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阅读教学教案

时间:2022-09-15 12:14:00

初中阅读教学教案

我是一名初为人师的初中语文教学者,2007年秋天才踏上这三尺讲台。初始担任了蒙古族中学初中一年级(三个班)的语文教学任务,走上讲台还没有摸着当教师的基本之道时,就承担了初中一年级语文教学研究课题,这使我感到压力巨大。幸好,我在实习期间得到了很好的指导和训练,教学基本功得到极大的提升,并且对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情况了解甚多。学校基于此,相信我且将项研究课题的重担赋予了我。

两年来,在校领导以及全体语文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很快地掌握了初中阶段的教材教法,同时在课题的引导下,不断学习钻研,又不断从其他老教师那里汲取教学经验。现在我想把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最为基本。确实,阅读教学可以检测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还可以不自觉地增加学生的识字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想道德素养。正如叶圣陶所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更重要的是,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终身学习,终身有益。所以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分量最重、变动最多、改革力度最大的是有关阅读教学的条文。《新课标》中对学生学习语文也提出新的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2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30万字,每学年阅读2000字左右的各种文章不少于100篇。”

很显然,这样的目标对老师对学生都是新的挑战。过去(我在上中学的时候),老师上语文课时,多数情况是以“讲”(教师讲解课文)代“读”(学生阅读实践)、以“听”(学生听讲和笔记)代“读”的现象比较严重,每一篇文章都按一个模式,进行肢解;文章段落层次、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等。台上老师抄写课文分析段落层次提纲,下边学生照着抄。结果呢,学了八九年的语文课,却不能独立地分析一篇较简单的文章,这不仅让学生对学语文失去了兴趣,也让教师对教语文失去了兴趣。现在我通过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我认为:阅读教学的指导思想不仅仅是为了升学考试,而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为终身学习打基础(因为学生在参与社会工作中普遍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在教学实践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严格要求,打好汉语基础:

民族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时,由于受语言环境、社会环境和个人认知能力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语文水平参差不齐,差异很大。进入初中,随着课程难度和深度增加,语文能力较差的学生就很难适应,如果不及时补救,就很难继续学习这门功课。我在初高中读书时,本班级内就有很大批的学生就是这样的,他们后来想学习,也很想学好,但因为基础没打好,无法跟上来,有的干脆放弃了这门课程。所以,我力求学生将基础知识学好。只有打好基础,才能促使学生继续学习语文,学好语文。

二、营造氛围,培养阅读兴趣:

“在快乐中学习”的教育思想要落到实处,得有个和谐的气氛。

我的性格比较外向,课余时间特别喜欢和学生交谈或玩耍,在交谈和玩耍中很自然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关系。和学生的关系融洽了,这对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有着极大的好处。

当我面带微笑走进教室的那一刻,也看到一个个面带微笑、眼神里透出求知欲望的学生。他们从心底里喜欢老师的时候,会专注地听老师讲课,也非常愿意完成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还有,在课堂上作答,不必太多的规矩,学生发言可以自由一些,有话直接站起来说,说了就可坐下,保持阅读的轻松气氛;学生在心理上要放松,把课堂当作师生一起学习探究的平台,把自己当作阅读的真正主人,而不是只会记笔记的机器。

在教学中不免要遇到一些难以预料的情况。我特别注意的是:不管有什么情绪,都是微笑着、情绪饱满地进入课堂;不管哪个学生有多么的让我生气,也不当着全班学生大发脾气,更不板着脸训斥学生,这样会影响课堂的和谐与阅读思路的流畅性——让学生很压抑地阅读,效果是要打折扣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有这样的名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说明读书要有兴趣,没有兴趣学生是不会投入地读书的。

培养兴趣,教师首先要在思想上让学生喜欢学语文,知道语文不仅是升学的工具之一,更为重要的是将来参与社会各项活动必需的语言,也就是说谋生的重要工具之一。第二、教学中,教师不死搬课本和参考书,不大讲课文的写作结构或写作特点,让学生死记硬背。尽可能切合生活,联系学生自身体验,走进文篇,获取知识,汲取营养。比如学习表现人物某种精神的课文《全神贯注》,不必分析这篇文章的段落大意、层次结构什么的,而应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感悟人物的精神境界,想想自己身边是否有类似的人物或者是否从哪些地方获悉类似的人物事迹,并且谈谈自己的感想等。第三、尽可能张扬学生个性,展示自我才能。鼓励学生筹划诗歌朗诵会,或者讲故事接力赛等活动。比如七年级上学习了《乡愁》、《歌词两首》等诗歌后,可以鼓励学生自行筹划一个诗歌朗诵会;期末由老师筹划举办全年级范围的讲故事大赛,以提高兴趣。

三、师生互动,优化课堂教学:点体验

bsp;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将得到更好的发挥。

课前五分钟说话训练,我沿袭了本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在这五分钟里,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表达自己最喜欢或最想说的话题,这极大地激发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想说了,不敢在众人面前说话的学生也敢说了,并且极力地发挥出他们应有的语言表达能力。

上新课之前,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学生可利用这个时间,个人或小组共同学习,疏通文字,整理生字词;将不懂的词语或语句用笔勾画,以便在课堂上注意诵读和理解。课堂上,师生互动,共同确立目标,一起探讨解决问题。如果确实有难点,再由老师讲解。如我在教学《将相和》时,学生对文中很多的词语、语句难于理解,便由老师讲解。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不成熟的体验。阅读教学是一门艺术,有待我们语文教师长期探究,我愿与同仁们在这条路上不断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