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发展研究论文

时间:2022-12-15 02:19:00

车险发展研究论文

最近,汽车消费市场出现一种背离现象:一方面,随着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的出台,汽车金融公司呼之欲出;另一方面,保险公司纷纷放弃了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在国内汽车市场发展迅猛、汽车消费贷款业务由于汽车金融公司的加入面临新的飞跃的宏观环境下,本应是大有作为的保险公司却纷纷停办了车贷险,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保险公司陷入车贷险泥潭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汽车开始走进百姓家庭,成为居民消费的一个新的热点。据有关资料显示,2002年全国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余额比1998年增长了286倍。银行汽车消费贷款业务的快速增长,为保险公司车贷险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一时间,车贷险市场热闹纷繁。

但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由于车贷险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开始暴露,赔付率和逾期率持续居高不下,给保险公司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影响到保险公司的正常经营和偿付能力安全,各公司被迫陆续停办了该项业务。车贷险的停办,给处于快速发展中的汽车消费贷款业务一个不小的打击,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应。那么,车贷险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一是社会信用制度不健全产生的道德风险。车贷险业务,是基于信用基础上的一种担保责任,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是其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证。目前,我国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的信用体系都尚未建立起来,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无记录,也没有建立对失信人的制约和惩罚机制,使得违规失信的成本低廉。由此产生的道德风险已经成为阻碍车贷险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

二是保险公司风险管理能力不足产生的管理风险。主要表现在:业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落实不到位。把车贷险与其它保险业务的管理混为一般,没有针对车贷险的风险特点,建立专门的业务操作流程和核保核赔制度,现有的制度也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对分支机构经营车贷险业务不加控制,任其发展,导致业务质量低下,与银行、汽车经销商的合作缺乏平等的基础,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不到位,资信调查工作流于形式,程序不规范,审核不严格,对追偿工作不够重视,没有配备专职人员开展逾期贷款的催缴和追偿。

三是不正当竞争产生的市场风险。目前,保险产品的同质现象严重,产品营销和服务的差异化程度低,保险公司往往不能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使得价格仍然是一种主要的也是有效的竞争手段。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保险公司除了降低费率外,还普遍存在通过协议扩大保险责任、取消免赔额、降低首付款比例甚至零首付、高额手续费返还等违规现象。不规范竞争的结果使得保险公司的保险责任增加了、经营成本提高了、业务质量下降了,导致赔付率居高不下,直至出现亏损。

四是汽车关税不断下调产生的价格风险。加入WTO后,我国汽车进口关税不断走低,两年时间内最大降幅在40%以上。车价短期内的大幅度下降,造成部分贷款购车者所承担的还贷额度甚至高于新购车价,也使得一些新车的性价比高于所购车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还贷意愿。部分不讲信用的购车者宁愿损失已支付的银行贷款,也不愿意再继续履行合同,故意钻政策空子,以车抵贷,放弃还款。

五是银行、汽车经销商风险责任缺位产生的外部风险。银行和汽车经销商是车贷险经营的重要环节,也是车贷险风险控制的重点。在银行、保险公司、汽车经销商三方合作过程中,迫于竞争的压力,保险公司往往通过协议将银行和汽车经销商应承担的责任转移给自己,造成在车贷险业务经营过程中银行、汽车经销商的风险责任缺位。由于有保险公司做担保,弱化了银行的责任意识,多数银行缩减了资信调查程序、降低了审核标准、放松了对贷款人的跟踪管理。这种失衡的合作关系导致车贷险的风险管理链条出现断裂,产生风险也就不足为奇了。

此外,追偿难也是影响车贷险业务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我国抵押物的处置渠道不通畅、相关制度不健全,逾期贷款的追偿周期长,成本高、成功率低等问题,造成基层保险公司普遍存在畏难情绪。

如何看待车贷险市场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2002年全国汽车产量达350万台,2003年1-8月生产汽车283.4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6.8%.据预测,中国汽车产业正向汽车生产国迈进,未来3年将释放出500万辆的消费潜能。2008年中国的汽车产量将达到630万辆,到2013年中国将居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汽车生产国。

在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始终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银行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推出,有力地推动了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据人民银行统计,2003年1-10月,全国商业银行个人汽车消费贷款新增665亿元,全年新增贷款可望达800亿元。

相对于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现有的银行贷款规模远不能满足需要。目前,在全球汽车销售中70%是通过融资贷款方式实现的,在美国更是达到了80%,而我国这一比例不足20%,发展空间巨大。正因如此,专门从事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并提供相关金融服务的汽车金融公司应运而生。有专家分析,由于汽车金融公司的参与,我国汽车消费贷款市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每年将产生700-1000亿元的汽车消费增量资金。在汽车消费贷款市场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保险公司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汽车金融公司的出现对车贷险业务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首先,车贷险对银行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发展的推动作用巨大。目前,银行办理汽车消费贷款业务虽然有自然人保证贷款、房产(新车)抵押贷款、有价证券质押贷款、信用贷款等方式,但保险公司提供的车贷险仍是最主要的贷款方式。根据一项调查,江苏省各银行的汽车消费贷款采用车贷险方式发放的占业务总量的80%以上。受江苏省车贷险市场整顿,以及人保、平安等保险公司停办车贷险业务的影响,江苏省各银行的汽车消费贷款增幅明显减缓。如中国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2003年1—7月汽车消费贷款月均增幅保持在2.7亿元,8月份仅增加3900万元,9月份更是出现负增长。交通银行无锡分行原先的日业务量每天20笔左右,8月份后每天不足5笔。保险公司暂停车贷险业务后,银行也在积极寻求新的安全的替代方式,如加强与担保公司合作、强化贷款人的资信调查、扩大信用贷款的范围和比例等。但是,受担保公司资金实力弱、社会信用基础差等因素的影响,这些措施目前均难以取代车贷险的地位,而且,这一状况短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变。

其次,短期内汽车金融公司不会对银行的汽车贷款业务产生大的影响。一是汽车金融公司从申请筹建到开业需要一个过程,最早2004年6月前后才能营业,二是汽车金融公司的经营区域有局限性,不能设立分支机构,且同一法人不得投资一个以上的汽车金融公司。可以预见,除部分中心城市外,大部分地区的汽车贷款业务仍将是银行的天下,三是汽车金融公司只能通过接受股东单位存款、向金融机构借款等形式募集资金,融资渠道狭窄、资金量不足将成为汽车金融公司业务发展的瓶颈,四是汽车金融公司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有一定的限制,使其无法通过利率杠杆配合母公司实施产品促销,也就无法发挥其整体优势:五是汽车金融公司设立的门槛过高,5亿元的最低注册资本和不低于40亿元的总资产要求,把国内众多企业拒之门外。受上述因素影响,汽车金融公司的业务短期内难有大的作为。

第三,随着汽车金融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以及宏观政策环境的改善,将有助于加强汽车行业与保险行业在产品。客户资源、资本等方面的合作。一方面,保险产品是汽车金融公司为客户提供一揽子服务的重要内容,包括机动车辆保险、第三者责任保险等,另一方面,车贷险也是目前汽车金融公司解决贷款担保瓶颈的重要手段。同时,随着保险资金运用政策环境的放宽和投资渠道的逐步拓展,保险资金可以投资设立汽车金融公司,不仅拓展了保险业的发展空间,还可以提高保险资金的运用效率。2002年,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的利润占通用公司总利润的35%以上、福特汽车金融公司的利润也占福特公司总利润的20%以上,可见汽车金融服务领域投资收益丰厚。

积极推动车贷险良性发展

保险公司根据市场存在的问题暂停车贷险的经营,是公司经营管理走向成熟的表现。但是,也不能因噎废食。2003年8月南京保监办对无锡市车贷险业务问题严重的4家产险公司给予停业3个月的处罚,至今期限已满,但仅有1家公司提出了恢复申请,足见保险公司对车贷险经营之谨慎。车贷险真的就没有发展的空间吗?根据笔者的分析,目前车贷险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保险公司的经营机制、管理能力还不能适应市场的要求,完全可以通过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经营机制创新加以克服和解决。

(一)提高对发展车贷险重要性的认识。一是发展车贷险是做大中国保险业的需要。随着汽车消费贷款业务的快速增长,车贷险业务本身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发展车贷险还可以带动机动车辆等相关保险业务的发展。据测算,车贷险对机动车辆保险的带动比例为1:1.9:二是车贷险在推动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发挥着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社会管理职能;三是发展车贷险有利于优化银行信贷资产结构,防范信贷风险。由于车贷险的拉动,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发展迅猛,占消费贷款的比重不断上升,改善了银行的信贷结构。同时,银行通过车贷险将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使得汽车消费贷款的不良比例一直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促进了汽车贷款业务的良性发展。最近有报道称,银行汽车消费贷款坏帐率骤增,个别银行的坏帐率预期达二成,直接原因就是车贷险的全面停办。

(二)加强业务管理,实行专业化经蕾。车贷险面临的主要风险是管理风险,因此,加强对车贷险业务的管理,实行专业化经营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一是管理机构的专业化。应建立专门的业务管理机构,实行授权经营、集中管理的经营模式。考虑到汽车消费贷款业务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车贷险的经营权原则上也应控制在中心支公司,对个别经济发达、汽车信贷业务量大的县市可适当延伸。同时,在同一地区实行业务集中经营,即只授权一家分支机构经营车贷险,不宜遍地开花,既可以有效避免内耗,也有利于加强业务管理。二是管理制度的专业化。车贷险业务经营环节多、操作程序复杂,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业务健康发展的基础。管理制度的专业化就是要按照车贷险业务风险的巨灾性、隐蔽性和滞后性特点,建立专业化的风险控制体系、业务处理流程、核保核赔制度、财务核算制度,实现业务管理的标准化。三是管理人员的专业化。要充实管理力量,加强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综合业务素质。培训内容除了保险专业知识外,还应包括宏观经济形势,国家汽车产业政策、银行信贷业务等相关知识。

(三)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营销模式。车贷险业务涉及银行、保险、汽车经销商、消费者等各方利益,车贷险的经营离不开银行和汽车经销商的支持与配合。因此,保险公司与银行、汽车经销商之间是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应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合理分担风险,彻底改变以往银行只注重发放贷款、汽车经销商只管卖汽车,而风险由保险公司独家承担的不合理状况。银行要充分发挥在资信管理和债务追偿方面的专长,严格审贷条件和程序,利用网络优势和帐户管理手段,加强对逾期贷款催缴和赔款的追偿。汽车经销商也应承担起部分市场风险,要确保汽车质量、提高售后服务水平。保险公司在市场有需要、风险可管控的前提下,应积极开展车贷险业务,努力为经济发展全局服务。

(四)加强市场研究,加大产品创新力度。车贷险属于新兴业务,保险公司业务数据积累不够充分、管理经验不足。加强对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和车贷险市场的研究,及时发现和总结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公司经营理念和经营行为,可以有效地防止风险的扩大。例如通过对赔案的分析发现,法人类、营运类、工程机械类业务的出险率高,保险公司可以通过产品创新,采取细分客户群、缩减保险责任、提高首付款比例和担保条件、限制抵押物用途等方式来预防和降低可能由此产生的风险。在产品创新过程中,要加强与银行和汽车经销商的协调,确保相关责任及措施能够落到实处。

(五)加快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体系。应尽快明确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主管部门,整合分散在金融、税务、工商、电信、公用事业单位和公安等部门的个人信息资源,建立个人信息数据库和信息查询系统,实现个人社会信息资源共享。现阶段,要充分利用社会上分散的个人信用资信平台开展资信调查,扩大投保人的信息采集量,建立个人信用评级制度和标准,确保信用评级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同时,应加强保险公司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六)加强对车贷险业务的指导和管理。一是监管部门应制定车贷险业务的管理办法,对车贷险的保险责任、费率、保险期限、免赔额(率),以及业务流程、抵押物处置等做出原则性要求,规范车贷险的经营;二是督促保险公司加强车贷险业务的制度化建设,强化内部管理,鼓励保险公司进行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营销模式创新;三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保险公司之间的协调和沟通,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的形成;四是加强市场监管,依法加重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增加违规经营成本,有效遏止恶性竞争,维护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确保车贷险业务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