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对外关系教案

时间:2022-03-09 09:52:00

两汉对外关系教案

考点指南

1、与朝鲜的关系

掌握关系的表现形式和史实:政治交往、文化联系、经济交流

2、与日本的关系

掌握两汉和日本关系的表现形式和史实:政治交往、经济交流

3、与西亚、欧洲的往来

掌握汉朝与西亚的经济交往;东汉与大秦的政治交往。

4、丝绸之路

掌握陆上丝绸之路的概念、开通的条件、路线和意义;掌握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和意义。

重点和难点精析

1、陆上丝绸之路

(1)丝绸之路的内涵:中国古代经由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因为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由此西传而得名。

(2)开通的历史条件:①秦汉的统一,中原王朝实力的积聚。②张骞沟通了与西域的联系。③西汉丝织业的发展。④西汉在西域设西域都护。

(3)开通和维持过程中的重大事件:①张骞两次出使西域。②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置。③西汉末年,中原与西域关系一度中断。④东汉班超经营西域。⑤甘英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

(4)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它是东西方物质和精神文明交流的通道和桥梁。西域的胡桃、胡瓜、胡葱、胡椒、胡萝卜等作物,罗马的玻璃器皿、中亚的服饰、饮食等物产,西域的乐舞、杂技,西亚、中亚的音乐、舞蹈等精神文化产品由此传人中国。两汉之际,佛教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国。中国物产和技术的西传更是难以统计的,造纸、印刷、漆器、瓷器、火药、指南针等等的西传,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2、海上丝绸之路

(1)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a.秦汉时期,一些商人船舶不惧风浪,很早就往来于中国与东南亚之间。b.西汉中后期,汉朝政府派人远航,直抵东南亚和南亚,这就是“海上丝绸之路”。

(2)海上丝绸之路的方向、大致航线与经过地区:a.阅读课本插图《海上丝绸之路》;

b.了解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沿海港口出发,向西沿海岸线、印支半岛南下,绕过今马来半岛、出马六甲海峡,到孟加拉湾沿岸诸国,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

(3)海上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a.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扩大了秦汉文化对外的影响。b.从海路沟通了东、西方外交联系,拓展了中国、亚洲濒海地区、欧洲一些国家的外交活动范围。

3、两汉时期中外关系的特征及其原因

特征:①以商贸为主,丝织品在通商中占很大比重,并具有相当程度的单向性。②中外交往以陆路为主,水陆并举。③与亚洲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等地区的国家交流频繁,对东方文化影响大,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④中国文明通过丝绸之路开始传人欧洲。⑤中国开始吸收佛教等外来文化。⑥汉代文明先进,对世界影响深远。

原因:①国家统一,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得到发展;②社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③丝织、冶铁等技术领先世界;④张骞沟通西域后,开通了丝绸之路;⑤交通发达,两汉政府保护交通的畅通;⑥科技文化成就辉煌;⑦统治阶级比较重视。

师生探究

例1.西汉与西亚欧洲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主要条件是()

A.西汉丝织业的发展

B.张骞沟通了与西城的联系

C.甘英到达了波斯湾

D.西汉在西域设西域都护

解析本题答案是B。西汉同西亚和欧洲通商关承发展的前提是丝绸之路的开通,而丝绸之路是在张骞沟通了与西域的联系之后形成的。此题中的A项只是作为对外交往史中的主要物品而出现,而C、D两项都是在丝绸之路开通之后才出现的。

例2.汉代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输出的主要是()

A.应用性技术B.农作物良种

C.手工业产品D.书画艺术品

解析本题答案是A。汉代在中外交往中输出的主要是应用性技术,例如中国的铁制生产工具输出到朝鲜,铁犁牛耕技术、水利工程技术传到越南并推广,铁器、丝绸和养蚕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等。

例3.秦汉时期,中国已走向世界,其主要表现不包括()

A.大秦王安敦派使臣从海道来中国

B.丝绸等技术传播到中亚和欧洲地区

C.甘英出使大秦,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

D.中国与欧亚非许多国家开始了直接的贸易往来

解析本题答案是D。本题为否定式选择题,旨在考查准确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A、B、C三项符合史实,D项表述有误,因为秦汉时期中国只与欧亚许多国家开始了直接的贸易往来,并没有与非洲国家直接开始贸易交往。

秦汉时期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板块小结

民族关系是指国内各民族间的相互关系;对外关系是指中国与外国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有着根本的差别。

民族关系

从民族关系上看,民族交往,特别是经济文化交流有了重大发展,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格局形成。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在春秋战国长期的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秦灭六国,南平越族,北击匈奴,修建长城,加强对边疆的管理,初步奠定了祖国疆域的基础。两汉时期,民族交往频繁。西汉的“和亲”政策和昭君出塞,密切了汉匈关系,张骞和班超先后出使西域,沟通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促进了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汉武帝在西南设置郡县,加强了西南少数民族同中原的联系。边疆各族对开发边疆地区,缔造中华民族历史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注意:各民族间的联系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贸易、战争、和亲、迁徙、招抚、设置特别机构等,但民族间的友好交往,经济上的互补和文化上的相融、认同,一直是推动民族融合的主要动力。

对外关系

从对外关系上看,中外交往开始发展起来,中外交往中中国主要是文化输出。两汉时期,国家统一,经济文化繁荣,中外交通发达,统治者思想开放、政策开明、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东与朝鲜、日本,南与越南、南海诸国及印度半岛,西与西亚的安息和欧洲的大秦都有联系、交往。出现了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丝绸之路”和水上交通线“海上丝绸之路”。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辉煌灿烂的思想文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始影响世界,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其影响突破东亚,远及欧洲和非洲。

▲注意:影响对外关系的主要因素应从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通和对外政策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