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21:44:49

学习

学习范文篇1

关键词:Qzone;QQ空间;移动学习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子课题(编号BCA060016)

一、Qzone概述

(一)Qzone的产生。Qzone(QQ空间)是腾讯公司于2005年6月6日开发出来的一个个性空间,它是腾讯公司主打产品——在线即时通讯工具QQ的延伸产品,是以网络为载体、以QQ号为关联,简易、迅速、便捷地自己心得,及时有效轻松地与他人进行交流,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二)Qzone的特点。Qzone具有博客的功能,但与其他门户网站的博客相比,Qzone有着它自己突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即时性:Qzone作为QQ的延伸产品,使得更新的信息能及时同步到QQ好友,它可以看作是博客和即时信息工具的集中展现形式。用户不仅可以在QQ上向其他用户发送即时信息,在Qzone上随时日志、记录心情,还可以随时了解好友的最新动态。

2、移动性:手机Qzone为用户提供手机接入Qzone的服务,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管理自己和访问他人的Qzone,随时随地用短信记录下心情和感受,传送到Qzone中,轻松发表短信日志。

3、多功能性:一般博客只有日志、评论、音乐、相册4个功能,但Qzone却集游戏、动态、装饰、送礼、读书、共享、升级等多种功能于一身。

4、互动性:与传统博客相比,Qzone在设计上更注意互动,Qzone内的留言、日志、相册、说说等几乎可以实现同步反馈。这些都还原了现实中人际传播中多向互动的特征。

二、移动学习概述

移动学习是继数字化学习之后出现的又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综合国内外关于移动学习的研究,移动学习的内涵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形式上是移动的。即学习者不再被限制在电脑桌前,可以自由自在、随时随地进行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学习。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和学习者都是移动的。

2、内容上是互动的。移动学习的技术基础是无线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只有这种双向交流的模式,才使得“移动”更有意义,才能更充分地表现出移动学习的优越性。

3、实现方式上必须是数字的。也就是说要使用移动计算(IA)设备进行数字化的学习。目前支持移动学习的设备主要有智能电话、PDA、便携式电脑等。

总之,移动学习是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结合移动计算技术带给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全新感受,其特点是实现了随时、随地、随身、随意的学习,学生和教师能够使用各种移动终端设备,更为方便灵活地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

三、Qzone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分析

Qzone实现了“随时随地博客”,而移动学习实现了“随时随地学习”。由此看出两者的相似点,下面就分析了把两者结合起来——利用Qzone进行移动学习的可行性。

(一)Qzone应用于移动学习的优势

1、Qzone操作简单、普及面广,为移动学习创造条件。Qzone并非一种全新的技术,它和QQ面板相连,方便进出,任何一个能使用QQ的人都能很快开通Qzone并使用。自从手机能够上网后,腾讯公司顺势推出手机QQ,让那些QQ使用者即使没有电脑也能随时随地登录QQ,有效地利用Qzone记录自己的学习心情或最近的生活状态。据腾讯官网统计,截至2010年底,QQ活跃账户数达6.476亿;Qzone活跃账户数达到4.920亿。移动通信设备的普及以及移动网络与因特网的结合为人们随时随地使用Qzone开展移动学习提供了物质基础。

2、Qzone传播方式多样化,有利于移动学习中知识的广泛传播。从传播途径看,Qzone实现了手机-手机、手机-PC、PC-手机的互动访问,可以同时在web和wap中;从传播方式看,Qzone采用的是典型的web2.0传播模式,Web2.0的核心在于个性化和自组织,个体集信息的接收者、者与传播者于一身。个体既是传播的起点,也是传播的终端。这就彻底打破了传统的主客传播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强生弱”的状态,形成从单向到多向的多角度沟通。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传播,形成了网状的学习群体,很容易产生集体智慧,这极大地体现了移动学习中知识传播的广泛性和高效性。

3、基于Qzone的移动学习有利于开展个性化学习。随着网络学习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学习者不满于目前的学习方式和效果,而倾向于按需订制学习内容,实行自助式学习,从而减少一些流于形式的不必要的知识灌输。而基于Qzone即时性、移动性的特征,可以允许学生自定学习的时间、学习的内容以及学习的步调,它符合“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新课程观发展的要求,从而可以成为促进新课程观发展的良好手段。

(二)Qzone在移动学习中的具体应用

1、教师利用Qzone开展移动教学。教师可以开通Qzone,记录自己教学中的重点,或是补充在面授课堂概要讲述的内容,学生可以通过浏览日志,了解教师的教学进度,并进一步强化自身的知识。根据Qzone提供的功能,教师一有新动态(教学大纲、教学辅导、平时作业等教学日志),就会在好友(学生)的Qzone中显示出来。即使是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学生,在收到教师的日志更新信息后,也有可能随时进入教师的Qzone,浏览阅读相关日志。

Qzone日志可插入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这就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教师可以根据移动学习的特点设计微型学习内容(比如一个小动画、一条说说、一个评论等)便于学生进行移动学习。教师还可以利用Qzone进行答疑辅导等教学活动,对学习者的作业进行批改并给予必要的指正和评价,发起并参与学习者之间的讨论等。

最重要的是这些过程是在移动中解决的,师生不用在电脑前等待,可以随时随地移动地学习,实现了移动教学。

2、学生利用Qzone进行自主学习。从Qzone的特点来看,它是一种符合学习者认知心理的建构主义的学习工具。Qzone是个人的半私密空间,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及时表达各种思维过程和成果。通过Qzone建立个人学习电子档案,学习者在平时的学习中看到很有价值或需要的信息,可以随手摘录到自己的网络日志里,日后加以整理和利用,及时积累资料,从而丰富知识和发展思维。

另外,师生可以就某一主题发起自定计划或自定时间的讨论,学生可以围绕这一主题搜集资料,经整理资料并讨论后就这一主题回帖,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究、协作或自主学习后,将学习结果以文字、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呈现在空间里。作品的共享性,能够得到不同的观点,这不仅是对自己观点的诊断,更是在促进自我反思,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3、学生之间利用Qzone开展协作学习。Qzone为学习者的交流讨论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虚拟学习环境,有共享的信息资源、交互性学习工具和协作学习的空间,可以使得参与者更加广泛,参与交流更加方便。学习者可以随时将自己研究中遇到的向题及时到Qzone请求帮助,也可以解答其他学习者的问题,或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某个问题。而Qzone所提供的双向即显功能,使得学习个体在各方面的进步或退步都会被同伴所注意和评价,这些外部评价所营造的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每个学习者的自身素质。

在协作学习开展的过程中涉及到文件的共享问题,传统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借助可移动硬盘、邮箱等形式来实现的。而借助Qzone的分享功能可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拷贝文件带来的麻烦,提高了学习资源的共享和利用率。此外,Qzone不仅能方便地实现对学生最终成果的评价,还能借助Qzone中的学习日志追踪学生的交流内容、提交的作品及提交的时间等信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化。

学习范文篇2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特点

从技术层面考察,现代教育技术所具有的基本特点是:

1.快捷性。现代教育技术能使信息的存储、传递和呈现方式及时迅速。网络能使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和广度在全球范围内共享,使地球在网络的联结下变成了“地球村”,不同地域的人们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共享同一信息。网终教育的快捷和信息交流的及时性,不仅为学习者和研究人员节约了时间,而且提高了学习和研究的效率。

2.丰富性。现代教育技术拓宽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范围与途径。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只能通过老师、课本、借阅或购买图书、实验室实验等几种途径获取信息,而有了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网络教育的兴起,教育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多彩。有支持教师教学的多媒体课件,有帮助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的课程,有用电子作品创作的各类素材库,有供进行学习评价的试题库反馈系统等。还可以将被感知事物的发展变化形式和过程,用仿真化,模拟化、形象化、现实化的方式,图文并茂地、形象逼真地展现出来。学习者既能见到原子、分子结构、生物细胞、基因等微观世界,也能见到宇宙、大洋、原子弹爆炸等宏观过程。使难懂深奥的原理、定理等变得具体、生动、易懂。

3.自主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知识论观点。教师角色和主体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中心地位、知识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学生由原来知识容器变为学习主体,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知识的建构者。

4.开放性。现代教育技术突破了时空限制,使教育变得更为开放。学习者不再受性别、年龄、职业、地域,甚至生理缺限的影响,只要具有操作信息技术技能的人,都可以成为教育的对象,特别是在互联网上,师生可以进行实时的研讨,交流和对话,有疑难问题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师进行辅导。在网上,既可以根据专业需要调阅有关教材,又可以自由调阅相关的参考资料,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二、学校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信息良莠不齐。信息化社会,每个人都有参与教育信息生产、流通和消费的权利,致使教育信息难以得到质量保证。各种陈旧、有害、粗制滥造的信息泛滥成灾,这对一些好奇性强、鉴别难力不足的青少年学生造成极大的危害。

2.教育信息交流的即时性与信息内容陈旧性反差极大。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社会,知识更新迅速,但在互联网上和一些媒体上却仍然存在着大量陈旧过时无用的甚至已经成为垃圾的信息仍然存在着,这与教育信息快捷与信息交流的及时性是背道而弛的,严重影响了教育信息优势的发展和信息的质量。

3.一些老师和学生缺乏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这不仅挫伤了他们学习的信心,而且会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学习和交流活动。

4.投入教育信息技术的资金不足。我国政府教育资金的投入虽然逐年有所增加,但仍然不足。而教育信息技术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价格极为昂贵,而且升级和更新换代也非常快。尤其是贫困落后的乡村学校和边远地区的学校,要购置信息技术的各种装备确实是难以办到的,这是制约我国学校信息技术发展与普及的一大瓶径。

三、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

尽管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信息技术永远不可能替代教师的作用。教师不仅仍然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而且在教学过程管理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中地位更为重要、任务更繁重、要求更高了。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发表的教育报告中所指出的“在传授人类积累的关于自身的自然知识方面以及在开发人类创造力方面教师始终是主要责任者,始终起主导作用”。因此在广泛推广和普及现代教育技术的今天,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在信息时代,一个不懂信息技术工具和手段的人是无法有效进行教育教学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更无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过程的完美整合。时代赋予教师的教书育人使命更难以完成。因此,只有当教师能娴熟运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使之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时,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效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有效提高,合格人才的培养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有效提高,合格人才的培养才能得到实现。由此可见,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因素:

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师的教育行为,主要受其教育思想、理念所支配,只有树立符合时代精神的教育教学观念,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和创新,从而培养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以软件和多媒体方式给学生提供各种知识信息,以交互式的方式给教师和学生创造了进行探索式教学,主动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各种现代教育教学环境。为了适应这一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彻底更新观念、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习的教学观,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建立新的学生观,教学观和教师观。

2.提高信息素养,增强信息应用能力。信息技术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教育正处于向现代化发展的转型期。信息技术正在为教育构建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虚拟化有机结合的教育平台,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开创了一个更为开放、更为自由、更为灵活的教育环境。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信息素养,增强信息的应用能力。

所谓信息素养是人们对这一社会现象重要性的认识,以及人们在信息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素质。具体来说,它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要有全新的信息观念和信息知识。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全球优质信息资源;能用信息工具检索信息、编制课件,并能高效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二是要具有高效准确地获取、加工、处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并要具有自行研制、开发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新的资源。只有从多层面和多角度努力,才能构建具有时代性、前瞻性、灵活性的综合能力素质体系。为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做出有益的贡献。

学习范文篇3

一、重温“为人民服务”原著,倍感亲切

曾几何时,“选集”学习风靡中华大地,又曾几何时,人们渐渐淡忘了。改革开放之风吹拂神州大地,宗旨意识似乎也淡出人们的视野,以总书记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将宗旨意识学习、教育、再学习、再教育,这一共产党人首先要解决的重大认识问题,严肃而认真地摆在了广大党员面前,作为一名入党二十多年的普通党员,无论是入党时庄重的宣誓,还是同志提倡的“三讲”;无论是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四个坚持”,还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无论是邓小平理论,还是党的十七大精神;无一不强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充分说明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始终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选集“为人民服务”,那耳熟能详的淳淳教诲又重新回归心田,让我有了一种久违的、令人心潮起伏的、亲切而又神圣的感觉,当初入党时的点点滴滴、难忘的时时刻刻又像电影一样,一幕幕涌入脑海。

二、再次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倍感重要

将同志大力倡导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放在案头,仔细咀嚼,愈发对“三个代表”产生新的认识,“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落脚点依然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根本宗旨要义仍然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充分体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状况、战斗力、执行力、领导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坚持“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根本宗旨、根本任务的集中体现,是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提出的根本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党的建设,既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贯穿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三、党的十七大报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对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来说,最让他们欣喜的莫过于报告中的“民生”内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的庄重承诺,让亿万人民群众看到了生活更加富裕的美好前景,从更侧重经济增长的“发展”,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民生时代的来临就体现在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变化中。以人为本,主要指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这正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体现。把改善民生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的重中之重,使党的根本宗旨和新时期党的执政有了具体的落脚点,成为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建设的着力点。

学习范文篇4

深知有些方面做的还不够,作为一名党员。因此我重点学习了第一章。通过重温党章,使我充分认识到要履行好党员应尽的义务,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必须始终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一个没有为人民服务意识的党员是不合格的党员,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不是真正的党员。为此,党员就必须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廉洁奉公,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要始终坚定伟大理想和信念,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树立党的先进形象,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永恒的宗旨!

二、自觉遵守党的章程

要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就必须自觉遵守党的章程,自觉遵守党的章程是作为一个党员最基本的要求。遵守国家法律。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坚定不移,不折不扣,始终做到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共产党员要带头守法用法,坚持事实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积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刻以党章中关于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履行好党员的八项义务,用纪律和党章来保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个人要求方面,首先。党员既要模范执行党的现行政策,又要在实际工作中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共产党员要发扬高尚道德风尚,先人后己,必要时放弃自己的利益,无私奉献。其次,共产党员作为社会中的一员,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日常生活中既要讲党性,又要讲良心,不能把自己的道德等同一般群众的道德。作为党员教师,要时刻不忘努力学习,不断加强自身的党性建设,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去感染身边的人,促进别人的共同提高。因为我目标不仅仅是提高党员的素质,而是提高我全体人民的素质。

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

学习范文篇5

局属各单位:

为进一步深化交通机关自身建设,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交通系统干部职工政治理论水平以及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现代效能机关的要求,打造学习型交通机关,为加快发展,构建“和谐交通”,为顺利实现2006年目标任务提供坚实的政治思想保证,现结合实际,制定2006年度学习计划:

一、学习内容

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时事政治;现代经济、科技管理以及一些前沿经济知识;交通法律法规以及行业管理基础知识;适应本职工作岗位需要的业务知识。

二、学习措施

1、局成立中心学习组,坚持两周学习一次,局、所、

站机关一周学习一次,采取事先出题、充分准备、按专题进行辅导的方法,各单位主要领导轮流讲解。

2、局属各单位主要领导作为单位学习第一负责人,根据各自实际,相应成立组织,领导和组织实施本单位干部职工的理论、业务学习。

3、组织报告会、宣讲会、知识竞赛、观看影视教育片、自行收看新闻节目等多种形式学习活动;邀请部分领导和专家、顾问进行法律法规与业务知识专题讲座,就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一、两次深入的研讨,以加深理解,使理论学习进入思想、进入工作。

4、加大对学习场所、设施、教材等项目的教育投入;必要的学习资料,由各单位自行提供,相互交流。

三、学习要求

1、以局中心学习组为理论学习的龙头,充分发挥党支部、党小组、党员及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做到知识、观念、思路、方法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决策水平以及为基层做好服务的能力。

2、保证学习经常化。坚持周五学习制度,坚持集中学自学与辅导相结合,充分利用晚上、双休日等业余时间进行自学,每周学习时间不得少于4小时,全年累计不少于200小时。

3、保证学习规范化。实行学习签到制度,全年集中学习参与率不低于85%,凡因事不能参加集中学习的,必须履行请假手续;集中学习要有“二簿一本”,即做到学习有签到、有记录、有心得笔记。

4、保证学习质量。科级干部全年阅读书籍文献的文字数量不少于100万字,读书笔记不少于2万字,一般干部职工阅读书籍文献的文字数量不少于80万字,读书笔记不少于1万字。

5、活跃学习形式。坚持边学习、边交流、边提高、边形成共识贯穿学习全过程,尤其是在领会精神,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功夫,使学习讨论更加生动活泼,富有成效。

6、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做到四个结合。一是理论学习与我市东向发展战略和经济建设“五抓”大事的实际相结合;二是理论学习与改造世界观和提高自身素质修养相结合;三是理论学习与岗位业务学习相结合;四是理论学习与单位自身建设相结合。每个干部和职工要结合工作开展和本人实际,每年至少撰写2篇以上理论或业务研究文章。

7、各单位都要根据形势、任务发展和组织安排,结合推荐书目和文章,结合本职岗位工作需要,合理制定本单位、个人年度学习(自学)计划。单位学习计划报市局备案待查,个人自学计划各单位自行保管。

四、检查与考核

学习范文篇6

忘不了,当初提起要到党校学习三个月时,家人的惊讶,朋友的不解:都这般年纪,都有了这样的工作经历,还要培训什么啊?由于迷茫,我也无言俱答。但接下来的90多天里,每天的我,心灵受到的震撼,思想观念的改变,相信同学们与我一样感同身受。我的心得体会是:

在这里,我们一起生活、学习、探索,我们一起讨论、感悟、提升;从初来乍到那独特精妙的自我张扬,到相互交流的真诚以待,缩短了彼此心的距离,从此拥有了共同的那张扬起的风帆;我们一起坐在已经久违多年的教室里如饥似渴地聆听校领导及各位导师们讲授的知识;从“三个转变”到创建学习型的氛围,从“仇和现象”的思考到领略“西江黄金水道”,从“探求社会幸福与政治家的责任”到深入进行“党内民主途径的探讨”,从列举“大国兴衰的经验”到进行“中西执政党执政方式的比较”。课堂虽小,但在导师那鲜活饱满、旁征博引、科学有序地牵引之下,我们的心怀也随之宏大、飞扬!

我们一起行进在当年红色之旅的曲折山路上,追随一代伟人光辉的足迹,感受着先辈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心中更有了一份今日的责任与使命。站在先辈的英文秘杂烩网灵前,我们热血澎湃,再次举起右手,发出我们的肺腑之言:我们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红土地从此印记了我们的匆匆步伐,迎龙山更留证了我们的铮铮誓言。

我们的学习是多元化的,我们的足迹更是走向了京族人聚集的港湾,一同感受那风声水起的北部湾经济圈的建设,倾听时代的脉搏;我们走在那抗旱救灾的队伍中,为受灾同胞献上我们的牵挂与关爱;在柳州警示教育基地,那触目惊心的腐败案例,那声泪俱下的忏悔之言让我们倍感清廉的重要!

相遇在这里,我们更是一群幸运儿——

在这些难忘的学习生活中,适逢区党校成立60周年,我们心怀感恩,高唱《歌唱祖国》的赞歌来抒发大家对党和祖国的赤诚与热爱,感激学校领导和导师们的关怀与教导!

在这里,更让我们找到了一份厚重的心灵鸡汤,一种超然的宁静——

忘不了,我们一次次颇具特色的晚聚习。在美丽的邕江之畔,在这闹市的一隅宁静的夜晚,我们彼此敞开心扉,探讨人生,感受生命的真谛,关注现实,放眼和谐的未来!这就是我们学习型的班集体,要成为研究型的政务工作者,明天就让我们从这里坚定地启航!

学习范文篇7

第一,从“一脉相承”的认识角度切入

《文选》是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而系统的理论阐述。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基于“一脉相承”的认识角度,有利于我们把握《文选》所反映的理论成果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方位和理论地位。

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航程。邓小平的突出贡献则在于,在对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进行再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从而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的13年,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13年。《文选》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的新的重大理论成果。无论从根本立场和价值取向上,还是从思想路线和哲学基础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都与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只有基于“一脉相承”的认识角度,才能进一步深刻领会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与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关联。

第二,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主题切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为显著的特色在于,在邓小平理论的认识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进一步的理论分析。比如,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方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出的科学论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新社会本质要求的思想。在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方面,在指出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上,提出本世纪头二十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上,同志深刻指出,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着重强调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这些论述这不仅有利于我们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而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有具体而明确的指导性意义。正如同志在中共中央举行学习《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我们学习《文选》,必须牢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进一步深刻认识和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更好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第三,从“党的建设”的关键问题切入

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作为一个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的重大现实问题,是我们党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成为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理论探索的重中之重。“三个代表”这个论断,可以说就是直接针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问题而阐发的。从党的建设这一问题切入,是学习《文选》的关键切入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创新在于,它赋予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的我们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历史任务以鲜明的时代内容和时代特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思想,关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关于坚持把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不断

学习范文篇8

由于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都符合国情,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拥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强大的凝聚力,与群众保持着密切联系。代表所有民众的意见,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地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地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奋力拼搏的自觉性,通过共产党的自身基层组织和党员的带头模范作用,能够把人民群众带动起来,组织起来,共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目标而奋斗。

通过对新党章的学习,近来。结合国家重大事件及对党的重大决策的学习和领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最先进和最进步的阶级,因而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和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集中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阶级性质,集合了中国工人阶级和各族人民的优秀分子,中国工人阶级中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站在革命和建设的前列,率领我国人民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进行不屈不饶的英勇战斗。

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战胜一切艰难挫折,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为行动指南。因为有了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取得一个个的胜利。邓小平理论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思想最好的继承和创造性的发展,为我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崭新局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决定因素。

带领人民胜利前进,中国共产党要继续站在时代的前沿。总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思想集中体现了党的根本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三个代表”思想从根本上进一步和回答了新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三个代表”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核心的基本要求,这与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一致的同时,三个代表”要求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争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要求党员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要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为人民的利益,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奋斗,不怕牺牲。党的建设必须坚持党的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民主集中制。

学习范文篇9

关键词: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者画像;学习资源;深度学习;推荐模型;数字化

一、研究背景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不断从顶层架构层面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支持个性化的自适性服务,如《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努力为每一名学生和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和服务”;[1]《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要“探索在信息化条件下实现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精细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的典型途径”;[2]《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利用现代化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3]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是我国现阶段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行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为学习者提供了海量的学习资源。然而,学习者在海量学习资源中也常常面临信息过载、资源内容与学习需求不匹配等问题,造成资源迷航的困境。因此,如何高效精准地向学习者推荐合适的学习资源与自适应的学习路径,已成为当前教育信息化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教育大数据、数据挖掘等技术为支撑,从学习者基本信息、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行为等维度,构建学习者画像并对其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诊断,同时结合学习者的个性化特征和学习行为特点向其推荐适切的学习资源,促进其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效双提升。

二、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研究现状

(一)概念界定

“个性化推荐”概念最早由Resnick和Varian提出,认为个性化推荐是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利用计算机系统向其推荐相关信息。[4]姜强等认为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是基于对学习者认知风格等个性化特征和知识掌握情况等综合分析后,将学习资源进行重组排序,从而使学习资源更适合学习者的认知能力与学习风格,帮助学习者进行知识构建。[5]赵晋认为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是在明确学习者学习需求和偏好的前提下,根据用户对资源的评价信息,对学习资源进行多维度优先级排序,再向学习者进行推荐。[6]赵蔚等认为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是根据学习者特性、需求向其呈现适切的学习资源与学习路径,从而促进其学习目标达成。[7]尽管国内外学者对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的内涵进行了多种描述,但其核心要义是一致的,即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主要包括三个核心内容:学习者特征、推荐对象和推荐算法。学习者特征是根据学习者的基本信息、学习行为挖掘出其学习风格、偏好和学习需求并进行参数化表示;推荐对象包含MOOCs视频、文本等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同时需要将其进行参数化表示;推荐算法是指根据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特征和推荐对象之间的关系,向学习者推送适切的学习资源,以提高其学习成效。因此,推荐算法是衔接两者的重要桥梁。

(二)推荐算法及模型构建

1.推荐算法

常用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算法包括内容推荐、[8]协同过滤推荐、[9]混合推荐三种,[10]其中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应用最为广泛。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是通过分析与目标用户相似的用户进行推荐,即找到与目标用户相似的用户群组,将相似用户偏好的学习资源、学习路径等推荐给目标用户。EduRank利用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筛选出与目标学生相似度最高的学生,然后将相似学生的学习内容、练习试题、学习路径等推荐给目标学习者。[11]姜强等将具有相同或相近知识结构水平、学习偏好的学习者进行分类,并进行学习者特征与学习对象媒体类型、理解等级、难度级别的匹配计算,从而生成精准个性化学习路径,为差异化教学提供了新思路。[12]赵宁对协同过滤推荐算法进行了优化,充分利用学习者的用户属性信息,计算学习者之间的相似性并形成最佳的邻居集合,进而向目标用户推荐与其兴趣爱好相近的邻居所评价过的学习资源。[13]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推荐算法逐渐兴起。基于深度学习的推荐算法主要是通过对数据样本进行训练、提取特征属性来提升预测或分类的准确性。兰明祥利用深度神经网络技术设计了基于相似度排序的资源过滤算法,从而向学习者进行个性化推荐。[14]文孟飞等利用深度学习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VectorMachine,SVM)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视频学习资源的个性化推荐,从而大大提高了视频资源的获取率和利用率。[15]任蓓蓓等人通过深度学习挖掘用户特征、时间关系、资源参数之间的关系,大大提高了学习者与资源间的匹配度,从而实现了数字图书馆资源的个性化推荐。[16]

2.模型或系统构建

目前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模型主要有基于协同过滤算法的传统模型、矩阵分解模型、逻辑回归模型、特征交叉模型和深度神经网络推荐模型等。JieLu等人开发了在线学习资料个性化推荐系统,通过学习者历史浏览数据,挖掘其偏好模型并引入内容过滤,优化了推荐效果。[17]王晓东等将学习者的学习水平和学习风格等特征融入推荐过程,构建了学习者和学习资源知识相融合的学习资源推荐模型,其个性化与精准度超过了传统的协同过滤算法。[18]李浩等针对移动学习时间碎片化、学习环境动态性等特点,设计了基于学习者时空特征的移动学习资源推荐模型,有效解决了由于学习用户数据量过大而导致的用户相似度计算过慢的问题,提高了移动学习情境下学习资源推荐的精准度。[19]王奕利用概率矩阵分解模型,从用户图书借阅历史记录中学习低维的近似矩阵,从而实现个性化的图书推荐。[20]常诗卉在内容推荐和协同过滤推荐策略的基础上,融合逻辑回归精排序模型,并添加交叉特征,以此提升推荐结果的个性化程度。[21]字云飞等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用户—项目结合的深度神经网络个性化推荐模型,该模型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学习、抽取数据特征,再融合协同过滤中的广泛个性化产生候选集,然后通过二次模型学习产生排序集,实现精准、实时、个性化推荐。[22]近年来,基于认知诊断模型(CognitiveDiagnosisModlels,CDMs)的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备受关注。认知诊断模型是基于项目反应理论(ItemResponseTheory,IRT)框架并融入认知变量,对学习者的认知过程、知识加工技能或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诊断与评价。当前常用的认知诊断模型主要有规则空间模型(RulesSpaceModel)、决定型输入、噪声与门模型(DeterministicInputs,NoisyandGateModel,DINA)、融合模型(FusionModel,FM)、多维项目反应理论模型(MultidimentionalItemResponseTheory,MIRT)等。[23]其中,DINA模型最为经典,应用也最为广泛。DINA模型利用学习者的答题历史记录,引入试题—知识点关联矩阵(QuestionKnowledgematrix,简称Q矩阵),将学生的认知状态建模为一个多维的知识点掌握向量,建模得到的认知状态具有极高的可解释性。赵宇丹提出基于DINA模型的教师认知诊断模型,通过引入潜变量和滑动矩阵,使DINA模型能够实现多级评分,从而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24]李全等基于学生知识点掌握信息,利用DINA认知诊断模型对学生、试题和知识点三者信息进行联合概率矩阵分解,最后根据难度范围进行试题推荐。[25]另外,基于图模型的个性化推荐是近期业界和学界的研究热点。[26][27]综上,基于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的推荐能够有效降低模型构建的复杂性,但存在忽略学习个体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和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关系,且存在矩阵稀疏和冷启动等问题。基于深度学习的推荐能够有效降低学习资源推荐过程中对模型的依赖性,但存在对推荐结果的解释性不强等问题。基于DINA认知诊断的推荐能够以多维向量准确反映学习者的知识掌握情况,具有较好的可解释性,但由于只关注个体学习状态诊断,忽视相似学习者的共性特征,对数据隐含的信息挖掘不够等,容易造成建模模型过大和误差偏大等问题。为克服上述不足,借鉴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和DINA认知诊断推荐模型,本研究构建了基于学习者画像的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模型,该模型基于学习者画像动态获取学习需求,根据学习者个性化参数、学习资源参数等信息匹配,计算出适合学习者当前学习需求和偏好的资源推送给学习者,大大提高了推荐结果的准确性与可解释性。

三、基于学习者画像的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模型构建

在学习者画像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模型中,学习者画像是个性化推荐模型的基础,通过画像诊断出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和未掌握的知识点;通过画像挖掘提取出学习者学习风格与偏好。学习资源匹配计算模块是个性学习资源推荐模型的核心,通过多个参数(未掌握的知识点、“知识点—学习资源”关系、学习风格与偏好等)精准匹配,计算并筛选出适合学习者当前认知水平与学习偏好的各类学习资源。学习资源推荐模块根据相应的策略向学习者个体、学习群体推荐适切的学习资源(见图1)。

一)学习者画像构建

学习者画像概念源于商业领域的“用户画像”。用户画像最初由库珀(AlanCooper)提出,是对用户的基本属性、偏好特征、行为特点等用户数据进行语义化的标签表示,其对用户全貌进行刻画、细化用户特征,能够为企业实现精准化服务提供管理决策参考。[28]用户画像技术最初在医疗、商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改进了产品服务质量与提升用户体验。近年来,随着学习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用户画像概念与技术也被引入教育领域。学习者画像的本质在于收集学习者基本属性数据、学习过程全样本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从而生成数字化标签和知识体系。学习者画像构建流程通常包含明确画像目标、数据采集与处理、构建标签体系、生成学习者画像库、画像服务输出五个阶段(见图2)。当然,针对不同的画像目标,画像建模的维度也不尽相同。本研究构建学习者画像的目标是对学习者学习状态进行精准识别、对学习者的认知水平进行精准诊断,以便后期对学习者进行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本研究主要从学习者基本属性、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行为三个维度构建学习者画像,由于本研究团队在《基于学习者画像的在线开放课程学习预警研究》一文中,曾对学习者画像的构建流程做过详细表述,[29]因此,这里主要介绍学习者画像标签体系的构建流程(见图3)。

1.原始数据采集

全面持续采集学习者全样本数据是学习者画像构建的基础。原始数据采集主要是采集学习者基本信息、历史学业数据、学习过程数据和学习结果数据等。考虑到线下实体课堂中师生教学互动等行为数据的采集存在诸多条件限制,本研究暂且仅对线上课堂数据进行全面采集。其中,基本信息数据包括学习者的人口属性、部分学习风格等数据,主要通过在线开放课程用户注册、调查问卷等进行采集;历史学业数据主要通过学校学业综合成绩管理信息系统进行采集;学习过程数据包括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过程中教与学行为数据、教学管理数据等,即师生或生生互动数据、论坛交流、探究过程等数据;学习结果数据包括学习者在线做练习、在线即时测评和期末终结性考核评价等数据。

2.事实标签处理

事实标签处理是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这里的事实标签主要指静态事实标签,包括学习者基本信息、学习风格类型等,具有稳定性。比如,学习风格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学习环境并做出交互行为,可以使用Felder-Silverman量表从信息感知(感悟型、直觉型)、信息输入(视觉型、言语型)、信息加工(活跃型、沉思型)和内容理解(序列型、综合型)四个方面对学习者的学习风格进行量化与统计,[30]也可以通过对学习者查阅学习资源类型、学习时长、浏览资源次数、论坛发帖或回帖数量、做练习次数与时长、测评成绩与时长等方面的学习行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模型标签处理

模型标签处理是在静态事实标签处理的基础上进行建模分析。可以从学习者的课堂出勤、互动、资源利用、探究过程等方面,对学习者的学习投入度、参与度进行标签化处理;可以从学习行为轨迹、课堂互动、作业按时完成等方面,对学习者的学习拖延与辍课风险进行标签化处理;可以通过练习效果与完成时间、即时测评成绩等方面,对学习者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标签化处理。值得注意的是,人口属性、学习偏好等标签指标基本保持稳定,不需要做过多的处理。

4.预测标签处理

预测标签处理是从模型标签库中根据具体需要抽取某些标签对学习者某一方面情况进行预测,如抽取学习投入度、参与度、学习满意度等模型标签并进行分析,可以对学习者的辍课情况进行预测;抽取知识点掌握风险评估、学习满意度、学习偏好等标签分析,可以预测学习者的掌握情况和学习新需求;抽取学习行为风险评估、学习投入度等标签可以预测学习者的学习拖延概率;抽取学习投入度、参与度、学习偏好等标签对学习者进行群体聚类分析,可以预测不同学习群体的学习新需求等。通过上述标签体系构建流程,本研究最终根据画像目标构建出学习群体画像和学习个体画像。

(二)基于学习者画像确定未掌握的知识点

学习者画像中全程记录了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特别是对学习者做练习、测评、资源学习、探究互动等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做了详细记录并进行了深度剖析。通过抽取学习者参与度、投入度、知识掌握等标签生成画像,挖掘学习者做练习、即时测验和终结性测验等数据,诊断出学习者知识点的掌握水平。学习者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水平可以分为基本认知(L1)、夯实基础(L2)和拓展应用(L3)三个级别。其中总分设定为1,基本认知水平表示学习者对该知识点有了基本的理解,其评分为(0-0.6)之间;夯实基础水平表示学习者对该知识点有了较好的掌握,其评分为[0.6-0.8)之间;拓展应用水平表示学习者已经很好地掌握了该知识点,并且可以将知识进行迁移应用,其评分为[0.8-1)之间。根据学习者对某个知识点掌握水平(L1、L2、L3),下游推荐学习资源时对应匹配资源的内容类型(R1:概念理解,R2:知识巩固,R3:综合应用)。通过学习者画像可以将学习者未掌握的所有知识点筛选出来,形成待学习知识点列表。

(三)学习资源匹配计算

在学习资源与学习需求匹配计算前,首先需要构建课程知识体系,然后标注“知识点—学习资源”间的关联关系。知识点是课程知识体系中最基本的单元,也是教与学过程中传递教学信息的最小单元。每个知识点都有相关属性,且知识点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联。以数据结构课程为例,该课程学习内容逻辑性较强,且偏重实践应用,同时还需面向社会人群提供学习服务,所以首先应确定数据结构课程知识构建的目标和知识点范围,并对知识点进行分类;然后根据知识管理理论和数学领域知识层次结构思想,采用自上向下的设计方法,在课程开发专家指导下反复论证构建出树状层级结构课程知识体系。通常情况下,知识点与学习资源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由于数据结构课程知识点以及学习资源比较丰富且类型多样,本研究采用人工标注+机器学习标注相结合的方式,对知识点与学习资源之间的关系进行标注。同时,学习资源本身也包含了难度水平、关联程度(与知识点关联度、与其他学习资源关联程度)、媒介类型(文本、图片、音视频)和内容类型(概念理解、知识巩固、综合应用)等信息。通过标注,在知识点与学习资源两者之间建立基于语义的深层映射关系,为后续根据学习者某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进行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做好铺垫。将学习者的知识掌握水平、学习风格、知识点—学习资源关联关系三个变量因素输入到学习资源匹配计算模块中,与课程资源池中的学习资源进行匹配计算,进而将筛选出来的学习资源推荐给学习者。

(四)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

1.学习个体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

具体推荐流程如下:步骤一是诊断个体知识点掌握水平,确定未掌握知识点。基于学习者画像从学习者做练习、即时测评、学习行为轨迹等数据中精确诊断出学习者对知识点的掌握水平,明确每个知识点的综合评分(0-1之间,每个知识点总分设为1,综合评分越接近1表示该知识点掌握越好);然后根据知识点类型及难易程度,设定知识点达标阈值,当学习者某知识点综合评分小于该阈值时,则认为学习者未掌握该知识点,应将其加入待学习知识列表中(如K1、K2、K3……)。步骤二是基于画像从学习者信息感知、信息输入、信息加工和内容理解等方面,综合挖掘提取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与偏好。步骤三是需要将步骤一和步骤二的结果和“知识点—学习资源关系”作为三个参数输入到学习资源匹配模块中,与学习资源池中的资源进行匹配计算。具体计算过程如下:首先,根据待学习知识点与学习资源之间的关联程度,从学习资源池中筛选出各类学习资料S1。其次,根据学习者对知识点的掌握水平(L1:基本认知,L2:夯实基础,L3:拓展应用),从学习资源S1中筛选出同水平层次的学习资源S2,如学习者的掌握水平为L2(夯实基础级别),则筛选出S2资源的难度级别为R2(知识巩固级别的各类学习资源)。最后,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与偏好等信息,从S2中筛选出适合其学习偏好的学习资源S3,并将S3加入待推荐学习资源列表中。按照上述步骤将与所有未掌握知识点关联度高且与学习者学习风格相近的学习资源更新到待推荐学习资源列表中。步骤四是将待推荐学习资源列表中的资源向学习者推荐,学习者根据学习资源进行补救性学习后进行学习成效测评;学习平台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记录,及时更新画像并进入下一轮诊断与推荐。此外,如果学习者对某个知识点考核的综合评分高于设定知识点达标阈值,则认为学习者对该知识点掌握较好,此时学习资源匹配计算模块就会根据学习者的学习偏好从课程学习资源池中筛选出难度级别为R3(综合应用)类型的学习资源推荐给该学习者。

2.学习群体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

在课程学习初期,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数据和结果数据比较少的时候,学习者画像不能够全面清晰地描述学习者学习全貌,此时需要根据学习者的课程注册信息、调查问卷信息以及少部分学习行为数据来挖掘其学习偏好,并根据学习偏好将学习者分为合作学习型、自主探究性和被动接受型三类群体。合作学习型群体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但其学习目标性较差,对教师引导或学习同伴引导的依赖性较高,针对此类学习群体,可以从学习资源池中向其推荐具有任务导向和明确分工的学习资源;自主探究型群体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自我管控能力,学习效率高,针对此类学习者可以从学习资源池中向其推荐知识巩固型、稍微有点难度的学习资源,并引导其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知识学习和内化;被动接受型群体自主学习能力差、缺乏学习动机与毅力、学习进程易中断,针对此类群体可以向其推荐趣味性强的慕课视频资源、游戏闯关式的练习题与测试题等学习资源,这样可以“诱导”学习者持续学习,尽可能地达成学习目标。如果学习平台有学习者丰富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数据,就可以根据学习者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群组划分,将知识点综合评分在0.6以下的学习者划分为基本认知群体;将在[0.6-0.8)区间的学习者划分为夯实基础群体;将在[0.8-1)区间的学习者划分为拓展迁移群体。向基本认知群体推荐趣味性强、概念理解型学习资源;向夯实基础群体推荐具有一定探究能力、闯关式学习资源和活动任务;向拓展迁移群体推荐具有一定挑战难度、综合型的学习资源和活动任务,这样才能促进不同学习群体达成学习目标。

四、基于学习者画像的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模型的实践应用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国内某院校数据结构课程学习为研究对象。该课程是软件技术、移动应用开发等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数据抽象能力和程序设计能力。课程开设周期为1~14周,每周4学时,总共64学时。课程学习者为在校软件技术专业的127名大二学生,这些学生在大一时已提前学习了部分专业基础课程,能够适应在线开放课程混合教学模式且具备一定的探究学习能力。数据结构课程学习内容偏向逻辑思维训练和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学习瓶颈,如能及时给予教学干预和推送适切的学习资源,则可以较好地帮助学习者克服学习障碍达成学习目标。本研究基于学习者画像构建了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模型,为验证其实践效果,将127名学习者划分成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三个组别,分别应用本模型、基于协同过滤算法的推荐模型和DINA认知诊断的推荐模型,并向实验组推送各类学习资源数为891条,向对照组1推送各类学习资源数968条,向对照组2推送各类学习资源数924条。

(二)选择模型对比角度

学习资源推荐有别于商品推荐、新闻推荐等,商品推荐、新闻推荐中个人兴趣与偏好基本上是稳定的,而学习资源推荐中学习者的需求具有动态变化性,即随着学习进程的推进,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知识构建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也会发生改变。为验证基于学习者画像的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度,本研究从分类准确率P(L)和平均排序分RS两个角度对三类模型的推荐效果进行实验论证。一是分类准确率指推荐学习资源正确(被学习者接受的资源)的数目占所有推荐资源总数的百分比,是衡量推荐模型的主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P(L)=。其中,N为学习者人数,Ii为第i个学习者收到的推荐资源集合,|Ii|为资源集合Ii中的资源个数(如|Ii|=15,表示向学习者推荐了15个资源),Si为第i个学习者接受推荐资源的个数。比如,如果多个模型推荐的X个资源中都有Y个资源是用户所需的,则多个模型的推荐准确率P(L)均为Y/X。在每个模型中学习者所需的Y个资源的排序并不是相同的,在相同的准确率P(L)下,如果能够使Y个学习资源排名靠前,则这个模型更具有优势。二是平均排序分RS指学习者所需的推荐资源,在推荐算法所生成的推荐序列中的排名之和与推荐序列中所有资源的排名之和的百分比,是衡量推荐算法排序准确度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RS=∑j∈YRj/∑i∈XRi)。其中,X为推荐模型所推荐资源集合,Ri为推荐资源i在推荐序列集合X中的排名;Y为用户所需的推荐资源集合,Rj为用户所需的推荐资源j在X中的排序,平均排序分RS越低,该模型准确度则越高。

(三)研究结果

一是分类准确率P(L)对比。数据显示,随着学习资源推荐数目逐渐增大,三类推荐模型的整体准确率均会逐渐降低。DINA认知诊断推荐模型在训练集数据较少时,对学习者的认知诊断精度较差,向学习者推荐资源的准确率也较低,但随着数据集的丰富,其准确率高于基于协同过滤算法的推荐模型,而基于学习者画像的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模型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模型。在实证研究过程中,基于学习者画像的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模型向实验组推送各类学资源数为891条,被学习者采纳条465条,整体平均准确率P(L)为52.21%,其中操作演示型视频资源和趣味闯关练习资源最受学习欢迎,占比分别为22.6%、31.6%。基于协同过滤算法的推荐模型向对照组1推送各类学习资源数为968条,被学习者采纳294条,平均准确率P(L)为30.36%,其中操作演示型视频资源和趣味闯关练习资源最受学习欢迎,占比分别为21.4%、30.9%。DINA认知诊断推荐模型向对照组2推送各类学习资源数为924条,被学习者采纳416条,平均准确率P(L)为44.98%,其中操作演示型视频资源和趣味闯关练习资源最受学习欢迎,占比分别为24.3%、31.9%(见图4,表1)。整体而言,三类模型推荐的个性化学习资源中,被采纳最多是趣味闯关练习资源和操作演示型视频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学生注重自身操作技能训练和形成综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今后教学者在教学设计、学习资源开发时应偏重开发实践操作型、趣味性强、难易梯度合理的各类学习资源。二是平均排序分RS对比。数据显示,随着I值的逐渐增大,三种推荐模型的平均排序分也会逐渐提高,基于协同过滤算法的推荐模型其RS值比DINA认知诊断模型推荐模型更大,而基于学习者画像的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模型的RS值较小(见图5)。

(四)研究结论

一是基于学习者画像的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模型比基于协同过滤算法的推荐模型和DINA认知诊断推荐模型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即较高的分类准确度和较低的排序准确度),既保证了推荐结果的精准性与可解释性,又融合了学习者个性特点,能够向学习者推荐不同学习难度、不同学习类型的适切学习资源。二是基于学习者画像的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模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数据稀疏等问题。当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数据较少或刚开始加入课程学习时,利用学习者画像采集学习者历史学业数据、学习者个性特征数据,挖掘出与其学习偏好相似的其他学习者,将其他相似学习者学习过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推荐给目标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冷启动与数据稀疏等问题当然,尽管基于学习者画像的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模型能够对学习者个体和群体精准推荐学习资源,在实践应用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其在学习者画像及时动态更新、知识点与学习资源之间语义关系标注的准确性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另外,该推荐模型只对静态事实标签进行了处理,并未涉及动态学习路径规划推荐等,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研究团队将针对这些不足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EB/O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5][30]姜强,赵蔚,杜欣,等.基于用户模型的个性化本体学习资源推荐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5):106-111.

[6]赵晋,周苏苏,张建军.基于在线评论的学习资源推荐方法设计与实证[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22(9):260-270.

[7]赵蔚,姜强,王朋娇,等.本体驱动的e-Learning知识资源个性化推荐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5):84-89.

[9]梁婷婷,李春青,李海生.基于内容过滤PageRank的Top-k学习资源匹配推荐[J].计算机工程,2017(2):220-226.

学习范文篇10

学习,既是古老的又是全新的。“古老”在于人类从生命开始就学观察、学说话,孔子就曾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说学习是经常性的事,也是充满乐趣且富有生命色彩的源泉。“全新”是说我们处在一个新事物、新知识、新经验层出不穷的时代,在科技、经济、文化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又不得不重新认识、审视、思考学习问题。

从“温水煮青蛙”的故事讲起

年月日,同志在延安干部大会上所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向全党提出了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的主张,提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两大任务。年月日,同志在全国省、区、市党委政研室主任会议的讲话中,要求“全党同志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加强学习,而且必须有紧迫感,必须提高自觉性。我们的口号应该始终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原创: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更加重视学习问题,一年多来已先后围绕宪法、经济形势、就业、科技发展、军事变革、党的思想理论、文化产业、依法治国、世界主要国家发展史、世界格局和我国的安全环境、繁荣发展哲学和社会科学等主题进行了多项集体学习。不仅体现了我们党一贯重视学习的良好学风,而且也体现了中央领导集体谦虚谨慎、率先垂范的工作风格,更体现了求真务实而又意义深远的战略谋划,为全党全民大兴学习之风树立了榜样。

然而,一些部门乃至有的领导干部对学习的认识并不到位。一是虽然口头上重视学习,但对加强学习的危机认识不足,缺乏切肤之痛;二是学习的组织、制度普遍是有的,但真正的学习风气难以形成;三是围绕学历的学习是普遍追求的目标,但真正围绕能力的学习还远远不够,重“证”轻“能”,把过程当作目的;四是适应性学习比较普遍,但发自心底的追求理想的创业型学习不够。存在以上问题是客观的,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的同志认为自己有一个相对安定的工作环境,有了一定的资历,甚至还掌握一定的权力,于是,安逸中滋生惰性,权力中滋长骄横,个性膨胀中自己的认识发生错位以至价值观的扭曲,进而对这些问题熟视无睹、感官麻木,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渊而浑然不知”。正像温水煮青蛙的故事所述,如果把青蛙放到摄氏度的水锅里,青蛙会马上跳出逃生,但如果把青蛙放在温水锅里,不惊动它而慢慢的加温,它就感觉不到外部环境的变化,在温度越来越高的水锅里怡然自得,直至死去。从自身学习的角度看,如果认识不到学习的危机,感受不到外面世界的变化,而停止生存的追求和努力,就很难逃脱“温水锅里青蛙”的命运。无论是思想的还是躯体的窒息和死亡,对个人和事业来说都不是我们所期望的。因此,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重视学习的优良传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在时代和市场竞争中把握主动,实现人的全面进步,不学习不行,一般性学习不够。不仅要改造我们的学习,更要切实地提高我们的学习力!

“学习力”是什么?

“学习力”一词最早出自于年美国人佛睿斯特写的一篇文章。他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非常具体地构想出未来企业的思想组织形态———层次扁平化、组织咨询化、系统开放化,逐渐由从属关系转向工作伙伴关系,不断学习、不断重新调整结构关系。上世纪年代中期,学习力逐渐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应运而生的一项前沿的管理理论,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和应用。虽然目前还没有了解到把学习力应用于党政机关的范例,但笔者认为作为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引入学习力的理念,用学习力的管理理论指导实践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迫切的。

学习力是什么?国外有学者释义为“一个人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的总和。”笔者认为还应增加“学习创新力”。即表述为学习力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和学习创新力的总和;是人们获取知识、分享知识、使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是动态衡量一个组织和个人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强弱的真正尺度。学习动力来源于学习目标、兴趣、动机,目标越大、兴趣越浓、动机越强,动力就愈大,这是学习的动力源。学习毅力来源于学习精神、心理素质、智力、意志和价值观等,认识有多深,毅力有多强,学习就会有多持久,这是学习力的核心。学习能力来源于学习方法,主要包括阅读力、记忆力、理解力、判断力、学习效率等,是学习是否具有成效的关键。学习创新力来源于系统思考,包括观察力、分析力、评价力、应用力,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学习力的几大构成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相互叠加,互相促进,有机联系的整体,是人们自我学习、自我变革、自我超越、自我发展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学习力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快速全面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不管你是否愿意,每时每刻我们都在接受各种新信息、新知识的冲击,每时每刻都面临新的变化。在当今这样一个知识信息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时代,惟一不变的就是“变”,未来学习主体惟一具有的持久优势,就是有能力学习得更快更好。谁对变化的反应更快,谁就掌握先机,谁对变化把握的全面,谁就掌握竞争的主动权。所以学习力的首要方面就是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我们更应认清这个形势,适应这个要求。在学习上必须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快速的而不是迟缓地感知变化的环境,全面的而不是片面地掌握最新的科技文化知识,批判的而不是盲目地获取有益于决策的有用信息和知识。实现知识管理的目标,即力图能够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以提供最好的决策依据。

适时的符合时展要求更新观念的能力。观念是在人的头脑中形成的支配其行为的巨大精神力量。莎士比亚说:“事情没有好与坏,只在于你如何看待。”社会时时刻刻地发生着变化,你的思想就是你最大的敌人。这就要求我们要时刻转变思维和观念,尤其是一些旧的传统的思维和观念,只有如此,我们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回首我们改革开放以来走过的路,也是转变观念的路,从“以阶段斗争为纲”、“抓革命促生产”到“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法制政府”;从到“绿色”,等等,社会在前进,思想在深化,观念在转变。“转变观念才能转变一生”。如果我们仍沿用计划经济的观念指导当前的市场经济建设,显然会事与愿违。同样,如果我们用陈旧的过时的观念指导新形势下的各项工作,显然也是不可思议的。宋代文学家朱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揭示的就是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只有不断注入新知识、新文化、新观念的“活水”,才会有“清如许”的崭新的生命力。原创: