保险公司发展农业保险的积极性,政府应当为农业再保险公司提供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对其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再者,逐步建立专业的农业再保险公司。农业保险作为一种特殊的保险品种,对其进行专业化的管理,实行再保险制度,不但可以提高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率,同时可以利于政府的监管和调节。(2)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农业风险一旦发生便会造成国家和人民经济的巨大损失,因此农业风险属于巨灾风险,国家财政应当成立专项基金,采取财政拨款等形式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的主要作用是对农业保险的补充。在农业巨灾发生后,可以利用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对超出农业保险赔偿范围的损失进行有效的补充,弥补农民的重大损失。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的来源于国家财政的财政拨款以及社会团体的捐赠等,同时可以将救灾专项资金转换为长期累积的巨灾风险基金。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应当专款专用,并且聘请专业管理机构对该项资金进行有效的运营管理,通过一定的合理投资实现该项资金的保值增值。

作者:何佩云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